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勵志成語有哪些【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82K

勵志成語有哪些【多篇】

勵志成語有哪些 篇一

【志氣】

不恥最後 乘風破浪 頂天立地 鴻鵠之志

九天攬月 夸父追日 老驥伏櫪 老當益壯

力爭上游 陵雲之志 猛志常在 磨杵成針

窮而後工 三户亡秦 十載寒窗 鐵杵成針

韋編三絕 心小志大 胸懷大志 雄飛雌伏

雄心壯志 移山倒海 迎頭趕上 愚公移山

爭強好勝 知難而進 治國安民 志在四方

中流擊楫 壯志凌雲 自力更生 自強不息

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智謀】

將計就計 舉無遺策 老謀深算 盤馬彎弓

旁敲側擊 千方百計 窮寇勿追 權宜之計

人定勝天 神機妙算 神通廣大 文韜武略

萬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計 以一持萬

【聰明】

別具隻眼 冰雪聰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獨具隻眼 耳聰目明 告往知來 過目成誦

過目不忘 見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見萬里

訥言敏行 人中騏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能幹】

不覺技癢 妙手回春 棋逢對手 起死回生

精明強幹 勝任愉快 手到病除 獨當一面

【創新】

別出心裁 別開生面 別樹一幟 別具一格

獨具匠心 獨樹一幟 耳目一新 自立門户

與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機杼

【熟練】

得心應手 滾瓜爛熟 揮灑自如 駕輕就熟

爐火純青 目無全牛 輕車熟路 如臂使指

手揮目送 心手相應 運用自如 運斤成風

成也蕭何 篇二

西漢的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他曾向劉邦推薦了善於用兵打仗的韓信做大將軍,使之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之後有人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韓信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蕭何設計以慶賀平叛勝利為理由,騙韓信進宮。韓信一進宮,就被呂后以謀反罪名殺於長樂宮鍾室。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説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

昭君出塞 篇三

在中國古代,漢族統治者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為必須的政治目的而通婚,被稱為“和親”。在古代,中國北方生活着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叫匈奴。秦漢之際,匈奴勢力強大,多次南下威脅中原。漢初國力不強,無法與匈奴對抗,便也採取了和親政策,求得相對的和平。

漢宣帝時,匈奴的勢力衰落了。此時,匈奴內部出現了兩個單(chán)於(匈奴君主的稱號)對抗的局面。其中呼韓邪單于想借助漢朝的支持,統一整個匈奴,於是決心歸依漢朝。他兩次到長安見漢朝皇帝,受到隆重的歡迎,他也表示願協助漢朝政府保護邊境。公元前36年,漢朝派兵攻打了另一個單于,幫忙呼韓邪統一了匈奴。公元前33年,他第三次到長安,向當時的漢元帝提出,願意當漢家的女婿,恢復和親。元帝立即答應,並在宮女中進行選拔。有一個叫王昭君的宮女主動提出要去和親。王昭君又秀麗又聰明,很受呼韓邪的喜愛,被封為“寧胡閼(è)氏”,意思是將與漢朝建立和平友好的關係。

王昭君出塞以後,生活在匈奴遊牧地區幾十年。在她的影響下,她的子女及周圍的人,都努力維護匈奴與漢的友好關係,使北方邊境出現了少有的安定景象。

門可羅雀 篇四

汲(jí)黯(àn)是武帝時的一位名臣。他當官時,每一天拜訪他的客人很多。之後他辭去官職,回家靜養。

清晨,他打掃庭院。午後,他打開大門,總見門前許多麻雀尋覓食物,在那裏嬉戲跳躍。他感慨地説:“從前我當官,賓客盈門,此刻不當官,我能夠張網捉鳥了。”

不久,皇帝又下詔請他回去做官。過去常來的客人又紛紛來拜訪他了。

汲黯經過一場貧賤富貴的交替,看清了世態的炎涼。

成語“門可羅雀”,是説大門外能夠張網捕鳥,形容門庭冷落。

夜郎自大 篇五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着前方問:“那裏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就説:“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口羅!”

有一次,漢武帝派使節到西南,探尋由長安到今印度的通道。經過一年多的艱難跋(bá)涉,漢史才到達滇(diān)國,見到滇王套羌(qiāng)。滇王曾不無炫耀地探詢:“漢孰與我大?”之後,漢使輾(zhǎn)轉到達夜郎國,夜郎王多同也發出了“漢孰與我大”相同的問話。於是,“夜郎自大”就成了人們譏諷妄自尊大者的典故。

奮不顧身 篇六

李陵,字少卿,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大將,很受漢武帝信用,任命他為騎都尉,率軍抵禦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長騎射,又懂得兵法,當時很得朝廷信任。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戰鬥中,由於寡不敵眾,無奈投降了匈奴。

聽説李陵投降,漢武帝很是生氣,認為李陵辱沒了自己對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紛紛指責李陵沒有骨氣。只有太史令司馬遷不這樣認為,他説:“我和李陵一向沒什麼交情,但我見他為人很講義氣,孝順父母,友愛兵士。他常常想奮不顧身地解救國家的災難,所以,我認為李陵這次在領兵不到五千的狀況下,與數萬名敵兵對陣,最後由於傷亡慘重,彈盡糧絕,歸路被切斷,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還認為,他這次投降,並非貪生,而是想等待以後有利的時機再來報答國家。”司馬遷説得在情在理,但漢武帝卻認為他是替李陵辯護,是非不分,將他關進了監獄,施行“腐刑”。

以後,漢武帝還殺了李陵全家。李陵明白後很是痛心,於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實現他奮不顧身、為國捐軀的願望。

成語“奮不顧身”,意思是奮勇向前,不顧生命。

勵志的成語 篇七

1、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2、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3、船載千斤,掌舵一人。

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5、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6、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7、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8、把握機遇,心想事成。

9、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10、人之幼稚,不學則愚。

1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2、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13、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14、一人當關,萬夫莫開。

15、人多山倒,力眾海移。

16、西楚霸王,兩漢王朝!

17、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18、業精於勤,行成於思。

19、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20、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21、學而不捨,金石可鏤。

22、勤學苦練,永爭上游。

23、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4、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2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6、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2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28、貧而無怨,富而不驕。

29、柴多火旺,水漲船高。

30、學海無涯,心存高遠。

31、雁怕離羣,人怕掉隊。

32、不學自知,不問自曉。

33、追求目標,堅持不懈。

34、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35、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36、拼搏奮鬥,勵志篤行。

37、虛懷若竹,清氣若蘭。

38、高屋建瓴,勢如破竹。

39、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40、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4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2、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43、矢志向學,敢於勝利。

44、兩粒種子,一片森林。

45、君子力學,晝夜不息。

46、談泊明志,寧靜致遠。

47、君子之學,死而後已。

48、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49、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50、鎖定目標,追求完美!

51、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52、奮發有為,時不我待。

53、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54、破釜沉舟,戰則必勝。

55、我若為王,誰敢爭雄!

56、堅持到底,至死不渝。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58、學無止境,勇攀高峯。

59、貧富有別,永垂不朽!

60、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61、一箭易斷,十箭難折。

6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63、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64、不勤於始,將悔於終。

65、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66、聖境之下,調心養神。

67、獨腳難行,孤掌難鳴。

6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69、一息若存,希望不滅。

70、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71、厚積薄發,志在必得。

72、頭雁先飛,羣雁齊追。

勵精圖治 篇八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劉弗陵死去,曾孫劉詢為帝,是為漢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據歷史教訓和霍氏家族的專權胡為,推薦宣帝採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對魏相極度怨恨和恐懼,便假借太后命令,準備先殺魏相,然後廢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後,先發制人,採取行動,將霍氏滿門抄斬。

從此以後,宣帝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他直接聽取羣臣意見,嚴格考查和要求各級官員;還降低鹽價,提倡節約,鼓勵發展農業生產。魏相領着百官盡職,很貼合宣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的有效措施,最後使國家興旺發達起來。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經衰落的西漢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成語“勵精圖治”,比喻振作精神,想辦法把國家治理好。

勵志成語有哪些 篇九

1、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論語·學而》:“《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2、力爭上游

努力奮鬥,爭取先進再先進。

3、勤能補拙

指勤勉努力能彌補天資上的不足。

4、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動手。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笨)鳥先飛。”

5、手不釋卷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典故: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6、愚公移山

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列子·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着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説: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7、胸懷大志

懷:懷藏。胸有遠大志向。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8、業精於勤

業:學業;精:精通;於:在於;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唐·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9、孜孜不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10、水滴石穿

水不停地滴,石頭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恆心,不斷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漢書·枚乘傳》:“泰山之溜穿石,單極之綆斷幹。水非石之鑽,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

11、繩鋸木斷

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典故: 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12、亡羊補牢

出處: 《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典故: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13、勇往直前

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説出人不敢説的道理。”典故: 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14、持之以恆

持:堅持;恆:恆心。長久堅持下去。

15、堅持不懈

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蘇武牧羊 篇十

太初四年冬,匈奴單于為與漢修好,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漢使路充國等人。天漢元年三月,漢武帝為回報匈奴善意,派中郎將蘇武、副中郎將張勝及隨員常惠等出使匈奴,送還原被扣的匈奴使者,並厚饋單于財物。蘇武等到達匈奴後,原降匈奴的漢人虞常等人與張勝密謀,欲劫持單于母親閼氏歸漢。事發後累及蘇武,蘇武不願受辱,自殺未成。單于敬重他,派漢降臣衞律勸降,蘇武不為所動。於是單于把蘇武幽禁在地窯中,斷絕飲食,以此逼他就範。蘇武堅持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就將他流放到邊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荒無人煙的地方,放牧羝(dī)羊。始元二年,匈奴新單于立,遣使者欲與漢朝親善。漢朝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始元六年,蘇武等九人由漢使迎接回國。蘇武羈(jī)留匈奴十九年,習知邊地民族,歸國後被任為典屬國,專掌少數民族事務。他在匈奴持節不屈,被後世視為堅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