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逆行者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1W

逆行者心得多篇

逆行者心得篇1

記得買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在去讀大學前幾天,那時候十分喜歡讀餘秋雨的文章,所出的每一本都不會錯過,剛知道自己被大學錄取,便急匆匆的買了這本書,恰巧的是這本書的名字與我當時的境況是那麼得相似,一個為着將來而遠行的學子,就好像是一個行者,在不斷地向前方,不知道盡頭在哪兒。

伴轟隆的火車聲,讀着一篇篇文章,當時的感覺現在已經模糊,總覺得似乎有些做作,是被大學錄取的欣喜和故作姿態的安靜吧。

渾渾噩噩的大學四年,少了幾分平靜,多了幾分浮躁,很少再去讀一些安靜的文章,或許平靜已經遠去了。

繁忙的工作也讓自己很少再去閲讀,前幾天忽然從書箱中翻出這本書,便乘着晚上的閒暇,開始讀了起來,或許是想找回以前的那一份寧靜吧。

這本書的名字很好,七年級看這本書的文章,就好像是一篇篇遊記,然而這裏很少風景的描寫,有的只是對歷史的介紹和探問,行者不僅是在空間上游動,在時間上也在轉動。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遊歷於幾天的時間中,該用如何的姿態去面對。

重讀亦有重讀的樂趣,就好像十幾年不見的故友,重談起以前的瑣事,才恍然記起自己以前還發生過那樣的事情,好像既熟悉又陌生。讀着一篇篇文章好像自己十分熟悉,又記得不是那麼清楚,有的其實在自己的腦子裏已經根深蒂固了,現在猛然一看才發覺原來是從這裏獲得的,比如米第奇家族、比如米開朗琪羅。

由於自己知識和經歷的有限,很難體會作者的一些感受,也就不所為什麼共鳴了,權當作一本對歐洲城市歷史文化的介紹來讀了。

印象最深的要數龐貝古城了,剎那間,被毀滅的那麼徹底,人世間的一切世態,無論善惡,無論醜美,全在那一刻凝固,成為歷史。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偶爾也會向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力量,而這種展示總是以人類的悲劇作為代價。就像作者所説的,將他們的毀滅歸結為道德的淪傷的人,實在是太不道德,有些自然的力量我們總是不能抗拒,有時候去抗爭,總是沒有結果的,比如中國的樓蘭古城。

逆行者心得篇2

第一次看見《行者無疆》是在高中時代,那是在同學的書堆中。黑色的封面,右上是四個行書的“行者無疆”四個字,一眼看上去張揚而大氣。我匆匆瞥了一眼,終於沒有開口相借。我想那時候急躁而膚淺的我,也許還沒有資格去品位這樣一本嚴肅的經典吧。但當不久前,偶然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我竟又鬼使神差地買了下來。品讀之後,產生了一些想法:

廢墟、大海、流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土很大一部分又取決於水,便有了水是生命之源一説。歷史總是從江河畔,海岸開始,亞平寧半島便是其中的代表。這一方人又包括了但丁,米開朗琪羅,伽利略等等偉人,他們用畢生的精力,對亞平寧半島乃至世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讓歷史從大海中走出,由不完整走向精緻。

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藏。

中歐的神祕,都體現在深林與古堡中,而瑞士的希隆古堡便可概括中歐的內在。希隆古堡遁形於日內瓦湖邊,卻與日內瓦湖的柔美與年輕形成鮮明的對比。巖石鑄就的古堡,給人以堅不可摧之感,而各種不同建築風格的融合,更讓人體會古堡所經歷的歷史與滄桑。古堡的地下原為監獄,曾有很多重要的犯人被囚禁於此。英國詩人拜倫有一篇詩歌叫做《希隆的囚徒》,寫的就是一位被關押在此的日內瓦民族英雄波尼伐,他為了自由與信仰,即便身陷囹圄也絕不屈服。這不

正代表了希隆古堡堅毅不屈的精神嗎?波尼伐的精神長存於此,正如希隆永遠站立在那兒。

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

回顧歐洲歷史,有多少大國的起落。英、法、德、荷蘭,鼎盛時期的這些國家,無不展現出一種睥睨天下的意味,傲視羣雄的他們打出了“無敵艦隊”、“日不落帝國”等不可一世的名號,但最終也都沒落於無盡的自大與奢靡。作者在荷蘭遇見了國際法院的副院長,史久鏞大法官。令人詫異的是,這樣的一位“大官”,卻保持了他淡泊而坦然的品質。智者的選擇會伴隨他一生。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國”,卻為何不能保持這樣的品格呢?

寂寞、蒼涼、執着,歷史常常在這裏凝凍。

經歷過繁華與沒落,才能沉澱一些厚重。繁華過後的蒼涼,卻很難再能將之捂熱。昔日輝煌的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説成是世界霸主亦不為過。就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逃不過分崩離析,支離破碎的命運。看着它如今的寂寞了再回想昔日的繁華,不由得會生起一點辛酸。再如龐貝古城,確實是雄偉磅礴的建築,人民生活得也安寧而幸福,然而毀滅,卻只在一瞬間就能降臨。古城永遠地掩埋在了火山灰之下,一切都被封鎖了起來。今天再看到時,似乎還能聽聞它不甘的嘶吼。

?行者無疆》全書,用一種輕柔、緩慢的語調,描繪了餘秋雨之所見所感。平淡而樸實的文字中透出了人生真諦,淡雅而大氣。讀過一遍,不禁陷入深思,回味無窮。

逆行者心得篇3

很抱歉一直沒能來寫些東西。我是一個不善言辭,也不善自我情感表達的人,不知道能説點什麼。姑且説説近來的讀書情況吧。最近看了著名作家餘秋雨的一部書,叫《行者無疆》。文章很美,使我的感觸很深,我大概瞭解了幾乎整個歐洲的文化概況。這部書是根據作者旅行歐洲各城市過程進行記述的,依次記載了南歐、中歐、西歐和北歐的地理、文化等,是在旅途中寫的,應該叫做“述行記”吧。同學很早就推薦餘秋雨的散文書籍,但一直沒看,看過感覺真的很不錯。

?行者無疆》這部書主要以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為線索,穿插進去許多古建築、古城堡、古文化遺址、傑出人物、藝術、飲食等實實在在的文華的載體,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為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為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傑出人物,有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鬥牛場等等。然後,作者在讚歎惋惜,羨慕哀傷過後,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有的文化為什麼與西方存在那麼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為什麼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這部書的結語,作者這樣説:“結語不是結論,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會有結論”。他講完路上的種種見聞後,只是一聲輕輕的苦笑。他説:“一連講了那麼多地方,一定夾雜着太多的錯,但即便把所有的錯加起來,也抵不過一個事實:我們對歐洲的瞭解,遠遠超過歐洲對於中國。”

接着講了許多故事,其中一個是這樣的:一箇中國學生在歐洲某個國家留學,一天新來的教授掃視過教室的各國學生,獨獨對他進行了一系列有關中國的盤問。這位學生艱難地回答了一半顯然被廣泛誤解了的問題,然後説:“另一些問題不是誤解,隨着中國的富強將會逐步解決的”“那麼,什麼是你們富強的標誌呢?”教授緊追不放。學生突然覺得有點心酸,説:“我不是政府官員,回答不了這麼大的問題,只想到一個最起碼的標誌,到了那時,中國留學生將不會在教室被單獨挑出來,接受那麼多盤問。”

作者認為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文華的隔膜。然而,這個隔膜的“死點”不在古典學理的譯介,不在陶瓷、絲綢的喜好,也不在社會數據的把握,在中國人的羣體心理結構所衍生的個人日常情感方式。因為它既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澱,又是中國文化的創造基座,既給中國文化帶來了血色,又帶來了恥辱和尊嚴。

我沒有餘秋雨的深度與廣度,不懂得中西文化上的事情,但他那種對中國文化前景的焦慮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而我現階段唯一能做的只有讀書。

希望所有熱愛我們這個專業、喜愛文學的朋友翻翻這本書,翻翻我們的歷史文化。

逆行者心得篇4

工作之餘,一個人能靜下來讀讀書是一件其樂無窮的事。在學校工作期間,總是忙於一些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為教學而教,為管理而忙,久而久之,有了不讀書的藉口我很忙。自己很難以靜下心來品味書香,浮躁和虛無總是糾結於內心。

如今在教育局掛職期間,讓我感覺到環境變了,視野開了,學習的東西多了,也就能夠靜下來去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就像久旱的田地對甘霖的一種渴望,更是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悦。

一個人靜坐下來,輕輕的翻閲書本,一陣陣清香沁人心脾,一句句精髓啟迪心靈。此時,思想放浪於形骸之外,澈明於心性之內。感悟於書,與作者零距離交流,內心的那種豁然與開朗讓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靜心讀書,內心享受一片寧靜,於是有了許多的感悟。

讀書,不是一種裝飾,需要我們從心底真真的認可和理解讀書的意義。前蘇聯作家高爾基曾説: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瑞士作家凱勒也説:書就像一艘輪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書記載着人類告別蠻荒的歷史,開啟了悠遠綿長的文明之旅。書,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仁人義士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閲讀,就是汲取精華的學習方式,是傳承優秀文化的通道。閲讀使人明智,閲讀使人聰慧,閲讀使人高尚,閲讀使人文明,閲讀使人明理,閲讀使人善辯。

讀書需心靜。宋代大哲學家朱晦庵在談論自己的教育理念時説,窮理重在讀書,讀書時在定其心,使之如止水明鏡。《弟子規》中又是這樣談論讀書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心靜,方能納物;心靜,方能更隨筆者的描繪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

讀書需要常思考。就像王國維先生所説的: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又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讀書,要一邊理解揣摩書中的意思,但也要自己的觀點,既能鑽入書中領會他的意思,又要跳出書外、不拘於它的框架理論,在書的基礎上升華形成自己的感受。

思考人生,思考生活的本質,思考真、善、美。這是我們讀書的終極目的。在這些不懈的思考中,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我們生活的幸福航向便了然如掌。康德在真善美的思考與構建中,得到了一份心靈的恬靜與淡然。馬克思在對社會的洞若觀火中增強了人類對自由平等的渴望,等等不一而足。思考是另一種創作與建構,讓我們激起思想的火花,暢想美好的生活。

久違的讀書,終於再次與你牽手,內心不安已漸行漸遠。我再次擁有了學習的快樂,立身處世便不再虛無。

逆行者心得篇5

羅馬假日

都説羅馬是一座永恆之城,羅馬有着悠久的歷史積澱,歲月蹉跎註定了它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崇高無上的地位和超凡脱俗的價值。走進羅馬,那種偉岸的氣象從每一扇舊窗溢出,從每一塊古磚溢出,從每一道雕紋溢出,從每一束老藤溢出。羅馬藴含着歷史的深厚,寧謐與和諧,羅馬本身就成為了歷史的映照。這樣的城市,常常令其他城市與之相比便黯然失色,自歎弗如。

羅馬曾經有過登峯造極的鼎盛,那個羅馬帝國的偉岸氣象時至今日仍保留在這座古城的每一個角落,“條條大路通羅馬”,就是它盛極一時的最好證明。羅馬有着輝煌的歷史基調,也有着它沉靜素雅的獨特風格。電影《羅馬假日》中那種輕鬆浪漫的神采已經化為一種經典傳誦。羅馬的偉大之處正在於它的卓越不凡,這種獨特的氣質是任何一座城市所無法比擬的。羅馬,是一座獨一無二的城市。

常年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意大利人無疑便是經受了這種獨特文化的渲染,比不上法國巴黎的浪漫,也絕非英倫式的古典,少了幾分大城市的浮光魅影,以原本寧靜樸素的面貌示人,倒是增添了許多等級,使人頓生肅穆之意。羅馬式的假日,拋卻了許多生活與自尊強加在身上的沉重負擔,使身心得以暫時徹底的放鬆,使靈魂得以迴歸本真,回覆那原本未經雕鑿,渾然天成的面貌,這不能説不是一種境界。

羅馬,以其樸素寧靜的面貌靜靜地屹立在世界一端,養成了一種獨具一格的性格氣質。據説,那種羅馬式的象牙白色,便是永恆的象徵。

河畔聚會

巴黎,一個集所有優點與缺點於一身的城市,一個將浪漫彰顯到極致的城市。它高傲,它寬容,它在原則允許的範圍內包容、汲取着一切,收納着一切,於是便形成了今日巴黎的氣象。

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中,感受着閒適、愜意的氣氛,午後的陽光慵懶的照在身上,便深深地歎服於巴黎人是多麼的會享受生活。他們把這種享受發揮到了極致,以至於將這座城市建設的無處不洋溢着享受生活的氣質。在巴黎這個地方,時間的腳步彷彿放緩了許多,以適應當地居民慢條斯理的生活節奏。巴黎是悠閒的,但絕不懶散,它遵循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急不忙的處理着一切事物,鬆弛與緊湊的生活方式相結合,造就了巴黎獨特的魅力。

巴黎人是真正會享受生命的人,他們的生活用“享受“兩個字就可以完全概括。在他們看來時間就應該是在進餐、散步、喝咖啡中悠閒度過,這樣的人生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人生。這座城市浪漫悠閒的氛圍感染了每一個生活在這裏的人,他們匆忙的腳步放緩了,緊張的神經放鬆了,從而進一步適應這座城市的生活節奏。就連前來這裏旅行的人們也不由放緩了腳步,沿着河畔一路細細地品味巴黎的格調與品味。

巴黎是寬容的,但決不縱容。巴黎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它的寬容,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盧浮宮這些格調迥異的曠世作品才能相依相存,坐落在同一座城市中,形成了一幅奇特而和諧的畫面,共同給這座城市以自己的方式添光加彩。當然,在那些些許的突兀剛剛形成的時候,也曾招來過鋪天蓋地的聲討,甚至是謾罵。埃菲爾鐵塔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但時間的流逝最終將所有的不和諧轉變為和諧,更何況巴黎人原本就有着一顆寬容的心,他們從不躲避自己所厭惡的東西,從來都是大膽地直視着,嘲諷着,謾罵着,直到某一天,那些嘲諷者停止了對建築的嘲諷,轉而嘲諷起自己的眼光,那便是這座建築最終經起了時間的考驗,轉而昇華成為巴黎中的一員的證明。所有的攻擊、侮辱此後便蕩然無存,留下的只有屬於這座城市嶄新而美好的歷史篇章。巴黎,以自己的寬容,為自己迎來了世界的喝彩。

於是人們便記住了巴黎這個名字,它讓時間為之停留。

與平庸一起棲宿

跟諸多繁華的大城市相比較,位於比利時的布魯日顯得那樣默默無聞,不為人所知。但它的確有別的城市所沒有的東西,那就是一份遠離塵世的寧靜與安詳。

布魯日是比利時保存最完好的中古世紀小鎮,裏面大部分的街道、建築保留了幾個世紀前的原貌,整個城市顯得古樸而端莊,頗有歷史遺留的古風。在這裏人們感覺到的除了平靜還是平靜。

走進布魯日就像走進了一個童話世界,大大小小縱橫交錯的街道,哥特式的教堂,平緩的運河與河面上成羣的白色天鵝,令徜徉的旅客感到閒適而又愜意。在滾滾前進的歷史長河中,唯有布魯日像是被時間遺忘在了某個角落,在千百年的時光中保持着它完好無損的容貌,供無數人前仆後繼地前來瞻仰。但它始終保持着一顆寧靜的心,無為外來的浮華和喧囂所動,千年如此。

歐洲是一個奇特的地方,有人説這裏就像是移步異景的風景畫。在歐洲,即使是兩個互相比鄰的城市彼此之間也有着迥異的不同風格,在這裏走不了幾步,抬起頭來便又是另一番天地。而布魯日這個小城,它在歐洲並不佔據着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被時尚與繁華摒棄在眉眼之外,也正因如此它保留了歷史的古風,成為了一個最原始、最自然的整個歐洲追本溯源的核心。它不僅是比利時文化的縮影,同樣也是整個歐洲歷史進程的一個寫照。

布魯日,如同一張年代久遠的明信片,靜靜地躺在某個褪色的角落,見證着歷史的流逝。

扼守秋天

説起英國,人們和容易聯想到的是紳士和英倫式的風格,彬彬有禮是它一貫對外的名片。

英國的風格,與領居的法國與德國不同,介於浪漫與嚴謹之間,使得它得以兼有兩家的氣質,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一貫與英國皇家的貴族氣質緊密相連,它造就了英國紳士般的體面,而這種體面的風格也同時深深的浸透到了英國皇室的血脈中去,使得兩者相得益彰。

與法國的浪漫氣質所造就的騎士風格不同,歐洲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有着專屬於自己的氣質,這種特有的氣質使得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在想到一個國家時同樣聯想到它的這種氣質。

比如想到英國就會想到文質彬彬、知書達理的紳士,想到法國就會想到英勇善戰、忠心耿耿的騎士,想到德國就會想到沉默寡言、深思高論的思想家、哲學家……等等諸如此類。一個國家的文化造成了它整體的素養,成為它對內的教育和對外的招牌,這是一個民族的尊嚴與驕傲,它彰顯出了一個國家非凡的氣度。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把一個國家單獨的從歐洲眾多的國家中提取出來,作為一個特例。因為一個國家即使再獨特,也無法與周圍的一切完全分割開來,不能把它單獨的劃分為一體,因為所有的國家都是構成了歐洲這個整體的一個個體,它們有着同樣的文化根源,都是從同一個基調中衍化而來。歐洲本應一體,無法以鄰為壑。

英國,作為歐洲眾多國家中的一個,作為璀璨明星中的一顆,以其獨特的姿態屹立在歐洲大陸上。曾幾何時,英國的女王曾説過:“在我的國土上,太陽永不落下。”多麼輝煌而又莊嚴的宣告,而英國也確有過那樣一個盛極一時的時代。儘管如今往日的輝煌不再,但它畢竟曾經以這樣一個輝煌的形象站立在歷史的最高點,如同曾經的希臘與羅馬,帝國的輝煌為歷史所銘記。儘管如今的我們總是回看歷史唏噓不已,但逝去的畢竟已經逝去,一個國家的未來總還是要繼續。

日不落帝國,曾經的輝煌,造就了今日的寧靜。

逆行者心得篇6

做事需要有能力,但是再強的能力,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做起事來也只能是敷衍塞責,機關算盡。這是我讀完《做最好的執行者》後總的感想。

執行力就是做事達到什麼效果的能力。其實一般人在能力上是沒有多大差別的,關鍵是你對待事情的認識程度,也就是態度,所以一個好的執行者應該有這樣的思考:要有一種做最好的精神,要有一種主動負責的態度,要有一種期望一,做到十的目標,要有一種用心做事的行動。

那麼,最好的執行者怎樣去做事呢?我有這樣幾點感悟:一是領會上級的意圖,二是做好事先的準備,三是制定詳細的計劃,四是克服懶惰的思想,五是提高執行的效率,六是做好事後的總結。

其實,最好的執行者還要學會做人,做一位好用之人,做一位謙虛務實之人,做一位外圓內方之人。只有和周圍的人關係處理好了,才會讓你做事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從而提高執行的效率。因此,好的執行者在説話方面也是很有講究的。首先要三思而言,不輕諾寡信,辦不到的事,千萬別承諾;其次要修煉語言,不含糊其辭,説話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再是要隨機應變,不固步自封。説話是一種智慧,有的人説話能贏得一片掌聲,有的人説話卻讓人退避三舍。所以,説話的場合、身份、應對都是很重要的。

讀完《做最好的執行者》,讓我明白了以前在思想上的那種惰性,在行動上的那種怕性,在做人上的那種固性,都是阻礙自身發展的因素,我要拋棄這些不好的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錘鍊自己。

性格決定命運,但態度決定一切!

逆行者心得篇7

?行者無疆》我已經讀過三遍,每讀一次,它都會帶給我不同的新意,這本記載着歐洲史詩的遊記,如同一幅面卷平展在我的眼前;又如一曲樂章輕奏於我耳邊……

這本書,記敍了歐洲獨具特色的各個國家和城市,濕漉漉的精雅街道上漂散着慵懶的咖啡香味,從美第奇家族的府邸到巴黎現代的咖啡館,從百年曆史的大學到北歐海盜的轉型地,在無數年代之間,從荒蕪到繁榮,從毀滅到重現,這一切都是如今歐洲不停歌誦的哀歌與樂章。

龐貝的毀滅,來源於一次火山的噴發,滾燙的火山灰瞬間淹沒了繁榮的小鎮。多年以後的發掘,龐貝已經是一座化石城,整個灰白的小城裏,一切彷彿都在等待着主人的迴歸。麪包房裏的鍋碗勺盆都還整整齊齊地掛放着,道路上的車轍水溝,私宅裏的密室暗道都表明了曾經生的氣息。人類也有無法戰勝大自然的時候,龐貝無論曾經多麼輝煌,也在火山巖灰的怒火之下,毀於一旦。

冰島,一個幾乎被遺忘的島國,被一片皚皚白雪所覆蓋,由於海盜的侵犯以及挪威人的移民,這個潔淨的小島,處於長期與世隔絕之中,人們甚至認為,有無它的存在並不會對人類歷史的發展有絲毫影響。

羅馬,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古老建築的城市,它的存在就是一種偉大。街道兩旁象牙白的斑斑駁駁透露着它驚人的輩份,久遠的歷史讓它如同一位步伐蹣跚、彎腰駝背的老人。如果説世界上的古老成就了這個世界的完美,那麼這一切的完美也成就了我們生活的多彩。敗亡者必定敗亡悄悄退出,勝利者必將成為最終的審判者。

?行者無疆》都是歐洲真實的寫照,一個個小國肩負着讚頌、辱罵、忍受和蜕變,“其實,世間多數的出色者都因眾人的分享、爭搶、排泄而成了最弱的弱者”。

書裏每篇文章裏都會有一處或幾處令人捉摩不透的地方,讓人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發現。因為它,我喜歡上了旅行,把所見所聞記錄下來,是一種最珍貴的記憶收藏。

Tags:多篇 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