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春節風俗作文500字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53K

春節風俗作文500字精品多篇

家鄉的風俗春節作文500字左右 篇一

李明珠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重大的傳統節日。一到了春節,遊子們要回到家鄉,和家人們過個團圓年。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鞭炮聲不絕。這就是小禹州人的春節。

每到臘月就掰着指頭數日子,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兒。等到終於捱到臘月初八時,喝上一碗甜甜的膩膩的臘八粥,心裏美滋滋的。那味道如同瓊漿玉液,讓人回味悠長。

到了年三十,就要開始準備包餃子了,我家也不例外。爸爸擀皮,媽媽,奶奶包餃子,而年齡稍小的我也不例外,我開始搗蒜汁,一片和睦融洽的景象。所有的人都忙着自己手中的事,也會一起説説笑笑。可在這幾個人中,年齡稍小的我卻最可笑:袖子和褲腿高高挽起,一滿分作文網副要下海摸魚的樣子,手緊緊地握着蒜杵,幾乎要用盡那全身的力氣,去把它搗碎,聲音大極了,一旁的爸爸忍無可忍了,喊道:“這麼大聲幹嘛?吵‘死’了!”我卻嘻嘻笑着:“這樣才有年味嘛!”

當然,除了包餃子,還要看春晚,一家人傍着桌旁邊看春晚,邊嗑瓜子,熱鬧的氣氛到了高潮。

年三十過完就是走親戚。到了親戚家,要給長輩們拜年,然後就是最期待的發紅包環節,看着滿袋子的紅包,我傻傻地笑了。之後,我和小孩子們一起放鞭炮,濃濃的煙味薰地我直咳嗽,可依然是跑着,放着,鬧着……

新的一年來了,我又長大了一歲,我希望自己努力學習,豐富課外生活,豐富自己。加油!向着目標進發!

春節習俗6年級作文500字 篇二

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七年級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説,從臘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臘八醋,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七年級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400字左右 篇三

人們常説,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説明春節就是人們一年到晚的盼頭,在外遊子的歸宿,家裏人們期盼的團聚,可見,春節就是個盛大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建陽的小山村裏,大年三十每家每户都在貼對聯掛燈籠,準備紅紅火火,辭舊迎新。大家都忙的不可開交,臉上都露出了喜悦。大家用了一大部分的積蓄購買了食物,小孩喜歡的糖果,客人們喜歡的菜餚,老人們喜歡的水果……備好這些東西,準備過新年。年夜飯,桌上有很多好吃的:比如説春捲、蝦餅應有盡有。好吃的東西吃也吃不完。説到水餃,除了好吃還好玩,包水餃可要有點功夫。首先拿一張餃子皮,然後夾一些肉(把肉剁成肉沫,再加七七八八的食材)再用勺子把肉末舀到餃子皮上接着再把餃子皮兩邊吻合,一家子其樂融融地包餃子,吃年夜飯。

春節到了我們中國人就會放鞭炮,放鞭炮的來歷是因為傳説中有一怪物叫“夕”,“夕”最怕的就是光和紅色,所以大年三十人們就要放鞭炮,不關燈。

最激動人心的就是壓歲包啦,長輩都會給晚輩包一個紅包裏面有壓歲錢和心意,壓歲錢的來歷是因以前有一種叫“崇”的怪物會傷害小孩,大人給小孩壓歲錢就是保護小孩不被傷害。

大年七年級,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家鄉春節的風俗作文500字 篇四

飯桌上香噴噴的年夜飯,窗外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電視上精彩的春晚,這!就是除夕!

這天,人們都停止了工作,大人們在集市上購買年貨,為春節做準備。小孩子們放鞭炮,穿新衣,我也不例外。記得小時候,爺爺總會帶着我去集市上買鞭炮。有一次我突發奇,問:“爺爺,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啊?”爺爺笑着回答道:“很久很很久以前,每到過年時,就有一個叫‘年’的怪獸闖入村莊,禍害人類。後來人們發明了鞭炮來驅趕他,一直流傳到了現在。”聽後,我恍然大悟。

傍晚,爸爸裝上鞭炮,開車帶着我到長輩的墓前放鞭炮,説是為了給去世的長輩長輩“暖牀”,讓他們在冰天雪地的冬天不再寒冷。我也十分積極,從車上拿出炮台,放上雙響炮,那雙響炮就像一羣頑皮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飛上了天空,隨着一陣陣震耳欲聾的聲音從暮色蒼茫的天空中傳入耳朵,不得不令人產生愛慕之情。結束後,爸爸又從車上拿出水,把那一區域淋了一遍,又仔細檢查,確認沒有殘留的火星後,才駕車離開。

這天晚上,人們都要守歲,等待着新的一年到來。這時,無聊的人可能會打打牌或看春晚。到了12點,家家都會拿出一掛“新年紅”,寓意新的一年紅紅火火,人人們還會“燒香山”,祈求在新的一年內得到保佑。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習俗,而現在,有些習俗正在慢慢消失,而我們正是這些習俗的繼承人,需要我們傳承下去。

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500字左右 篇五

我的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就是吃上一碗熱乎乎的餃子,那可是一件既開心又幸福的事。

餃子相傳是東漢的醫聖張仲景發明的,原名“嬌耳”,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的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為百姓治病。

他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許多百姓,發現他們耳朵都凍得雪白,他一到家就有許多登門求醫者蜂擁而至,張仲景是心裏老惦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鄉親們,於是他便搭起了醫棚,盤上了一口大鍋,專門舍藥為窮人治病,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熬到火候時,再把羊肉和藥材撈出來切碎,用麪包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嬌耳”下鍋煮熟,人們吃後頓時覺得兩耳發熱,從冬至起,張仲景天天舍藥直到大年三十。鄉親們的耳朵都被他治好了,歡歡喜喜地過了個好年。

所以每到除夕的時候,媽媽總是要包餃子,她先把餡拌好,面和好。我們便開工了,媽媽先給我示範包了幾個,媽媽包得可熟練了,不一會兒像扇貝一樣的小餃子就一個個立了起來,我看媽媽包得那麼熟練,覺得包餃子非常簡單,於是我便躍躍欲試,但是我一包就難了,不是餡少就是破了皮兒,要不就是包了個立不起來的“懶餃子”,我又氣又急,心想莫不是這餃子故意和我作對,不讓我包好,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問我是不是覺得難了,要有耐心,我馬上就領會了,餡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果然,這次包得比以前好看很多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雖然很平常,但是其樂融融,你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