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抗擊疫情作文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4W

2022抗擊疫情作文心得多篇

2022抗擊疫情作文心得篇1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正處於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要部署,全國上下眾志成城。首都各級共青團組織和廣大團幹部、團員青年立即行動,積極投身於疫情防控工作中來,為遏制疫情擴散、奪取防控鬥爭勝利貢獻青春力量。“我是青年我先上”“團員報到亮身份”,首都各區青年投身“戰疫”一線,衝鋒在醫療健康、應急服務、民生保障、基層治理等各個領域,他們用火熱青春驅趕病毒陰霾、帶來希望。

危難之中,總有一種力量温暖人心、催人奮進,給人們帶來信心、帶來希望。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大團員青年聽從黨的號令、響應團的號召,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充分發揮了青年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展示了“戰疫”中激情澎湃的青春力量。

擔當的力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越是危難時,越需要青年勇挑重擔。我們看到,“戰疫”的號令吹響後,許多青年“學着前輩的樣子”,寫下“我年輕,讓我上”的請戰書,義無反顧投身於抗疫一線。“作為一名‘90後’,有責任有義務參加戰鬥。”“疫情來召,我們上!責無旁貸,義無反顧。我們是熱血青年,我們是戰疫先鋒!”內心湧動着家國情懷,肩頭扛着責任擔當,危難時刻敢於挺身而出,為他人守護生命安全,這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樣子。正如一位“90後”表示,我們是能擔當的一代,是值得信賴的一代。

奉獻的力量。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無論在哪個年代,一次又一次血與火的大考,練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奉獻精神。在這場“戰疫”中,無論是奔赴武漢一線,還是留守家鄉防控,無論是下沉包村幫扶,還是深入社區服務,廣大青年奮戰的身影無處不在。一雙雙被汗水浸得發白起皺的雙手,一張張被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臉龐……都見證了青春燃燒的熱血。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出發、為什麼而奉獻。

奮鬥的力量。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奮鬥的青春才更有價值。無奮鬥,不青春!誠如馬克思所説:“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生存發展全部包含在兩個字中——奮鬥。”在這場“戰疫”中,廣大青年再次用行動給出了答案。心繫疫情,返崗復工青年兼顧“戰疫”;恪守使命,“90後”白衣戰士堅守一線;情書越千里,夫妻互相鼓勵;微視頻義診,青年志願者緩解居民焦慮……描繪了一幅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的畫卷。

勝負之徵,精神先見。廣大青年表現出的擔當、奉獻、奮鬥等精神,匯聚成激情澎湃的青春力量,為打贏“戰疫”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2抗擊疫情作文心得篇2

親愛的奮戰在一線的“戰士”們,我們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宅在家裏不出門,你們卻“逆行”而上,奮鬥在抗擊病毒的一線,用你們的身軀將病毒和我們隔離,看着你們在醫院,在社區,在高速口,在大街小巷裏忙碌的背影,我想對你們説一聲:謝謝。

致敬,白衣天使。今年的春節註定是特殊的,肺炎疫情匆匆殺到,你們不顧危險,轉身回到戰鬥一線,投入到與病毒的抗爭中。有人説,健康是1,財富和知識等才是後面的0,沒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0都是徒勞。是啊,你們為我們守護者健康,為我們擊敗了一次又一次的病魔,是你們為我們的1添磚加瓦甚至築起鋼筋水泥。在轉身的那一刻,你們可能知道,這一次的病毒異常危險,人們常常把其與sars相提並論,提起sars,就是中國人心中永遠不能忘記的傷痛,近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多少醫護工作者倒在一線,你們或許也會害怕,或許也會擔心,但是你們為了小家,為了大家,將一切拋在腦後,以舍小我為大我的無畏精神摁下紅手印,寫下軍令狀,至今,還在一線與病魔“廝殺”。我們雖宅在家中,心中卻牽掛着你們,希望你們平安歸來,和家人一起看春晚的重播,給父母看看你新交的女朋友,和牀上的孩子講講你戰鬥的故事,他們會以你為豪。

致敬,執法人員。空蕩蕩的大街上,不時會閃過一些聲影,有時候你能看到淺藍色的衣服,有時候你能看到深藍色的衣服,有時候你能看到黑色的衣服。是的,那是我們的執法人員,他們有警察,有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有綜合執法人員等。他們作為法律的踐行和維護者,在平日裏為了維護法律的,為了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為了打擊違法犯罪人員,履行職責,秉公執法。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你們放棄了一切事情,放棄了休假,在高速口檢查來往車輛及人員,在市場檢查食品安全,在企業檢查是否有提前開工,你們穿着特殊的執法服裝,成為了大街上“靚麗”的風景線,有你們在,我們感到安全、安心。

致敬,志願者。在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穿着紅色馬甲的人,他們積極獻血,幫助維權,調解糾紛,他們叫做“志願者”。他們中小有十幾歲的學生,有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有身體健康的健全人,也有身體抱恙的殘障人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也有我們俗稱的“老外”。志願者,提到這個名字我們的心中總會閃過一個字,那就是“愛”,在他們的身上充滿了“愛”,讓我們感受到社會的温暖,感受到來自他們的關懷。在來之洶洶的疫情面前,他們積極在高速口、社區口24小時量體温,檢查通行證;他們來到每家每户,在門上貼上温馨提示;他們看到沒有戴口罩上門的居民時,會遞上一個口罩,告訴他們“少出門,出門必帶口罩”。他們沒有任何報酬,也沒有任何法律規定這是他們的職責,但是他們知道,這是他們的義務,這是他們的良知,這是他們必須做的事情。親愛的志願者們,是你們在中國築起了靚麗的紅色風景線。

致敬白衣天使,致敬執法人員,致敬志願者,致敬在這次戰役中聽黨和政府號召,宅在家中的你們和我們。這場戰役,我們一定贏!

2022抗擊疫情作文心得篇3

看着84歲的鐘南山院士像一個戰士一樣衝鋒在一線,還有無數奮戰在一線的醫生護士,還有千千萬萬為疫情到處奔波忙碌的人,我的眼淚一次次在眼眶打轉。感謝這些在艱難困苦中逆流而上,勇於擔當默默奉獻的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的靈魂在這一刻高貴冷豔,閃閃發光。

2020註定是艱難的一年,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定的準備。但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困境,我們還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讓心存僥倖的我們原形畢露,醜態畢現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問三不知的幹部,於是我們看到了漫天開價的口罩,於是我們看到了性格扭曲的喪屍,於是我們看到了怒火中天的謾罵,於是我們自己也捲入其中,像沒頭的蒼蠅隨風舞動,沒有靈魂。

看着這些赤裸裸的骯髒的人性,我也多次問我自己,如果換成了我,我會怎麼做。我是否也會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去面對同樣的問題,我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我極有可能成為其中的一員,那個我自己深惡,不願為伍的羣體的一員。我感到可怕,這讓我深深不安。人只有在災難和獨處中才會離自己更近,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才會反思生命的意義。那麼,我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呢?每個人生命的終點都是死亡,如果按照這一邏輯,彷彿生命的過程一點意義都沒有,那麼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活呢?聰明的你知道嗎?

活着的意義太大,哲學家們爭論了幾個世紀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有的人説活着是為了享受,有的人説活着是為了創造更好的世界,有的人説活着是為了親人,有的人説活着是為了教育……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定義,無絕對對錯之分,只有選擇不同而已。我要為什麼而活着呢?如果明天就離開這個世界,我會選擇怎樣去度過今天呢?如果明天死神驟然降臨,我是否會有遺憾,是否感到痛哭流涕?我是否會坦然接受生命的無常?看着我喜愛的籃球明星科比的離去,我難過的傷心落淚,也再次思考活着的意義。

希望今後的日子裏努力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不人云亦云,迷失在人潮之中,要不斷的思考,學習和進步,不斷的反思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的腦袋變的豐盈。降低自己的物質慾望,讓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變的更加強大,接受愛並尊重愛。讀更多的書,走更多的路,經歷更多的人間冷暖,讓自己變成一個獨立,堅強,寬容,睿智的少年,哦不對,是青年亦或是中年。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縱有千萬險,誓把天地翻。伏望新的一年千難萬難,不敵春風拂面,暖陽灑柳梢,我命由我不由天!

2022抗擊疫情作文心得篇4

神話故事裏説,“年”是一種會帶來瘟疫和災禍的怪獸,在除夕的夜晚降臨人間,只有紅色的、有着巨響的鞭炮,才能驅趕它。

今年的除夕靜悄悄的,窗外沒有一聲爆竹響。遠在幾千公里外的武漢,大街上空無一人,醫院裏擠滿了戴着口罩的患者,還有在各個病房裏忙碌的大夫。一張瘟疫地圖成為了過年這段時間裏最熱門的圖片,屬於湖北的那一小塊圖標,卻日漸深紅。

這是庚子年的開端。

因為人類的貪婪和一雙雙伸向野味的筷子,讓這個春節變得與以往的都不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本普通而又平凡的中國年。

似曾相識的場景發生在2003年,不知名的病毒在大街小巷流竄,突如其來的疫情無情的襲擊着人們,那時大家感到的只有恐慌。上千的人被確診被隔離。儘管大家在外面行走,卻只露出一雙眼睛,這一雙雙眼睛與往常不同,它們都閃爍着懷疑、恐懼。回到家後,人們快速洗手、消毒、晾衣服,好像只要自己消毒的夠快,病毒就“追不上”自己。

十七年前的傷痛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消亡在時間的長河,使得人們犯下了相同的錯誤,讓整個中國,又一次進入了恐慌之中。城市再次“帶上了”口罩,變得空曠起來。原本屬於新年的熱鬧氣氛消失的一乾二淨,人們不再像往常一樣出門拜年、聚餐,而是都呆在家裏,哪裏也不敢去。

但無論是十七年前還是現在,在這場與病毒抗爭的戰役中,總會有白衣天使們的身影。

許多醫生放棄了回家的機會,退掉了那張返鄉的車票或機票,選擇留下,奮戰在一線,為國家貢獻力量。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的醫生、護士、軍醫都紛紛趕到武漢支援,努力治癒每一位病人。

就在前幾天,我看到一篇新聞,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肺炎一線的醫護人員因為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和口罩,臉上佈滿勒痕,看到這些痕跡,我的眼睛一片濕潤。這些勒痕刻在醫護人員的臉上,卻痛在我們的心裏。

醫生們為了救助患者,穿着不透氣的防護服,帶上面具和口罩,進入監護室一待就是幾個小時,護士的手被消毒水、洗手液等侵泡浸蝕,已滿是傷口。還有一位女軍醫,在腳上打着兩塊鋼板和鋼釘的同時,依然奔入前線。當時,她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的傷情,也沒有向各級組織報告負傷的情況,毅然決然的出發了。雖然他們也疼也累,但是一想到還有病人,還有國家需要他們去“拯救”,他們便全然不顧。

他們也是同我們一般的人,他們也有需要守護的人,但在這個不平凡的中國年,他們卻奮不顧身的奔入前線,用血肉之軀守護着國家。

我們被這樣一羣人守護着,他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他們奮鬥在一線與病毒抗爭;我們被這樣一羣人守護着,他們與時間搏鬥,在實驗室裏用令世界稱讚的速度研製出試劑盒;我們被這樣一羣人守護着,他們捨棄了自我,付出無盡心力治癒着患者。

我們應感到無比感恩與榮幸,能夠被這樣一羣人守護。同時,我們也應該吸取教訓,將貪婪與慾望收回,為我們共同的家園做出實際的努力。

2022抗擊疫情作文心得篇5

“新冠肺炎病例”在引起擔憂的同時,也勾起我們對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慘痛記憶。病情出現時,它們有相似的開頭:一個病人出現,一系列人傳染,由一至百呈“井噴式”增長;回顧病源時,更有相似的起因:國家衞健委指出,病毒是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有人都在關注開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們也應注意到疾病的由來,以及我們能做些什麼從源頭上遏制病毒。

縱觀近幾十年新型傳染病的發源,艾滋病毒來自於非洲白眉猩猩,寨卡病毒來自於恆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這些更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動物有關。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與隨後十餘名病人都來自野生動物市場,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廚師……這些事實無一不告訴我們:捕食“野味”是病毒傳播關鍵的一環。“sars的源頭是蝙蝠不假,但是它發展的舞台是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和酒樓、餐館。如果沒有我們濫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麼病毒從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傳播鏈就不會發生,當年的sars就不會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員石正麗在“一席”演講中説。

因此,在屢次發生的血的教訓面前,每個人都應該拒絕追求“野味”。從前我們呼籲保護野生動物,只是關注它的生態意義,還是有一些人不以為意,我行我素;如今這些傳染病提醒我們,拒絕捕食野生動物,不僅關乎生態,更關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貪念、痴昧引起的後果來之迅速,更是來勢洶洶。在此,我發出如下倡議:

第一,樹立健康的價值觀,不抱獵奇心理。

國人對“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傳統以及中醫藥文化影響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擲千金的珍稀野生肉類當做身份地位的象徵。然而,這樣的“排面”建立在一條條原本在自然中靈動的生命和一個個潛在的病毒威脅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嗎?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確捕食野生動物的危害,不抱僥倖心理。

在記者卧底的一個“野味羣”,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漢疫情,一羣友回覆“該吃吃該喝喝,沒那麼容易來我頭上”。總有人不相信野生動物會傳播疾病,或者説是不相信傳播病毒的野生動物就是自己接觸的這隻,抱着僥倖心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發生大規模疫情,經濟損失動輒數千億,生命的代價更是無法衡量。

第三,心懷對自然的敬畏與愛護,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陽照着人類,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種生物。天行有常,萬物都在其該在的位置,維持天地的週轉。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來動物共同進化出了特殊抗體,而新鮮宿主人類卻對它們毫無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類自高自大,把自己當做主宰而任由慾望膨脹,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擺上餐桌,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

聖雄甘地曾説,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慾望,每一次無節制的索取,大自然都會要求償還。也許這一次“新冠肺炎”的戰爭,我們也會像打敗“非典”一樣打敗它,但這場戰爭建立在惶惶人心和無數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輸贏來論。我們不要等到出現超級病毒再後悔貪婪,不要等到付出慘痛代價再後悔愚昧。

2022抗擊疫情作文心得篇6

今年的寒假感覺年味很淡,只能宅在家中不能出門。我問爸爸媽媽:“為什麼我們不能出去玩呢?”他們讓我看新聞,我才知道,一切都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蔓延了。

幾天前,黃山市出現了第1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身邊的人們情緒一下子緊張了起來,超市像進了賊,出現了搶購潮,很多商品被人們一掃而光,媽媽也從超市裏買來了很多食品,罐頭、速凍餃子、大米、麪粉等等,把冰箱塞得滿滿的。可隨後幾天,菜市場和超市的供應量都有保障,媽媽笑着對我説:“原來是虛驚一場,我們就安心呆在家裏吧!”

雖然是宅在家中,但我也沒有閒着。每天除了查看新聞,還豎起耳朵聽社區裏的小喇叭廣播:“關上門,不亂竄,冠狀病毒在作亂。勤洗手,多通風,一日三餐在家中……。”我將這些廣播內容記在紙上,每天都會説給大人們聽。在我的宣傳下,爸爸媽媽下班回來就很自覺地洗手、消毒;奶奶出門買菜都會戴口罩,爺爺也不出去串門了!他們都誇我是“防疫小衞士”。

而我通過了解這次疫情,再也不覺得呆在家中無聊了,反倒有了一種深深的責任感。因為鍾南山爺爺已經八十多歲了,現在他帶領着科學家團隊在保護人類,將來還有沒有更多像他一樣厲害的人出現,來做大家的“保護神”呢?所以我要為中國科技發展而讀書,當祖國需要我們時,我就會挺身而出!

最後我還想説:信心和毅力就是最好的疫苗,我們一定會打敗疫情!加油武漢,加油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