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經費人大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1W

教育經費人大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學校教育經費管理模式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全面貫徹實施,農村中國小校的經費管理已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已愈來愈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如何完善教育經費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教育經費?__市各級財政部門為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情況

20__-20__學年度,__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共有農村中國小校1671所,其中:農村國小1461所(含389個教學點,220所中心學校),國中學校210所。農村中國小在校學生人數383831名。在職農村中國小教職工25505名。

20__年,__市在1區9縣進行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貫徹落實了“兩免一補”政策,這項政策惠澤了全市80萬農村中國小生。各級財政部門以實施新機制為契機,優先保證並不斷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資金保障力度,確保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以20__年為例,全市10個縣區全年預算內教育支出56179萬元,加上中、省、市安排的“兩免一補”資金9160.5萬元、危房改造資金7051萬元、教育專款2963萬元、縣區配套2074萬元,教育資金投入總量達77967.5萬元,比20__年增加了18898萬元,增長32%。全市農村中國小校公用運轉經費4778.2萬元,教職工人均年公用經費達1873.4元,比以前年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從而,確保了農村中國小校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和學校的正常運轉,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以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學校資金量增加,管好用好教育資金已成為各級財政部門必須加強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市為切實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管理,於20__年在全市初步建立起“預算到校,專户到校,撥款到校”的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管理方式。各縣區按新的管理方式,設立了教育資金專户,以國中學校、中心學校為基本預算單位,逐校編制並彙總農村中國小校預算,按預算進度撥付資金。新的管理方式運行後,對規範農村中國小校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農村中國小經費管理方式對比分析

目前,從全市情況看,各縣區對農村中國小教師工資已全部實行銀行代發,對學校公用運轉經費和專項資金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大體來看,有以下五種管理方式:

第一種是中心學校集中核算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將農村中國小教育經費核算與管理集中在中心學校。如旬陽縣,對於學校公用運轉經費,由縣財政部門年初預算到縣教育部門,教育部門根據二級預算分期撥付到校,以中心學校為獨立核算單位,村組國小經費支出向中心學校報帳;對於專項資金實行財政、教育部門兩家聯合下達資金分配文件,教育部門負責項目實施,財政部門負責按項目實施進度撥付資金。工程完工後,由縣財政、教育部門對工程支出票據進行審核報帳。財政部門不直接對學校公用運轉經費實施監督,由教育部門、中心學校實施內部監管,以學校自行管理財務為主。

第二種是鄉鎮會計集中核算的方式。這種方式是由鄉鎮會計核算中心對農村中國小校經費實施集中核算與業務管理。如平利、嵐皋縣,對中國小校公用經費支出實行鄉鎮會計集中核算;對專項資金實行報帳制,即:學校將項目建設支出票據報送縣財政部門審核後,按工程進度直接將資金撥付到校。

第三種是會計委派制管理的方式。這種方式是縣財政部門委派會計駐鄉鎮對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實施支出審核管理。如白河縣,對於學校公用運轉經費由縣財政部門駐鄉鎮委派會計審核把關後支付;對於專項資金直接撥付到校,由縣教育部門負責項目組織實施,財政部門按項目進度撥付資金,支出票據由委派會計和財務總監審核後支付。

第四種是縣教育部門集中管理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在縣教育部門內部設立核算機構,對鄉鎮國中學校、中心學校財務集中核算。如石泉縣今年在縣教育局內成立了教育經費支出中心,負責管理全縣農村中國小校財務核算與監管,實行“集中管理,統一開户,分校核算,報帳制管理”的辦法,財政部門負責按預算撥付資金,資金監管由教育部門教育經費支出中心負責。

第五種是縣財政部門集中管理的方式。這種方式是將農村中國小校的財務核算與財務管理上收到縣級集中管理。如漢陰縣,在縣財政局會計核算中心設立教育經費核算股,負責管理全縣農村中國小校的財務核算與管理業務,直接管理到國中及中心學校。對學校公用運轉經費、專項資金由教育經費核算股集中核算,實行報帳制管理,從收支源頭上監控財務活動,增強了資金使用的計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從上述情況可以看出,__市對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的管理方式不統一,有的管理方式停留在舊的“以鄉鎮為主”的辦學體制下,有的管理方式已與“以縣為主”的新體制相適應,還有的管理方式處在新、舊體制的交叉運行中。從各縣區的實際情況看,存在着四個方面的突出[文祕站:]問題:一是財政監管缺位。實行學校集中核算、鄉鎮會計集中核算及會計委派管理方式,縣區財政部門實際上只管了經費的預算與撥付,面對量大面寬的教育經費監管沒有到位,由學校、鄉鎮或委派會計實施監管,一些學校財務管理出現了漏洞;二是管理關係不順。實行鄉鎮會計集中核算、學校獨立核算或會計委派管理,縣區財政部門未對學校經費進行核算和監管,鄉鎮領導直接或間接參與了會計核算環節中經費支出的審籤,影響和制約了學校的財務主體地位。教育部門認為只參與資金初級分配,對學校資金監管中間隔着鄉鎮政府,想管而又不便於去管,使本系統財務監管難以實施。三是運作程序繁雜。實行鄉鎮集中核算,學校整個資金的審批,除工資外,學校領導先簽字,送鄉鎮會計核算中心報帳員審核,之後總會計把關,送財政所長簽字,重大支出需送鄉鎮分管領導,甚至鄉

鎮長審批後報帳,造成審批環節多,工作效率低,學校對此意見較大。四是管理效果不同。實行縣級財政部門集中核算,有利於加強對教育資金、資產及債權債務的全程監管,規範學校的財務管理,促進資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而其它幾種管理方式在這方面明顯存在缺欠。

通過對比分析,結合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後,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來源於省、市、縣各級財政資金,農村中國小校財務一般不與鄉鎮財政發生核撥關係的實際,實行縣級財政部門集中核算管理的方式比較完善、規範。這種方式體現了“校財縣管”集中核算,統一管理的特點,適應“以縣為主”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最大的優點是融會計核算、財務監督、資金管理為一體,能把財政的基本職能貫穿於資金的預算、撥付、核算、監管之中,有機地形成了“四位一體”的管理運行機制,有利於加強對教育資金的監督,尤其是財政部門對資金監督由過去的事後監督、結果監督變為事前、事中和事後全方位監督,這樣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育資金撥付後,單位隨意開支,財政部門“亡羊補牢”的現象,進一步規範了教育資金的管理和核算。因此,統一實行“校財縣管”模式是規範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管理,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農村中國小校經費管理模式的對策

完善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管理模式,強化學校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直接關係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關係到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更關係到新機制這一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陽光工程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體現。要按照“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要求,在堅持單位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和支出審批權不變的前提下,將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上收縣級統一管理,在縣財政部門或會計核算中心內部設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核算管理機構,負責縣域內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的集中核算與管理。切實建立“校財縣管”的管理模式,實行“預算到校、撥付到校、核算到校、監管到校”的管理方式。

首先是預算到校。一是把所有農村中國小校納入縣級一級預算單位,建立以國中學校、中心學校為基本預算單位。把單設的國中、九年制學校從中心學校剝離出來,以迴避中心學校權力過度集中。二是統一預算編制口徑,收入統一按省、市明確的經費標準納入預算,學校所有收入(指輔助事業收入,包括勤工儉學等)納入專户管理;支出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全額預算。三是對學校公用經費部分作出規定,合理核定各項支出標準,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確保學校公用運轉支出,突發事件處置和學校正常維修支出,教學如教研活動、設置購置及教師培訓支出。學校根據縣區指導意見和原則要求,編制預算,細化到具體項目,經縣財政、教育部門審核,分校編制並彙總農村中國小校預算。

其次是撥付到校。按預算進度撥付資金,由縣財政部門預算下達指標,國庫直接將資金(除工資外)撥入教育經費核算機構各校帳户。對“兩免一補”資金按月撥付。對學校支出實行“報帳制”管理,由國中、中心學校報帳員向縣區教育經費核算機構報帳,支出票據由分管財務校長一枝筆審籤。小額支出以現金支付,大額支出以轉帳支付。同時,對學校區分情況,核定備用金,提前借支,用於學校日常運轉。

再次是核算到校。由縣教育經費核算機構承擔縣區農村中國小校的會計核算業務和履行財務監管職能,負責管理所有預算單位。對核算機構人員實行“分校負責制”,明確每個人管理的學校。對學校的財務核算實行“集中管理、統一開户、分户核算”,撤銷各學校原有帳户,只保留工資專户,將所有預算單位在縣區教育經費核算機構統一開設教育經費帳户,實施一校一户,分户核算。

最後是監管到校。一是縣教育經費核算機構每月向學校提供財務報表,向財政、教育部門報送學校財務分析報告,使其及時掌握財務活動情況。二是強化制度約束,縣財政部門、教育經費核算機構要建立健全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管理各項規章制度,用制度規範業務運行。三是對學校的資產、債權債務進行清理登記,納入縣教育資金核算機構業務管理範圍,實行動態管理。四是對學校收費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通過“票據統管”約束,確保收入及時足額繳入財政專户。五是對項目實施,如危房改造、校建、大型購置等實行招、投標,由縣教育部門組織實施,相關學校參與配合,財政部門撥付資金,形管錢與管事相結合的機制。六是學校採購業務,全部進入政府採購管理,按採購程序辦理。七是實行民主理財制度,由教職工推選產生學校民主理財小組,負責對學校每月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初審,學校對本單位原始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負責。實行學校財務公開制度,堅持每學期公開一次本單位的財務活動情況,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四、實施“校財縣管”模式應注重的工作及措施

一是要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如:中國小預算管理制度、專項資金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票據審批及管理制度、收支兩條線管理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等。特別要強化實行農村中國小預算制度、陽光采購制度和資產管理制度,突出把好“收、支、購、建、撥”五個關鍵環節,真正使學校財務管理做到收有據,支有度,購有章,建有規,撥有法。同時,要加強財政部門與教育部門與中國小校的工作銜接配合,建立工作聯繫制度,定期通報、研究教育經費管理情況,為“校財縣管”模式規範運行提供製度保障。

二是要積極探索教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首先要加強預算到校編制工作,增強預算約束力。農村中心學校編制預算,要按照縣區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支出項目,促進縣區財政部門對學校預算的編制和控管由總額控制轉變為定額控制。其次,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學校公用經費支出管理辦法,根據各學校的情況,對川道、山區、邊遠學校分類別核定支出項目、支出標準,如學校招待費、購置費等,通過實施項目標準控制,節約資金,用於改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學水平。第三,要強化支出控制,堅持用一種模式,一套審核標準,一個支出口徑對農村中國小校的支出進行嚴格的控制,將各項支出控制在年度預算指標以內,並對資金支出和使用效果進行檢查驗收,以控制和減少不合理的開支,使有限的教育經費發揮最大的使用效益。

三是要加強學校資產、債權債務管理。對學校的資產要進行清理、登記,實行動態管理。對學校的債務要逐校進行核實登記、鎖定基數、控制新債、制定化解舊債的計劃,明確目標任務,夯實工作措施,促進學校債務化解。要把資產、債權債務體現到學校財務上來,融入財務管理之中。

四是要重視財務分析和結果應用。教育經費核算機構要定期向財政、教育部門報送學校財務活動情況,提供財務分析報告和績效評價報告,促進教育資金績效考評體系的建立。縣區財政部門資金撥出後,要以學校預算為核心,以資金流向為主線,以集中核算為手段,對農村中國小校教育經費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監管,做好跟蹤問效,及時發現和解決資金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鄉鎮財政所要積極配合上級財政部門做好資金監管工作。

五是要加強業務培訓工作。搞好培訓是強化財務管理的基礎,而夯實這一基礎的重要手段是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後,要對學校

校長、分管財務的校長和報帳員進行業務培訓,要加強對財務人員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訓,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要加強財經政策法規的學習,增強守法意識,尤其是加強《會計法》、《審計法》、《中國小財務制度》以及預算內外資金管理和新機制相關制度的學習,使財務人員嚴格按制度辦理支出,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節,逐步增強法制意識和責任心,提高理財水平,適應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

六是要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農村中國小校 經費的監督檢查工作,將財政監督職能延伸到校;要堅持每年組織專項檢查,把檢查的重點應放在學校預算與執行,資金使用與效果,日常監督與管理等方面,確保農村中國小校教育資金落實到位,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高。

【第2篇】教育經費管理自查工作報告

一、基本情況我鄉教育投入到位,實現了“三個增長”。

20xx年我鄉教育經費總支出299萬元,人均教育經費總支出135元,預算內教育撥款180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佔教育經費總支出的60.2%,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比上年增長11.1%,財政總收入545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18萬元,財政總支出532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佔財政總支出的33.8%,中央農村税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46萬元,下撥教育專款7萬元,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986元,生均預算內、外公用經費國小165元、國中354元,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國小16.3元、國中51元,預算內教育基建撥款8.5萬元。2003年以後教育經費由市財政統一管理。

二、主要作法

一是政府十分重視教育投入,大幅度地增加了教育經費投入,保證經費的最大利用率。在教學經費不是十分富餘的情況下,我鄉一直把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解決教學所需,滿足教學需要。中學整修了教學樓,更換了黑板,添置近千冊圖書等。國小2003年擴建了鍋爐房,修建了學生浴室,順利通過了市“農村寄宿制示範學校”驗收。20xx年,教育局撥款16多萬元對教學樓和學生禮堂、國小綜合樓進行了全面維修。

二是教育經費投入方式逐步多元化為解決教育經費僅由國家財政投入所帶來的不足問題,我鄉逐步實現了由過去單純的政府投資,向由國家、社會、外商、學校、集體與個人多元投資方向的轉變,在經費籌措方面,除上級撥款以外,我鄉還採取了多種方式解決經費緊張問題,中學與鄉派出所、二橋共青團結幫互助,國小與臨近的村組聯營,每學期都得到他們無償的資助。20xx年長江醫院在中學開設了春蕾女童班,惠及50多人,捐資達2萬餘元。20xx年鄉政府聯繫交通局又對中心國小貧困生進行資助。20xx年9月,國小所服務的4個村,每村出資1000元,為國小購買了擴音設備。通過這種措施,使我鄉的基礎教育有了物質保障。

三是教育經費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通過對教育經費的協調、控制和平衡,促進教育經費投放和使用的合理化、科學化,把原來分散受理的會計核算業務交由同一個機構辦理,實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即設立市教育系統會計核算中心。全鄉教育財務由中心學校統一按財政局要求進行預算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

三、存在問題及幾點思考

教育經費不是很充足。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致使現代化教學設備發展相對滯後,現代化教學手段相對缺乏,我鄉國小無多媒體教學設施,電腦也存在更新換代的問題,這些都制約着學校教育發展的速度。面對上述問題,一是要合理規劃和佈局各學校的結構和規模,減少因結構和規模不當而造成的教學資源浪費;二是對學校內部教學設施進行統一規劃,統籌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三是合理安排教師工作,適當提高教師的周課時量,減少富餘人員,降低師生比。

【第3篇】中學關於迎接市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督查的自查報告

市督查組:

本學期,在《國務院關於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通知》和《xx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的大力指引下,在市、縣財政和教育部門的直接領導和管理下,我校緊抓改革機遇,認真把握義務教育經費機制改革的精神實質,進一步深化學校教育經費改革,全面規範地做好教育經費的收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有關情況進行自查,彙報如下:

一、切實加強經費預算,嚴格規範收支管理

1、按上級標準做好學校經費預算

根據經費機制改革精神,學校義務教育經費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生均經費,標準是國小37.25元/生/學期,國中47.25元/生/學期;二是免學雜費補助經費,標準是農村國小85元/生/學期,國中105元/生/學期。本學期,我校實有人數為六年級887人,八年級九年級共計1564人,學校經費預算共計為346554.75元。

2、進一步嚴格經費支出手續

學校根據縣財政、教育局的相關文件精神,制定了公用經費內部管理辦法,細化支出範圍與標準,加強實物消耗核算,建立了規範的經費、實物等管理程序,厲行節約,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努力確保教學業務與管理、實驗實習、文體活動、水電、交通差旅、郵電、儀器設備及圖書資歷料等購置、房屋(建築物)及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等方面資金的落實到位。教師培訓費按照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由縣局統籌。

二、資金預拔迅速及時

本學期一開學,縣財政局就根據學校人數按國小生50元/人,國中生80元/人的標準預拔了我校xx年年春季免收學雜費資金共計人民幣169400元,為學校開學的各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三、嚴格規範收費行為,努力做好“義保”宣傳

1、學校全面貫徹國家有關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的精神,嚴格執行於教發[xx年]2號文件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進行收費。即六年級70.5元/生,八年級年級129.5元/生,九年級年級101元/生,沒有另立項目收費。為使收費公開化,透明化,學校在校內建有收費公示欄,在圩上顯眼處張貼了收費項目和標準,進行收費公示。

2、積極宣傳收費政策:學校張貼了宣傳畫18張,發放公開信318份,分發宣傳卡2254張。讓廣大學生及家長及時、充分了解收費政策。把黨和政府制訂的“義保”改革這項惠及數以千萬計家庭和學生的“民心工程”向廣大農民羣眾宣講,把黨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萬户,做到家喻户曉。

四、經費改革實施順暢,學校運轉良好有序

由於經費收支規範透明,資金保障有力,預拔及時,目前,我校教育教學全面步入正軌,從未出現任何亂收費的人和事。各項工作蒸蒸日上,朝着良好的態勢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