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W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一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説,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温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以優帶新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遊刃有餘。

第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一年,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着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沒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發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説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説寫能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閲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説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薰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穫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二、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二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只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敍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對剛剛步入國中的弱班同學,我想不會有太大難度,我把教學目標定得比較低。從施教過程看,有啟發之處,有不足之處。

聽課老師指出本堂課的優點是:重難點突破較好;環節設置到位。缺點是:問題設置比較寬泛,針對性不夠明確,讓學生無所適從;老師在導入、教學環節銜接方面還應講究些藝術性,小結時要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難點。

經過認真反思,我不僅認識到本堂公開課的缺陷,而且意識到平時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對學生的能力估計過低,不敢放手讓他們去探索去嘗試,總是試圖設計一個個框框把他們圈住,希望他們按照我的思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最後到達我的預定目標。這對於學生創新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是極大的障礙。

其次,新課改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有助於培養髮展型、學習型的人才。可我在教學中“沉”得不夠,往往是充當教材解説者的角色。總想把教材提供的知識全都灌輸給學生。細想之下,才明白知識是無窮盡的,是學不完的,教師不能以傳授知識為主要任務,而應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對他們的學習成果,學習過程作出恰當而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

再次,對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方法生搬硬套,結果只學到皮毛未掌握其精髓。其實,方式方法好不好,並不在於它新穎不新穎,而在於它適合不適合教材和學生。最後,我還感覺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很適合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因此,多接觸新鮮事物,多與學生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也是今後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方面。

總之,開課、聽課、評課,這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對每一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這一活動開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針對性,營造出更加濃厚的教研氛圍。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 篇三

《生命生命》是一篇短小精湛、富含哲理的散文,面對什麼是生命?如何對待生命?這個宏大的主題,四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這篇課文通過捕捉飛蛾、磚縫中生長的瓜苗和傾聽心跳三個事例,讓我們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在課上,我並沒有以一個旁觀者的態度從客觀上去解説什麼是生命;也沒有以一個演講者的身份慷慨激昂地給學生講説着人生的哲理,而是按照語文課標提出的“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不温不燥地引領學生在和文本的對話中,通過讀去理解,入情入境地使學生懂得了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在本課教學中我成功地體現瞭如下幾點:

1、充分利用多種學習資料,溝通課內外聯繫,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新課開始,我打開多媒體資料中作者的圖像,讓學生了解作者,調動起學生的情緒。教學中放課文錄音,使學生接收、內化、感悟、理解文章主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感悟”。一味的告訴只會扼殺孩子的一切,所以我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創新、去盡情地展示自己。課上讓他們自己先講一講,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彙報,培養學生説的能力和發散思維,使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文並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3、反覆品讀重點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覆品讀文中最後一自然段,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感悟情感,在讀中體會思想,在讀中受到教育。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以讀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這節課的很大特點。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讀為本,安排了大量的、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引導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書,讀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如一入課,要求學生帶着問題瀏覽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階段首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默讀思考,在交流個人自學體會時,引導學生品讀,注重自我感悟。在這個環節中,老師注意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入情入境,直接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在感悟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感,在感中悟,悟後再讀;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並積累語言。例如:在“飛蛾求生”這個段落中,當學生提出:為什麼飛蛾求生的慾望使作者震驚?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掙扎”、“極力鼓動雙翅”等重點詞,在讀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對弱小的生命這種頑強生命力的敬意。

在“瓜子生長”這個段落中,在學生品讀的過程中,老師創設了師生對話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最後老師的反詰追問:小瓜子你拼命地衝出外殼,冒出地面,可只能活幾天,你這樣做值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生命的價值。學生進入情境,發自肺腑的感受到小瓜子頑強的生命力,領悟到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存活的時間長短,而在於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了,是否活得精彩。從而真切的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與偉大。

專家説過: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我對《生命生命》這一課的教學還不能達到這個境界。對於教學中如何很好的落實教學三維目標還需進一步實踐、探索。但我一定會繼續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新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生命生命》教學反思2》這一教學反思,來!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四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我想體現一種新的文言文教學思路。我認為應該是吟誦為本、注重基礎、合作探究、適當運用。“吟誦為本”,即抓住文言文的特點,讓“讀”貫穿課堂始終,“注重基礎”,即關注學生文言文學習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通過掃清字詞障礙,自主學習簡單的文言文,增強文言文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品味探究”,即不把文言文當古漢語來教,而把文言文當美文來學,讓學生增強文學欣賞能力。“適當運用”,即讓學生能根據文章的情節、內容、人物性格等信息進行合理的想象、運用,對文本進行創造性閲讀。本文作者為了突出“孫權勸學”,對材料進行了剪輯處理,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學生的創造性閲讀提供了條件。

其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的體驗、探究,讓學生自主的與文本、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對話。因為本文是自讀課文,因此這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教師起引導作用,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一些重要知識點加以歸納、總結。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總結 篇五

緊張充實的一學期就這樣走到了盡頭,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深感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放鬆自己,一學期來,我嚴格要求自己,精心備課,認真上課,細心批閲作業,耐心輔導學生。對同事以誠相待,謙虛謹慎;對領導尊敬有加,領命不誤;對學生關心愛護,教書育人。回顧一學期的工作,想説的真是太多太多,現總結如下:

一、思想方面

作為一名教師,我非常注意自己的師德修養。平時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和會議,並經常注意翻閲報紙和雜誌,努力掌握最新的教育動態和教育信息,學以致用,時刻調整自己的方向,使自己能隨時跟上時代的發展,合乎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為人師表方面,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謹言慎行,不忘以德育人,堅信教師無小節,時刻注意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隨着教齡的增長,努力向有經驗的老教師看齊,敬業愛崗,誨人不倦。能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爭取讓他們成為具有綜合素質的新型人才。

二、教學方面

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要讓學生愛學,要時時處處替學生設想。

1、備課時,我總要這樣反覆斟酌:這節課我到底應該教給學生什麼東西,哪些內容是必須講的,哪些內容是不用講的,哪些內容是學生可能感到很困難的,哪些內容可能是學生想不到的。必須講的內容,可以按照怎樣的步驟來講,怎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用什麼方法降低難度;怎樣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閲讀經驗來理解文本。

2、上課時,我努力調動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學思結合,教給學生閲讀課文的方法,培養其良好的閲讀習慣、記筆記的習慣,極力避免滿堂灌的情況出現。新課結束,我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或詢問,或查看,以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法,補缺補差;

3、作業設計時,力求做到“精”,題型靈活,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4、複習時,夯實基礎知識,抓好基本技能的訓練。抓住文本,吃透教材,紮實掌握文本的知識,多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要把知識點落到實處。將“字詞關”、“課文關”、“背誦關”、“練習關”紮紮實實落實到位

5、以教材為基礎,並加大對學生的課外閲讀訓練,提高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辨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並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提高書寫速度和質量。

6、加強寫作訓練。學習

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讓學生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要求學生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要求學生寫好作文要反覆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做到精益求精。

三、努力方向:

1、加強每節課的計劃性和目的性,積極創設和諧,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要求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大膽表達。

2、加強對學生的書寫要求、指導。

3、幫助學生的加大課外閲讀量。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六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

(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説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2)閲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閲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

(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七

期會考試已經結束了,回顧這半學期自己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這一次學生的期會考試情況,我覺得現在學生對於新課程已經不陌生了,我自己也以能夠較好的把握教材和教學的方式、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了。通過較長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我覺得給形式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情景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利於今後能夠更好的進行教學工作,現將這一時間的一些教學情況小結如下:

首先在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都儘量去設置實際背景,使學生能夠置身於所要學習的問題之中,增加他們實際的體驗。並且儘量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一個安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現在在我們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選擇素材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許多情景圖甚至完全可以通過實際活動來表現。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非得走“看圖明意”這一條路,完全可以依據實際情況採用遊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於真實的數學活動環境中,增加實際體驗,切身地感受數學。在具體教學中,我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啟示,積極、充分的創設情景,給每一個學生都提供一個參與的機會、表現的機會。

為了能夠真正做到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我聯繫學生生活經驗,通過進行一些調查、訪問等活動,來擴大情景創設的空間,加強用於情景創設的素材對於學生有更強的現實意義和吸引力。“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這是新教材的意圖之一。如果説用遊戲、活動的方式創設情景能使學生感到趣味無窮、興趣昂然,那麼安排有關內容讓學生調查、訪問並自己解決,不僅可以使學習更具挑戰性,而且可以把情景的創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擴大情景創設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在我們學校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比較先進的,我在自己的教學中便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創設情景,服務與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對於我們使用的新教材,雖然其情景圖儘管幅幅都色澤明麗,充滿童趣,但畢竟都是靜態的平面圖形,有些故事情節、人物活動不好體現,而動畫的表現形式對學生來説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所以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當普遍的今天,有條件的學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把情景圖製作成動畫課件,充分利用它的形、聲、色、動、靜等功能,使靜態的畫面動作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渲染氣氛,創設學習情景。

當然,教學過程中創設情景的方法多種多樣,手段不盡相同,以上只是我自己在這一段時間的教學中重點思考和實踐的一些問題。其實,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無論使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有魅力的良好的學習情景,使他們能夠在適合於他們的環境中進行最有效的學習。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 篇八

《生命生命》是台北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獨特感悟,是一篇對生命的頌歌。

再教本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本組課文中的《觸摸春天》和《永世的眼睛》兩篇文章,已經有了對生命的一些認識。源於對《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樂觀面對”和《永生的眼睛》一文“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感悟,因此教學本課採用“聽──尋──悟──背”四個板塊,以達到“在讀中思索,在悟中昇華”的效果,從而完成對本課的教學。

這節課的目標擬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其中目標2和目標3也是本節課的重點。

4、結合自身實際,談談怎樣才能使生命有意義。

從教學過程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貫穿語文教學“讀”的功能:

俗語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一篇具有較強哲理性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並步步推進。初讀,感知文章三個事例;尋讀,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悟讀,結合句子談理解、談感受;背讀,積累好詞佳句作儲備。整節課,書聲朗朗,讀味十足。

2、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在本節課上得到了較好的體現。無論是自讀自悟,還是小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導演,主要學習任務由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

3、注重學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作“圈點批註法”“小組合作探究”“規定答題句式”等方式,對學生學習和語言的訓練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儘管本節課有值得高興之處,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表現為:

1、教師有些地方的啟發不到位,導致學生“知而無言”,未能最大限度的激活學生的思維。

2、教師因侷限於備課時的框架,為完成教學任務而硬把學生往即定的步驟上拉,使得某些問題探討得不夠深入。

3、教學輔助手段準備不到位,未能給學生以視覺或感官上的刺激,使得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探討有“貼標籤”之嫌。

雖然教無定法,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儘量避免以上問題,準備從這幾方面入手:

1、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應備學生,並且儘可能設想課堂上會出現的狀況。

2、考慮學生的實際,設置一些問題,讓他們可以“跳起來摘桃子”,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思維。

反思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本着教書育人的宗旨,我會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盡最大能力彌補“教學這一門有遺憾的藝術”。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九

從教十幾年了,上了無數堂課,有成功也有失敗,但沒有一堂課比這堂課讓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它時常在我腦海中重現,提醒我藝無止境,自己的差距還有多遠。

那是教了幾年政治後重新教語文的一次競賽課,雖然是新教材,但我還是不慌不忙,心想,就憑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一堂課算什麼,隨便上什麼都行,我當時就選了《綠色蟈蟈》。應該説我還是用心準備了的,畢竟是第一次在學校上語文公開課,教學目標、教學資料、教學步驟包括課件都做了精心的安排。我的教學設想是這樣的。1、導語:從輕快的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設置情境,引導學生想到森林、昆蟲,讓學生回憶童年時玩昆蟲的體驗,自然而然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放鬆、讓課堂活起來。然後,讓一兩個學生介紹一下自己熟悉的昆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要介紹好昆蟲並不容易,讓他們帶着任務來學習法布爾的文章,這樣學習目標明確,效果也會好的多。

2、資料助讀:讓學生了解法國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的知識是很必要的,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找資料的習慣。

3、速讀課文,培養學生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本課生字詞較多,為幫助學生掃除閲讀障礙並積累一些常用的詞彙,我準備了幻燈

片打算用一至兩分鐘的時間完成這一內容。

4、精讀體味:我設計了三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學生自己説説喜歡哪一段文字,為什麼?如果學生沒有動起來,就用第二種方案引導學生重點品讀“蟈蟈的聲音”和“蟈蟈捕蟬”這兩段,學習作者擬人、比喻、比較的寫法、生動的筆調。第三種方案出示3道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同樣的目的是品味作者生動的文藝筆調。

5、合作探究環節,讓學生提出疑問,最好由學生自己解決,教師點拔。

6、課堂小結,讓學生説一説這堂課學到了什麼?如果學生能説出兩個層面的收穫,即寫作特色方面的和科學精神方面的,那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7、作業:模仿法布爾的寫作方法,選擇喜愛的一種昆蟲,用一段文字形象描繪其外形、聲音和動作特徵。

但課卻上砸了,出人意料的糟,讓我始料不及。當時我思維混亂:怎麼會這樣?完全控制不了局面,結果草草收場。課後我冷靜下來分析原因,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差距,很多素質都不過硬。

一是不能因材施教,自己一廂情願把教學過程想得天花亂墜,把教學方法設計得儘可能新潮,但卻沒有想到學生能否跟得上,如果跟不上該怎麼啟發,這一方面是因為太久了沒教語文,對學生的水平有了陌生感,另一方面是自己違反了教學最基本的規律,沒有充分了解學生和尊重學生,殊不知再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學生不能配合就是最蹩腳的,這是對

我不深入瞭解學生的懲罰。

《生命,生命》語文教學反思 篇十

在課一開始,從介紹作者杏林子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這堂課讓學生充分地讀,注重朗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體會感情,讀的訓練有層次性,我指導學生初讀時要求理解內容,知道寫什麼,再讀時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品讀時體會感情,讀出情,讀出味;並拓展學習語文的渠道,憑藉課文有意識地讓學生利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如網上的材料,各種書籍、報刊中的相關資料等,尋找有關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進行交流,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發展了求異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對閲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閲讀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獲得有益啟示,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節課緊扣語文課程標準,採用合作探究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説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適合學生討論、學習、想象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裏,可以自由地學習、思維和想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學生的閲讀面相對狹窄,經驗也不豐富,尤其是作為住宿學校的學生,這一點表現尤為突出。讓他們對相對厚重的生命話題有自身的感悟並談出深刻性,就需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挖掘出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三大板塊為主要教學模式,環環相扣,逐層深入,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生的自主空間更大,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都得到了極大發展。

當前國中生對生命意識的淡泊和生存能力是很低下的,所以我在教學時設計了一個問題:“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開創學生思考、探索、討論的氛圍,使學生進入理性的求真生活。把整節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師生共同開拓的自由創造空間中,做好引導作用。

在“體驗反思”這一環節中,對學生的情況估計不足,教學中,學生沒能聯繫現實去談感受,而且七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不規範,感覺他們找不準方向。給他們一個模式,舉個例子,他們就彷彿找到了方向一樣。所以我隨機加上了一個示例仿寫,沒想到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為一個高潮,高興之餘還是深為自己備課不細而感不足,在備課時對學生這塊備的不充分,所以才會出現狀況,這為我以後的備課提了個醒。

當前的教育要求改革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這要求的不僅是外表形式上的變化,更是思想深處上質的飛躍。我們要想推動語文教學的迅速前進,必須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打開束縛思想的繩索,引導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的體驗下,與課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在洋溢着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共同吹響內心自然的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