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精品多篇)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W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精品多篇)

家鄉的清明節800字 篇一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説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

民間傳説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裏,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非常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 篇二

家鄉的清明節家鄉的清明節清明節到了,我們一家人回老家,去山上掃墓。我和一家人坐着車上山,到了停車場,只見那兒人山人海,有的步行上山,走的滿頭大汗,有的是開着電動車來的,還有的已經掃完墓了,準備回家。我們開始爬山了,到處都是鋒利的石頭,非常難爬。

這裏的山是自然形成的,不像人工做的石頭。其中,還有一種草,上面長着刺,不小心就會刺到手。而且有像沙形成的幾座山,一不小心就會滑下去。大家可在小心哦!好不容易到達墓地,我們開始掃墓了,爸爸説:“因為我們一整年沒有來墓地清理,所以今天要把墓地清掃乾淨”。

忽然,我看見對面的一座山燒起火紅的大火,燒掉好多樹木。所以不要燒香後還沒熄滅就馬上下山。幸好有很多人在救火,火很快就被撲滅了。大人們拿着鋤頭在鋤草,我的哥哥用掃把掃墓上的雜草,因為掃把不夠,大姐姐拿着一些乾的樹枝在打掃,並把雜草往下面扔,我也在跟着哥哥、姐姐們一起幹活。

經過我們一家人共同努力,墓地整理的又整齊又幹淨。整理好墓地,奶奶、媽媽和嬸嬸在擺供品,爸爸講:“這些供品是像徵性地給祖宗吃的”。然後,大家又一起燒香,燒紙錢,最後還放了鞭炮。爸爸告訴我:“雖然這有點迷信,但傳統的儀式是這樣的,我們要記得的祖先”。

我們從早上出發,總共去了三處墓地,可把我累壞了,但也過地很充實,很開心!

關於家鄉的清明節作文 篇三

我的媽媽來自貴州,從小就聽媽媽説起好多好多她家鄉的人和事,這使我小小的心靈裏就有一種抹不去的嚮往。

今天,媽媽給我講訴了她家鄉過清明節的熱鬧場景,我聽得津津有味。

清明時節,油菜花開的漫山遍野,景色可漂亮了,到處黃澄澄的一片。

清明節當天,家家護護都起得很早,親人們聚在一起,吃過中飯,攜帶準備好的酒食果品,紙錢等東西,到墳上去悼念已逝的親人。

由於媽媽的家鄉在貴州山區,一般都是土葬,墳與墳之間的距離相差甚遠,所以掃墓得從這座山走到那座山,可辛苦了。

來到墳前,大人們分工合作,男的去距離遠的地方掃墓,女的在原地墳前,把在家裏準備好帶來的飯菜擺放好,開始做飯前準備,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小孩子們則拿着自己親手做好的風箏到田野裏去放,開心極了。

下午4點左右,去遠處掃墓的大人們回來了,忙的也忙好了,大家走到祖先墳前,先把酒食果品擺放好,然後開始祭拜,按從老到幼的順序輪流磕頭。當小孩子在磕頭的時候,站在旁邊的大人們就會説:“希望祖先們保佑小娃娃們一生平平安安,考上名牌大學之類的話”,磕完頭後,大人們就把準備好的紙錢拿出來,開始燒紙錢,大把大把的往火堆裏丟去,漫天都是飛舞的紙絮,落在了大家的頭上——,衣服上,火燒的很旺很熱,但大家還是堅持把紙錢燒完,好讓祖先們在地下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燒完紙錢,大人們拿出鞭炮開始燃放,噼哩啪啦的鞭炮聲響起,大家的臉上都洋溢着開心的笑容。完後大家圍坐在墳前的空地上,把燒好的飯菜端出來放好,開始吃晚飯,在野外吃飯,大家都吃的很開心,吃完後收拾好一切後,開開心心的你前我後的各自走回家。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紙錢,野炊等一些活動表達了對已逝親人對祖先的一種深深懷念。

希望有機會和媽媽回她的家鄉去看看。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600 篇四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説。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

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

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

我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

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着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

“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

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

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

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 篇五

昨天是日曜日氣象陰沉我爸爸一大早説:“清亮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咱們中華的風氣。”我自得地説:“誰不知講啊!似乎就你曉得一樣。”媽媽跟爾説得爸爸一個字皆不敢説了。

我們一家四口我去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擊火機,而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端抬,我就避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裏,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點望一下,爸爸説:“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賴怕的。”媽媽説:“是啊,置鞭炮不要怕。”我説:“我就怕,我畏懼得很啊!”我底本是個愛好放鞭炮的己,可當初替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八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揀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快度太鈍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過後我疼的哇哇大泣,我家的街坊瞅睹了我這副得性,立刻告知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懼怕極了,立刻把我迎到病院裏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臭,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説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説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説:“我要美好學習,當前考上大教,這樣才對的伏父母“我知路我這樣只説説不做是不用的,而是要理論舉動訖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貨色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面,然後倒到墓碑後面的洋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説:“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這些家草着火嗎?”他們説:“該然怕啊!但只有警惕點就言了。”

歸到野中爸爸拿沒多少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説:“我素來沒做功“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乾的難吃良多。”我嚐了一心,我感到不佳吃,可是我仍是吃了下往,由於我信任爸爸下次必定作得更惡吃!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六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4月5日前後是24節氣中的清明,清明節起先是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而定的。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的一個傳統佳節。

清明節各個地方的習俗各不相同,在我的家鄉主要是給死去的親人掃墓。那幾天村子裏異常熱鬧,平常連過年也不來的人也都回到了村子。當然,每個節日都有它特定的美食,清明節的美食就是青餅了。

四月的艾草又嫩又綠,散發着迷人的清香,我們採了一些艾草葉子,回家洗乾淨,用水煮熟了,把裏面的苦水榨出來,跺碎了備用。然後把大米粉上鍋蒸,等香味出來了加上艾草再蒸,等到都熟了之後,一起倒入石臼裏,那香味隨着熱氣撲鼻而來,讓人垂涎三尺。外公掐了一小塊塞進我嘴裏,啊,真好吃!只見外公掄起大榔頭,隨着“嗨喲、嗨喲”的節奏聲,一錘一錘地敲打着米粉。趁外公掄榔頭的空檔,外婆迅速地去揉一下米粉,直到米粉和艾草完全溶和在一起了,就算搗好了,我們把青團摘成乒乓球大小的小球,最後把它放在刻着花紋的模具裏壓平,一個個雕刻着精美圖案的青餅就新鮮出爐了。接下來我們帶着剛剛做好的青餅、水果、還有煮好的小菜去為親人掃墓,清理清理樹葉,加加泥土什麼的`,只見青幽幽的山間便是“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了。

清明節也是踏青、春遊的好時節,可以去踏踏青、爬爬山,采采那滿山遍野的映山紅。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 篇七

屈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愛國之心是無人能比的。

我們怎能忘屈原,在懷王客死於秦之時來到江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舉世皆醉,而我獨醒。”漁夫勸他説:“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長歎一聲説:“世人又有誰能理解我呢?楚國日削月割,懷王客死於秦,只剩下無能的襄王與子蘭。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顏面苟活於世?唯有一死,乃我心頭之恨!”乃作《懷沙》之賦,然後懷石投汨羅江一死。後人對此不平,以為楚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盡忠和報效,我認為這忽視他作為“政治家”的一面。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政治家與政客不同,前者是別無選擇的獻身,後者卻是投機。身為“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國亡國的事實。

僅作為一個“詩人”,即使“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詩人可以以“詩”愛國和救國。他可以為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奉獻,但作為三閭大夫必須沉江。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面對失敗的唯一選擇,他把作為“政治家”的責任放到“詩人”之上,這才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

屈原是不會等到敵國軍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的、獨立的死。“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羅江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如歸地赴死。

屈原的死是偉大的,他為祖國,為社稷,殫思極慮,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祖宗給我們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的邊界,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裏,還活在那些傑出的生裏,活在那些傑出的死裏,活在歷史裏,活在未來中。五千年積澱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這使得中國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上的`人生更為漫長浩渺。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八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杜牧的《清明》描寫了清明時期那種沉靜和哀傷。

每年清明的時候,爸爸都會帶着我去給爺爺,奶奶上墳。今年也不會例外。每年到了清明這個時候,貴陽的天氣總不是很好。稀稀拉拉的雨下着,我總覺得下雨的時候是應該在室內休息,看看書之類的。不過還是會和爸爸一起,去上墳。也趁此機會感受一下户外清爽的氣息。

上墳的地方總是人特別多。每家人都會帶着對親友還唸的心情來到這裏,所以感覺人特別多。也會覺得特別熱鬧。我對爺爺,奶奶的印象,都是從長輩那裏知道的。我沒有見到過他們,也多麼想他們可以多疼愛我,看到我快樂,健康的成長。每次想到這裏,我都會有點哀傷。我也會看到旁邊也正在為家人上墳的一個小妹妹,她也是在給她逝去的外公燒紙。嘴裏默默道:“外公要保佑家人身體健康……”我也像模像樣的,恭恭敬敬在爺爺,奶奶墳前燒紙,也學她一樣,為家人祈禱。希望爺爺,奶奶可以保佑大家。

下山以後,爸爸都會帶我到山下的公園那裏坐鞦韆。爸爸每次都會在鞦韆後面推我,鞦韆蕩得好高好高。我開心極了,能夠感受到清風徐徐的拂面。我的爸爸很愛我。學習上,他會對我嚴格要求,生活上,他也會對我無微不至。所以我也很高興,我要快樂健康的成長,讓爸爸看到我幸福,我想他也會開心了。也要讓爺爺,奶奶在天之靈知道他們的孫女很開心。

今年,我們又會全家一起去上墳了。二伯家的哥哥也回來了,我想今年去上墳的時候會更好玩的。清明節作文450字清明節作文300字清明節作文

關於家鄉的清明節作文 篇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到清明節,空氣裏總是瀰漫着憂傷的氣息,人們懷着悲痛沉重的心,情掃墓,以表達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然而,在我的家鄉可不是這樣的,清明節這天,我 們會非常開心,穿得非常講究,因為我們要讓死去的親人放心,我們想讓他們知道我們過得很好,讓他們安息。

清明節前一天,我剛回到家,妹妹就拉着我去挖紅雞蛋根。這紅雞蛋根是一種植物,葉和莖都是綠色的,莖上有一些小刺,但不會傷害到手指。我們主要吃的是根,根有粗的,也有細的,細的還嫩,粗 的就表示這雞蛋根有些年齡了,因為根長在地下,挖出來時有許多泥土。要把雞蛋根上的泥土洗乾淨之後,才用錘子鑿,直到有紅色的汁兒冒出來,然後把鑿好的根放到盆裏熬,大約30分鐘後,把雞蛋 放到裏去煮,煮出來的當然就是紅通通的雞蛋啦。之後,我們又去摘了染飯花,這染飯更不得了,它可以把飯染成黃色,而且染出來的飯裏還有淡淡的花香,吃起來又香又糯,這可是我的最愛喲!

第二天,我們把煮好的紅雞蛋和染好的飯,還有洗好的菜和肉拿到墓地去,掛完紙以後我們開始掃墓,除雜草,掃灰塵……接下來就是在墳邊做飯吃,因為墳旁邊大多有柴火,我們就用磚塊搭灶,全 家人一起在墳邊忙活。做完要先把飯放在墓前,燒點“錢紙”,用以供奉死去的親人,然後我們才可以吃飯。

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戴“柳帽”,墳邊種得有柳樹,人們説柳樹是寶,可以驅邪避魔,所以便有了這樣一句話:“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至於柳,頭髮長的姑娘把直柳中間的莖抽掉,然後就這 樣綁在頭髮上。這天,如果你來到我的家鄉,便可以到處都看得到柳,如果坐車,車上的中國結一定換成了柳;如果走路,路邊的招牌上一定有柳。

看!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的作文 篇十

家鄉的清明節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有踏青、祭祀逝去親人的風俗。我的家鄉在北碚柳蔭鎮。有很多人在清明節前買很多紙錢,清明節拿到墳墓上燒掉,以表達對親人的懷念。清明節的前一天下起了一場細雨,將空氣中的灰塵洗得無影無蹤,空氣變得清新了很多。這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清明節這天,我去了奶奶家,一座山的山頂上,有一間小房子,在前面看到很多人在墳墓上燒紙錢,還有人在痛哭,這應該是"路上行人慾斷魂"吧。古人説:喪三年,常悲咽,酒肉絕.古人用自已的方式紀念父母,和現在的人一樣.都是用來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