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個人素質提升計劃書【精品多篇】

欄目: 個人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8.54K

個人素質提升計劃書【精品多篇】

個人素質提升計劃書 篇一

作為一名歷史專業師範生,要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歷史老師,是我畢業之後將要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四年大學的學習生活是我邁向這一目標的出發點。因此在大學生活中要如何學習,怎樣鍛鍊自己,提升自己,並朝這一目標前進,成為自己所要解決的難題。在分析個人知識,素質的基礎上,我擬定了個人職業素養提升計劃

專業學習計劃的內容。明確的專業學習目標,通過專業學習達到預期的結果,在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達到的水平,在專業能力方面和實際應用方面達到的目標。隨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化大生產不斷壯大,現代職業對從業人員的專業基礎的要求越來越高,專業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大學畢業生應該擁有寬厚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基礎知識、基本理論是知識結構的根基。擁有寬厚紮實的基礎知識,才能有持續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專業知識是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大學生要對自己所從事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精益求精,對學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有較深的認識和系統的瞭解,並善於將其所學的專業和其他相關知識領域緊密聯繫在一起!

大學生在大學的時候應基本上具備工作崗位所要求的能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應注重能力的自我培養。大學生自我培養能力的途徑主要有:

⑴積累知識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勤奮是成功的鑰匙。知識的積累要靠勤奮的學習來實現。大學生在校期間,既要掌握已學書本上的知識和技能,也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養成自學的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⑵勤於實踐

善於學習是培養能力的基礎,實踐是培養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檢驗學生是否學到知識的標準。因此大學生在校期間,既要主動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又要勇於參與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既要認真參加社會調查活動,又要熱心各種公益活動,既要積極參與校內外相結合的科學研究、科技協作、科技服務活

動,參加以校內建設或社會生產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生產勞動,又要熱忱參加教育實習活功,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類型的學習班、講學班,擔任家庭教師等。

⑶發展興趣

興趣包括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事物本身引起的興趣。間接興趣是對能給個體帶來愉快或益處的活動結果發生的興趣,人的意志在其中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應該重點培養對學習的間接興趣,以提高自身能力為目標鼓勵自己學習。

⑷超越自我

作為一名大學生,應當注意發展自己的優勢能力,但任何優勢能力是不夠的,大學生必須對已經具備的能力有所拓展,不管其發展程度如何,這是他們今後生存的需要,也是發展的需要。

(5)學習能力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一日千里。只有基礎牢,會學習,善於汲取新知識、新經驗,不斷在各方面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6)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就是與人相處的能力。隨着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以及個人能力的限制,單打獨鬥已經很難完成工作任務,人際間的合作與溝通已必不可少。大學畢業生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人際交往,做到誠實守信、以誠待人,同時努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合稱為身心素質。身心素質對大學生成才有着重大影響,不斷提升身心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沒有健康的體魄很難適應。身體有疾病的員工不但會耽誤自己的工作,還有可能對單位的其他同事造成影響。如果身體不健康,即使其他方面非常優秀,也會被拒之門外。

(1)、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事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它是指自我意識的健全,情緒控制的適度,人際關係的和諧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心理素質好的人能以旺盛

的精力、積極樂觀的心態處理好各種關係,主動適應環境的變化;心理素質差的人則經常處於憂愁困苦中,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最終影響了工作甚至帶來身體上的疾病。大學畢業生在走出校園以後,會遇到更加複雜的人際關係,更為沉重的工作壓力,這都需要大學畢業生很好地進行自我調適以適應社會。

⑵正確認識並悦納自己

良好的自我意識要求做到自知、自愛,其具體內涵是自尊、自信、自強、自制。自信、自強的人對自己的動機、目的行明確的瞭解,對自己的能力能做出比較客觀的估價。

⑶自覺控制和調節情緒

疾病都與情緒有關,長期的思慮憂鬱,過度的氣憤、苫悶,都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大學生希望有健康的身心,就必須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有效地駕馭自己的情緒活動,自覺地控制和調節情緒。

⑷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

正視挫折。戰勝或適應挫折。遇到挫折.要冷靜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件,想辦法戰勝它。如果主客觀差距太大,雖然經過努力,也無法戰勝,就接受它,適應它,或者另闢路徑,以便再戰。要多經受挫折的磨練。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而道德是立身之本,很難想象一個思想道德素質差的人能夠在工作中贏得別人充分的信任和良好的合作。畢竟人是社會的人,在企業的工作中更是如此,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會體現在人的一言一行中。

事業心是指幹一番事業的決心。有事業心的人目光遠大、心胸開闊,能克服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而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責任感就是要求把個人利益同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樹立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擁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大學生才能與單位同甘共苦、共患難,才能將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創造出效益。

具體來説,就是熱愛本職工作,恪盡職守,講究職業信譽,刻苦鑽研本職業務,對技術和專業精益求精。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勤奮開拓、

求實創新等,都是新時代對大學畢業生職業道德的要求。缺乏職業道德的大學生不可能在工作中盡心盡力,更談不上有所作為;相反,大學畢業生如果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不斷努力,那麼在任何職業上都會做出貢獻,服務社會的同時體現個人價值。

現在的大學生最大的弱點是怕吃苦,缺乏實幹的奮鬥精神。大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通過艱苦創業而成才的。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從平時小事做起,努力培養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我們不能墨守成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企業都要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用人單位迫切需要大學生運用創新精神和專業知識來幫助他們改造技術,加強企業管理,使產品不斷更新和發展,給企業帶來新的活力。人才,尤其是信息時代的人才,更需要創新精神。

個人素質提升計劃書 篇二

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範。個體行為的總合構成了自身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內涵,個體行為是外在表象。所以,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職業素養量化而成“職商。”也可以説一生成敗看職商。總的來説,職業素養可以分能力的自我培養、心身素養的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和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培養。

在大學期間就開始注重能力的自我培養。自我培養能力的途徑主要有:

1、積累知識

積累知識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勤奮是成功的鑰匙。知識的積累要靠勤奮的學習來實現。在校期間,我要掌握已學書本上的知識和技能,而且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養成自學的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2、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勤於實踐實踐是培養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檢驗學生是否學到知識以及能否靈活運用知識的標準。因此在校期間,我會主動積極參加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認真參加社會調查活動,熱心各種公益活動,積極參與校內外相結合的實踐活動;利用寒暑假期,到與專業相關的企業實習。

3、培養興趣

興趣包括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事物本身引起的興趣。間接興趣是對能給個體帶來愉快或益處的活動結果發生的興趣,在人的意志在其中起着積極的促進作用。我會重點培養對學習的間接興趣,以提高自身能力為目標鼓勵自己學習。不僅要對本專業的學習產生興趣,還要對其他可以提升自我技能的專業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

4、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人最大敵人就是自己,我會努力的完善自我,挑戰自我。我會努力的完善自己的優勢,挑戰自己的劣勢,在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對其他的技能進行系統的學習。

5、增強學習的能力

學習能力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一日千里。只有基礎牢,會學習,善於汲取新知識、新經驗,不斷在各方面完善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在學習生活當中,我會總結學習方法,並將課堂學習方法與實際學習方法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習不只是侷限於專業知識,還要拓展到人際交往等各方面去。

6、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人類是羣居性動物,誰都不能脱離社會而生活。隨着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以及個人能力的限制,單打獨鬥已經很難完成工作任務,人際間的合作與溝通已必不可少。我會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人際交往,做到誠實守信、以誠待人,尊重他人的權利,用心與人交流,同時努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身心素質培養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合稱為身心素質。身心素質對大學生成才有着重大影響,不斷提升身心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沒有健康的體魄很難適應。身體有疾病的員工不但會耽誤自己的工作,還有可能對單位的其他同事造成影響。如果身體不健康,即使其他方面非常優秀,也會被拒之門外。因此,我計劃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升自己的身心素質。

1、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事業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它是指自我意識的健全,情緒控制的適度,人際關係的和諧和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在大學期間,我會借閲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健全自己的人格。如若在心理上有任何疑惑,我會向學校的心理輔導中心求助,解決困惑

2、正確認識並悦納自己。良好的自我意識要求做到自知、自愛,其具體內涵是自尊、自信、自強、自制。自信、自強的人對自己的動機、目的行明確的瞭解,對自己的能力能做出比較客觀的估價。無論是在心情低潮時期還是亢奮時期,我都要學習正確認識自己的處境以及分析具體情況,做出自我調整以適應接下來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3、自覺控制和調節情緒。我會經常保持樂觀的情緒,如果因為在學習、生活或者工作遇到問題而產生不良情緒,我會用正確的方式及時化解,不讓消極的情緒控制自己。

4、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當我遇到挫折。會冷靜分析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辦法戰勝它。如果主客觀差距太大,雖然經過努力,也無法戰勝,就接受它,適應它,或者另闢路徑,以便再戰。同時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抗挫能力,增強心理抗壓能力。

1、增強自信心信心

信心代表着一個人在事業中的精神狀態和把握工作的熱忱,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知。在任何困難和挑戰面前都要相信自己。

2、職業能力的提升

能力的培養是和真正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經驗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實自己,才能贏在各個起跑點上。

3、學會溝通,提高溝通能力。

在工作中掌握交流與交談的技巧是至關重要的。如何有效溝通,表達自己的理想與見解,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也是決定我們在社會上是否能夠成功的重點。

4、培養創新能力

在這個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不能沒有創造性的思維。我們應該緊跟市場和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不斷在工作中注入新的想法和提出合乎邏輯的有創造性的建議。

5、團隊合作能力

在社會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單槍匹馬地戰鬥,不靠集體或團隊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的。每一個想獲得成功的人都應該學會與別人合作。

1、守時。

信守時間是職業人的基本常識,是對工作負責的表現。一旦進入職場,你就得承擔對工作的責任。公司不比家庭和學校,在你隨心所欲後能為你擔風險和處理後續問題,在這裏,你只能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對自己該做的工作負責。責任乃一個人做人的根本,而一個成熟的職業人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做支撐,對自己的決策和行為負責。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一份工作剛做幾天就覺得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或是嫌待遇不好,然後跳槽,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2、忠誠。

忠誠是指對企業的忠誠以及對自己職業的`忠誠。當你選擇了一個公司作為事業的起點那在這個組織一天,就要努力工作,為其創造價值。雖然忠誠不能從一而終,但在企業裏一天,要對企業保持忠誠一天。

3、遵守規章制度。

任何企業都有它的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不管你喜不喜歡,作為新人,遵守制度是起碼的職業道德。入職後,應該首先學習員工守則,熟悉企業文化,以便在制度規定的範圍內行使自己的職責,發揮所能,千萬不可認為處處頂撞和違反公司制度是一種英雄行為。

4、做好職業規劃和定位。

職業的規劃和定位不僅在找工作前就要考慮清楚,進入企業以後,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新人入職,切記眼高手低,踏踏實實從基層做起,再做長遠規劃,是最有利於菜鳥成長的。

5、虛心學習,尊重別人。

6、要有積極的心態。新人初入職場,總是會遇到很多問題。問題一多,難免會很沮喪,但是,千萬不可氣餒。要堅信自己能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工作會越做越好,越做越順手。

熱愛本職工作,恪盡職守,講究職業信譽,刻苦鑽研本職業務,對技術和專業精益求精。不計較個人得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勤奮開拓、求實創新等明確自己將來從事職業的要求,並以此為準完成自己日常的工作;其次,將自己在生活中正確的人際處理方式運用到工作中,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做人準則。

現在的大學生最大的弱點是怕吃苦,缺乏實幹的奮鬥精神。大凡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通過艱苦創業而成才的。作為當代大學生,我要從平時小事做起,努力培養吃苦耐勞的創業精神。

個人素質提升計劃書 篇三

(一)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x年3月由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聯合推行的,基本內容是以大學生人力資源為着眼點,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以外有助於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在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與其他等六個方面引導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該計劃注重課內外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主要圍繞職業設計指導、素質拓展訓練、建立評價體系、強化社會認同四個環節,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

美國教育與就業委員會關於就業能力的定義是:就業能力是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進一步講,就業能力是在勞動力市場內通過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對自身潛能的自信。國內常見的定義或描述有:所謂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也有的指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所具備的能力,包括基本就業能力與特殊能力。也有的認為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指在校期間通過學習或實踐而獲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晉升的能力。總的説來,就業能力是一種就業競爭能力、一種與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

(一)大學生就業中的核心問題是就業能力的不足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我國社會轉型與經濟高速增長的短期不平衡問題在就業領域的突出表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性因素也有社會性因素。而從學生自身來看,最重要的就是就業能力的不足。而着力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引導大學生科學擇業,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核心環節。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就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能力的提高,在求學期間提高心理素質,陶冶高尚的情操,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綜合素質高、發展較全面的人才。

(二)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有利於大學生就業

我國的教育體制雖然不斷改革,但是仍未能完全擺脱應試教育的束縛,大學生還無法實現理論上和現實上的全面發展,通過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可以逐步消除這一弊端。課堂知識的積累、課外活動的鍛鍊、社會生活的完善,有利於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另外,素質拓展計劃可以在大學生的在校期間,利用不同的素質教育新途徑,針對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職業設計導航,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對其畢業後的擇業就業有很大幫助。因此,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促進個性全面發展

大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至少包括兩個方面:―是自主性的全面發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主體是學生,高校以大學生的自主設計確定素質拓展的內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則不但保證了學生在素質拓展計劃中的主體地位,而且能夠保證學生的個性特徵在素質拓展過程中得到尊重和張揚,學校通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從而實現大學生自主性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大學生擇業過程主動性的發揮。二是獨特性的全面發展。目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獨特性素質的人才更受親睞,但獨特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學生只有在不斷的成長和發展中、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在社會實踐鍛鍊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獨特性。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素質拓展活動,如演講比賽、主題設計活動、各種文體活動都可以培養和展示大學生的獨特性,尤其是設計活動,能夠激勵大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聰明才智展現個人魅力。當然,學生的獨特性因人而異,高校只有充分開展各種不同的活動,才有利於大學生在參加各種活動的實踐中逐漸形成自身的獨特性,為將來的就業積累資本。

(二)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目前多數用^單位要求求職者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據瞭解,大學生就業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於缺乏“工作經驗”。然而,我國高校教學偏重理論教育,輕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企業也不大願意為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造成學生缺乏社會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求職就業中就會遇到很大困難。在高校教育中,除了鼓勵學生自身加強實踐能力的鍛陳之外,高校就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本質屬性就充分突顯出它的實踐性特點。通過組織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化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等多方面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活動中由於有了大量鍛鍊表達自己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機結合,做到學以致用,提高自身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能力。

(三)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需要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倉4業意識的高科技人才。而大學生就業時所需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可以通過開展學術科技與創新創業方面的素質拓展訓練進行提升。通過開展科普宣傳和“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成立大學生科技小組,開展發明製作競賽、學術論文競賽等,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開展大學生科技論壇、創業講壇活動,邀請科技專家、創業精英、成功校友等方面的突出人才為大學生傳授科技創新經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通過定期開展創業計劃培訓及創業計劃大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為學生提供就業實戰鍛鍊的舞台。充分利用好大學生創業見習基地、創業實習基地和創業園等創業實踐基地,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創業經驗。在素質拓展創新創業的活動中配備得力的指導教師,特別是要加強對創業受挫學生的心理引導,幫助其總結失敗的原因和教訓,不斷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日後的就業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

高校通過實施素質拓展計劃,鼓勵學生在學校範圍內組織成立各種不同的社團,如文學社、藝術協會、心理協會等,並跨系跨專業定期開展不同的社團活動。通過成立社團、管理社團或參加不同的社團活動,既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也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溝通和交流的橋樑,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工作、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的活動,如社會服務活動、社會公益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等,可以儘早瞭解社會現狀、認識現實社會、懂得人與社會的關係,鍛鍊其社會交往與社會活動能力,為日後能夠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五)提高職業素養與能力

許多學子考上大學後,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成功感和優越感,自信心增強的同時也易於自我感覺過於良好,自我評價過高,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以至於不清楚自己的未來走向,等到臨畢業時才匆忙進行職業選擇。據調查,大部分大學生不太關注自己的求學生涯規劃和中長期職業發展計劃,而是過分依賴已有的經驗,缺乏與就業指導機構的溝通交流,對就業政策、就業環境、就業形勢等缺乏及時而全面的瞭解。他們多按照培養方案與導師指導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以為只要獲得文憑就意味着完成了就業準備,就能順利就業,結果往往是措手不及,被市場牽着鼻子走,被動就業。通過素質拓展計劃,針對學生個人情況進行職業設計導航,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確立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與目標,以實現準確定位,做好自己的職業選擇和決策,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和能力。同時,有針對性地參加本專業和非專業的技能培訓,考取各類技能證書,也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隨着競爭的加劇和不確定性的增強,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考察應聘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所謂挫折承受能力,就是指在失意、困難、失敗等面前要有很強的抗挫折的耐力。當前的大學生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顯著特點。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在求職過程中,經常會遭受這樣或那樣的打擊,特別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極易陷入焦慮、迷茫和抑鬱等心理狀態,不僅逃避現實,甚至會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個別人還走上了極端道路。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差,已經成為影響畢業生就業能力提高和順利就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加強承受挫折的訓練顯得極為重要和必不可少。高校可以通過開展素質拓展計劃,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資源,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社會心理學、自我調節、就業觀等方面的培訓和引導,使其正確評價自己,瞭解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克服自卑、浮躁、依賴、恐慌等心理,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素質拓展的社會實踐中,學生必定會經受失敗、遭受挫折,但是往往只有在失敗中才能更好地成長,學生會自覺和不自覺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增強克服挫折的信心,提高社會適應力,才能在將來為展示自己的才華踏出第一步。

個人素質提升計劃書 篇四

為了進一步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師能力,根據學校《第二戰略發展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以及《關於加強和優化人才隊伍建設合力造就名師隊伍的意見》,結合應用技術大學改革戰略試點研究,特制定此計劃。

年齡在45週歲及以下聘任在專業技術崗位上的教師

通過學校引導與院部落實相結合、集中培訓與跟蹤指導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鍛鍊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等方式,對中青年教師加強系統培養,使其熟悉教育教學規律,掌握科研創新方法,建設一支適應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具備較強的教書育人、科研創新、工程實踐能力的中青年教師。

(一)實施入職培訓與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項目

1、旨在加強對中青年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學習先進教育理念,使其熟悉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以及各環節的基本要求,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能力和素質;對中青年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技能進行實際訓練,培養其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交流、處理、應用教學信息的能力。

2、建立新教師入職培訓,完善新教師培養體系,從教育教學理論、師德修養、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等五個方面,採用專題報告、課堂觀摩、教學點評、教案展評、教師沙龍、過關考核等六種形式全面提升教師能力。新教師只有獲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並通過學校培訓考核,取得《重慶科技學院教師培訓合格證》,才能申請《重慶科技學院教師上崗證》。

3、開展現代教育技術輪訓。依託中央支持地方共建--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項目,聯合教育部西南培訓中心,採取分期分批舉辦培訓班的方式,通過集中授課、專題講座、典型報告、教學觀摩等形式進行培訓。每學期舉辦2—3期,利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對合校以來參加工作的中青年教師全面實施輪訓。

4、培訓由組織人事部組織實施,二級學院(部)組織本院中青年教師參加培訓。參加培訓人員的考核成績由組織人事部、教務處及教師所在學院(部)備案,作為教師資格認定和職務聘任的依據之一。考核不合格者需安排再次培訓。

(二)實施助教制度項目

1、學校新引進的教學編制青年教師,均須從事助教工作。助教時間為一年。學校教務處負責新進青年教師助教制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協調,各二級學院(部)負責本單位青年教師助教制的具體規劃、落實和考核。

2、助教期內,青年教師必須達到"六個一"的要求:跟隨指導教師進行一門本科課程的全程聽課;協助指導教師承擔一門課程的教學輔助工作;精讀一本專業外文教材;參加一項教改項目;撰寫或發表一篇教學論文;參與指導一項學生競賽。

3、助教期結束後,由教務處會同各二級學院(部)組織專家組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能力考核。考核合格的取得《重慶科技學院教師上崗證》。對於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師,將延長其助教期限,但延長時間不超過一年。

(三)實施教學比賽項目

1、旨在檢驗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效果,增進中青年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鼓勵中青年教師中的教學能手脱穎而出,在全校範圍內形成廣大中青年教師熱愛教學、研究教學、投入教學的良好氛圍和局面。

2、學校每年組織一次教學比賽,分學院(部)、學校兩個層面開展;各學院(部)舉行院級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在此基礎上,根據本學院(部)中青年教師人數多少,選拔推薦若干名優秀選手參加校級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

3、參賽情況與職稱評審、評優評先和崗位聘任掛鈎。每個聘期內中青年教師至少參加一次校級或者院級教學比賽活動,否則在下一個聘期內不能申報高一級職稱。

4、校級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學校組織每位獲獎個人在全校範圍內進行公開示範課。

(四)實施學生選課(教師)項目

1、學校推行學生選課(教師)制度。學生選課(教師)制首先在有條件的全校性公共課程、覆蓋面大的學科專業課程中展開,鼓勵有條件的學院在條件成熟的專業課程中推行學生選課(教師)制。

2、由教務處負責組織實施。要加強對課程教學的過程管理和考核,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考核體系和標準,對評價結果好的教師在評先評優、職稱評審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對考核結果較差的教師由學院組織幫扶。

(五)實施團隊培養項目

1、中青年教師必須加入一個教學團隊,學校將以國家級、省(市)級、校級教學團隊為主要載體,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強化團隊建設中的"以老帶新、以新促老、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

2、各教學團隊要合理安排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原則上,每個立項建設的校級及以上教學團隊每學期應以課程建設為中心,開展不少於3次的主題教研活動,進行集體備課,研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集中解決相關教學問題,交流教學經驗。

(六)實施教學進修與研修項目

1、學校創造條件支持中青年教師到國內著名高校進行課程進修、參加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旨在拓展中青年教師專業領域,優化中青年教師知識結構,更新中青年教師知識內容,提升中青年教師業務水平。

2、根據學院中青年教師人數多少,每學年為各學院提供若干名為期半年的中青年教師課程進修或參加課程教學改革與教學建設研討會名額。中青年教師進修、研修結束後,要形成進修、研修書面總結報告,分別報學院、組織人事部備案。

3、由學院申報,組織人事部、教務處審核,報主管校領導審批,學校提供進修費、會議費、差旅費、住宿費,對青年教師在課程進修期間的教學工作量予以減免。

(七)實施工程實踐能力鍛鍊項目

1、新進青年教師和45歲以下工科專業專任教師不具備工程實踐經歷的均須參加工程實踐能力鍛鍊。支持和鼓勵其它專業專任教師參加短期掛職、頂崗實習、調查研究和業務培訓等形式多樣的工程實踐能力鍛鍊。鼓勵教師參加各類職業資格認證或者考試。從20xx年起,新進教師必須完成一年的助教工作和工程實踐鍛鍊,考核合格後方能獨立承擔課程講授。

2、學校創造條件支持中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參與工作、鍛鍊研修,增強實踐經驗,建立校企聯合。教師參加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以在職脱產為主,時間一般為半年至一年,可採取集中或分散時間進行。

3、實踐期滿,教師個人應認真撰寫工程實踐報告,並由所在學院和培養單位共同組織考核。工程實踐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評定、崗位聘用等方面的重要依據。對於沒有工程實踐鍛鍊經歷的教師不能參評高一級職稱。

4、經學校批准參加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師,學校給予合理的經費支持與教學工作量減免。並根據實踐考核結果以及實踐期內完成學院任務情況確定其績效工資發放比例。

5、由組織人事部會同相關二級學院制訂並組織實施年度中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鍛鍊計劃。

(八)實施科研能力提升項目

1、旨在提升中青年教師開展學術交流與工程技術問題探討的能力、共享公共信息平台與軟硬件資源申報科研項目的能力、進行技術研發從事工程設計服務諮詢等的能力、形成知識產權、出版專著等成果能力以及成果轉化應用推廣能力。

2、推進青年教師學術導師制。推進"一導四進",學校為中青年教師配備學術導師,根據學校學科發展規劃和教師個人專業方向特長,引導中青年教師進一步明確科學研究方向,制定個人科研成長規劃。教師必須根據自身學科方向和業務特長,進學科、進團隊、進平台、進現場。

3、開展教師科研能力系列培訓。以講座、培訓、科研沙龍、博士俱樂部、短期研修、出國訪問、進企業調研等方式對中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全面提高教師服務行業、社會的能力、服務教學、培養人才能力。

4、建立校內基金項目。修訂完善校內基金項目實施辦法,加大校內基金的考核力度。通過校內基金的資助,鼓勵中青年教師脱穎而出。建立校內項目協同機制,鼓勵支持中青年教師主動融入已有團隊,培養造就一批學術骨幹。

(一)建立校、院(部)中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兩級管理體制,明確職責分工,協調配合,共同做好中青年教師培養的組織實施工作。為不斷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教學素養,各學院對中青年教師進行三年的跟蹤指導,並對教學效果較差的教師進行強化培養和重點指導。

(二)各教學單位應重視中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根據學校的政策制度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科學制定中青年教師培養工作規劃,合理安排中青年教師和指導教師的工作任務。

(三)學校鼓勵各教學單位加大對青年教師培養工作的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並制定本單位的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