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32W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多篇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1

我國舞獅子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僅僅有文字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在唐朝時期(公元618——公元907)獅子舞已被引入宮中,成為“燕樂”的一個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表演的時候會有140個人的合唱隊,高唱“太平樂”以襯托氣氛,當時宏大的規模可見一斑。

獅子舞分為兩類:文獅、武獅。

文獅子一般是戲耍性的。擅長表演各種風趣喜人的動作,比如:撓癢癢、舔毛、抓耳撓腮、打滾、跳躍、戲球等等。

舞獅子則重在耍弄技巧。最普通的是踩球、過蹺蹺板、甚至要做武功性的表演,比如走梅花樁這樣的高難動作。

經歷了兩千多年的獅子舞,各地都自成一派。少數民族也都有着不同風格的獅子舞。從南到北,遠至西藏。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歌舞團、雜技團都把舞獅子作為傳統節目來演出,並根據各行各業不同的特長進行加工、整理,成為我國舞蹈、雜技中的一個亮點。

1953年中國的獅子舞在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上榮獲集體舞一等獎。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2

很多地方在元宵節這天都有舞獅子的的習俗。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説,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着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劉宋的,後來傳人民間的。兩種説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

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説:"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

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並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並風行於港澳,東南亞僑鄉。

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着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綵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

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鬚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着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鬚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鬍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裏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樣如意,事事平安。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3

我去年回老家過春節了,記得印象最深的是小年那天的舞獅子。

記得臘月24日過小年那天早晨,我剛剛起牀,準備吃早餐,忽然,響起了鞭炮聲,我隨着有聲音的方向跑過去,發現原來是舞獅子的隊伍來到了我們小區拜年來了!院子裏面圍了好多的人,熱鬧非凡,都是來觀看舞獅子的。

他們帶來的不光只有舞獅子,還有打腰鼓的和旱船。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舞獅子了。只見一頭威武的大獅子圍着一張方桌不停的跳動着,那頭獅子做得十分逼真,張着血盆大口,眼睛一眨一眨地好有神采。它晃着腦袋,在方桌上一會兒直立,一會兒倒立,好象一點都不怕摔下來,真驚險呀。舞着舞着只見那頭獅子顯出時分興奮的樣子,我看見舞獅子的叔叔拿來一根竹杆,竹杆上掛着生菜,獅子看見了一下子就跳得很高抓住了生菜,我覺得十分好奇,就問媽媽:“媽媽,獅子為什麼要搶生菜?”媽媽告訴我:“那是利用諧音,把生菜説成“生財”。對啊,人人都希望能生財嘛!我頓時明白了!

舞獅子真是有趣極了!老家的小年真是好玩。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4

“咚咚鏘,咚咚鏘。”這是哪兒傳來的鑼鼓聲響,敲的何等激烈呢?咦,怎麼了發生什麼大事了,馬路上的行人咋人山人海了呢?現在才剛到吃飯的時間,這些人都記着幹嘛去呢?“?”在我的心頭油然而生,我的好奇心越來越強,我不顧上吃飯了,便放下飯碗,與外婆一起隨着人潮來到了一座廟會裏,鑼鼓聲越來越響了,就在這裏面。哦,我以為幹什麼呢,原來就是元宵快到了,“舞獅”耶!我跟着外婆慢悠悠的來到裏面,哇,裏面金碧輝煌,燭火通明,四面八方的村名們也都來觀看錶演舞獅子。放眼望去,站在火燭前的一排大漢都是幹什麼的?手裏拿着鑼鼓等樂器,“咚咚鏘,咚咚鏘”大漢們開始奏樂了,只見三個老頭兒,兩個穿着花花綠綠的褲子,而另一個則是手裏拿着紅球,也就是獅子球。開始舞獅了,兩個穿着花褲的老頭鑽進了獅體,褲衣剛好合身成了只大獅子,鼓聲鑼聲撮合在一起成了舞獅聲,人拿着獅球吆喝了一聲,獅子就跟着獅球跑了起來,獅子好像怒火了,雙腳在地上蹬得地動山搖,接着便是前面雙腳抬了起來,然後就追着獅球奔個不停,好像在説:“這球本來就是屬於我的,快還給我!”最後就直接上去搶了,可人卻偏不給,還説:“如果還給了你,那麼你就得和我好。”於是獅子就答應了。人就牽着獅子,來到佛殿的老爺(佛)的面前拜了三拜,也不知道幹什麼,難道是想讓老天給他們做約定。哈哈!猜不透哦猜不透呀!

看了這個舞獅,我想起了兒幼時與夥伴鑽在被窩下一起舞獅,那時還小也不知是啥一回事,就學着大人一起舞着舞着,轉眼間便長大了,現在回想起來真有點好笑!哈哈!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5

舞獅子今天下午,我在我姑媽家,爸爸和媽媽也來到姑媽家,爸爸剛出門,一聲霹靂啪啦的聲音響起,我轉頭一看:哇,好漂亮呀!我終於看見了舞獅子。大家聽了説:“真的”。我和哥哥、姐姐一起跑過去,獅子只有頭和尾,身體是一條綵帶,嘴巴張得大大的,舉頭的人不停得擺動,獅子頭也不停的搖。我突然看見了舞獅子的後面跟着許多人,有成年人、兒童、老人……不但有這些人,還有其他的,有敲鑼打鼓的、吹喇叭……

舞獅子的隊伍很長,大大小小的人一直跟着舞獅子的隊伍走。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6

獅子舞表演相傳起源於南朝中,初當地百姓看到後,逐漸流傳出來。

在唐朝的獅子舞表演有了很大發展,無論是民間還是或宮廷,都盛行舞獅子。表演情形是:由伎人扮演五並沒有顏色不同的獅子,每頭獅子有兩個戲獅子的“獅子郎”牽着,他們手中拿着紅拂不斷逗引,表演獅子俯仰起落的各種舞蹈姿勢。獅子滕用木刻成,尾巴用絲做成,還用金鍍眼睛,銀貼牙齒。舞動起來進,全身的獅毛直抖,雙耳直襬,活潑可受。到了唐代末期,這種五頭獅子同時表演的《五方獅子舞表演》規模更大,氣勢也更壯觀,形式也相當完整。宋代以後,民間舞獅活動愈加廣泛,流傳至今,在各地形成不周的風格與特色。

獅子舞表演通常由兩人扮演,前者雙手握獅頭道具戴於頭上,扮演獅頭,後者俯身,雙手扶前者腰部,身披用麻、布等材料裝飾成的獅皮,扮演獅身。兩人合成一隻大獅,稱“太獅”。也有一人頭戴獅頭面具,身披假獅皮,扮演小獅子,稱“少獅”。前有獅子郎,手持一個能轉動的五光十色的繡球進行逗引,舞球的動作有搖球、轉球、拋球、抖球等數十種,獅子隨之做出各種舞蹈動作。而有些地方獅子郎戴上大頭面具,扮成大頭和尚、手裏也不持繡球,而代之以拂塵、大蒲扇,甚至大刀之類。

除這種常見的表演方式,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舞法。

如浙江等地流行《手獅舞》,是用竹、布、麻等紮成獅子,表演者兩手持獅子,別一人持繡球,獅子隨繡球的轉動做出各種姿態的搶球動作。湖南等地流行《線獅》,江西一帶流行《板凳獅》,安徽等地流行的《火獅子》也別具一格,能從獅子口中噴出長長的火焰。

而表演風格也可大致分為“文獅”和“武獅”兩種。“文獅”表演細膩而穩重,有搶球、戲球、打滾等動作,着重刻畫獅子温馴可愛的性格。“武獅”講究武功技藝,有翻、滾、撲、躍、閃、騰等各種動作,還有爬高、攀索、過蹺板、走梅花樁等高難度動作,主要表現獅子的勇猛矯健、威武雄壯。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7

過年的第一天,媽媽帶我去兒童公園,去看舞獅子,我想:舞獅子一定很好看,如果我是一位小男孩,我保準能舞獅子。

到了那裏,我看見三隻‘獅子’,趕忙往後走,“你不是一直想看舞獅子嗎?今天,我就讓你看個夠!”媽媽説。

我這才明白,那就是舞獅子啊,真了不起,一個獅子是由兩個人扮的,那獅子一蹦一跳的,真讓人看花了眼。

舞獅子穿着紅外套,紅外套中加了一點兒顏色,近看,感覺是橙色的,遠看,感覺是黃色的。舞獅子的人都穿着黑鞋子,紅褲子,也穿着紅外套。而且,都是男的舞獅子,沒有女的,地板上有一些‘柱子’,舞獅子就在柱子上蹦來蹦去的,我就勇敢的跑了上去,快到舞獅子身邊時我就慢慢的走過去,摸了摸舞獅子的毛,毛真軟!

舞獅子一蹦一跳的,真吸引人的注意力,舞獅子真好玩,只有你有這個本領,我肯定以後女的也能當上舞獅子。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8

新年可以收壓歲錢、穿新衣服、放鞭炮,但最有趣的是看舞獅子表演。我至今還記得去年廣州之行的情景。那天萬里無雲,街上人多得擁擠不堪,十分熱鬧,大家都滿面紅光,喜氣洋洋。忽然,響起了鞭炮聲,我循着有聲音的地方走去,發現原來是舞獅子的隊伍在賽獅呢!那頭獅子做得十分逼真,張着血盆大口,眼睛還一眨一眨地,特別有神采,大家更是讚不絕口。舞獅子的人很有默契,“獅子”有時搖搖頭,有時跳來跳去。這時,有幾個人搬來了雲梯,大家更加興奮了,“獅子”開始走雲梯了,邊走邊晃腦,人們拍手叫好,“獅子”到頂了,竹杆上掛着生菜,獅子一下子就撲向了生菜。我十分奇怪,問:“媽媽,獅子為什麼要搶生菜?”媽媽耐心的告訴我:“那是利用諧音,把生菜説成‘生財’。人人都希望能生財呀!”原來是這樣,我頓時明白了。

啊!中國傳統文化真是千姿百態,太有意思了!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9

説起獅子舞表演,恐怕故鄉的親友都已經忘記了。我卻總是想起它。舞獅的鑼鼓聲常常在我耳畔迴響,騰躍勁舞的獅子也常在我眼前浮現。

元宵節是故鄉最熱鬧的時候,到了夜晚也熱鬧不休。月亮在東方的天空慢慢升起,像是一隻圓眼睛俯視着村莊。一陣鞭炮噼裏啪啦響過之後,舞獅的鑼鼓就喧天響起。孩子們挑着燈籠在村巷裏穿行,遠看去如同閃亮的羣星在街頭遊走。人流順着大大小小的街道向街心匯聚,不久便聚成了人山人海。

街心舞獅的場地十分開闊,中央摞着幾張大桌子。街旁的老榆樹上掛着一隻白熾燈。白花花的燈光四處散射,照在鼓手亢奮激昂的臉上,照在錦繡斑斕的獅子皮上。

我們一羣孩子提着燈籠擠在舞獅人旁邊,趁人不注意就用手捋一下獅子的金毛,摸一下獅身上綴着的銅鈴鐺。舞獅人鑽到獅子皮下,一個人當獅子頭,一個人做獅子尾。兩隻獅子在鑼鼓聲中張牙舞爪向街心走去。人們的目光聚集到獅子身上。兩隻獅子在街心時而抓耳撓腮,時而打滾兒,時而滿場奔跑。獅身上的銅鈴鐺搖出一串串嘩嘩啦啦的旋律。

那時候村裏的老劉才三十多歲,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他頭裹彩巾,拿着綵球引逗着獅子,直引到場地中央的桌子旁。老劉奮身躍起,跳到桌子上,搖晃着綵球,兩個獅子圍過來,騰空而起爭搶着綵球。

月亮像一隻船在夜空上漂浮着,悄悄漂移到了中天。獅子舞表演也到了煞場的時候。舞獅人將獅子皮脱下,額頭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滿臉綻放着微笑。人們紛紛散去,説着哪隻獅子威武,説着哪個舞獅人身手矯健。獅子舞表演給人們夜晚的睡夢增添了色彩和聲音。

後來老劉患重病死了,村裏也再沒有人接他的班耍綵球逗獅子。年輕力壯的人大都到城市裏打工,春節回魯灣數日,又告別家小匆匆返城,根本待不到元宵節。獅子舞表演到元宵節的時候自然也銷聲匿跡了。

想起故鄉的獅子舞表演,似乎是在昨晚上演的。當我伸手去觸摸的時候,一切都遙遠了。

舞獅子的習俗作文10

今年元宵節的時候,爸爸帶我去看舞獅子。

來到那裏,只見人山人海,我和爸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了進去。雖然擠了進去,但是戲也快結束了,但我還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突然一隻“獅子”爬到另一“獅子”的頭上,跳了下來,我嚇得閉上了眼睛。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只見那兩隻“獅子”生龍活虎,沒受一點傷。突然,“它們”各爬上了一個很高的板凳上,嘴裏吐出了一幅對聯,人們紛紛鼓掌。

今年元宵節的舞獅子表演真是精彩,希望每年的元宵爸爸還帶我出來看舞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