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綱要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1W

學綱要課心得體會多篇

學綱要課心得體會篇1

通過學習與討論,我想談談減負與教改的關係。

?綱要》指出:要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要減輕課業負擔,不需進行教學改革。對於教學改革,教師、學生包括家長都反映強烈,希望課程設置更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的實際,要求減輕學生負擔。目前正在進行高中課改,改變教師的教,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轉變現有的灌輸式,積極提倡啟發式、探究式和合作學習。其實,教學不光是課程的改革,應該是整個教學的改革,課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在教學中我們比較注重認知,認知是教學的一部分,就是學習。在認知方法上我們還有缺陷,主要是灌輸。其實,認知應該是啟發,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這是整個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內容。解放學生,不是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去玩,而是給他們留下了解社會的時間,留下思考的時間,留下動手的時間。我認為學校更應注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學校給予的是啟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學習。學和思的結合,行和知的結合,對於學生來講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維,老師是不能手把手教出來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維決定人的一生。這不是分數能代表的。教學改革還要回到學、思、知、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就是學思要聯繫,知行要統一。

綱要提出減輕中國小課業負擔,最重要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應。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業或規定死寫作業時間,而是引導教師關注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改變教育評價機制,才能有效抑制過重課業負擔。

學綱要課心得體會篇2

在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後深刻的感受到《綱要》是一個“人民羣眾滿意、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水平規劃綱要”,既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達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意願;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要使我們國家儘快走上繁榮富強、邁入世界發達國家的前列,應該對教育問題形成共識,抓緊抓實抓好。《綱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這為實現我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奠定了基礎;教育要發展,根本靠改革,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機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必須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內涵發展,才能出名師、育英才。

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就是傳授知識,傳承民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合格的人才。教書者必先強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教師的道德品質和人格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我們應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我們的日常工作雖然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義卻是不平凡的。我們既應有腳踏實地、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又應有淡泊明志、甘為人梯的精神境界。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做學生的朋友,成為全社會尊敬的人。

我們要真正做到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力求真正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應;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認知的手段,而不僅在知識的本身,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還要學會動手,學會動腦,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與別人共同生活;注重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着重要的使命,教師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我們應該具備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接着文明和進步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用新的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

學綱要課心得體會篇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鍾長期規劃綱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標和前景令人興奮。

針對“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這點,提出本人拙劣的見解:本人認為在現階段,實現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維甚至更長的時間,中國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滿荊棘。

存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如下:

教育發展不平衡存在於城鄉之間,在城市內部許多中學也存在教學軟、硬件的巨大差異,我覺得先要從城市內部改變和農村改變同時進行比較好。只有這樣,才能從觀念上去改變城市羣體對擇校和考取所謂“重點中學”的陳舊思維,同時消除農村教育所謂“跳出龍門”的誤區。具體做法:

(1)學生(包括農民工子女)一律實行就近入學,保證生源的一致性,保證教育的公平性。每個學校升入重點高中的名額應該針對該校學生人數進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數線,成績合格的學生由高到低錄取,若名額多,合格的學生少則讓出名額),刺激教師的積極性;但政府部門又要保留一部分進入重點高中的名額,刺激學校之間進行良性競爭。

(2)教師實施城市內部,城鄉之間每三年一次的輪崗制,即教師每三年到一個學校進行教學,良性循環,具體安排由個人意見和上級指示的結合。這種做法可以保證每個學校都能享受到現有的優秀師資力量,並且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3)實行輪崗制,必須以按勞分配的分配製度為前提,例如甲教師要到鄉村執教,那麼政府部分或學校應該補貼相應的差旅費和通訊費,同時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師資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慮城鄉之間的物價差別,教師工資整體部分可以無差異,但可適當地有物價補貼等。

(4)建議義務教育階段不實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自理能力較差,大多數學生在校期間不能保證睡眠質量,從而影響發育和智力發展;二是住校、晚修在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調控大多數屬於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筋疲力盡,不能給予教師多餘的時間完善教學設計,反思教學的有效性,和個人發展的空間指數等。

(5)在我們未能實現高中教育列入義務教育階段時,不能為體現教育的“公平性”犧牲高中教師的正當利益。由於本人屬於這一羣體,所以所提建議純屬發牢騷。

學綱要課心得體會篇4

通過這段時間新《綱要》的學習,我對學習《綱要》有了一些心得體會,特向園領導彙報如下:

新《綱要》倡導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尊重,對教育規律的尊重.在教育內容和要求中不再把知識列為一大堆靜態的,脱離幼兒實際的,僅僅要他們記住的東西,而是知識為動態變化的,幼兒主動建構的過程.強調幼兒教育的生活化、遊戲化,迴歸幼兒生活.因此,以新綱要為準則杜絕盲目強調知識技能的掌握而不顧幼兒身心是否快樂,幼兒是否需要等.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

?綱要》特別強調了環境教育,強調了環境在促進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説明:兒童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愛主動探索環境,而非被動的學習者.比如,給幼兒提供豐富的遊戲活動材料,這既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要適合幼兒的個體發展水平.層次不同,難易程度也不同,從而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得到不同發展.同時,要充分挖掘足夠的空間,並創設利用好每個環境,擴大幼兒活動的範圍,使其與周圍之間產生積極的交互作用.並且 多和孩子聊天,還能有效地選擇教育方法,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如孩子們玩拼拼剪剪的遊戲時,我因為事先和孩子們的聊天,得知有的孩子還不會使用剪刀,而也有的孩子會剪好看的圖形啦.我便在初次的活動中給大家安排了不同層次的動手操作,先摺好再剪,熟練之後在有淺到深,孩子們

自由操作,其樂無窮啊.多和孩子聊天,能增進我們師生間的感情.因為聊天,我知道了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也知道了有的孩子愛受表揚,有的孩子需要多鼓勵,有的孩子挨不得批評等,我也瞭解了有的孩子在家在園都是一樣的活潑好動,更清楚了哪個孩子不善言辭、怕羞等等,這樣老師在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可以更講究方法,呵護孩子的自尊心.

幼兒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這是一個教師不可能替代但能施加強有力影響的過程.為有效地促進兒童的發展,《綱要》中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的支持是兒童發展的最重要條件之一.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必須得到足夠的尊重.一方面要善於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支持和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要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由此引起並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

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學習綱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創設,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愛孩子,讓愛始終貫穿其中, 要懂得在愛中使教育進一步得到昇華.

學綱要課心得體會篇5

通過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學習,我更深刻地感覺到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肩上的重任,使自己在認識上更上一層樓。《綱要》的理論知識是我們平時教育活動目標制定,內容選擇的支撐點。認真學習《綱要》知識,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教育所遵循的發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標,都有據可依。可以根據《綱要》要求——“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發展。”所以,學習《綱要》,為我們的工作指引了方向。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一下幾點:

一、要樹立終身教育的思想:

作為我們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的根本上促進幼兒的發展,要知道教育不僅僅是指單單的年輕時的教育更應該是一生的教育,要為幼兒的一生的發展打下基礎,去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這一理念。

二、幼兒園教育的外部連接的重要性

?綱要》特別強調了環境教育,強調了環境在促進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説明:兒童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愛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而非被動的學習者。周邊的社會生態環境為兒童提供了潛在的發展機會,並對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同時幼兒的反應行為與習慣亦會影響到與其直接相關的家庭、幼兒園、社區。當前,我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由於家庭的過度呵護,電視電腦的普及,以及城鎮化的不斷擴大帶來的不利於親近自然和社會交往的居住環境等,使幼兒的生活空間越來越狹窄,越來越虛擬化,通過環境相互作用獲得經驗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越來越少,使幼兒變得依賴和被動。因此,《綱要》大力提倡幼兒環境教育,是非常具有現實針對性和長遠發展意義的。我們的幼兒教育不僅要關注那些有目的性的學科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為其提供優質的物質和精神環境,並協助兒童主動地觀察或管理其周圍的活動環境,推動幼兒素質教育。由此,要求我們要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環境,並創設和利用好這些重要的資源。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家庭、社區是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的一部分,我們要積極爭取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我們也應該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我們還要與社區密切合作,爭取社區對我們幼兒教育的支持,創設利用好周邊的環境,擴大幼兒活動的範圍,使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產生積極的交互作用。通過以上綜合利用各種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更好地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三、關愛、尊重幼兒,促進幼兒的成長

我們老師必須應尊重每一個的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我們作為幼兒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堅持對幼兒進行教育和保育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幼兒教育和保育並重,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努力做到:增進幼兒體質,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發展幼兒智力,培養興趣和求知慾,以及初步的動手能力;萌發愛國、愛集體的情感,培養幼兒感受和表現的情趣和能力。幼兒園的教育應該是全面的、啟蒙性的,相對地説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這五個領域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要求我們在開展幼兒教育工作中,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通過五個領域的教育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努力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四、“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感受到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要善於順應幼兒的性情,走進幼兒的情感世界,要學會接納他們的個性差異,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積極的氣氛和情境,將每一個教學過程當成師、幼雙方一次心靈的對話,敞開心扉,讓幼兒在遊戲中無拘無束地交流,讓幼兒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讓幼兒在愉快的學習中求得發。所以,我們應結合工作實際,努力實現教育方式的轉變,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自身學習的興趣和需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幼兒自由地、愉快地展現自己,讓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

以上是我學習《綱要》後的一點心得。在今後的工作實際中,我要以《綱要》為指導,把《綱要》的精髓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

學綱要課心得體會篇6

本週我們全體教師重新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這份綱要是國家“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是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儘快達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加速發展。

任何一位教育行業的普通從業者,都能從綱要中體味到深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託着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這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人類進步的彰顯。從再窮不能窮教育到教育要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我們要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堅持教育發展要立足現實,要信息化,要個性化,遵循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規律,將教育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綱要中反覆提及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我們學校堅持“把智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愛與責任的教育”的辦學理念,致力於將學生培養成具備陽光心態、健康個性和良好道德品質的現代人,這些思想正是與綱要中提到的以人為本、以德育人等主題不謀而合、相得益彰。我所擔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正是新課改中的亮點和重點,是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誕生的一門基於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個性成長特點的活動性、輔導性課程。它所倡導的就是在遵循各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活動中、在互動中、在自我的探索中、在心與心的溝通中,找到自己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甚至人生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它無固定教材、無既定教法,它為學生開闢了一個嶄新的放鬆身心、瞭解自我、捕捉興趣、增長能力、探索知識的天地,為教師提供了相對自由的教授空間,也為學校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我熱愛着這門課程,也樂於將孩子們帶進這門課程,於是身後有了一串串腳踏實地的腳印,有了孩子們一路路的歡聲笑語,更多了一雙雙充滿興致的眼睛。從最開始的認識自己、樹立自信,到認識自己的興趣、追逐自己的夢想,再到經營自己的人際圈,找到學習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用適當的記憶方法和穩定的注意力投入到每一件小事中,每一節課雖然不如正規課堂那樣有着嚴謹的教學流程,但是卻充盈着孩子們真實的感受和傾聽。

最七年級年開始我的教育生涯時,每次課後我都忍不住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的心理課堂更加有序、有深度的開展?怎樣才能更有效的讓這門課程真實、簡單的走進每一位孩子的心裏?怎樣才能將這門課程和學校的特色發展緊密結合?怎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孩子們在課上的感受和反饋?這些困惑在學校提供的幾次專業學習中得到了啟發,學科教學是一門專業人員從事的工作,和任何一項技術一樣都不能閉門造車,尤其是為人師表的教育者,你有着明確的教育發展目標和強勢的專業發展知識,才能散發出獨特的教育教學魅力。

有一次,在課上很多孩子分享到自己的興趣是看動漫、直播或者遊戲,甚至是睡覺,乍聽之下覺得孩子們太懶散了,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緩了5秒鐘後我將學生的回答和本節課的主題來聯繫起來,告訴孩子們人們的興趣其實是有着感官興趣和自覺興趣之分的,可能他們現在的興趣更多停留在感官興趣之上,這與我們這個年齡段本身思維的深度有關,但這並不意味着孩子們永遠沉迷在自己的感官興趣中喪失目標,所以面對那些目前興趣為吃喝玩樂的同學,老師需要的不是言語的批評、質疑、教育,言語不當還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我用視頻、故事和興趣分類圖啟發孩子們注意反思自己日常的興趣愛好,明白每種興趣的背後都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儘可能的將自己的感官興趣提升至自覺興趣、志趣層面,做事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有的時候,我們不需要言語上對孩子提出過高的期待,我們的交流要真正走入他們的心靈世界,瞭解他們每週的學習、生活狀態,才能讓他們打開心扉,還有什麼比孩子們自發的適時的釋放自己的天性、自由的探索自己、發揮他們自身的主動性更有意義、更貼近教育的本質呢?正如教育改革和規劃綱要中所説:“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髮展規律,為每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