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文(精彩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文(精彩多篇)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文 篇一

每當走到二樓的樓梯口總有小朋友靠過來叫聲老師好再跑開,這天一個小男孩蹦跳着跑來了,我看到他嘴角有兩根黑線頭翹在那,就對他説:嘿,你怎麼長鬍子啦?沒有啊!我説:那你嘴角是什麼啊?他笑着狡辯着:老師,不是的,不是鬍子,是線。為什麼會這樣的啊?是我不小心摔破的,到醫院去縫的。

這天我到他們教室去上課,我跟他的語文老師説到他,説他很好動很活躍的,蠻討人喜歡的。語文老師告訴我:你不知道,他對我説什麼,他説老師,你幫我做作業。我就對他説你把你的飯給我吃。他説不給,那我不要餓死啊!

我看他在那轉過來轉過去動的不息,就對他説:董哲文,你作業做好了嗎?沒有啊!那你還要老師幫你做嗎?要啊!真是童言無忌啊!那樣子太可愛了。那你的飯給我吃,你不要吃,我來幫你做好嗎?我有心逗他。好啊,我乘你不知道的時候再去盛一碗,我就不會餓了。哈哈,這孩子腦子還蠻會轉的。我看好了你,不讓你去盛,就不讓你吃。那我還是自己做吧,不要老師做作業了。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文 篇二

看到這些孩子使我想起了我曾經教了兩年的徐凱,他現在已上九年級了。他在一次跟他親戚上街買衣服時認識了我家,今年暑假他還特意跑到我家來説:老師,我來看看你的。雖然他説話時牙齒咬在一起,發的音也幾乎聽不出,只聽到他嗯嗯嗯的哼的聲音,但他的那份心意我明白。

這孩子是出生時缺氧導致的腦癱,左手可以活動自如,而右手萎縮僵硬只能放在胸前,不能伸直,只有手指會動,頭也不會靈活轉動,總是梗着脖子斜着頭,嘴角的口水總是不斷地流,走路時腳也有點跛。雖不大會説話但他耳朵卻聽到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他還是每天快樂的生活着,雖然他生活都不大能自理,但他的腦子卻不笨,他總是搶着發本子,還幫着老師管理班級,看到有學生不守紀律他會去阻止。我看到他會發本子我都覺得好奇的,問他你認識本子上的名字啊?他點點頭。我不信,拿出他的語文書指着上面的字讓他認,我相信了,他雖然手不會寫但字確實認識的。坐在教室裏沒有白坐。

他也是個全校出了名的孩子,下課了會每個辦公室門口去站站,就連校長室、會記室也不例外,全校沒有他不認識的地方,也沒有不認識他的人,有的小孩還會學他的樣子,但他就是

那樣快樂的處處留下他的身影。他還會去複印東西,複印機、一體機都很熟練,有什麼試卷要印的他都搶着去。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又怎樣去評判他呢,他自己也不希望自己是這樣啊,所以我們也只有默默地祝福他一路開心、快樂。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文 篇三

常常會聽到家長教育孩子聽話,聽媽媽的話,聽爸爸的話等等。這種“聽話”式的家庭教育,是正確的嗎?

“聽話”,這是中國的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口頭禪。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是中國傳統教育下人們的一種共識。

一位諮詢者談起父母對他進行聽話教育的歷程。“小的時候,姥姥照看我,媽媽上班前總是反覆叮囑,要聽姥姥的話。媽媽下班回來之後也常常問我,今天聽姥姥的話沒有。我三歲後上了幼兒園,媽媽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兒園,臨走時也總是一句話,聽阿姨的話;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問我,今天聽阿姨的話沒有。 我上國小時,每天都叮囑我聽老師的話,上課要用心聽老師講。上了中學還是經常叮囑聽老師的話。後來我工作了,也經常叮囑我要聽領導的話,看領導的臉色辦 事。好像在我的記憶中,‘聽話’二字是媽媽對我講得最多的。”

儘管沒有做過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但從我平時對家長教育孩子的觀察和我對一些同學的訪談中,可以總結出“聽話”是中國家長對孩子使用頻率最高的兩個字。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對不對呢?對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孩子在小的時候,自理能力很差,讓孩子按照父母或保護人的意願去活動,避免出現危險,這無疑 是對的。但是,孩子逐漸長大,自我意識逐漸得到發展,在這個時候,父母的叮囑、關心、愛護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總用“聽話”兩個字抽象、概括地進行教 育。

總是用“聽話”兩個字去教育孩子,勢必在孩子的幼小心靈裏灌輸一種觀念:大人的話,包括父母的話、老師的話都是對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兒童獨立思維的發展,限制了兒童獨立行為的發展,限制了兒童質疑精神的發展,會給孩子形成唯唯諾諾的性格創造條件。

試想,一個孩子處處、事事按照父母的話去做,按照老師的話去做,他沒有自己提問題的心理空間,沒有表達自己看法的餘地,再誇大地講,他不是變成 一個機器人了嗎?自己的言行是受別人支配的。試想,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能有創新人格嗎?能有創新意識嗎?能有創新能力嗎?他們大概只會看着父母的眼色辦 事,看着老師的臉色辦事,看着領導意圖辦事。

我們不是一概反對聽家長和老師的話、聽領導的話,而是説要通過孩子的理解,本人獨立的思維,批判性地去接受別人的話,而不能千篇一律地“聽話”,不折不扣地“聽話”。

中國家庭教育要求“聽話”的傳統是中國小農經濟在家教問題上的反映。小農經濟時代,求得生活安安穩穩,不惹是生非,不出頭,孩子乖乖地長大做一個老實人就可以了。這種小農經濟下聽話教育觀念培養不出創新意識強的人,培養不出敢作敢為、敢為真理而奮鬥的人。

聽話教育是缺乏民主的教育。封建時代的家庭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孩子要絕對服從父母,這種家庭教育缺乏民主的精神,也是社會生活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

如今人類社會已進入了新時期。新的時期呼喚着心理素質高的人才,新的世紀必然會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具有創新意識與科學精神的高級人才,也將造就數

以億計的具有創新意識與科學精神的普通勞動者。中國家庭傳統的聽話教育已遠遠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不徹底改變家庭的聽話教育無法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需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無法適應新世紀對普通勞動者的要求。

哪個家庭改變教育觀念快,哪個家庭就為孩子成長帶來益處。我們家長眼光要放開,胸襟要寬闊,要看到孩子的未來,看到未來世界對孩子的需要,把我們今天的家庭教育與21世紀需要人才的要求相適應。

我們反對“聽話教育”並不是反對孩子什麼都不聽爸爸、媽媽的話,什麼都不聽老師的話,並不是這個意思。也不是反對父母對孩子的嚴格要求,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文 篇四

我一直聽堂姐説她小姑家的兒子仇燕南的事,説那小孩做事眼光亮的,在她家看到她做事總圍在她身邊,時不時的説舅媽,我給你倒茶。不一會給她倒了熱茶,看到茶少了會添上。看到她在做家務會搶着幫助做,雖然做不好,但他的積極性可嘉,自己的兒子都一動不動。看到他們店裏洗車他會專注的在那看,看到他爸爸修東西他會在旁邊觀察時不時地幫着拿東西,生活上都很機靈,可就是上學不行,一年級上了兩年,有一次數學考了60幾分,回家高興極了,對她説舅媽,你知道我今天考了多少分?她故意把分數説低一點不及格。不,我考及格了,60幾的。他笑着跑開了。

前年上一年級的時候教他1+1=?都教了很長時間的,家長麼也花了很多功夫的,重新上了一年級才考了個及格,現在上二年級只能考二三十分。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拿他沒辦法,怨家長的,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的,也花了很多心血的,現在只希望孩子能認識些字,會簡單的算式將來能在社會上獨立生活。

上週我到二(4)班去看到有一個小孩感覺跟其他孩子有點不一樣,別的孩子會做作業看書的,那孩子拿了支筆趴在桌上發呆。我就走近他,你叫什麼名字?他叫仇燕南。其他孩子七嘴八舌地搶答着。哦,我終於認識了這個只聞其名的孩子。我問他媽媽是叫**琴嗎?他點點頭。爸爸叫什麼名字,他只笑不回答。問他家住哪,搖搖頭。後來再問他什麼都不理你。

作為老師真希望每個孩子都很出色,但我們知道我們的十個手指伸出來都有長短的,又怎麼能以相同的要求去衡量每個孩子呢?只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收穫,像一些特殊的孩子能學到點知識等長大了不成為廢人就行了。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作文 篇五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但是如何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就成了我們學校和家庭共同關注的話題。作為直接的責任人教師和家長,必須義不容辭地要承擔教起育孩子這個重擔。

現在最受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問題,在學校孩子的監護人是老師,保證校內孩子的安全問題老師是必須做到的。但是很多的時間孩子是在校外,如上、下學路上的安全,用電安全,食品衞生安全等問題,家長責無旁貸要做好自己孩子的監護人。

再如,一旦孩子進入學校的學習階段,很多家長心理上就會放鬆對孩子的教育,把教育孩子的重擔一下子推給了學校和老師,正是這個錯誤思想的引領,很多孩子(尤其是國小階段)在學校難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為很多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在家裏養成的。一個重視教育的家長,一定會從自身做起,給孩子起一個好的典範作用,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

每個年級的孩子,老師都會佈置適當的家庭作業,那麼這就需要家長輔導,督促,檢查。由於很多家長只把督促孩子放在口頭上,如:“快點做!”“完成作業了沒有?”這些簡單的話語,導致孩子的家庭作業質量不佳。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些行動,比如對孩子的作業認真檢查,把好質量關,進行親子閲讀等,真正把關心孩子的學習落到實處!

現在家裏孩子少是普遍現象,所以溺愛孩子成了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很多家長對孩子要求不嚴格,這樣孩子無形中就會養成很多壞習慣和壞品質,比如亂花錢,自私,做事拖泥帶水,不懂得尊敬人等,這些品質一旦養成,即使學校老師再費心,也很難真正改變孩子。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必須從孩子成長的長遠考慮,嚴格要求,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再加上學校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嚴格要求,好的習慣與品質一旦養成,可以説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試想:一個孩子習慣不好,一天兩天可能給別的孩子不會有差距,但是如果一個月,一學期,一年下來,孩子跟別的孩子有差距是肯定的。所以作為家長,對孩子的今天負責,就是對孩子的明天負責,我們沒有理由不關心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家靠家長,在校靠老師,只有家校攜手,家長和老師積極配合,相互支持,才能真正讓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