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跨過鴨綠江》電影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98W

《跨過鴨綠江》電影心得體會多篇

《跨過鴨綠江》電影心得體會篇1

這幾天在看抗美援朝記錄片,被志願軍的精神和犧牲深深得感動着,他們確實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為了祖國的和平,很多人永遠的留在了朝鮮,上甘嶺戰役中,那些在坑道中咬着牀單死去的傷員,那些一聲都不敢發出痛呼的傷員,黃繼光,邱少雲,一個個鮮活的在我的腦袋中來回浮現,幾乎數次淚流滿面,最近我經常跟父親爭論,爭論人性中的自私,爭論天下皆為利,兩個人爭來爭去,現在我真為自己的淺薄和無知感到羞愧,但是其中我覺得欣慰的是,我説我愛我的祖國,愛這個社會,即便現在的'社會有很多人,很多現象都不值得去愛,但是,我們的父輩用自己的鮮血為我們換來現在的生活,我有什麼資格不去愛她,與守護她呢,我的祖國人們勤勞,勇敢,聰明,努力,我又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她們呢?

父親老是説覺得活着真沒有意思,又説他活的也夠本了,家人不懂,抱怨父親説這樣的話至子女於何地,不懂現在的生活這樣富裕,這樣平穩,為何老是覺得活着沒有意思,而我突然好像稍微有點懂了,父親出生在1955年,他的三爺是烈士,他的爸爸從小就被日本人綁在吊繩上要他説出三爺的下落,父親因為生在烈士的家庭倍感驕傲,從小接受的都是這種精神,他的父輩的犧牲是為了實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平等的活着,所以在父親的心目中,利益反而淡化,人性中的自私在這種大無畏的面前也不值得一提,所以我的爭執,我説的人性中的自私和涼薄他不是不懂。他是更加嚮往那樣的生活。

最可惜的是父親這一輩子沒有當兵,爺爺死的早,家裏沒有壯勞力,他作為家裏最大的孩子,必須和奶奶頂起這個家,他的.一生,平淡安寧,但他心中一股火,一股精神,這股精神不在乎他是不是軍人,不在乎他能拿到多少錢,不在乎他現在吃什麼東西,住什麼房子,在家人輪番勸説和洗腦下,孤獨的支撐,倔強的站着,這就是我的父親,你説他傻麼?不,那些為了抗戰勝利的人們都是這樣的,有這樣的信仰支撐着,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個多麼寶貴,而我一度想要去改變他,再一次為自己的無知而感到羞愧。

現在社會發展太快,快的我們早就不提革命前輩,早就沒有了犧牲自我的精神,人性中的自私,趨利避害的本性,以及高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在想多掙點錢,多兩套房子,無可厚非,人的本性,但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我的話,我會二話不説的獻上我的生命。

《跨過鴨綠江》電影心得體會篇2

自央視熱播《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我幾乎每一集都在認真收看,並且是含着眼淚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其中有感動、有心痛、更有對侵略者刻骨銘心的仇恨,有些場面我真的不忍直視,太慘烈了。

影片再現了七十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衞國那一幕幕真實震撼的驚心動魄場面,情景再現,把我們又帶回了那槍林彈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在武器裝備強我數倍的美軍面前,我志願軍戰士靠的是堅強的鋼鐵意志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的次進攻。

長津湖一戰打的異常慘烈,戰士們冒着零下四十幾度的嚴寒,並且,衣着單薄,忍着飢餓,為了堅守陣地,身卧在冰雪之中,最後成為一座座冰雕,此情此景令敵人見了都為之動容。

在第六次戰役,敵人動用了飛機、坦克、大炮,霎時間,空中,有敵軍的飛機狂轟亂炸;陸地,敵人動用幾十輛坦克,數百門大炮,向我陣地瘋狂掃射,由於敵人的火力太猛烈,為我軍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造成諸多障礙,只有打掉敵人的火力點,我軍方能展開對敵人強大的戰略攻勢,情急之下,黃繼光同志冒着敵人炮火的威脅,毅然決然的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搶口,直至壯烈犧牲,用一腔熱血為後續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贏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

上甘嶺戰役尤為激烈,敵人在坦克、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開始向我陣地發起攻勢,面對數倍之敵,武器之精良的美軍,我志願軍硬是靠不怕犧牲和敢打敢拼的精神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彎了,就用石頭砸,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戰士們以勇猛無畏的精神迫使敵人節節敗退。這就是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他們以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的鋼鐵洪流,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強大的敵人,把敵人打到了三八線之外並守住了三八線。

在上甘嶺戰役中,邱少雲所在部隊擔負的是潛伏任務,敵人的一顆燃燒彈燃起了他身邊的枯草,頓時熊熊烈火向他撲來,此時邱少雲身邊就有一條小河,只要他往河裏稍稍滾動一下身體,火就會被很快熄滅,但是火一旦被熄滅,我軍就會暴露目標,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大家的安危,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那一份堅守,邱少雲紋絲不動,直到壯烈犧牲,火舌吞噬了他年輕的生命。這一幕,我真有些不忍直視,內心極其難過,我的熱淚在奔湧,我的心靈在震撼。我在想,他當時該有多痛啊!邱少雲同志,他是以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代價,贏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

抗美援朝中湧現出的英雄層出不窮,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正是有了這些敢於犧牲,不畏強敵的和敢打敢拼的勇士們,才能極大的削弱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最後贏得這場戰爭的決定性的勝利,在毛主席親自部署和彭德懷將軍親自指揮下,我們終於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結束了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美軍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再次開啟談判條約,並宣佈無條件投降。

抗美援朝戰爭,彰顯了我軍英勇頑強不畏強敵,敢打敢拼的鋼鐵意志,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這一戰,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這一戰,人民軍隊戰鬥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這一戰,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打出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再一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帝國主義,妄想在東方海岸線上架幾門大炮,就想侵佔一個國家,征服一個民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和平是人們心中永遠的嚮往,然而,和平是千千萬萬個像邱少雲、黃繼光等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為什麼戰旗這樣紅,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我們珍視和平,熱愛和平,當我們盡享和平之光時也絕不會忘記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如今,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幸福安康,這一切,正如英烈們所願,我們可以告慰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英烈們,你們可以安息了,我們會永遠捍衞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之光。

《跨過鴨綠江》電影心得體會篇3

“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芳!”“英雄們説: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為了祖國人民的和平,我們不能後退一步!這種血性令敵人膽寒,讓天地動容!”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令人鼓舞催人熱淚。

將士們的滿身“鮮血”,人民羣眾流下感動之“淚”。197653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是他們用肉身和鮮血,守護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家園。將士們用鮮血守護着的羣眾,早已淚流滿面,被他們感動,真情動容。“其實沒人不怕死,沒上過戰場的人想象不到戰爭的殘酷,上一秒還跟你説話的戰友,下一秒就可能死在你的身旁。”即使在今天的我們,聽到這樣的話語也止不住淚流。他們也是跟我們一樣,期待美好、嚮往明天的“孩子”呀!但是上了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就成了撐起人們頭頂一片天的偉岸“巨人”。

將士們的一番“心血”,人民羣眾迎來喜悦之“淚”。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抗美援朝勝利結束,戰士們用他們砥礪前行、浴血奮戰的心血,抵禦了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捍衞了新中國安全。人民羣眾迎來了和平生活,獲得了安定,欣喜的淚水在感動中奔湧。這淚水,引導人們凝聚起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這力量,足以對抗“狂風巨浪”;這淚水,築就起緊密連接、堅不可摧的緊實高牆,這高牆,足以抵擋“風沙侵蝕”;這淚水,催生人們樹立起眾志成城、眾擎易舉的堅定信念,這信念,足以衝破“銅牆鐵壁”。

將士們的一腔“熱血”,人民羣眾激起鼓舞之“淚”。朝鮮戰爭,將士們齊聲而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勇往直前、毫不畏懼、迎難而上的氣勢,無不讓人一腔熱血,它激勵着當時的戰士、人民,更激勵着今天的中華兒女。“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話讓我倍感激昂,也不禁熱淚盈眶,在武器裝備如此懸殊的當時,我們如何取得勝利?靠的不就是敢打、敢拼、不怕死的精神嗎?“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嚴寒、飢餓、裝備差距沒有將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打倒,反而正是這些苦難,造就了志願軍戰士的堅毅,從而書寫了一篇又一篇的英雄事蹟,在中國軍人的軍魂上面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記。

今天,新時代的號角越吹越響,將士們的英勇氣概激昂迴盪。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氣昂昂,向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勇前進!

《跨過鴨綠江》電影心得體會篇4

1950年,奔赴朝鮮,直面美國的炮火,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那個時候的軍隊並沒有先進的武器,中國人民靠着滿腔熱血以及前赴後繼的勇氣踏上朝鮮的土地,與之一起拼搏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七十一年歲月匆匆流逝,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過去,但那英雄的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抗美援朝的精神更是始終激勵着丹東的兒女,是我們永遠的風向標。

我曾疑惑,黃繼光為何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敵人的槍眼,邱少雲又是如何有勇氣在烈火中焚身?那197653名烈士又是為了什麼讓他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現在答案漸漸明晰——是祖國,他們堅信自己的身後是祖國,而祖國必將勝利。長碑湖上,冰雪豐碑座座;烈士園裏,鮮紅勛章熠熠,他們用自己的血性,用自己的錚錚鐵骨扛下祖國交給他們的使命。他們的背後也有自己的親人,他們也愛惜自己的生命,但當戰爭真正爆發的時候,他們做出了相同的選擇——他們為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抗美援朝,保家衞國。我們深知脣亡齒寒的道理,守衞住朝鮮也是守衞住自己的國土。而且甲午戰爭中,朝鮮曾經幫助過我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是彰顯了大國風範。這是和平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歷史戰役,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小時候我曾去過抗美援朝紀念館,那時的我被觸目驚心的數字所震撼,昏黃的燈光,凝重的氛圍讓我心生恐懼;古舊的槍炮,勵志的浮雕,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那一刻我知道,這是我英雄的家鄉,是我生長的地方,我腳下的土地浸潤着英雄前輩的汗水與鮮血,他們是永遠的光。近幾年,抗美援朝紀念館進行了翻新,我們一直期盼着它重新開放的一天,好在這一天我們沒有等太久。

抗美援朝七十一週年,我雖沒有辦法回到家鄉親自為他慶祝,但我一定會送上我的滿滿祝福。隔着屏幕,我看到了家鄉的盛況:氣勢雄偉的斷橋,精彩的藝術團表演,人頭攢動的廣場……熟悉的地方,不同的景緻,這是熱情的丹東,是紅火的丹東。新修的抗館外建築以白色為主,一掃過去沉重的氣氛,體現了青春與朝氣,更體現了丹東人的驕傲與銘記。

我的祖國是愛,愛護每個人的生命,在這美好的土地上,到處洋溢着青春的力量。我驕傲我是丹東人,是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後代,在我的心中,你們從未離去,是你們用生命守住了丹東這座美麗的邊境城市,守住了千千萬萬人民的美好生活。現在,你們的生命,你們的守護已經開出鮮花。你們英勇的序曲將由我們接續,你們頑強的精神將由我們傳承,抗美援朝的戰士們,你們是丹東人永遠的驕傲,向你們致敬!

《跨過鴨綠江》電影心得體會篇5

電影《跨過鴨綠江》是一部“全景式、史詩性”展現抗美援朝戰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影片兼具史實性、藝術性、思想性,從國際視野出發,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的視角講述,從中央領導的戰略思維、志願軍將領的戰場謀略、前線志願軍戰士的浴血奮戰等多個維度,再現了東西兩線和五次戰役中一場場可歌可泣、蕩氣迴腸的戰鬥,全面還原了71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崢嶸歷史,全方位呈現出我們為贏得這場艱苦卓絕、震撼人心的偉大戰爭的最後勝利所做的犧牲和努力,弘揚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權霸權、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鋼鐵意志和頑強品格。

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出品的首部故事片電影,《跨過鴨綠江》濃縮了總枱“鍛造精品,重塑高地”的格局和情懷。經過十個月的努力,電影《跨過鴨綠江》在堅持歷史縱深、國際視野、美學品格、史詩風範的基礎上,優化內容、打磨細節,基於歷史背景與事實,強化有利於調動觀眾情緒的故事場景,在追求史實性的基點上展現藝術的表達力,力求達到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平衡與交融。

有別於同類型同題材電影,電影《跨過鴨綠江》引領觀眾走近真實的英雄,重返真實的戰場,整部影片猶如一本“影像”歷史,具有極強的歷史揭祕感和現場還原感。定檔主海報將戎裝嚴整、彙集成鐵流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這一氣吞山河的歷史畫面定格。人物版海報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目光如炬、神態堅定,方寸之間彰顯大將運籌帷幄的謀略和底氣,密切關注着朝鮮戰場的每一項戰報。志願軍38軍軍長樑興初、50軍軍長曾澤生、63軍軍長傅崇碧三位軍長戰場指揮、知難而上的剛毅神態也在海報中生動展現。同時,鏡頭還深情致敬了不容忘卻的英雄們:抱着炸藥包衝向敵羣的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口的`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烈火燒身也不暴露目標的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以石頭充飢死守陣地、率領全團浴血奮戰,打出志願軍軍威的戰鬥猛將範天恩,展示出一線戰場的極度殘酷,彰顯出革命先烈“人生無處不青山”的偉大品質。從預告片中可以看到國際格局的波雲詭譎、一線戰場的慘烈恢弘、複雜戰事的瞬息萬變,更能感受到我軍應變之迅速、應對之從容,經歷了殘酷戰鬥的戰士們哪怕犧牲,也要高傲地聳立在自己的陣地上,為身後的祖國和人民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鐵血長城!感天動地的英雄羣像,深深震撼着無數觀眾。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為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使中國人民志願軍經受了現代戰爭的鍛鍊,特別是取得了現代條件下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強敵的寶貴經驗。同時,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鍛造出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構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永遠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電影《跨過鴨綠江》用光影紀錄歷史,再現了71年前的硝煙烽火和可愛可敬的革命先烈,有温度、有亮度、有濃度地傳遞家國情懷。讓觀眾感懷先輩們捨生忘死捍衞國家主權的同時,將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重要意義、歷史經驗和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到不斷的探索和創新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跨過鴨綠江》電影心得體會篇6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連提四個“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強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這四個“無論”,不僅高度評價了援朝英雄的民族風骨,也寄希望於新時代的建設者、奮進者——繼續抗美援朝精神,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姿態,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無畏“山高”,鋭意開拓,做智勇雙全的戰士。70年前的那場戰爭,條件極為艱苦,敵我力量極為懸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志願軍戰士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機動戰術,迅速改善裝備、提高技術水平,從而能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創造出以弱勝強的一系列新經驗和新戰法。改革開放以來,以深圳特區建設者為代表的開拓者們摸着石頭過河,敢闖新路、勇立潮頭,在重重困境中拼搏出一條光明大道,在探索創新中尋找到正確答案。今天,內外部環境的壓力交織,難啃的“硬骨頭”很多,既要衝鋒陷陣,也要運籌帷幄。但只要中華民族破舊立新的智慧不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守正創新、奮勇向前,就能攻堅克難,開創戰無不勝的新局面。

無畏“路遠”,眾志成城,做勠力同心的戰士。毛澤東同志曾揭示出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這一真理在每一項偉大事業中能得到充分的印證——朝鮮前線的勝利,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積極響應;我國全面小康的實現,需要萬千家庭同心協力,匯涓成海;中國夢的實現,更須和衷共濟,接續奮鬥。偉業由英雄引領,而歷史靠人民創造,無數矢志不渝的個體詮釋忠誠、彰顯執着,方能建立不朽功勛。正因如此,更應將“發展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謹記於心,不斷汲取人民羣眾的智慧,共同擘畫共和國的壯美藍圖。

無畏“水險”,胸懷大義,做捨生忘死的戰士。憶往昔,朝鮮戰場上湧現出“將不畏死,兵不惜命”“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的壯烈景象,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始終視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立起了一座座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看今朝,“舍小家為大家”的抗疫精神何不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延續?不怕犧牲,向死而生,無數衝鋒陷陣的抗疫英雄,何不是以“慷慨捨身”的外化行為,淬鍊出“為國為民”的內在本質?無論是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或是篳路藍縷的創業時期,還是改革發展的新時期,都需要無畏的“逆行戰士”,懷“心之所善”,“雖九死其猶未悔”。

斗轉星移七十載,神州大地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深深熔鑄進中華民族的血脈的抗美援朝精神都將永遠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忘強國之志,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尖刀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