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1W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多篇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篇1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其本質是個體成長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在當前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主要包括:教師生涯規劃,自我成長;能獲得知識,充實自我;能實施研究,改進教學;能反省批判,自我更新,而不僅僅是學歷形式上的提高,或是更高文憑的獲得等。這其中要特別強調的是教師本人在專業發展中的能動作用的發揮,關注教師自身的需要,關注教師日常生活、專業生活與專業發展的關係,以及更多的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待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在課程反思中強化教師的專業思想

教師的專業思想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應具備的特定的思想信念與道德品質。主要包括專業理想、專業價值觀和專業信念三個方面。教師的專業理想是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切行為的發動性因素,表現為教師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熱愛;專業價值觀是關於專業等級、專業選擇、專業報酬等問題的價值判斷;教師的專業信念是指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所特有的具有動力作業的教育觀念系統,包括教學效能感、對學生學業表現的歸因傾向、對學生控制的態度和對待心理壓力的信念。經過實際教學,通過課程的反思,一個教師可以產生專業理想,形成專業價值觀,並能培養自己的專業信念。

二、在課程反思中增加專業知識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應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對於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由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三類構成。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學科的知識,它是教師知識結構中的主體部分,有了這部分知識,教師就有資格承擔某種課程的教學;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教學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種知識屬於臨牀性知識,主要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可以通過課程反思間接獲得的經驗。條件性知識主要是指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及其應用條件的知識,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涉及到教師“如何教”的問題,可以通過課程反思提高這方面的知識水平。

三、在課程反思中提高專業能力

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指作為專業技術人員的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經驗,靈活地應對教育情景、作出敏捷的教育行為反應,以促使學生能全面、主動、活潑發展所必須的教育技能。主要包括教師的教育能力和教學能力兩方面。無論是教育能力,還是教學能力,都能通過課程反思得到提高。

課程反思可以結合教學實踐、體驗,通過感悟、內化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篇2

本學期,《指南》的學習,使我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但也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因此本學期根據幼兒園實際存在情況,我園加強了教研組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學習活動,重點加大學習新教材和實施新教材力度,改變教研學習方式,四周進行《指南》的學習和研討,邊學邊研,從中領會《指南》精神,轉變教師的課程理念。其次,採用參與試學習形式,共同理解細讀教材,共同備課,使教師瞭解教材的不同設計,展示個人的不同風采,也更適應我園師資隊伍薄弱的學習環境。這學期,我們結合校本培訓的內容,在對新教材進行解讀實施的基礎上,集體備課,使我們更進一步理解新教材,實施新教材。通過多形式的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們已明確自己陳舊觀念、自身素質正是主宰着自己的行為障礙,只有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才能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當然,通過學習,使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了新的認識,他們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看法和見解,樂意提出各種問題和建議,使我們在學習中以問題線索,解決當前問題,使教師形成一種邊尋邊思,從反思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從同伴中解決問題的疑點,從而不斷的提升新理念,更好地實踐新教材。

一、繼續注重實踐嘗試逐步適應改革的發展

由於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具有很大靈活性、選擇性、。因此,光靠理論上的學習,很難使教師們統一的理解和領會,而目前在實踐新教材中,又有許多困難。(如:內容的選擇編排,生成內容組織和實施、教師本身的素質等)因此,一日活動除了給予教師選擇教材的權力,給予教師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的安排外,重點還是讓她們進行實踐的操作,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在嘗試課程中,不斷地去領會《指南》的精神。通過實踐操作體會,本學期教師們對幼兒園的課程有了新的認識,活動中主動參與性較好,教學活動過程設計能考慮孩子的需要,比如:教師的教育活動“彎彎腰”、“小老鼠的夢”等,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新理念,活動以遊戲為主,活動環節很自然,且整合內容很貼切,活動中充分關注孩子的需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孩子探索慾望較高。雖説問題存在還很多,但我們相信,通過不斷地實踐嘗試,教研的氛圍會越來越濃。

二、加強反思學習深化專題研究

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本學期採取小組式研討,使研討活動更靈活性、操作性。因為,根據孩子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需要,編制教材內容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年齡有着不同的教材,在研討中,每人根據自己的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反思,從反思中尋找問題切入口。活動過程中,不斷地通過整合學習,使老師從點點滴滴中樹立整合的思想,又從研討中總結經驗,列出問題,然後通過大家一起商討問題存在情況,尋找資料解決問題。通過這些問題,讓教師們帶着問題進行實施研討,實踐體會,每次小組活動互相交流分享,交流之餘,又不斷地反思學習,總結提煉。改變以往單純指導為對話研討。反思性學習,給教師帶來了許多的反思經驗,特別是專題研究,更需要去反思、總結。本學期為深化專題研究,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我們幼兒園又根據自己園情,在實踐專題研究的基礎上,每班都進行研究的實踐活動,全體教師都積極參活動方案設計,使專題研究深化完善,從而更推動教改的發展。小班以電化教育為引領,關注孩子習慣的養成發展,中班以美工區為引領,關注孩子動手動腦的發展,大班以藝術教育為引領,關注孩子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最後以專題總結的形式進行了交流,使整合的思想通領教改的發展。

總而言之,面臨幼兒教育的重大轉折,每個人都需要加強學習,加強反思,學會反思,只有不斷的反思,才會不斷的有創新出現。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篇3

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我參加了天河區數學主題為《數學的教學專題研討》的教研活動,聽了國小數學核心組、中心組和年輕的精彩報告,收穫良多。

1、要善於總結:在教研分享的中,每個老師的研究都經過了很多的嘗試,他們在每次的教學活動之後,都進行了總結。總結對於一個教師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從而不斷的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也為我們發表文章奠定基礎……

2、要善於積累:每次教學活動之後,教師都會在學生那裏得到很多的資料,如果你把這些數據資料及時採集和分析,你就有了更多的相關資料,也為你研究教學提供了數據支持,你的課題研究就有了支撐……

3、關於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能突破這個難點是我們教學需要思考的,特別是對學困生的教學。潘老師對學困生進行系統的對比練習的方法給了我指引,線段圖的方法更是授之於漁了。

4、關於線段圖:線段圖在解決問題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學生解決問題時的重要工具,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和分析題意。反思自己的教學,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沒有更好地利用線段圖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缺少分析的方法,結果也就更不如意了。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篇4

20__年5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學案導學教研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理論知識,進一步感受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學案導學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本事。

一、“學案導學”要求教師着力提高三個方面的本事:

一是“課堂公關”本事。教師必須在“導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經過創設寬鬆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個別座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歡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説。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是“教學導演”本事。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案”,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減少語言密度,精講教學重點,必須根據教材資料,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

三是“指導催變”本事,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每個備課組選定一名首席學法指導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學法指導,在每週固定時間組織班級開展學法交流活動,為自主學習供給方法保障。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教師在講台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頭渾渾噩噩。教師只為自我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心學生學的情景”等種種傳統做法,不包辦,不搞一言堂,不要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不要認為喧囂的課堂氣氛叫“活躍”,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供給表現成功的機會。

二、學案編寫至關重要

學案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教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瞭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後“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一樣點就在於,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能夠經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後,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學案,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即經過學案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閲讀課本,帶着問題去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程度的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有利於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變“懶”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到達目的!倒是原先的“滿堂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了。

三、課堂上的具體操作

課堂操作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單純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不管不問,“放羊式”。二是學生預習後教師再逐一講解,對答案,“灌輸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歸納總結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疑難信息適時點撥引導,對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給予精講,要畫龍點晴,以實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情,進行二次備課。

另外,在課堂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模式就是“兵教兵”,這種模式在講評課及複習課中比較實用,“兵教兵”抓住了學生出錯後急於糾錯和學生樂於討論,喜歡簡便活潑課堂的心理特點,放手發動學生,經過板演、解析、點評、提問、討論等形式使問題暴露,不知不覺中解決。例如板演環節,不必須只是計算題,還能夠是選擇、填空。因為這類問題暴露不明顯,經過出錯學生板演、解析,其他學生點評、提問、討論能較好地解決問題。

“兵教兵”講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説,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啟發、提煉,儘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這要求教師有更深厚的知識儲備。

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後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教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這節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鍛鍊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

四、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較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設計出貼合學生實際情景的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自我的學習目標,以及自我將要掌握的重點知識和要突破的難點知識。

2、設計的問題要有啟發性,對課本中學生難以理解的資料有適當的提示,配以必須數量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一個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學生的本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要為學生做好舊知識的鋪墊。舊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

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做好記錄,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課堂,這樣做一方面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另一方面又能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而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正確的自學方法一旦構成,往往能使學生受益終身。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篇5

國小教師研修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國小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這次遠程教育培訓期我收穫了許多,現在把自己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這次研修。

我首先是更新了觀念:對教師來説,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通過學習,從“過去”與“現在”一直是在努力改變,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

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説,“教育的真諦在於啟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

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温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們還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篇6

陽春三月,在温潤的春光中,我們語文組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我們縣城的卧龍學校,有幸觀摩了市教研室組織的三節公開課,其中有閲讀課、古文複習課、作文課。同時也悉心聽取了專家的對這三節課的精彩點評。學習之後,獲益匪淺,現將體會和心得整理如下: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説過:語文教學的根本在聽説讀寫,是聽説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説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值得反思。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説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教學中要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後馬上接受下來並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於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説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説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説啥就説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麼任務,達到什麼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麼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説”,“無根據地説”,“任意地説”,“編造着説”,“不負責任地説”,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採用。那種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

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閲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常看到如下場面:

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彙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

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

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

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教給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教研活動教師個人心得體會篇7

上週,我們學校組織各科的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前往杭州兩所有知名度的國小參觀學習、互動交流。感謝學校領導讓我們又一次外出學習和充電的機會。此次參觀學習、交流,和以往的.外出聽課完全不同,我們像是走進了她們的校園生活,走進了她們的校園文化,聽着校長和老師們耐心細緻的介紹,領略着她們平時點點滴滴的汗水和收穫,看着她們臉上那不經意間的欣慰笑容,我為自己也是一名教師而驕傲。

走進杭州省府路國小,首先吸引我們的是她們那漂亮的教學樓,連廊一層一個顏色,青灰色的外牆上描繪着抬頭望天的小朋友和一隻只放飛的小鳥,創意的設計,温馨的畫面,讓我們此次走訪的老師都覺得耳目一新。接着在校長吳幼春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校園的每個角落,富有創意的學校標誌、美術室裏學生自制的一把把扇子、樓梯台階上的英文字母、走廊上的温馨提示、綠蔭下的字母石凳、籃球場邊上的地圖攀巖牆等等。真的是滿眼綠樹成蔭,處處洋溢藝術氣息,給人一種“聞名不如見面”的感覺。在她們教學樓的底樓大廳,我們看到了學校的簡介和辦學理念。省府路國小崇尚的是綠色教育,辦學的宗旨是為學生的終身幸福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揮之不去的是她們的校訓:做一個健康的人。七個簡簡單單的字,彷彿包含了吳校長以及每位老師的所有的心願和希望。後來的講座,金主任給我們介紹了教科研方面的情況,如‘五一工程’、教研組“3+2+1教研活動模式”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東西。我們都知道細節決定成敗,可真正做好每個細節的人不多,亦學習再學習。就像吳校長説的:如果説每個孩子的成長是“省略號”,那過程就是一個個“逗號”。讓我們用平和心態、智慧心靈、信任目光、善意理解為孩子們描繪美麗充實的“逗號”吧!

下午之行是杭州文三街國小,這是一所有着悠久文化歷史的優秀校園。校園不大,沒有耀眼的校園裝飾,沒有目前先進的教學設備,就像她們校長説的:文三街這個小小的總校都可以算為希望工程國小了。可就在這所小小的校園內有着一批了不起的耕耘者。老師不多,但個個有着強大的團隊精神。每個教研組都積極耕耘,碩果累累。我們聆聽了英語組長餘老師關於英語教學、教研等方面的介紹。在熱情洋溢的餘老師帶領下,她們把教學常規和英語節搞得有聲有色。她們立足於課堂教學本身,貴在一個“實”字,課件的製作、作業的設計、作業的批改等無不體現這個“實”字。餘老師給我們介紹有關“英語節”的內容,及展示的有關成果如學生自制的英語書,讓我們感受到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這份熱情不僅僅是來自學生,更來自老師,來自每位家長。

感謝讓我們擁有這次學習的機會,感謝以上兩所學校帶給我的無數感悟和教學經驗。做一個健康的人,在教學這條大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