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3W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多篇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篇1

身已經洗掉了色的舊軍裝現在穿在身上卻依然顯的那樣的威武,已經沒有了象徵軍人的肩章和帽徽,但軍人的氣質卻無法從身上抹去,軍旅生活總是到了最後才懂得了什麼是珍惜。

總是想永遠和戰友在一起,總是不想離開這裏,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誰又能改變這一殘酷的現實呢,我們現在只能做的就是留戀與珍惜,留戀這綠色生活,珍惜這能與戰友在一起最後的時光。老兵們圍坐在一起,講述着屬於我們自己的那份經歷,我們知道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很少了,所以我們就這樣坐着 坐着,誰也不願意早點離去。或許在一定的程度上,分離了就意味着重逢,可是在這裏,分離只是意味着分離,老兵們都知道,這次的分離也許就是最後的相聚,所以我們格外的珍惜,珍惜這最後的時光,珍惜這世間最為珍貴的情意。

就要走了,以往顯露在我們臉上的那些快樂與無慮此時都已經不知去向,而現在我們的臉上更多的掛滿了離別時的傷感與留戀,因為是部隊使我們變的堅強,變的自信,變的成熟,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不管其中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現在誰也不會去計較,我們心裏想的更多的是對部隊的感謝,感謝部隊給了我們在地方學不到的一切。兩年/五年/八年/十二年……在歲月長河裏也許並不算長,但是在人生的旅程當中它卻不是短暫的,可時間能有一段從軍的經歷,能使自己快速的成長,就算付出再多那也是值得的,因為付出的是汗水,回報給我們的卻是一生一世的,永遠也忘不掉的!

在退伍前的那些日子裏,老兵們都變的很沉默,回想在部隊的點點滴滴,那一幕幕難忘的往事彷彿又浮現在了眼前。許多老兵們都是眼含熱淚,他們不想就這樣離開部隊,不想就這樣離開心中那神聖的軍營,可不管現實再殘酷,可這也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現實,誰也無法逃避。當兵的人總會有這麼一天,這也許是一生中最為難忘的一天,也許會有些傷感,也許會有些遺憾,但是我們從不後悔,畢竟世間萬物總是不能完美,這也可能是上天留能我們這些老兵們最後一些的想念吧。在還沒有退伍的時候我們總是説,我肯定會笑着離開部隊的,可真到了這一天,笑這個字佛是軍營裏消失了,瀰漫在空氣裏的全是悲傷,這想到了這個時候是最能體現戰友情的時候,所有的戰友 不管是新兵還是老兵都緊緊的擁抱在一起,他們想讓時間停在此時,他們想再多抱一抱與他們相處了好幾年的戰友。再見了,我的好戰友,再見了我的好兄弟,是緣份讓我們相聚在這裏,而如今我就要離開,不管今後的我們身在哪裏,我們都不會忘記這份綠色的經歷。送老兵的餃子已經端在了我們的面前,可等這些餃子已經沒有了熱氣,老兵還是沒有吃完。已經響起了哽咽的聲音,我們都清楚,我們真的不想走,我們真的不想離開部隊,這在部隊最後的一頓飯我們之所以不想吃,是我們想再看一看部隊 ,再看一看那整齊的營房,再看一看我們親愛的的戰友。上車的時間到了,可還是遲遲不肯上去,戰友緊緊的在車前擁抱着,往日在身上無處不在的剛強,現在都已經被淚水取代,所有的戰友都哭了,都哭的那麼的傷心,我們不想面對分離,但我們更期待重逢,期待着所有的戰友能再一次相聚在這綠色的軍營。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篇2

秋,本就一個傷感的季節。

黃葉漫天飛,打亂了寧靜的天空。彷彿在訴説着他們離開枝的哀傷。然而懂的人又有幾個?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因為……

這個秋冬交替的季節,亦有秋的傷感,亦有冬的寒冷。同時懷有感傷的人還有他們——那些把青春年華奉獻給祖國的老兵!

兵,兒時的坦克、飛機

兵,少年時的敬仰、夢想

兵,青年時的奮鬥、目標

兵,對於成年的我來説那還是一個已經錯過且遙不可及的夢!但是在我心底,從未泯滅過。一直在、一直在……

我喜歡藍色。如果可以:身着海藍色的軍裝遨遊在無邊際的天空裏,才能與那種藍融為一體。

我喜歡綠色。如果可以:身着橄欖綠的軍裝奔跑在鎏金的大地上,那麼我也是萬綠中的一員。

我喜歡白色。如果可以:身着亮白色的軍裝航行在浩瀚的大海上,巡洋艦上的白同樣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軍隊,是座神聖的城堡。住在裏面的每個人都是剛強的衞士。他們賦予着祖國的重任,就在今天,有人要離開了……親愛的老兵。

此刻,浮現在眼前的不是離開部隊以後的美好憧憬,而是與昔日的戰友每天一起吃飯、睡覺、訓練、甚至是微笑、眼神這微小的動作都歷歷在目。退伍儀式開始了,退伍老兵站着筆挺的軍姿,迎接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時刻。軍歌響起,老兵們最後一次向軍旗莊嚴宣誓。戰友間相互摘下帶了幾年的肩章、領花、帽徽、臂章。可是在每個人的心裏都希望這個動作慢點,慢點,再慢點……什麼“男兒有淚不輕彈”此時的他們這些全拋開,痛哭流涕的與戰友之間道別。那個熟悉的旋律又想了起來“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哭吧,脱掉軍裝一樣是那令人敬仰的老兵!

唯獨胸前的大紅花與此時的場景顯得格格不入。那麼冷傲,那麼刺眼!

回首,沒有了父母的督查,沒有了兄弟的並肩作戰,沒有了條條框框的軍紀,沒有了早上嘹亮的軍號,沒有了清脆的軍哨,沒有了訓練場上的揮汗如雨,沒有了人人都會唱的軍歌,沒有了整齊的“一、二、三、四”,沒有了與你朝夕相處、感情倍深的夥伴——軍犬的追隨,沒有了……太多太多了。那些都深深烙在他們的心底。

這是人生中難得的經歷,更不會忘記!

一年又一年,一批又一批的老兵被送走。可送不走的是他們那顆炙熱的兵心。即使脱掉軍裝,依然是那個百經歷煉、英姿颯爽的老兵!

回首,別了睡了幾年的宿舍,別了走了幾年的小路,別了用了幾年的裝備,別了穿了幾年迷彩,別了那身最愛的橄欖綠。別了部隊的大門,別了這裏的一切一切……

再回首,希望可以重來希望時間不要太快。

站好最後一班崗,自覺做好傳、幫、帶,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留隊戰友,並永葆軍人本色,做到退伍不褪色!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篇3

20xx年x月x日,我係走訪老兵團隊到了老兵xx家中,對老英雄進行了親切的慰問。我們為老兵送去了來自社會的温暖與關愛,陪老人聊天,聽老人抗戰的故事。並對老人為國家和人民所作的貢獻表示感謝。

在走訪慰問中,我們送達了退伍軍人事務局給老兵們的信件,上面表達了對抗戰英雄們由衷的感謝、對英雄的崇拜和對老兵深切的問候以及關心。

我們詢問了老兵的身體狀況、家庭生活、退休工資以及子女是否會經常回家看望老人等等問題。以及對國家關於抗戰老兵的福利政策是否滿意,是否有需要向上級反饋的問題。 老人表示在生活上對生活質量沒有過多要求,只希望能過得平平淡淡簡簡單單,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去抗戰,因為我年輕時沒有過上好日子,我希望我的子子孫孫能過上我要的平淡日子,沒有抗戰,哪來的和平,現在祖國強大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不正是我們那一輩人想要的結果嗎,我是看着中國一步一步變強,國人的腰桿子一點變硬,想到這裏,我就知道我們那一輩的仗不是白打的,至於説國家對我們的政策,我覺得已經很好了,這麼多年過去了,國家還想着我們這些老同志,我就心滿意足了,還要什麼要求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認為,我們的任務就是打仗,就是讓中國立住腳跟,那你們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讓中國更加的強大,這樣你們的下一代才不會被欺負,在這個世界上,列強是不講道理的,拳頭才是道理,我們的是子彈,你們的是知識,努力學習、愛黨愛國才能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篇4

退伍返鄉的列車汽笛長鳴,我回眸曾經伴我一起成長的軍營,心底深處難以言表的情愫噎住了我的喉頭,既使千言萬語都不能表達我思緒的萬一。讓輕輕的風拂去我舊軍裝上的塵埃,讓情不自禁的淚珠糊住眼前心跳的告別場面,讓咬破的嘴脣一滴滴流淌我誠摯的心語。讓軍營曾經擁有的美好時光永遠定格在我的心底,

告別了,我親愛的戰友。這撕心裂肺的一別甚於媽媽送子的往昔。這一別,似乎註定了與這批手足兄弟再也不易相見。俯在車窗,腦際縈繞着戰友們分別時深情的祝願,營門口親手植下的小樹,回味着軍營生活的一幕一幕。心頭是情感撕碎的一地殘紙,有如夕陽金光鋪地,渾天彩澈,美侖美奐。一切再重新開步,象是生命初孕的激情,有如情竇初開的神密,總之心頭沒有一個頭緒,找不到一點線索,只能任思維去幻想。

就這樣輕輕地離去!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留下我青春的汗珠,帶走的是永恆的記憶!

鐵打的營盤留水的兵,再見了,我的戰友,再見吧,我的朋友。讓我們永遠將年輕的軍營定格在心底,失去的永不言悔,得到的受用終身。別了,我夢中揮之不去的第二故鄉,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是那麼的親切,這裏的方言俚語都是那麼的朗朗上口,這裏的黎民百姓都是那麼的淳樸厚道,是他們養育了我,增長了我的知識,教會我如何做人。也許是我們年輕,我們才多情;也許我們單純,我們才動情,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們熱烈而短暫的從軍經歷,讓人情愫難釋。聚也依依,散也依依。

沒有軍功,我不以為憾。反而我因沒有戰功而為祖國和人民慶幸,但我時刻準備着為人民捐軀,為祖國獻身。目的就是為祖國人民謀求和平,為天下盛世太平,做為軍人,沒有戰功,卻也無怨無悔。

再見,親愛的戰友!明天再見。祝願你們苦練精兵,相信你們戰無不勝,感謝你們一程一程的相送。打揹包,向後轉。我終於極不情願地脱去了戎裝,怎麼也收不起來。不知多少眷戀的情感都深深地滲透到這綠色之中。我儘量不讓自己的淚珠流下,但抑制不住,實在是情不自禁。我真想在一個夜深人靜,荒無人煙的小島,在不觸動別人心絃的封閉世界,痛快地號淘大哭一場。以喧泄分別時這揪心的痛。之所以眷戀,是因為在這片熱土上我付出了努力的汗水,留下過生命年輪的印痕,還有我曾經做過的許多已經實現和正在實現的夢,以及所有難以忘懷的程式的生活和熟悉的線條與方塊。哭是弱懦的表現,但它對於退伍軍人,並非如此,這熱淚是感情釀出的瓊漿,是經過了常人無法理喻的環境發酵和菌變後的天然玉液,無須勾兑,所有的滋味都在其中,男兒有淚不輕彈,何況這些錚錚鐵漢。出發,擦乾眼淚,告別軍營,讓所有的輝煌成為歷史,讓所有的情感都成為記憶。

放眼世界,展望未來,神州大地,大江南北,潮起潮落。記憶中的家鄉已面目全非,孩童時的夥伴,已是商海的弄潮兒,大有一夕萬年的感慨。所有的角落都是一顯身手的熱土,慶幸自己生在這樣一個火熱的時代,更慶幸自己戎裝的經歷,這才是受用不盡的人生財富。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篇5

20__年6月全縣啟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__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創新機制,認真謀劃,精心組織,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開展,現將各項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概況

__鎮位於__縣的東部,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200米,氣候屬温帶氣候,降雨量在900至1000毫米之間。全鎮轄12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全鎮幅員面積為468.23平方公里,總户數5834户,22235人。鎮境內居住有彝、漢等8種民族,是__縣右所片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__縣金鐵礦業集團位於__鎮境內,省道s307公路橫穿全境,是__縣的東大門。全鎮耕地面積22969畝,出產水稻、馬鈴薯、玉米、蕎麥、小麥,種植業以核桃、青(花)椒為主,養殖業以豬、牛、羊、雞為主,礦產資源主要有鐵礦、銅礦、煤礦等。

二、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

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是確定貧困村和貧困户的基礎,為認真落實__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印發《__縣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

一是加強領導,組建工作機構。我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為副組長,包村幹部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領導小組”;

二是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經鎮黨委政府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按照精準扶貧對象識別的工作要求,制定了《__鎮精準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

三是規範程序,識別公開民主。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識別;堅持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堅持嚴格程序,公開公正的基本工作原則,採取農户申請、村民主評議小組評議的方式進行推選,真正把決定權交給羣眾。

四是廣泛宣傳,培訓到位。貧困户識別期間,我鎮舉辦各級培訓班4期共112人次,進村入户開展識別工作20餘次,極大地推動了我鎮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順利開展;五是加強督查,確保實效。為確保識別對象不錯位、不缺位,鎮領導、駐村工作組成員深入貧困村督查指導共23次,對貧困户名單及相關檔案進行抽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出糾正,確保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通過以上工作,根據__縣扶貧移民局所定的規模進行了總量控制,按照“一高一低一無”的貧困村識別標準,識別出了11個貧困村。按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的標準順利識別出貧困農户788户,貧困人口數3274人。省上下達任務,縣扶貧移民局要求將2014年我鎮享受彝家新寨的23户貧困户107人,在系統中進行刪除處理,最後錄入系統貧困户數為765户,3152人。

三、精準扶貧工作

通過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識別出的貧困村和貧困户,我鎮結合各村實際及區域特點,紮實認真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一)制定扶貧計劃,落實扶貧措施。

積極和“掛、包、幫”單位銜接,我鎮和幫扶單位共同為各貧困村、貧困户制定了幫扶計劃,明確掛鈎幫扶責任人,確定幫扶具體目標、任務,做好了幫扶台賬、幫扶措施和脱貧計劃等工作。

(二)積極爭取項目,加大基礎設施建設。

在“掛、包、幫”部門和各職能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共同協調安全飲水資金82.3萬元,惠及8個村23個村民小組。協調投入通村通組修路資金610.6萬元,惠及10各村26個村民小組。投111萬資金修建橋樑8座,惠及5個村。對3個貧困村開展彝家新寨建設。投入資金100萬元用於1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縣電力公司對10個貧困村實施了農網改造。

(三)大力發展扶貧產業,助農增收。

一是大力發展核桃產業。通過上級部門的扶持和指導,截止2014年年底,全鎮共種植核桃65885畝,改良嫁接36800畝,受益掛果核桃逐年增多。

二是大力發展青(花)椒產業。我鎮二半山的貧困村特別適合種青(花)椒種植,截止2014年度,全鎮共種植青(花)椒15240畝,受益面積逐年增多。

三是在3個貧困村發展特色烤煙,共有種植面積700畝,共2100擔,可創造經濟效益270多萬元。

四是大力發展養殖業,在我鎮二半山以上貧困村開養殖業,在上級部門扶持下,近兩年投入50萬元用於購買種豬、種羊發展畜牧業。

四、今後的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進一步貫徹省、州、縣扶貧政策,爭取上級扶貧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的投入,為經濟增收創造條件。

二是繼續扶持產業建設,增強種植業、養殖業的技術支持,開發農產品深加工,為農產品的產、供、銷提供保障。

三是加大對貧困村和貧困户的種植、養殖、務工等技能技術的培訓。

四是以雅礱江沿江經濟開發為契機,加大農業產業、旅遊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村經濟發展,助農增收。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篇6

一年來,我局深入貫徹中央全會關於精準扶貧一系列指示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省委、市委、縣委關於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總體要求,深入基層摸實情,結合實際定措施,真情幫扶促發展,紮實推進扶貧攻堅工作。

一、基本情況:

我局20__年結對幫扶村是興國縣興江鄉南村村,有10名幫扶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户62户238人。

(一)健全組織,強化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保障。成立了“興國縣醫療保險事業管理局精準扶貧工作隊”,由副局長廖海明同志任分管領導兼工作隊長,其餘九人為工作隊員,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走訪調研,確定精準扶貧工作的目標任務。20__年,我局扶貧工作隊及全局幹部深入到南村村走訪調研,並與南村村“兩委”班子座談,具體研究今後發展的思路和辦法,對切實幫助南村村“理思路,出點子,供信息,找資金,抓管理”,為精準扶貧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扶貧措施和目標。

(三)措施得力,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到實效。結合南村村的特點,我局確定了以政策幫扶為主導,以民生實事為重點的幫扶思路,通過向相關部門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爭取政策和醫保局資助等多項措施,從解決羣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出發,出實招,做實事,確保精準扶貧工作取得實效。

1、建檔立卡規範有序。我局在建立檔立卡工作中,安排了一名幹部對所有結對幫扶幹部對扶貧對象信息進行了進一步核實和系統錄入,並嚴格按照摸底調查、初選對象、公示公告、結對幫扶、制定計劃、填寫名冊、數據錄入、措施更新等步驟,按照相應的時間節點,完成62户扶貧對象檔案的整理工作。

2、黨建工作更加夯實。充分利用工作隊長職責,協助和監督南村村黨支部做好“黨建+”、“三會一課”和“兩學一做”等工作,並組織召開全體黨員和村小組長會議,為他們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3、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南村村是地處偏僻,村級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導致交通不暢,信息閉塞,農業生產嚴重滯後,農民生活非常貧困。我局從走訪調研得知村民對改善村級路橋、儘早脱貧致富反映強烈,為此我們與南村村“兩委”班子及部分黨員、村民代表座談,制定幫扶措施。今年已來,向上爭取資金及自籌資金為南村廖家段至傘坑等多條進户路硬化建設56.4萬元;加強水利設施營上水陂、水圳建設安排資金4.5萬元;建設了兩座橋上池、廖家段平板橋安排資金15.7萬餘元;總共改水59户、改廁50户安排資金11.9萬元;土坯房維護9户安排資金9萬元。

4、產業扶貧穩步推進。一是南村村積極發展現有種植產業,如:養牛、養家禽、種植茶油、水稻雜交制種,在此基礎上,今年又創新產業幫扶思路,充分利用南村村的地理優勢,鼓勵扶貧對象發展種、養殖產業,扶貧户袁冬方全年養牛20餘頭,預計全年創收6萬餘元,扶貧户楊太陽水稻制種20餘畝、養豬年出欄40餘頭年產值10萬餘元,通過產業扶貧,儘早讓百姓脱貧致富;二是協助南村村做好“扶貧光伏貸”、“產業扶貧貸款”等工作。今年,我局組織幫扶幹部進村走訪,宣傳“扶貧光伏貸”、“產業扶貧貸款”等惠民政策,指導填寫貸款申請表、收集資料等工作,建檔立卡扶貧户已申請貸款的有20户,其中11户已領到貸款資金。

5、中國社會扶貧網建設工作

上級考核目標值是:1、貧困户註冊率達130%(237);2、貧困需求發佈率達200%(364);3、貧困需求成功對接率達200%(364);4、愛心人士註冊率達總人口3146人的5%(158);5、愛心捐贈成功對接率達100%;上述5項考核指標均已超額完成任務。

6、走訪對象堅持常態。我局工作隊和幫扶幹部堅持把走訪羣眾、調查研究、解決問題作為精準扶貧的日常工作,今年以來,共走訪羣眾1500餘次數。工作隊長常駐南村村,通過與縣南方醫院協商組織該院醫務專家(10餘人)在2017年4月28日到南村開展了義診、健康體檢、送藥下鄉活動,免費為精準扶貧户體檢100餘人次,免費送藥200多人份,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二、存在的問題及工作思路

南村村地處偏僻,羣眾居住分散,自然條件差,山體易滑,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弱,產業基礎薄弱,產業基礎資源相對匱乏,羣眾還是停留傳統農業、傳統作業的模式,沒有形成規模。雖然我局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離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也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20__年我局將繼續全面落實省委、市委、縣委的扶貧攻堅要求,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因地制宜促進發展,全面完成脱貧任務。

看老兵退伍心得體會篇7

20xx年x月x日下午,我們中文系xx臨時黨支部成員便開始籌備第二天的回訪老兵、老黨員工作,在xx村委們的協助下,我們確定了十八名走訪對象。

x日中午我們便開始走訪活動,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很多老兵、老黨員基本是上了一定年紀,身體狀狀況也不是很好,而他們卻仍有着一顆為國家貢獻自身的力量的不老之心,雖然離戰爭的那個年代已經很遠,每位老兵老黨員也已經退役在家,但仍每天都關心國家的點點滴滴,他們並不是只是看過,感歎一聲便罷了,老黨員在瞭解國家每天的發生的事宜,也會自己進行一番思考,縱使現在自己沒有多大的能力去改變、去貢獻,他們希望自己能夠學到更多,教導孩子,將希望寄予子女。還記得當問到他們如果國家現在亟需他們為國家做點事,他們是否還願意出來為國家貢獻力量時,每位老兵、老黨員都是信誓旦旦的説着:願意。雖然這是一個假設問題,但是每位老人都希望能夠一直為國家燃燒他們的光和熱,現在他們都已白髮蒼蒼,為國家做重大的事情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們説,現在能做的就是教好自己的子孫,我們還了解在這十八名老兵、老黨員當中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是比較低,但是這並不是阻止他們與時俱進、繼續學習的障礙,在這羣年過古稀的老人的生活中,每天看新聞、報紙,是他們每天必可不可少的一門課程,或許有些字他們不懂,但是他們會問身邊的兒女、孫子,每天的新聞也是他們的必看的,他們從報紙、電視上學到的,思考到,他們會語重心長地教導他們的子孫,他們還會給自己子孫講自己當初的故事。

老兵、老黨員們,年輕是為國家燃燒了他們的大部分的光和熱,年老了,他們仍想着為國家燃燒最後的一點熱量,他們把這份希望投到了自己子孫中,希望子孫可以可以學習有用的知識,為建設國家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是一羣老兵、老黨員的真實寄望,年輕時,他們做出了為國家“死而後已”的承諾,年老了,他們希望自己的一生都可以在為國家做貢獻,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他們用一生在踐行這句縱古今的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