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88K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精品多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一

父親,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無論他是個受人愛戴的偉人還是個辛苦勞作的農民,在每個父親眼裏,孩子永遠是他的希望。

傅雷,我所瞭解的他只是一位博學且具有豐富情感的父親,在每一封家書中都充滿了他對兒子傅聰的淳淳教誨。細心引導和健康成長的期待。

傅雷支持兒子的藝術道路,就如他追求自己的理想,給予兒子最大的幫助,輔助他順利成長,成為了兒子人生之路的堅強後盾。在如今,大多數父親對自己已成年的兒女會放手,任其自由闖蕩,獨立克服困難,或許只有親身的經歷才會使自己更成熟,熟悉這個世界。

我不得不説,傅聰的確是個了不起的鋼琴家。但除了他的天賦與努力外,一定也少不了他的父親對他的良苦用心。所有名人,並不是能在一時就可以出名的,而是要花好幾十年的本領與經驗。但傅聰他是幸運的,他的父親在他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引導他通向明智的方向,才使他有巨大成果。

我不得不佩服,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即使鬧關節炎,寫字很困難,也仍然寫下千言家書。信中除了濃濃親情外,還有説不盡的對祖國的赤膽忠心。

我的爸爸是我的朋友,他不但很隨和也很幽默。隨着我慢慢長大,我們的關係更融洽。既然是朋友,當然要懂得學習他人的優點。他的熱心腸總能感染到我,他幫助別人的次數似乎比幫助我的次數還多。但我並沒有感到失落,正因為他的以身作則,使我也被帶動起來,感到一種特別的快樂。或許,他是用行動來教育我。親身經歷比什麼都好。

每一位父親,所要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説的,有寫的,有做的。但這之中都隱藏着他們對孩子的濃濃的愛。因此不一樣的父親,卻有相同的父愛。愛不一定要説出來,就像傅雷用信來寫下自己心中對兒子的希望。

以前,我總認為,孩子與父親之間有條河,我在這邊,他在那邊。

現在,我才認識到,對岸的不是他,他是為我擺渡的那個人。同時,他會遞上一支槳給我,讓我與他一起來掌握方向。

最後,我上了岸。父親對我説:“孩子,以後的路只能你自己去走了,好好把握啊!”接着,我讓他放心吧,便含着淚與他揮手道別。並帶着他對我的希望繼續踏上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二

午後的陽光,總是曬得人懶懶的。我蜷在沙發上的一隅,捧了《傅雷家書》,細細品讀。這本書雖無總的主要內容卻表現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傅雷要孩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本書收錄的雖是一篇篇普通的家書,卻又不普通,字字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誨,飽含着深厚的情感

傅雷在家書中也這樣説:“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在這一封封家書中,傅雷先生彷彿已經不是那個藝術家傅雷,而是一個父親,作為一個父親,在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無論是生活上的,還是藝術上的,都是心靈的溝通!

在這個科技飛速向前發展的今天,家書這一形式已漸漸消亡。遠方的遊子與父母的情感互動,也變少了吧。不知以電子郵件、社交軟件取代家書的方式,還可以體會到那種望眼欲穿,只為等家書的焦急心情嗎;還可以感知到筆尖劃過紙端傳遞給家人的温度嗎;還可以懂得“家書抵萬金”的珍貴嗎?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這一切!

合上書,抬眼望雲天,天空那麼藍,我分明沐浴在親情的温度中……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篇三

傅雷對兒子們的要求,首先是做人,其次是一個藝術家,再者是一個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其中強調最多的還是“做人”,要有赤子之心。赤子之心指的是人內心的純潔、善良。傅聰曾説:“爸爸的信從頭到尾貫穿的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個。”捧讀這些家信,讓我對傅雷的教子情懷深深感動。我感覺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傅雷這位父親:他一生沒有一分鐘度過的是行屍走肉的時光,他的腦永遠在思想,他的心永遠在感受。

首先,他教育兒子要愛國。傅雷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是透徹的,態度是嚴謹的。他內心中明白什麼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別,什麼是中國文化的根,什麼是西方文化的魂。他是一個把根紮在中國,而且扎得很深的人。在他心裏,愛國是一個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對於在國外生活學習的兒子,他時常教導傅聰要知道國家的榮辱,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只要有機會他都會教育兒子要愛國:兒子獲得鋼琴比賽大獎,他認為這是新中國的榮譽;兒子出走英國,告訴兒子“祖國沒有忘了你”;即使身陷冤屈之中,也不忘提醒兒子以國家利益為重。傅聰終歸不負父親所教,一有機會也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看到這裏,也讓我聯想眾多名人大家、商業領袖在教育子女時都不忘告誡子女必須愛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都是把孩子作為一個社會一份子在教育、在引導,這份為父情懷令人感佩!

其次,傅雷教育兒子要學會獨立思考。具體來講,一是對人生不能夠隨波逐流,二是對藝術要求要獨立鑽研。在傅雷看來,任何的真正的藝術都需要獨立思考。正是因為這樣的引導,傅聰在學習音樂時將獨立思考的意識貫徹始終,即使一度缺乏指導老師的情況下,他仍能在音樂的道路上執着前行,最終取得世界級獎項。信中提到兒子獲得世界大獎後,他囑咐兒子要有謙遜的態度,“用冷靜與客觀的批判精神,持續不斷地檢查自己”;對於自己丑陋的一面要勇氣直面,逃跑不僅可恥而且無用。“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不斷地自應對自身不足的方法,自我發現、自我批評,進行改正。

其實在互相來往的信中,傅雷寫關心兒子的話還是比較少的,更多的是批評和教育。按道理來説,兒子可能與自己再也見不上面了,與兒子的書信中應更多的是關心,然而在這一份份書信中,批評、指導和教育這個大音樂家的話卻是最多的,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傅雷的教子嚴明。

當然,書中也有許多讓人感動的地方,比如傅雷身患疾病時,還堅持帶病寫信給兒子。一字一句,都凝聚了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

有很多封信中,傅雷以父親的身份為傅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並且為兒子解決一些困難。也許在傅雷的眼中,作為父親能夠幫得到兒子的忙,是一件很有意義且開心的事情。可傅雷有困難時,需要兒子的幫助時,他的內心開始糾結了。這讓我明白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這本書也帶給我們教育,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們父子一樣。尤其是年紀與書中傅聰相去不遠的我們,平日與父母的交流少得可憐,有的也大多像成績、學習、生活瑣事之流,缺乏深層次的,真誠的,有建樹的交流。

《傅雷家書》中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去思考、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