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描寫橋的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79W

描寫橋的作文精品多篇

描寫橋的作文 篇一

自從學過《趙州橋》課文後,使我認識和知道了很多橋。橋,讓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

我知道的有:木橋、石橋、鋼鐵橋;還有吊橋、浮橋、拱橋和鐵索橋;有課文中學過的古老的“趙州橋”,還有記錄歷史的“盧溝橋”;有體現中國人智慧和雄心的“南京長江大橋”,也有展示祖國改革開放成就的“上海南浦大橋”。

在我們鄭州,黃河從這裏。“鄭州黃河公路大橋”就是黃河上最長的一座公路橋。我們鄭州的金水河、熊耳河上也有許多座我叫不出名的小橋。還有在繁華寬闊的馬路上,我還看到有各式各樣的人行天橋。橋不僅給人的交通提供了方便,也給我們的城市增添了靚麗的風景。

近兩年,為了緩解城市內擁擠的交通,人們又建起一種新型的橋,那就是“立體交叉橋”。我們鄭州的“四橋一路”就是典型的代表。在“四橋一路”上,紫荊山立交橋最為壯觀,它分三層,底層走行人和公交車;二層分五個岔口,通過轉盤你可以駕車方便的通往東西金水大道、花園路、紫荊山路、人民路;最上面的一層,象一道彩虹從金水大道的一端越過一、二層直飛到另一端,使金水大道上的車輛可以直行。這樣的立交橋給人們是出行帶來了便捷和安全。每到夜幕降臨,立交橋上下的燈全亮了。你再看城市的立交橋,它象一條條彩虹蜿蜒曲折的浮在城市的半空之中,周圍建築羣的燈光和立交橋廣場的各式裝飾燈光交錯在一起,好象天上的星星撒落在地上,瑩光閃閃,五光十色,把立交橋襯托得更加雄偉、壯觀。給我們現代都市的夜色描繪的分外美麗。

老師曾告訴我們:“人們修路時,遇到了峽谷或河流的阻礙,就要架橋”。所以,我知道了橋和路總是聯繫在一起的,因為路才架有橋,有了橋才使路更通暢。讓我們沿着腳下的路,踏着今天的橋走向現代、文明的未來。

描寫橋的作文 篇二

德州有一座明月橋,人人都知道它。

明月橋座落在新湖風景區,橋下面有三個橋洞:中間一個大橋洞,兩邊有兩個小橋洞。這種設計看起來使明月橋像彎彎的彩虹。

晚上,明月橋亮起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路上的行人紛紛來到橋的最高處,目不轉睛的盯着河面上倒映的燈光。霓虹燈一閃一閃的,把明月橋裝扮地更加美麗。

明月橋方便了馬路上的行人通行,直達希森歡樂島,不用繞遠路了。

明月橋非常漂亮。橋兩邊有護欄,護欄每隔一段距離中間就有一個柱子。柱子上有一條龍,龍圍着柱子繞了一圈,嘴裏吐出紅紅的火球。多麼精美的圖案!

明月橋不僅美麗而且還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我們大家都喜歡它。

環境描寫作文600字 篇三

這世上幾乎所有的風景都不會是不變的,但是,你要相信,總有那麼一處風景會永遠守着你,無論時過境遷,它,仍然是它。

去旅行,乘高鐵,沿途已沒有什麼風景可言,如果有的話,也只是在你眼前一掠而過,你根本沒有注意到它就已經被拋得遠遠的了。這在這個一切高速運行的時代早已司空見慣,難道不是嗎?還記得很多年前那個公益廣告:“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而正因為風景是在變的,人們才有了欣賞的理由。我還是會感到一絲遺憾,這個時代賦予了動得太快的風景,它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一層價值啊。這樣的遺憾,也許很多人都會有的吧。

於是,我就開始尋找不變的風景。靜觀蒼穹,蒼穹是變化的,由蔚藍,藍灰,到深藍,還有白雲像蝸牛似的爬呀爬,可以説是變幻萬千了。看那樟樹,也是變化的,從春到冬,不同的季節的它有着不同的衣裳,又總是伸出枝葉與空氣寒暄。安能説其不動耶?就連沒有生命的物質,時鐘也是在走動的,牆壁在不斷地吸附灰塵,看它一動不動,可它也是變化的。那麼還有很多看不見的物質呢,卻也總是在變的。

就這樣找了很久了,終於快要失望了。這時候,我讀到了一本書,書上説,眼睛,其實根本不需要鏡子,人的眼睛就是鏡子。就這麼猛地醒悟了,快要哭出來了。

原來是眼睛!只有人的眼睛深處的風景,那是不變的,藴藏着生機,藴藏着定力,那是留給你的,也永遠守着你……

我們原來一直都在守護,守護那不變的風景。

我們的風景,我們匆忙或從容的眼睛。

描寫橋的作文800字 篇四

在猴王的故鄉花果山上,有一座發跡於唐代的九龍橋。

現存拱形橋身的主體仍舊是明代萬曆十五年重建的古構,斑駁的深灰色磚塊,銘刻着千年滄桑。

與西安城東那經過清代改建的灞陵橋相比,九龍橋要蒼老得多了。歐亞大陸橋是當今的絲綢之路,連雲港的九龍橋不僅是這條絲路西去的第一座古橋,也是現存最早的絲路古橋。

九龍橋上,看不到趙州橋的雄渾氣勢和凜然大度;也沒有灞橋上那沾着纏綿別緒的“煙柳“;更看不到楓橋邊那伴着鐘聲“愁眠“的泊舟……它是那麼質樸無華,就像一個攀援在溝壑間的壯漢,正埋頭、弓背、彎腰。

四百多年來,很少有人知道它那悠久而輝煌的歷史。

可是,有數不清的人從它的脊樑上輕鬆地走過。許多人毫無顧忌地把身上和腳上的泥土和塵埃抖落在它的身上,年復一年嵌進它的磚縫裏。

萬曆以來,花果山上的三元宮建築經過了四次大的重修,每一塊磚瓦,每一根木料都要由挑夫從橋上運過。

無論是暴雨還是風雪,九龍橋的姿態始終如一地是負重忍辱。

可是,你只要走到橋下,從拱洞裏仰視:青山翠壁,重巒疊嶂,三元宮殿的朱闕亭閣,隱現其間。猶如從半空直降下來的條條飛瀑,縈繞回折,集於橋下。

據説,有九條澗流經過拱洞,就成為九龍橋名的由來。

回首俯視:從拱洞裏奔騰而下衝擊山石的急湍,一瀉數丈,水花如雪。它的雄奇和壯麗,是無可比擬的,正像一個忍辱負重卻志趣高潔的士子,滿腹經綸又胸懷丘壑。

確如一個偃騫一生的人,九龍橋有過十分艱辛的歷程。

從漢魏時期的獨木橋到一千三百多年的石板橋,雖然是釜底幽谷,過客生寒,但它是花果山上下唯一的通道。幾十處院落中眾多的寺僧、山民以及從草寺瓦舍到輝煌經殿的土木工程,都只能依靠這座橋。搭連着山上山下,馱負着行人萬物千年如一日,百折不撓。

雖然它曾因為不堪重負而折斷過,因為飛瀑的衝擊而坍塌過;更遇到過拆橋的過河者乃至炸橋的入侵者,但它一如繼往地支撐着那長達3米的千瘡百孔的橋身,勉力地邁開那橫跨急流的拱腳。

我企盼着到過花果山的人都能記住這座橋。

我還希望生活裏有更多的人在自己的處世風格中溶入九龍橋那誠願渡人的品質。我讚美,讚美那埋頭、弓背、彎腰的九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