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年感動中國十大傑出人物頒獎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4W

2022年感動中國十大傑出人物頒獎詞

《感動中國》是一部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從小我到大我,從家到國,總有令人致敬的力量,以奮發且堅毅的磅礴氣勢洗滌人們的心靈。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2年感動中國十大傑出人物頒獎詞,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2022年感動中國十大傑出人物頒獎詞

楊振寧:明月共同途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兼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教授,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繫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頒獎辭

站在科學和傳統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豔。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的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自強敏天行

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村民。榮獲雲南省道德模範稱號,被授予全國脱貧攻堅奮進獎,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鬥創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脱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頒獎辭

山對山來崖對崖,

日子好比江中排,

毛竹天生筋骨硬,

順風順水出山來。

李家大姐人才好,

張家大哥看上她。

沒腳走出致富路,

無手繡出幸福花。

蘇炳添:秉心自超越

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中國飛人,亞洲之光”。在年2020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並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決賽場上,蘇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間唯一的黃種人,他再次打開10秒大關,以9秒98的成績獲得第六名。

頒獎辭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衝出亞洲的速度

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朱彥夫:慷慨是英雄

88歲,長津湖戰役倖存者,曾榮獲“時代楷模”“人民楷模”稱號。

14歲參軍,先後10次負傷,3次立功。在朝鮮戰場上,他所在連隊當時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惡劣天氣裏血戰了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但他身負重傷,昏迷93天,先後經歷47次手術後,被截去四肢,沒了左眼,右眼視力僅剩0.3。新中國成立後,朱彥夫主動放棄榮軍療養院的優厚待遇回鄉,用25年時間帶領鄉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

頒獎辭

生命,於你不止一次

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

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

也沒有向困苦低頭

與自己抗爭

向貧窮宣戰

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

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

顧誦芬:沖天鵬翅闊

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於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後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佈局和全機的設計,並創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代航空產業體系的過程。

頒獎辭

像靜水深流,

靜水裏湧動報國的火,

似大象無形,

無形中深藏着強國夢。

心無旁騖,

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

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陳貝兒:江海意無窮

陳貝兒,40歲,香港出生,在傳媒行業工作近 20年。21年20初,無線電視策劃製作12集脱貧攻堅主題紀錄片《無窮之路》,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赴貴州、四川、雲南、廣西、寧夏、海南等六個省(區)實地拍攝採訪。

在歷時三個月的拍攝時間中,陳貝兒和拍攝團隊跨越14個曾經處於深度貧困的地區,“沉浸式”體驗當地居民生活,節目體現了國家扶貧工作為當地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拉近了內陸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注入了更強信心和動力。

頒獎辭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

讓雙腳沾滿泥土。

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

用鋼梯超越了懷疑。

一條無窮之路,

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

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吳天一:長鬆蔭高原

86歲,塔吉克族,從事高原醫學研究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曾榮獲“71勛章”。

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學研究50餘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羣眾上萬人。在青藏鐵路建設期間,吳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蹟。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院士仍然堅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頒獎辭

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

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裏有放不下的夢。

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

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闢了一條路。

江夢南:無聲玉滿堂

女,瑤族,清華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研究生。

半歲時,江夢南因用藥物失聰,開始學説話的時候,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着鏡子學口型、摸着父母喉嚨學發音,通過讀脣語學會了“聽”和“説”。從小到大,憑藉優秀的學習成績,她成為家鄉小鎮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

按照計劃,江夢南將於明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她就讀生物信息學專業,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頒獎辭

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

我們覺得,

是的,但你又那麼不同尋常。

從無聲裏突圍,

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

新時代裏,你有更堅定的方向。

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

遲開的你,也鮮花般怒放。

彭士祿:潛龍育神軀

已故科學家(享年96歲),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被追授為“時代楷模”。

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製事業,擔任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後,他負責引進大亞灣核電站,組織自主設計建造秦山核電站二期,引領我國核事業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頒獎辭

歷經磨難,初心不改。

在深山中傾聽,於花甲年重啟。

兩代人為理想澎湃,

一輩子為國家深潛。

你,如同你的作品,

無聲無息,但藴含巨大的威力。

航天追夢人:赤心貫蒼穹

年202012月17日凌晨,一顆明亮的“流星”劃過夜空,這是剛剛從38萬公里外的月球帶回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1時59分,嫦娥五號帶着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人終於實現了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的夢想。

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實現“六戰六捷”,“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收官。

21年205月15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着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着陸。5月22日,祝融號火星車駛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國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條印記。

頒獎辭

發射 入軌 着陸

九天探夢一氣呵成

追趕 並跑 領跑

五十年差距一載跨越

環宇問天 探月逐夢

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

中國航天必將行穩致遠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1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着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一樣的偉大事蹟感動着這個名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裏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裏的瑤鄉,有着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我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瞭解的情景一一記錄在冊,並用自我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我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應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經過社會力量,幫忙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終因積勞成疾,莫振高於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教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託,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完美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蹟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説是對道德模範、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説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蹟經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以往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説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説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所以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人應當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提高;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向在傳遞着和發揚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2

中華大地,萬物生輝;萬古精神,流淌於每個中國人民的血液之中,一脈相承,代代相傳······每一種精神,每一種人格,每一種信仰,他們都是一個鮮明的文化符號,烙印在我們心底,鐫刻在中華精神的史冊之上。

《感動中國》是我們精神文化傳承的橋樑,是一代一代人產生精神相通共鳴的紐帶。今年的《感動中國》令我大為感動,大為震撼。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共鳴感最強的莫過於我們的“巾幗英雄”我們的女前輩們。

一展英風振世界。從上世紀80年代到今天,30多年以來,中國女排是個家喻户曉的名詞,女排精神更是一種跨越時代,亙古流傳的拼搏精神。今年,中國女排再次以出色的成績,頑強拼搏的精神榮登《感動中國》的頒獎台。在這個輝煌有力的中國女排名字下,可否深知?這是女排姑娘用一次次不為人知的血淚,一次次頑強不息的奮鬥,一次次失敗與困難的磨礪鑄成的!她們也有低谷,但從未停止前進的步伐;她們也有失敗,但從未一蹶不振,而是奮勇向前;她們也有苦痛,但從未輕言放棄,她們是一個頑強不屈的團體,更是愛國的“巾幗英雄”。

兩袖清風看中華。“像是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我終於找到了自己丟失的珍寶”,第一次再踏進中華土地,你感歎道。伍淑清在今年香港叛亂中,看清現實,承受着被亂港分子打擊報復的壓力,毅然前往日內瓦,向世界説出真實的香港。多年來,她一直致力於香港和內地的交流合作,讓香港民眾更深刻的認識自己的祖國。她手攜清風,愛中華,她是海外的“巾幗赤子”;她敢於擔當,愛香港,她是剛烈的“巾幗女郎”。

三顧人民不忘本。黃文秀高校畢業後毅然選擇歸鄉扶貧,儘管家庭經濟壓力巨大,她仍樂觀面對。在她歸鄉一年多以來,她以自己所能幫助88户貧困户順利脱貧,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她用一個女子的柔弱之力書寫了生前最美的華章。她不求功名利祿,看淡榮華富貴,她的這種精神也正是當今時代的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所缺失的。她是“巾幗女孩”,是脱貧路上的“巾幗女將”。

今天無論是致力保護敦煌、堅守文化傳承的樊錦詩,還是澳門濠江中學傳遞民族薪火的杜嵐校長,她們都是中華精神文化的發揚者。昨天,無論是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捧起大唐錦繡江山的武昭儀,還是“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秋瑾,她們都是中華精神文化的傳承者。

今天和昨天,巾幗女將們展現出了不讓鬚眉的擔當,巾幗女將們把中華精神文化一代代相傳,她們,挺起了國家脊樑,扛起了時代責任,肩負起了民族使命!明天,我們新一代的青年姑娘們,更要做好中華精神文化的繼承者,在我們身上也要體現“巾幗何須讓鬚眉”的女將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這是黃文秀姐姐日記中的一句話。的確,我們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未來長路漫漫,但請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看我中華女兒,巾幗亦不讓鬚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