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冬殘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新版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38K

冬殘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新版

鳥巢舉行,將遵循開幕式一樣的“簡約”風格,通過“穿越”來呈現和致敬“雙奧之城”這一重要元素。與開幕式一脈相承的是,閉幕式依然會突出科技含量,通過科技的力量,讓閉幕式“空靈與浪漫”。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冬殘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最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冬殘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最新1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舉行,時隔幾天,至今還有許多畫面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主火炬點燃的過程讓所有人動容:

最後一棒火炬手——田徑運動員、兩枚殘奧金牌獲得者、視障運動員李端,高擎火炬走上“雪花”,多次嘗試將火炬擺放到正確位置,均未能成功。就在這時,一聲響亮的“加油”聲帶動全場觀眾自發為他吶喊鼓勁。開幕式臨近結尾的這一幕,生動詮釋了永不放棄、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也成為當晚最温情的一幕。最終,在全場觀眾的加油聲下,李端將火炬穩穩放在“雪花”中心。

最大膽的方式最精彩的一幕

在開幕式導演沈晨心中,這也是當晚最精彩的一幕,真正體現了主創團隊創意——殘疾人通過自身努力,完成突破,衝破阻礙,最後到達彼岸。“那一瞬間就是開幕式的名稱——生命的綻放瞬間。”

同時,這一幕也體現了主創團隊一直想呼籲的殘健共融、團結友愛。“那一瞬間,我們也很緊張。我想,運動員也是聽到這聲加油和大家對他的鼓勵,激勵他突破了自我——這就是團結,這就是大家共同完成的壯舉。”

沈晨坦言,邀請一位盲人點火,是“最大膽的方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過盲人點火的先例。”他説,“用盲人來完成點火風險會比較大,但是在經過場地訓練以後,還是有一定把握。所以開幕式那天晚上,我們所有人很激動,也很緊張,特別為這一棒運動員驕傲,他真正完成了一個壯舉。”

朋友帶來觸動努力收穫榮光

除了台前的感動,沈晨的感動更多來自幕後。在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的演員中,殘疾人比例佔到約30%。比起“殘疾人演員”這個稱呼,沈晨更願意叫他們“殘疾人朋友”。在整個排演過程中,這些朋友給他帶來了太多觸動,把最美好的樣子留給了舞台。

讓沈晨記憶猶新的畫面有很多:比如2月22日那天,因為時間緊張,排練持續到深夜。演出人員中有老人和孩子,考慮到身體原因,沈晨請他們到旁邊休息,但每當聽到“再排一次”的指令時,每當燈光大亮一瞬間,老人和小朋友還是迅速到位,堅持訓練。這樣的故事在整個排演過程中還有很多,每一個都讓沈晨潸然淚下。

沈晨説:“我知道他們和我們一樣,每個人都在為冬殘奧會而努力,他們不想因為身體原因而對排演造成阻礙。這也是一種突破自我,一種自強不息。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最終收穫了開幕式的勝利榮光。”

冬殘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最新2

4年前的平昌冬奧會上,武大靖以破世界紀錄的成績拿下了短道速滑500米的金牌,他也成為了當屆冬奧會閉幕式上中國代表團的旗手。也是在平昌,剛剛20出頭的高亭宇在速滑500米的比賽中奪下銅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很多人看好這位嶄露頭角的新人未來成為中國速滑項目的“一哥”。

2022年的冬奧會開幕式上,武大靖手中五星紅旗傳到了高亭宇的手中,他和女子鋼架雪車選手趙丹一同成為旗手,那一刻高亭宇熱血沸騰,“這是我夢寐以求的角色,我一定不會辜負這份信任,會爭取在賽場上展現自己的一面。”

説到做到,昨晚的“冰上飛人”大賽——男子500米速滑比賽,高亭宇以34秒32完賽,一舉打破了奧運會紀錄,也拿下了男子速滑項目在冬奧會的首枚金牌。

遙想1980年的普萊西德湖,中國代表團的首次冬奧之旅,擔任開幕式旗手的趙偉昌也是一位男子速滑名將,他一個人在那屆冬奧會上出戰了500米、1000米和1500米三項爭奪,在500米的比賽中,趙偉昌獲得了第31名的名次。多年以後談起那段經歷,趙老依舊難以忘懷,他表示五星紅旗在手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當時我們運動員的實力與世界強隊相比是有不小的差距,但走上奧運賽場就是去展現自己的一面,盡力去比賽。”

40餘年過去了,一屆又一屆的冬奧會,一代又一代的體育人,我們的旗手楊揚、周洋、武大靖、趙宏博等,每一個人都在世界的體育舞台展現着實力與魅力,同時也在展現着那份無畏的勇氣以及奮鬥不息的精神。昨天,當高亭宇在“冰絲帶”高舉五星紅旗全場滑行慶祝時,相信趙偉昌、趙士堅這些老一輩中國旗手會感同身受,一起分享這份榮譽與喜悦。

因為有些東西是始終不會改變的,正如高亭宇在談到北京冬奧會比賽時直言,自己除了全力以赴,爭取比平昌更進一步之外,其他的不會去多想,“冬奧會取得好成績不是靠想出來的,如果靠想的話就天天躺着了,還是得靠實力説話。”

過去這個奧運週期,高亭宇也遇到過一些波折,比如腰傷的困擾,但成績和狀態的起伏並不妨礙他不斷磨練自己。2021年11月的世界盃上,高亭宇過彎道時出現失誤,最終排名第8,而當時在起跑時,裁判連續判罰他的對手們兩次搶跑,這給高亭宇帶來了一些影響,事後他也表示自己的注意力有些分散,所以技術動作沒能做到。而之後高亭宇一直在打磨各方面的技術,尤其是起跑的速度,甚至睡覺時常常夢到在比賽。而昨天來到冰絲帶的冰道上,高亭宇的起跑堪稱完美,前100米的成績是9秒42,並最終打破了奧運紀錄,這一刻夢想成真。

奪冠後的高亭宇還不忘向同為旗手的趙丹隔空加油,昨天這位00後姑娘在被喻為“勇敢者遊戲”的鋼架雪車中也有非常出色的發揮,第一輪就刷新了本屆冬奧女子鋼架雪車的賽道紀錄。儘管在第三輪出現失誤,最終沒能實現奪牌的願望,可趙丹和她的隊友黎禹汐,還有昨天上午創歷史拿下銅牌的男子鋼架雪車選手閆文港都在用他們的勇氣與技巧,讓更多的人們關注這項刺激的冬季運動。

旗手,永遠站在最前端,手中是國旗,身後是戰友,展現的是中國的意志,傳承的是奧運的精神。

冬殘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最新3

前不久,張藝謀打造的冬奧會開幕式、閉幕式用中國式的文化,震撼了全球觀眾,因此大家也對冬殘奧開閉幕式非常期待。

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將正式開幕,據央視新聞消息,冬殘奧開閉幕式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今晚將進行演出前的最後一次彩排。

據介紹,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將以“生命的綻放”為主題,在80分鐘左右的時長內,秉持殘健融合的理念,通過十多個場上環節,在温暖、感動的氛圍中,展現殘疾人對“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表示:已經跟冬奧開幕閉幕不一樣,冬奧還是冰雪藍,而我們是這樣的一種五彩斑斕的感覺,表達出熱烈的情感、打動人心的情感來,而這個特點恰巧是冬殘奧會最能達到的。

張藝謀強調:“我們加班加點把這場開幕式充滿感情的這個點突出,也許我們就成功了。”

據悉,本次冬殘奧會開幕式匯聚了來自全國多地、各行各業的參演人員。

其中,殘疾人佔比為30%,主創團隊運用仿真排練技術,提高排練效率,突顯人文關懷,通過將殘健融合的理念貫穿於內容和形式當中,闡釋自強不息、同心與共的精神內核。

讓我們的社會形成普遍尊重、關愛、幫助殘疾人的社會風氣。

冬季殘奧會自1976年舉行以來,至2018已經舉辦了12屆,參賽運動員總人數接近4000人。比賽項目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冰上雪橇球、輪椅體育舞蹈等4個大項,每個大項中又包括若干小項。中國2002年首次參加冬季殘奧會,當時共派出4名運動員參加了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取得一個第六名的成績。

冬季殘奧會截至2018年已舉辦過第12屆,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有許多受傷的士兵和普通人試圖重新參加滑雪活動,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逐漸發展起來。早期的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先驅有奧地利失去雙腿的塞普·茨維克納格,他用假肢從事滑雪運動。

後來滑雪運動器材設計方面出現了革新,例如創造出了使用枴杖的三板滑雪(three-track skiing)1.1獨腿運動員單腳穿一隻滑雪板,再使用分別裝配有小滑雪板的雙枴,這樣雪地上便留下了三條痕跡。

這一器材的革命導演了1948年2月奧地利17名殘疾人蔘加的第一次滑雪比賽。廣大殘疾人滑雪愛好者十分歡迎這項比賽,於是翌年在奧地利的巴德加施泰因(Badgastein)舉行了首屆奧地利3板滑雪錦標賽。

冬殘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最新4

北京冬奧會近尾聲。人們希望時間可以放慢,在“中國紅”與“冰雪白”的交融中多駐留一會。

十多天來,全球共享“同一屆冬奧”,一起體驗冰雪賽道上的速度與激情、為人類挑戰“更快、更高、更強”而歡呼,也源源不斷感受到各種形式的“善意與理解”、為“更團結”的滋長而寬懷。

“更團結”在這屆冬奧會上的呼聲有多高,暗示着在現實世界裏有多稀缺。

“更團結”在這屆冬奧會上的氣息有多濃烈,意味着照亮人類未來的力量有多堅韌。

縱觀北京冬奧會這個“超級現場”,一個個瞬間的定格、一條條“熱搜”的發酵、一出出互動的接續,串聯起以“更團結”“向未來”為內核的冬奧故事,刻畫出以“我們”為主角的同心圓。

競技場上,超越輸贏,北京冬奧會凝聚起參賽者,刻畫出體育精神的同心圓。

競技體育,有贏有輸。贏有贏得起的風采,輸有輸得起的姿態。輸贏之外,還有更多“奧運的意義”。對手錯失金牌痛哭,谷愛凌跪地安慰;打分有爭議,蘇翊鳴懇請終止對裁判的批評;徐夢桃摘金,美國選手第一時間上前擁抱祝賀;中日選手同台競技,賽後合體“比心”。

尊重對手、尊重規則,相互關愛、相互包容。這些競爭對抗之外的温暖片段,營造出北京冬奧會的清新畫風,也表明“大寫的人”才是奧林匹克賽場上真正的主角。

冬殘奧會閉幕式心得體會最新5

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的燈籠造型源於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本科生薑宇帆對家鄉年味兒的印象。小姑娘的家在位於小興安嶺深處的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每逢過年,這座小縣城都會被濃濃的節日氛圍包裹,街巷樓宇間,紅紅的燈籠高高掛起,是最常見的景象。

燈籠的創意入圍前十,不過專家們給出的意見卻是“僅保留原創屬性,重新設計形象”。這就意味着,整體形象設計幾乎要從零開始。

同樣出於保密需要,設計團隊將位於學校校園後側居民區中的一間吉藝專家公寓作為工作室,這間100多平方米的公寓,見證了冬殘奧會吉祥物誕生的全過程。

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視覺傳達系主任吳軼博説,在前期修改階段,她每週都要來冬奧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個多月裏,她從長春往返北京的次數多達30多次,從首都機場到首鋼的“兩點一線”成了她對北京的最深印象。

吉藝設計團隊面臨的任務除了為燈籠形象加入多樣化屬性,將其擬人化,賦予其生命,還要將其與奧運結合,這需要多方面的學習。

於是,吉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學副院長金巍特意買了個燈籠掛在工作室,讓團隊成員每天觀察,每天琢磨。與此同時,所有團隊成員把冬奧組委的宣講錄像看了一遍又一遍,還上網查詢,“惡補”奧運及相關知識,感悟和尋找奧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融合點。“這對我們是一個寶貴經驗。”金巍説。

2月下旬,北京冬奧組委專家組經討論研究決定,取消中國結的進一步修改,讓團隊主攻燈籠形象的完善設計。到4月初,燈籠形象已基本確定,吉藝設計團隊需要遞交完整的文化闡釋方案。

“這個階段也是團隊最迷茫和煎熬的階段。”郭春方説,“一開始是將吉祥物的屬性與鹿結合,我們嘗試過加鹿角、紅鼻頭,但是一方面形象要做得漂亮,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文化闡釋,大概有近1個月的時間,我們做了各種嘗試,感覺路走不通了。”

設計團隊每天都在不斷嘗試和自我否定之間徘徊,就在這一膠着階段,修改專家組感受到了團隊的迷茫,並及時地給予了指導和幫助。

在雙方多次溝通和嘗試之下,鹿的屬性被放棄,體現“雙奧之城”的天壇、鴿子、長城,以及與冬奧相連的如意(冬奧會跳台滑雪場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現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設計會有靈感閃現的剎那,但更多的是反覆修改完善。雪容融面部的雪塊勾勒出它的臉龐,為了最真實的效果,設計團隊在冬天專門往牆上隨意扔了許多雪堆,之後再把牆上的形態具象化;而為了展現雪容融紅紅的臉龐、彎彎的嘴角,團隊也做了許多微調。

“團隊在修改的時候就考慮到後期應用,儘可能多地增加應用的延展性,比如道路兩旁和廣告牌的展示效果,還有衍生品的效果,像枱燈、手錶等等,都在我們考慮範疇。”吳軼博説,“燈籠本身是可以發光的,可以帶來温暖、傳遞力量,這和冬殘奧會的理念非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