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4W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多篇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1

在我們心中父親一直都是心中的驕傲,照顧我們成長,關心我們未來.雖然嚴厲讓我們害怕,但也關心我們,與媽媽一樣不可缺少。

父親節這天請來了我們父親與我們一起參加這天的活動。把我們準備已久的節目獻給我們的父親。我經常參加一些表演,所以上台表演,並不緊張,但是這次看到我的父親在台下安靜的望着我,不由得有些緊張,擔心自己表演的不好,父親看的不滿意。為了在節日這天給父親送上的節日賀禮我可是練習了很久。稍微平靜了心中情緒投入到表演中。

當我表演結束後。看到了坐在觀眾台上的父親,微笑的表情,看到了他對我點頭,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親對我露出了微笑。心中很高興,學校舉行的這次活動來參觀的人很多,母親也隨着父親來了,我表演結束後就來到父親身邊一起觀看其他同學表演。

看着有趣的表演,爸媽非常開心,這不由的讓我想起了為了舉辦這次活動我們為之付出的努力。當學校決定在父親節這天舉行互動時,我就積極參加報名,同時也成為了這次活動的參與者之一。不但台上表演自己的節目,同時也在和同學們佈置活動場地。

參加這次活動的人很多,我們班幾乎都參加了,同時為了擴大活動規模,學校讓我們自己準備節目,每個班級都必須準備至少一個節目,而且還要提供兩名活動志願者。我表演結束後,與爸媽看了一會,就去做一名志願者,幫助表演的同學準備一些道具,或者給在做觀看節目各位家長髮放礦泉水。

活動非常熱鬧,每個人都沉寂在了活動中的喜慶中。同時我們的節目也讓很多父親露出了笑容,觀眾並不只有我們學生,學校周邊的很多人都進入學校參觀,而且還有很多家長到我們學校一起參與活動。這次活動,我們不但把節目獻給了我們的父親,同時也獻給了所有的人,父親節,不但是讓我們感恩父親。也是讓我們有一顆感恩之心。感激身邊的人。

活動很順利,雖然參與的人很多,但是我們每個志願者都積極維護了這次活動的秩序,沒有出現什麼亂子,每個節目都按照剛開始排演的一樣,按照順序進行,每個節目都非常精彩有趣,主要的內容都是圍繞着父親展開。當活動結束時,總感覺這次互動結束的有些快,讓我都沒有反應過來,每個人都在活動當天積極參加,做好了自己的工作,才讓這次的活動舉行的那麼順利,團結的力量真大,以後我們學校有什麼活動也可以按照這樣舉辦。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2

讀過一位女孩的文章,不覺為之動容。大學畢業,她結了婚,有了孩子,有了事業。因為忙,雖然也時刻惦記着父親,但忘了的時候總比惦記多。母親是在她幼年時候去世的,二十幾年來老爸孤獨無助,表面上看似平靜,把家打理得整整齊齊。無疑,她有孝心,但她未必知道父親在那七千多個日日夜夜裏心中那些無言的苦衷。

一次小住,她陪父親在家呆了幾天,可能也就三五天吧,丈夫是天天打電話,幸好那時還沒有微信之類,否則一定是車輪戰。雖不是直説,卻也明明是在催她回去,暗示的是一種“分離”之苦。她的心不由一動,如果這麼點小別就成了“分離”,忍受不了,那麼父親失去母親這二十多年又該怎樣度過?七千多個日日夜夜的分分秒秒啊,父親是怎麼熬過來的?掛了電話,她撲在父親懷裏失聲痛哭!

父親問哭什麼,她搖搖頭,什麼也沒有説,她不忍給父親那顆悲涼的心再雪上加霜。兒女有孝心不容易,能感悟父親內心深處之苦更不容易,將心比心特別不容易。父親節裏,做兒女的一定想着給父親打個電話,送個禮物,可是,有什麼能比感覺並體察父輩內心的難言之隱更可貴更厚重呢?

不知道那位父親讀沒讀女兒的文章,但是相信他在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熬寡之苦後,將被女兒那顆金子一般的心撫慰,然後把他心中所有的陰霾都照亮。叫一聲父親不容易,自己或許也是父親,一年只在父親節裏才想到他們太不夠了,但可悲的是根本沒想到,不敢保證每個人都知道或願意在父親節想到父親。

重温朱自清的《背影》,那時中國是沒有父親節的,已經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兒子一次尋常的離家,父親居然還相送,那一幕,早已在父親的字典裏留下了温厚的註腳。父愛無需解釋,愛得尋常,卻僅僅只一個背影就足以成為一代又一代人心靈深處永恆的雕塑。養大,已經足夠,決不能把對父親的索取演繹到貪得無厭。

生命只是大世界裏的一個短章,父親養大我們,然後離別,有時三年五載不一定見上一面,相擁的時光總是很少。令人費解的是,還有相當一些人與父親心存芥蒂,因為財產分割,勞力平衡,家務瑣屑等等,甚至不惜在道德的詞典裏將這個稱謂打上另類色彩。耳聞目睹,有些為掠奪財產居然還鬧上了官司,實在不想看到也不想再説了。

有一位父親守孤後,熱心人積極為他介紹,希望再找個伴,可是遭到了兒女的堅決抵制。因為他有工資,為了不使工資外流,所以阻止,理由就這麼簡單。另一位,喪偶後一直踽踽獨行,不願融入到兒女生活中,於是就把對亡妻的深深思念寫下來,天天就這麼寫着,真可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啊!最後把寫下的文字都拿到亡妻墳上讀,一次次的和淚宣讀,然後統統燒掉,無處話淒涼!

叫聲父親不容易,父愛如山,父親那一片易於乾涸的土地,特別守孤後就更容易成為沙漠。我們需要開拓心靈的綠洲,不斷去滋養撫慰那一片荒漠,使它不至於再淪為風沙乾旱裏的大漠孤煙。父親節裏想到父親,尋常日子裏惦記父親,生命的無字書裏讀懂父親,已經無愧為人子為人父之天職了。

父親是一本書,簡單也複雜,讀不讀懂在於自己,在於良心。父親節裏想到那位懂事的女孩,想到了《背影》,想到了無數守着孤獨,於黃昏於炊煙於長夜裏早早的掩上重門的父親們,寂寞開無主啊!如果我們用心去温慰那些黃昏風雨中的孤獨守望者,那麼我們生命的窗口裏就一定會天常藍水常清……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3

父親凝重有威,我曾經有點怕他,儘管他從來不打罵我,其實父親也真的愛我,不論平常多忙,也經常給我打牙祭,做我愛吃的餃子。

上學的日子裏,最想念的就是父親的餃子,在學校食堂嘗夠了“清新寡慾”的滋味,好不容易盼到週末,也只好去外面“侈奢”一番,校門口有一家看起來十分寒酸的小麪館,一端上平底大瓷盤的餃子,那種熱氣騰騰的感覺,總是讓我想起父親的笑臉。做餃子的工序太繁瑣,但父親每次都樂此不疲,拌餡,和麪,多少香油,多大火候,父親都很講究,他包餃子的速度快得驚人,拇指交叉,再用力一捏,一隻白胖可愛的餃子出世了,餡多皮薄,再配上特產的薑汁香醋,味真的很香。

那年的冬天,父親特意包了餃子跑來看我,他看見我紅紅的眼圈,沒有説什麼,只是輕輕拍拍我的頭。吃飯時,他帶我進了那家小餐館。父親坐在旁邊靜靜的看着我,偶爾嚐嚐小餐館的一兩個水餃,自言自語道:“餡不太新鮮,皮兒有點生。”我無言以對,望着吃得狼吞虎嚥的我,他皺巴巴的臉上流過滿足的微笑,似乎是從前他桌邊包餃子時的笑。

以後的日子不知為什麼,每次吃到的餃子,都不如父親送來的好吃,似乎餃子裏少了什麼。再細嚼慢嚥,也吃不出父親餃子的鮮美。哪怕在有名的餃子城裏吃餃子,也總感覺不出先前的風味。

放假了,我靜靜地坐在一旁,看父親包餃子,還是那一道道不變的工序,和麪,拌餡,擀皮,我細數着簡單的佐料:葱、蒜、薑末……一切都是那麼簡單,真的比不上餐館裏的佐料豐富,但是父親就用這一切,變魔術般的捏出一隻只白白的餃子。

餃子的真諦,我瞬間領悟:其實,父親的餃子,從來都是這樣,沒放什麼特別的“魔法配料”,僅僅因為他在每一道工序中都融進他暖暖的愛意,從而使平凡的餃子被賦予了最獨特的風味,而這種風味是不論多少聞所未聞的調味品調製不出來的。

不管將來我能不能成為美食家,嚐遍世間所有美味,我還是隻鍾愛着父親的餃子,這個餃子有個最偉大的品牌――父愛牌。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4

父親是個很神聖的稱謂,裏面藴含了老人們生活的艱辛。每當聽到劉和剛演唱的那首《父親》的歌,我心裏便會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很多當父親的含辛茹苦,負重前行。他們無怨無悔地支撐着一個家,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兒女們幸福就是他們的心願。然而,現實語境下有些年輕人恰恰“欠缺”了一種感恩意識。有些年輕人認為只要不缺老人的吃喝穿,就是盡孝了,卻忘記了“精神贍養”。殊不知,這同樣是一種不孝行為。有些在外打工者常年不給父母打個電話,“常回家看看”更是成了老人們的一種奢望。更有甚者,乾脆視老人為累贅,不進行任何的贍養義務,不僅有悖於情理,更為法律所不容。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們自己。每個人都受身父母,父母是我們的“恩人”,他們是世界上最無私,最講奉獻的人。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動物尚且如此,難道有着頭腦的人竟然於動物不如?鑑於此,筆者以為頗有必要在父親節來臨之際對當下的年輕人進行一次“感恩教育”。要讓年輕人懂得,孝敬父母是自己的法定義務,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常言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不孝,談何治國齊家平天下?

父母是我們的恩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無視父母的存在,都不能讓他們傷心落淚。某種程度上講,是否有感恩意識,直接考量着一個人的道德良心。每個父親節都是一次感恩教育的契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能丟棄。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5

父親節來臨,微信、微博上各類祝福語開始刷屏,一些購物網站也推出父親節禮物清單或排行榜,受到網友追捧。對此,一些老人直言:“子女們有這份孝心當然是好的,可我們更希望他們能在平時多花些時間陪陪我們。”話雖平常,箇中意味卻耐人深思。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表達較為含蓄、內斂。隨着社會更加開放,母親節、父親節等逐漸流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這些節日裏公開向父母表達孝心。不過,節日期間的關愛密集但也短暫,更像一種“突擊式”盡孝,讓精神贍養如細水長流,才是父母內心真實的情感需要。

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很多地方的老年人的物質需求基本得到保障,精神與情感層面的需求愈發凸顯。

在農村,青壯年勞力普遍外出務工,大量老人“空巢”留守,日常陪伴無從談起;即使在城市,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坐下來靜靜“聽媽媽嘮叨”、“跟爸爸談談工作上的事情”,對不少年輕人也並非易事。於是,“節日集中,平常稀鬆”、“重物質供養,輕精神贍養”成為相當一部人表達孝心的常態。

節日“突擊盡孝”是現實的無奈,也是社會轉型期的體現。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2億多,佔總人口的15.5%。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仍將快速發展。面對“銀髮浪潮”衝擊,我們不僅需要考慮解決好老人的養老、就醫等基本需求,也要針對老人“空巢”和“情感空心”等難題,努力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滿足。

當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質條件滿足以後,精神滿足成為決定老人生活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標,所以當我們在追逐物質財富積累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略了父母的內心感受。別隻是逢年過節才想到關愛父母,想方設法“常回家看看”,讓父母開心快樂,不讓老人“空巢”又“空心”,才是我們當前最為迫切的孝道。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6

愛!何為愛?問世間愛為何物?

愛有很多種,有父愛、師生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可我要説的不是那似海的母愛,也不是那師生之間偉大的愛,而是那沉沉的——父愛。

在別人的眼中媽媽是温柔的,爸爸是嚴厲的,上國小時我也這樣認為,可上國中後才感受以,雖然説爸爸是嚴歷的,但也有温柔的一面,只是那温柔的一面是不為人知的,有的人説父愛如冊,兒女是這山上的草兒;父愛如海,兒女是這海中的魚兒。但是我並不是這山上的小草,也不是這海中的魚兒,而我是父親的負擔。

父親有三個兒女,老大和老二是女兒,老三是兒子,然而在這三個兒女中,我是最不爭氣的一個,很多人説過,老大是最懂事的,是最不讓父母操心的,可我是父母最頭疼,最操心的一個,而且經常讓父母為了我而吵架,我也很想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但總是事與願為,當每次下定決心要改的時候,命運總是和我開玩笑,讓我在父母和朋友之間做選取,而我每次的選取,都會讓父母為我擔心。

父親每一天早出晚歸,為生活奔波着,為兒女的成長操勞着,我記得有好幾次晚上我沒有回家,父親很擔心我,而我卻在同學家玩得很開心,就連打電話回家的事都給忘了,害得父親為我擔心了一晚,第二天回到家,父親沒有罵我,只是説了一句,下次不回來,就給家裏打個電話,好讓我和你媽放心。我明白,雖然父親嘴上沒説什麼,但是心裏是很擔心的,從那以後,我每次出去,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家裏,讓爸爸媽媽放心。

法國作家狄更斯説過一句話:“父親,就應是一個氣度寬大的朋友”這句話用在父親身上是最適宜但是了,父親對我的寬容、對我的教育、對我的愛,我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因為父親的愛是女兒生命的所在。

父親常教導我要誠實的做人,好好的學習,把成績提高比什麼都重要。

爸爸在我心中就是一本書,一本厚厚的書,但是我不願錯過書中精彩的情節,閃爍着憂傷和高貴的光芒。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7

有一種情,從來不必説出口卻深邃如絕谷;有一種愛,所有的文字在他面前都顯得蒼白;有一個人,無論為你付出多少都不求回報……

冬天到了,太陽仍然是那樣一天到晚從東跑到西,可一絲熱氣也沒給我們留下,風更殘忍,冷冰冰的,吹在臉上,如刀割一般疼。我一整天都坐在教室裏,幾乎沒怎麼動過。終於下課了,我裹緊身上的衣服,一步一步挪下樓梯。

風呼呼地吹着,就如同一位暴君,肆無忌憚的表現着他的專橫無理。走進校門口,我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他瑟縮在角落裏,手裏拿着一件大衣,風吹亂了他的頭髮,可他毫不在乎,一直張望着,尋找着。

“爸。”我驚喜地叫了出來。“下課了啊。我順路過來看看你,知道你也沒穿多少,快點把我的大衣穿上,別凍感冒了。”“爸,你快穿上吧,我不冷……”還沒等我説完,爸爸就把大衣披在我身上。“你穿上吧,我壯實着呢,咱家離這兒不遠,沒幾步路就到了。你趕緊回宿舍啊,回去喝點熱水壓壓冷氣,晚上蓋好被子……”我早已聽不進去,只感覺一股暖流流進我的身體,不再感覺到寒冷。

望着爸爸遠去的背影,那麼高大,那麼偉岸,回過神來,我早已淚流滿面……

其實,許多時候,愛,並非總是披着華麗的外衣隆重登場,很多時候它以一種淡定從容的姿態滲透在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的生活中。父愛就如同是勞頓前行中的港灣,讓我感到温暖。擁有父愛,是我一生最珍貴的財富。

感恩父親節的心得體會篇8

同學們,我們從哪裏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説,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了一項繁重的工作——照顧我們。儘管這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父母們卻毫無怨言地撫養我長大。為了給我們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他們總是那麼辛苦,那麼努力。小的時候,我總把這當作天經地義,因為我不瞭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現在,我長大了,我知道該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應該擔當起,照顧孝敬父母的責任

古語説:“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一點一滴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幫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因此,我們應該懂得感恩,懂得感謝父母。

我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的時候,第一次獨立邁開一步的時候,第一次歪歪扭扭地寫出一個字的時候……是父母在身邊耐心地教導我們。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悦的,是父母。

而現在我們遠在外地學習,依然牽掛着我們還是父母。

……

現在我離開了遠方的父母,來到了新華,母親問我會不會想家的時候,我很堅定地説:“不會,肯定不會!”

可是來了學校,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面孔,我好想哭。正心煩意亂的時候,家裏來了電話,母親恰到好處地問我好嗎。我的眼淚很快就下來了,強忍着才沒讓她發覺。

沒慢慢熟悉了後,雖然不再如當初那麼想家,但總有不開心的時候,很多次夜晚來臨,心情寂寞的時候,就會自然的想起遠方的家人,想起那在遙遠的山村中自己生活了十幾個春秋的家,打個電話問候一聲,聽聽父母那慈祥的聲音。

母親的話總是那幾句,卻每次都讓我心裏的煩悶一掃而空,不知去向:“孩子,在學校好嗎?家裏什麼都好,不要太過掛念。”

母親時時刻刻想念着我,記掛着我的飲食起居,詢問着在遠方的我是否還習慣異鄉的生活,時時的囑咐着我要保重身體,母親的聲聲關愛,又怎讓我不掛念家人呢?

電話裏父親的聲音有些沙啞,老實的父親不會説太多的話,電話裏的他總是問我“吃飯了沒有,有沒有生活費,要吃的好一點,?”但是我心裏清楚地知道,父親用他的勤勞養育着他的孩子,用他的質樸的性格教育着他的孩子,父親為他的孩子而感到驕傲。不善言辭的他把他滿腔的愛融進了向別人講自己孩子時的那一臉燦爛的笑裏。

我們家在農村,撫養我和哥哥很不容易,更何況要送我們都讀書。面對鉅額的學費,父母咬牙堅持着,任生活的重擔把他們的肩膀壓彎,毫無怨言。

現在,我們都在外面學習或是工作,守着空空的房子,接電話就成了父母最快樂的事了。我們一個個打電話回去,父母樂滋滋地告訴其他幾個的情況。我想,那也許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雖然遠在他鄉,離父母何止十萬八千里,但是父母給的關愛還無時無刻的在我的身邊圍繞着,父母給我的無窮力量鼓勵着我度過一個又一個寂寞時刻,他們始終是我精神的支柱。

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我們在生活上可以少讓父母為自己操心。當父母生病時,我們是否應擔起責任,照顧父母?要知道,哪怕一句關心的話語,哪怕一碗自己做好的方便麪,都會慰藉父母曾為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父母,並不難做到。

我們也許會記得感謝長途路上給我們一碗水喝的大嬸,也許會記得感謝給我們讓座的大哥哥,也許會記得感謝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是的,他們當然是我們要感謝的,可同時,我們更不應該忘記,父母,永遠是我們最值得感謝的人!

感恩父母,希望家裏父母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