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清明節為主題的徵文精品多篇

欄目: 徵文稿 / 發佈於: / 人氣:2.92W

清明節為主題的徵文精品多篇

關於清明節徵文 篇一

在中華經典詩文中,我最愛誦讀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一首詩,叫《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因為這首詩描寫的就是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池州市。池州是個美麗的地方,最美麗的就是清明時節的杏花村。

聽媽媽説,每年一到清明節,杏花村就有滿地金黃金黃的油菜花,滿山火紅火紅的杜鵑花,似花的海洋。在花的海洋裏,人們掃墓,懷念祖先,放風箏,踏青,享受着美好的時光。

我為我的家鄉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清明節徵文 篇二

今天是清明時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時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時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時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時節)。久而久之,清明時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説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裏。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着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着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説“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着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優秀徵文 篇三

今天是清明節,各家各户都回家鄉去掃墓了。因為下了一場雨,所以路很滑,但是我們還是上了山。

走了一陣山路,我們來到“太爺”墳墓前,爸爸和叔叔把墓上的雜草割掉,我的媽媽把上等美食擺放在墳墓前,奶奶點了幾根香在“太爺‘的墓前不知説了什麼話,我也學着大人的樣子默默地在心裏念着:“老太爺啊,您一定要保佑親愛的爺爺奶奶健康長壽!”之後,奶奶燒了一疊金黃金黃的紙,放了一串長長的鞭炮。我們把東西收好,高高興興地下了山,回家了。

雖然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我們大老遠回鄉下掃墓,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清明節感念親人的徵文 篇四

小雨,清明。一碟祭品,一對素燭。以一種最安靜的方式,將往昔的人與事,靜靜回憶。

一個已然走過世間的人,無論他的生前是平庸無聞的凡夫俗子,還是馳騁沙場的颯爽將軍,抑或是才高八斗的風流才子,都無法擺脱在時間長河中漸漸消隱的命運。一位過世的人可以被人永久地記住卻無法時時地想起,因為生者有自己瑣碎的生活。在絕大部分時間中,對於死者的那一份記憶猶如一棵無名的野草,匍匐在茫茫的思想大草原上,是那樣的渺小。

然而,終於有了清明。

所有過往的人與事都在頃刻被點亮。在雨中細細地回想,品味。然後懷揣一疊祭紙,撐一把油傘,來到那早已生滿了青苔的墓碑前,在明滅的火光中垂淚。也許,他們在生前也有過恩怨糾結,然而數十年之後,能在對方的墓碑前冒着小雨燒一疊祭紙,又有怎樣的誤會仇恨是不可化解的呢?

清明是一個傷感的節日,它沒有春節的歡樂,沒有中秋的温馨,甚至沒有一種代表性的食物。而就是這樣的節日,卻存在於中國幾千年,它的'真正生命力就在於一個“情”字。

父子情,夫妻情,摯友情……沒有一種情感是清明節不可以表達宣泄的。而清明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卻是最純澈、最真摯的。因為一份對死者的愛是沒有半點虛偽與造作的。

跟隨着一些稍微上點年紀的老人去上墳,離墳而去之際總可以聽到老人不由自主地感歎一聲:“不知以後誰來給我上墳。”即使他兒孫滿堂卻依然會這樣説。這句話並不代表他對現狀的失望,這只是在人生漸漸衰亡之際感到的一種因時間流逝的滄桑,在漸漸老去的歲月裏感到生命本質的短暫與無助。

由此看來,清明又是一個讓活人感到清醒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多少古人在上完墳之後,會深感生命的短暫,爭時於世。但我幾乎從每一個人墳場歸來的臉上都看到了平靜與安詳,或許他們此刻的心胸也比先前開闊了許多。也許他們只有站在死者的墳前,站在死亡的面前,才終會感到自己的憤怒與煩躁是多麼地渺小,近乎於可笑。生命短暫不必為世俗之事奔波太多,還是多留一些時間思考人生,回憶往事吧。

以前,我總不知這種傷感的節日為何在盎然春日裏舉行,在蕭瑟秋天或者寂寥冬日裏不是更適宜嗎?後來,我才明白,在萬物開始繁盛、草木欣欣向榮的春季去感受傷感和死亡,正如在喧鬧中品味寂靜,在輝煌時品味黯淡。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感受到刻骨銘心的思念和對人生真正的清醒。

清明的徵文 篇五

鶯飛草長時節,又逢清明,那藏於心底的一種思緒,便變得越來越強烈,回老家祭祖的念頭,一天天地增長着,直到催動自己驅車踏上歸家的路程。

離開家鄉很多年頭了,這樣的情景,每年都在重複着。一年又一年,清明的懷念從來沒有止息過。那讓我在清明時節始終魂牽夢繞的,其實就是老家的幾堆黃土。黃土下埋着自己的先人。不能忘卻的是親人故去的面容,那生動的人生故事和他們在世時種下的親情,在一年年的祭拜中復活,讓我們這些活着的人深藏在心中,永遠珍惜。

清明掃墓,其實就是表達一種對祖先的思念和敬重之情。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是被極為重視的一個節日。其儀式之隆重,並不亞於剛剛過去不久的春節。很多在外謀生的人,都要放下手頭的活計,啟程回家祭墓。祭墓的一個重要儀式,是要把先人墓地上的雜草剷掉。剷草,自然是要本人自己動手才能做的事情。

臨近清明,各家各户都要進入祭掃的準備工作。一種叫做“餈粑”的食物,是家鄉祭祖時必不可少的。這是一種用糯米加工製成的食物。清明前幾天,村人便將在祠堂邊閒置了一年的石臼搬出來,洗淨後,村裏家家户户便將糯米用木桶蒸熟了,輪流在石臼裏打成糊狀。然後端回家,用手將糊狀的糯米捏成一個個圓形丸子,四周表面粘上炒熟的。黃豆粉,最後置於竹簸箕上。這樣,熱騰騰、軟乎乎、香噴噴的餈粑就做成了。然後,還要準備“三性”祭品,作為祭祖的供品。這樣,親人們聚齊後,便可擇個日子,帶上盤盤碟碟的種種祭品,一起上山祭祖。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古代詩人對清明節的真實寫照。在春回大地、春雨霏霏的清明時節,人們很自然地會思念、懷想故去的親人們。先人們在世時的種種好處,在這個時候體現得特別明顯。對他們的思念,會勾起許多回憶,也給人許多人生的啟示。我的父母親去世得早,但他們的音容笑貌,他們勤勞節儉、寬容待人、愛護子女的品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沒讀過書的父親,吃苦耐勞一輩子,母親去世後,他對我和妹妹的深情,使我銘刻在心。還有我的奶奶,心地善良,勤勞一生,其言其行,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做事。他們的音容笑貌,一家人共同的生活歷程,至今我都歷歷在目。清明時節回想起來,感慨和思念之情,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

世代流傳有序的清明,就是親情與血緣情感上的清明。對於崇尚親情和文明禮儀的中國人來説,清明是永遠不會割捨的一個節日,一個追思、悼念親人的機緣。即使處在現代文明的薰陶和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這種習俗也保持着強大的生命力。在這一天,生人在墓前與先人對話,冥錢供果與鮮花簇擁着曾經的鮮活,感受那過去而難忘的如海親情,咀嚼人生歸宿的意義。清明,對於活着的人,何嘗不是一種有關人生的教益,一種美好人性的展示呢?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那自古傳承下來的習俗,正觸動我們敏感的神經,召喚我們回到家鄉,回到祖先的面前,盡情地釋放深埋着的永恆的思念之情。

清明節的徵文 篇六

今天是清明節,人們都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可今天卻沒有見到雨點的影子,反而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

為了避免堵車,我們一大早就開車出發了。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來到了老家,爸爸打開車子的後備箱。我一看車子裏面東西真多,有青紙、鞭炮、香、紙錢……

媽媽和爸爸從老家裏面拿出了一些“老古董”——鋤頭和鐮刀。咦,這些東西用來幹什麼呢?我一上山才知道,山上的草,因為長年沒有人來去除,長得比我還高,我都看不到前面的路了。這時鋤頭和鐮刀就派上了用場,為我們開出了一條路,也為了避免等會掃墓時不要引起火災

我們來到了太婆太公的墳墓前,大家先把墳墓上面的草全部清掉,爸爸把紙錢拿了出來分成三疊,我偷偷拿紙錢看了一下,上面有些花紋,還被機器壓了好多小洞。爸爸準備好全部東西后,便拿出打火機,把紙錢點燃了,冒起了一縷縷的青煙,飄飄然然的升上天空,我蹲在地上的時候就已經被薰得流眼淚了,站起來更加是躲不過,風一會兒把煙吹向左邊,一會兒吹向右邊,好像和我有仇一樣,一直追着我不放。這時候也依稀地回憶起太婆在的時候的點點滴滴,眼淚更是忍不住地流!

正當我眼淚止不住往外流的時候,爸爸把一個五彩繽紛,像花一樣的東西掛在旁邊,我問爸爸:“這是什麼東西呀?”爸爸説:“這個是青紙,傳説這個是給土裏面的親人遮風擋雨的,以前都是他們為晚輩遮風擋雨,現在我們長大了也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原來是這樣,當我們沉浸在傳説裏面時,爸爸對我們大家説:“準備上香了,要站好一排。”我被爸爸嚴肅的語氣嚇到了,趕緊和妹妹站好了。我們一人拿了三根香並拜了三拜,我把好幾個願望都告訴了我的太公太婆,希望他們保佑我早日實現願望!爸爸是我們家的大勇士,他拿出一個大鞭炮,擺好後,點燃了引火線,我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了安全區域,我一邊捂着耳朵,一邊和爸爸説:“鞭炮點燃了,我們快走吧。”爸爸説:“現在還不可以走,要等鞭炮全部燃完,還要檢查紙錢和香,不能留下一點火種,以免發生火災!”過了一會兒,我們檢查完沒有火種了之後就離開了。

今天雖然沒有看到“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情景,但我感受到了“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滋味!

清明節徵文 篇七

永遠不知道爺爺長什麼樣子。在我的記憶中,爺爺就是故鄉山坡上的那堆長着野草的土墳。

清明去那裏掃墓,奶奶常帶我同去。先是清理野草,從墳前的土坪,到墳後的水溝,奶奶的動作很輕、很緩。總覺得那是她在為爺爺理髮、刮臉。

把周圍清理得乾乾淨淨,奶奶把竹籃裏的祭品在墳前擺開。滷豬肉、油豆腐、九重粿,是每年必擺的。一邊擺,一邊就開始呼喚爺爺的名字,聲音低而柔,彷彿是要把還在睡覺的男人叫醒,請他披衣起身吃飯。一會兒,奶奶對着土墳拉開話匣,絮絮訴説着一年來的變化。兩個兒子家誰家又添新了,誰家又蓋房子了,糧食今年分紅了多少,地瓜今年收成了幾擔,嫁到他鄉的幾個女兒誰過得好,誰的孩子結婚了,甚至村子裏哪條路修通了,哪裏又架了一座新橋,都是她的話題。

“奶奶,您看到爺爺了嗎?他長什麼樣子?”對着説個沒完的奶奶,我搖晃她的手,這樣問她。奶奶沒有理會我,只是繼續説她要説的話。直到覺得該説的話説完了,她才對我説,“你爺爺長得很高呀”。她告訴我,爺爺去世的時候才三十出頭,由於是途中遭土匪毆打而死的,臨時連做個棺材都來不及,只好把原來準備給曾祖母的棺材用來為他入殮。按常規尺寸做的棺材,居然裝不下他的軀體,後來只好把棺材頭尾的木板削薄,才能勉強把他裝進去。可以想象爺爺生前是很高大的,所以他能經常獨自趕着馱貨的騾馬,往返於通往城裏的那條密林夾道的山路。靠自己的力氣,養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七口。

清明節的徵文 篇八

今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也就是祭祖的日子,家家户户忙着幫祖先的家園清理一翻,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

今天,天才一破曉,爸爸就催促我們趕快起來,一聽到爸爸如獅吼般的聲音後,我趕緊起牀。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廁所走去梳洗,大家梳洗完畢後,就前往墓園囉!因為今天是清明節,所以祭祖的人潮也就特別多,一輛輛車子如車水馬龍般的,感覺很擁擠。一到了那兒,大夥先去拜土地公,拜完了土地公,我們再去墓園掃墓。我想一年之久都沒有去清除雜草,雜草是否長了呢?結果一到了墓園,雜草真的長得好高,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正要拔雜草時,媽媽提醒我不要心急,她説沒有戴手套,手很容易受傷。這時爸爸從塑膠袋中拿出準備好的焟燭、打火機、紙錢和祭祀的貢品。接着,爸爸將焟燭用打火機點燃,再燃燒紙錢。而媽媽和我則一起拔雜草,在家中綽號“管家婆”的妹妹也來參一腳。而我們一直忙到傍晚才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家,回到家中個個都躺在牀上睡覺了。

清明掃墓的習俗,源自宋朝。宋朝這一天拜掃新墳,其他的墳墓在寒食節掃祭。清明掃墓到了明清以後,才漸普遍。僅管如此,有一則關於清明掃墓的傳説故事卻是漢高祖劉邦留下的:漢高祖劉邦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以後,光榮的返回故里,想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卻因為連年戰亂,使得一座座墳墓,雜草叢生,墓碑更是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劉邦找不到父母的墳墓,非常的難過,經過一番禱告祈求才發現父母的墳墓。劉邦趕緊派人重修墳墓,並且在每年的清明一定來到墳上祭拜。後來就演變為民間掃墓的習俗!這樣的故事,或許有些牽強附會,因為根據記載,清明掃墓的習俗,在宋代才開始,距離漢高祖時期,已有一千兩百多年。

説到清明節,家家户户都一起掃墓。但是在掃墓的過程中,是否想到了仙逝的祖先或父母。我相信,我們有像今天那麼好的物質享受,是祖先先前的智慧所發展出來的。有些人父母在世時不知善待父母,等到父母死後才恍然大悟,給父母祭拜昂貴的食物,不過你想想這樣對嗎?所以孝順應當要即時,才不會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清明的徵文 篇九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繁”,可是今年清明天氣卻是格外的好,陽光普照,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色。我與爸爸、媽媽還有表弟,跑上老家的山頭挖竹筍。

我們來到了雲霧繚繞的山頭,那一棵棵挺拔的竹子舞動着它那綠油油的“翅膀”,如同在述説着春天的喜訊。竹林裏的小草小樹青翠欲滴,茶葉也開始冒出淡淡清香,五彩繽紛的小花散落在草地上,草地被裝飾的美麗、漂亮。當然最神奇的就是那些春筍了,高的、矮的、棕黃的、棕黑的、小路邊、竹林裏……處處都是,為這片竹林增添了無限生機。不過,這些筍兒咱們可捨不得挖,咱們要挖的但是埋進土裏的。

“有筍!有筍!”表弟遽然大聲地叫道。咱們循聲望去,只見它披着一件棕色的衣服,頭上戴着一頂嫩黃嫩黃的“帽子”,如同在擺動着它美麗的身姿。父親振奮極了,衝向前去,掄起鋤頭,使勁一挖,可是那筍如同還不信服,硬是賴在土裏不願出來。我笑着説道:“它可真頑固!”隨後,父親使出了渾身解數,對準筍的根部,狠狠一鋤,嘿,好傢伙,成果連筍帶土“飛”出去十多米遠。

當我費勁地抱着“飛筍”回來後,眼前遽然一亮:彎曲彎曲的小路旁,兩顆小筍芽緊挨着躲在土裏,儼然一對同甘共苦的雙胞胎。再細心一瞧,周圍竟然還有一顆,若有若無,沒有我的這對火眼金睛可真不容易發現呀!媽媽也看見了,急速叫父親過來挖。三個“小傢伙”,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看來要想挖它們是有點難度了。只見父親皺緊眉頭,深吸一口氣,掄起鋤頭先把筍附近的土撥開,等筍兒簡直都露出土面時,再對準筍兒的根部,用力往上一翹,嘿,筍兒被挖出來了!它們一個個成為我的“俘虜”,你看它,白白胖胖的肚皮,披着黑黃的外衣,姿態可神氣了!“太棒了!我也要挖!”我激動地參加挖筍的部隊,努力尋找着下一個目標。

時刻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咱們的袋中之寶也不斷增加。細心數數,一共有9顆筍!這個清明節收穫真不少!風兒吹過,湧起了陣陣林濤。時近正午,咱們愉快地踏上了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