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89W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多篇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篇1

微風習習,我們從家中出發,穿過茂密翠綠的樹林,坐着車向北奔馳,車行約二小時,到達了首都的北京科技館。

一進科技館,我們就看到了非常漂亮的球形方陣,其數量大約達到了960顆左右。隨即我們開始參觀科技館。

第一層是“華夏之光”,我們參觀了古代人民創造的各種新奇設備。我們還親自進到“觀星屋”內,“觀星屋”裏有一些小孔,小孔有的上面有一片“天”,“天”中有許多亮晶晶的東西,想必這就是“星星”了吧。這些“星星”照映在地板上,地板上就有了一些類似於眼睛的東西,可真是可怕啊!我和妹妹從裏面出來後,其他人陸續進去參觀。我們在一艘小小的“船艦”旁吃了點零食。這艘船艦可真奇特呀!這艘“船”的船尖兩側各有一個圓溜溜的“眼睛”,沒有船帆。“華夏之光”中還有走馬燈、各種古代天文儀器、水車。

第二層是“探索與發現”。在這一層中,有一個黑漆漆的“山洞”,裏面有一些房屋模型。我們在這一層還了解到了各種星球的運行軌道、體質、重量、資源和形成。

第三層是“科技與生活”。在這一層中,有一些可以親自體驗的遊戲和互動,還有一些考驗智力和人體健康的遊戲屏幕,而且還是電子版的。我體驗了一個能騎卻不能前進的“自行車”,這是測驗身體還有多少卡路里的,騎得越快,卡路里就越來越高。我還親自參觀了曾經飛向過太空的飛船。當我走進飛船裏的一剎那,我的心情無比激動、自豪,因為我以前只在電視中看到的飛船,今日卻近在咫尺了!

一天的遊覽就這樣結束了,真想再來玩一次!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篇2

四川科技館是在原"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展覽館”基礎上改造的,其厚重的歷史感使人們對所熟悉的傳統“科技館”的概念提出了挑戰,人們習慣認為科技館是現代、未來、科幻的象徵。所以在內裝上也讓我們多了一層思考,要讓“萬歲展覽館”變成科技館,在設計上就要從強化科技館的科技形象入手,重點放在前後廳的氣氛營造上,讓這兩個廳和建築的表意拉開距離,強化科技感,我們將原來展覽館著名的大廳(東方紅廳)改造成為擁有巨大玻璃穹頂天幕的航天主題館,是科技感得以強化和延伸,原為網球場的東西廳因其處於露天場地,故將能體現四川古今水利科學成就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二灘水利工程原理演示模型設置與此,同時也作為園林景觀為觀眾提供了休息的場地。

對於本展廳設計,設計師對此進行了點評,本空間最大的難點就是將歷史的莊重感改造為充滿未來氣息的科技感;人流動線的分析和展廳佈局的分配,以及大量承重柱的處理。

1、灰鏡與藍色發光燈帶鑲嵌的的包柱表達出一種現代、科技的氣氛

2、電腦操作區的弧形串聯起來,形成時光通道的造型,行走其中,感受時光穿越的神奇。

3、器械主題廳將機械元件與空間有機結合,從微觀的角度看待機械歷史的發展,別有一番意境。

4、造型各異的牆體和吊頂元素,大大的吸引了小朋友的眼球,體驗感十足的道具也讓他們流連忘返。

5、磁場的概念玄而又玄,本科技館用具有磁性的小針做吊頂元素,生動活潑,既有趣與直觀的表達出科學道理。

6、展廳特別是舊展廳內部空間的支柱特別多,本科技館用“熒光支柱”的方法去改變了空間的擁堵感,幽蘭的光線也詮釋了科技的神祕。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篇3

水是生命之源,每一個人都需要它。在環保課上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就是把洋葱的表皮取下來,來觀察它表皮失去水分和吸飽水分時裏面的細胞是什麼樣的,根據實驗,我們發現洋葱在吸飽水分時,裏面的細胞呈現出紫色的框狀形,失去水分時,裏面的紫色框狀形並不飽滿,有時還是一片紫色。

根據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水,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植被,都需要它。如果沒有他,人類都會死亡,地球也會消失的,根據我國統計,發現:進入21世紀,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據預測,2010年全國總供水量為6200~6500億m3,相應的總需水量將達7300億m3,供需缺口近1000億m3,2030年全國總需水量將達10000億m3,全國將缺水4000~4500億m3。也就是説,在今後30年中,水資源供水量要增加4000~4500億m3,完成這項任務非常艱鉅。

我們人類生存的`這顆星球的水資源總量達約13.86億立方千米之巨,但其中淡水僅佔水資源總量的2.5%(約0.35億立方千米)。而全球淡水資源總量中69.5%(約0.24億立方千米)是以人類難以利用的諸如冰川、永久積雪、永久凍土層中的冰等固態形式存在的。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這個數字很驚訝吧,我國只有2.5%的淡水。 而且一些工廠還污染水資源,水體的污染,水質的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淨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葱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我們大家應該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我們還了解了酸雨是怎樣形成的,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如:火山爆發噴出大量之 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自然水域表面釋放之硫化氫,動植物分解產生 有機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會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後者則為工業化後,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燒過程中產生co、hc、so2、nox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酸雨可以腐蝕建築物和工業設備;破壞土壤成分,使農作物減產或死亡;使湖泊中魚蝦死亡,酸雨不僅對環境有所危害,它還對人類有很大的危害。酸雨是由大氣中排放的so2和h2o,等於硫酸。在空氣中的硫酸是很稀薄的,硫酸屬於酸性物質,對皮膚有腐蝕的作用。它可以使人的皮膚失去彈性,變皺。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它還污染了空氣。在空氣質量較差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一般會引起呼吸功能下降、呼吸道症狀加重,有的還會導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疾病,肺癌、鼻咽癌患病率也會有所增加。我們應該防止酸雨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還應該保護好我們大家共同呼吸的空氣。

小朋友,我告訴你們,我最討厭噪音了。他能使我們損害聽力,有害人的心血管系統,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影響人的神經系統, 使人急躁、易怒。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耳朵,讓他不被噪音煩惱。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篇4

在以前,我的表妹總是向我炫耀她去過北京科技館,裏面有許多項目既令人驚歎又叫人稱奇,令我非常羨慕。今天,我們學校終於組織全體師生一起來參觀我朝思暮想的地方——北京科技館。

來到科技館,一進館內,我和同學們就都被這美麗而優雅的環境吸引住了。科技館一共有四層,主題分別是“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和“挑戰與未來”。

我們抬頭向大廳的房頂望去,只見上面有許多可以上下移動的白銀色的小球,一會兒變成波浪形,一會兒又變成橢圓形,給這原本就美麗的館內增添了不少新意。

我們參觀完一到三層後,來到了第四層,這裏最讓我感興趣的是“月球漫步”和“蛋白質舞”這兩個項目。

我坐在設備上,體驗“月球漫步”這個項目。在一切準備就緒後,我輕輕往上一躍,哇!我竟然輕飄飄地升了起來。降落後,我又使勁地向上跳了一下。這次可和原來不一樣了,這一蹦,竟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我一伸手就可摸到房頂,就像在月球上玩耍一樣,整個人都是非常輕盈的。這次我可真正體會到了“月球漫步”的滋味。

“蛋白質舞”這個遊戲其實也挺有創意、挺有意思的。這個遊戲的目標是讓體驗過的人通過跳舞來明白蛋白質是怎樣調配出來的。a代表維生素a、b代表維生素b……,我體驗時,眼睛目不轉睛地盯着大屏幕,忙得不亦樂乎。隨着大屏幕上字母的快速變換,我用雙腳一會兒踩a,一會兒踩b,一會兒又去踩e……,經過幾分鐘的“辛勤勞動”,我獲得了驚人的高分。

在回來的路上,我想着這些有趣的實踐活動,心裏不禁冒出了一種想法:自己長大一定要為祖國的科技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篇5

今天我們去了甘井子科技中心參加科技活動,通過學習使我瞭解到了,威脅地球的主要三大元素:空氣,水,噪音。

水是生命之源,每一個人都需要它。在環保課上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就是把洋葱的表皮取下來,來觀察它表皮失去水分和吸飽水分時裏面的細胞是什麼樣的,根據實驗,我們發現洋葱在吸飽水分時,裏面的細胞呈現出紫色的框狀形,失去水分時,裏面的紫色框狀形並不飽滿,有時還是一片紫色。

根據這個實驗我們知道了,水,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植被,都需要它。如果沒有他,人類都會死亡,地球也會消失的,根據我國統計,發現:進入21世紀,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據預測,20--年全國總供水量為6200~6500億m3,相應的總需水量將達7300億m3,供需缺口近1000億m3,2030年全國總需水量將達10000億m3,全國將缺水4000~4500億m3。也就是説,在今後30年中,水資源供水量要增加4000~4500億m3,完成這項任務非常艱鉅。

我們人類生存的這顆星球的水資源總量達約13.86億立方千米之巨,但其中淡水僅佔水資源總量的2.5%(約0.35億立方千米)。而全球淡水資源總量中69.5%(約0.24億立方千米)是以人類難以利用的諸如冰川、永久積雪、永久凍土層中的冰等固態形式存在的。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這個數字很驚訝吧,我國只有2.5%的淡水。 而且一些工廠還污染水資源,水體的污染,水質的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淨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葱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我們大家應該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我們還了解了酸雨是怎樣形成的,造成雨水酸化之污染物很多,其污染來源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為自然物質,其二為人為物質。前者如:火山爆發噴出大量之 硫化物及懸浮固體物,自然水域表面釋放之硫化氫,動植物分解產生 有機酸,土壤微生物及海藻釋放之硫化氫、二甲基硫及氮化物等,都會使雨水之ph值降至5.0左右;後者則為工業化後,燃料之大量使用,燃燒過程中產生co、hc、so2、nox及懸浮固體物,排放至大氣環境中,經光化學反應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質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形成酸雨。

酸雨可以腐蝕建築物和工業設備;破壞土壤成分,使農作物減產或死亡;使湖泊中魚蝦死亡,酸雨不僅對環境有所危害,它還對人類有很大的危害。酸雨是由大氣中排放的so2和h2o,等於硫酸。在空氣中的硫酸是很稀薄的,硫酸屬於酸性物質,對皮膚有腐蝕的作用。它可以使人的皮膚失去彈性,變皺。本篇文章來自資料管理下載。它還污染了空氣。在空氣質量較差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一般會引起呼吸功能下降、呼吸道症狀加重,有的還會導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疾病,肺癌、鼻咽癌患病率也會有所增加。我們應該防止酸雨給我們帶來的危害,還應該保護好我們大家共同呼吸的空氣。

小朋友,我告訴你們,我最討厭噪音了。他能使我們損害聽力,有害人的心血管系統,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影響人的神經系統, 使人急躁、易怒。我們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耳朵,讓他不被噪音煩惱。

總之, 今天我真的是大有收穫呀,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知識,長大了,來解決這些困擾人類的問題。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篇6

11月18日,對於我們“春蕾班”來講是一個難忘的好日子。這天下午,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在財會金融系副主任劉樂山、班主任秦珊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國科學技術館”,感受到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收穫很大。

我們首先看見了一個外形猶如一個巨型魔方的圓形建築,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新落成的中國科技館。它位於北京國家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內。新館是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綜合性國家級的科技館。展覽面積約4萬平方米,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現”、“科技與生活”、“挑戰與未來”五個主題展廳及公共空間科普展示。主展廳加上特效影視和其他展教活動場地,擁有800多個展項,其中大部分展覽可以讓觀眾動手操作或者親身體驗,真是生動形象,妙趣橫生,並有豐富的科技內涵的展覽。我們感歎着新科技館的宏偉,一邊邁着輕快的步伐繼續向前行。

老師帶領我們看了4d特效影片——《海龜歷險記》。我們都是第一次感受4d電影的神奇特效,感覺身臨其境,同小海龜一起歷險,一起成長。這部影片的主題是通過小海龜的成長,揭示人類生活給環境帶來的破壞。影片使我們感受到特效的同時,也教育我們要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我們接着開始仔細參觀科技館其他展覽。新館一層是科技館展品最多的地方,“科學樂園”採用以遊戲化,探索式互動參與為主的多樣化展教方式,營造輕鬆、快樂的學習情境,鼓勵大家親身體驗,積極思考,在展覽和互動中積累經驗,鍛鍊能力,激發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

新館第二層“探索與發現”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00多個展品,分為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展覽機械互動,視屏演示,幻影成像等多種表現形式,採用多種展示手動結合的方式,營造探索與發現的科學實踐情景。

新館三層是“科學與生活”展廳,分為衣食之本、健康之路、居家之道、信息之橋、交通之便、機械之橋六個主題展區約有300項展品!

新館四層是“挑戰與未來”展廳,分為地球述説、海洋開發、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共138個展項。展覽圍繞“創新之美,和諧之美”的展示主題,讓觀眾在美的環境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身為“春蕾生”我們是幸運的。培黎學院如此愛護我們,幫助我們開眼界,增長知識,幫助我們成長。科技館之旅彷彿使我們被科技之光洗禮了,使我們更加懂得了科技的重要和神奇。我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掌握技能,揚帆遠航!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篇7

現在的社會是科學化的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激增帶動了科學技術的高精尖發展。

今天,我有幸與大家一起參觀福州的科技館,先進的高科技產品令我大開眼界。

走進科技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精緻的衞星模型,高1.5米,寬1米左右,它不停地轉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寬大的展廳中央的“磁懸浮地球儀”最引人注目,展品展出了自動控制原理和地球的風貌,球體表面採用了不同顏色,將不同的海拔高度精確生動地體現出來,讓我們直觀地瞭解到地球自一個角落的地進形態。山脈、河流、高地、平原等,都能夠一目瞭然。但這麼大的地球儀為什麼懸浮在空中?我想這是大家最疑惑的地方,也是這儀器妙處所在。

經過閲讀説明才瞭解,其原理是在地球儀上部是磁場控制器,傳感器感知到距離變小時,減小磁場強度,當懸浮距離變大時,增大磁場強度,從而保證地球儀與控制器之間距離約40毫米左右,另外旋轉磁場發生器使地球儀旋轉。

“瞧,多美的杯子。”沿着好友指的方向看去,的確有一個精美的黃色杯子,也是懸浮在空中,難道又是一個磁場吸引的原因?當我再向前走一步時杯子就漸漸模糊了,我要觸摸它,卻怎麼抓也抓不到,這應該不是磁場之類的,而是一個虛影,它採用的是球面鏡,根據球面鏡光學成像原理的科技手段來展現栩栩如生物體。使我們在得到科學和藝術的享受的同時瞭解光學成像的原理,真是一舉兩得。

在科技館北邊有一個傾斜小屋,進入小屋,立刻感到頭昏眼花,不自覺緊抓扶手不放,因為人的行動是受大腦指揮的,而大腦接受信息時才能發出指令,前庭覺將感受人體平衡信息(垂直或傾斜);視覺將感受人所處地面水平情況;肌肉將發出緊張情況信息,大腦將綜合這些信息作出判斷,對骨骼、肌肉和有關器官發出指令,當我們進入傾斜小屋後,我們只感到牆面是垂直的,經驗產生的視覺信息認為我們是站在水平地板上,但前庭覺反映是站在傾斜面上,相互矛盾的信息彙集到大腦中,使大腦不能發出正確指令,因而我們頭昏眼花感到行走困難。

參觀完諸多展品,真令我獲益匪淺,興趣大增,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現代化的科學儀器不斷問世,使人類走向高級文明階段,為將來更發達的科技開闢了廣闊的前景。我們作為下一代接班人,更應該努力學習,為科學做出貢獻。

遊科技館心得體會篇8

六月份的最後一天星期六,在幼兒園的領導下全園職工在華南植物園第八套廣播體操比賽完後去參觀了外置在越秀區童心路西勝街42-46號的青少年科技館。我是第一次來這裏,感覺很新奇很新鮮,不斷地拍照與交談,東摸摸西摸摸,感受這裏的科學技術實驗展品。由於不知道要帶教師資格證,所以要給我們這些沒帶證的老師買票,我們才能進去,下一次像這樣的集體活動我就要記住了,把要帶好的證都帶好。

進去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一杆大秤,大秤下面有題字。我們中班組的任務重點是觀看靜電魔球,寫一個教案及體會。所以一進到大廳我們首先就去找靜電魔球那片區域,印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圓球體正放置在一根紅色粗粗的圓柱體上,正面寫着大大的漢字“靜電魔球”側邊有一塊説明欄,寫着:演示時,我們可以看見雙手觸摸金屬球的表演者的頭髮全部都豎了起來,這是在靜電斥力的作用下頭髮會出現怒髮衝冠的現象,當工作人員操作時,由設備的的高壓電源將電荷傳送並分佈到金屬球殼的外表面,隨着電荷積累,球殼的電位升高達20萬伏,由於表演者手貼球殼,其電位與球殼同時升高,而頭髮有微導電性,一部分電荷便傳到頭髮上,使頭髮帶有同性負電荷,產生的同性電荷排斥作用使頭髮根根豎起來。虛擬現實技術是綜合應用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模式識別技術,仿真技術、人工技能技術和實時測控技術,配合高性能音像顯示設備,營造出逼真的虛擬境界並實現人與虛擬世界之間的互動,使參與者產生“身臨其境”的臨場感。

此外,還參觀了傾斜小屋,進去之後感覺像地震一樣,整個人暈沉沉的,站不穩,行走困難,嚴重的還會短時間出現功能絮亂,眩暈和嘔吐等不良反應,所以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勿進。然後參觀了流體,(水流或者氣流)經過各種邊界或繞過各種物體時,因邊界改變和邊界層分離,流體流動狀態亦發生改變,產生漩渦,去看這展品演示時,共有8種不同的邊界條件或障礙物流動現象的改變。還觀看了電池蹺蹺板,是應用了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性磁極相互吸引的原理,實現了蹺蹺板的起伏運動,展品的磁場由永久磁鐵和電磁鐵構成,永久磁鐵產生固定磁場。電磁鐵產生隨電流方向改變磁場。還觀看了人體百科,是通過計算機多媒體三維互動技術、觸摸屏技術,實現人體互動。另外還參觀了氣流投籃、打害蟲、拱橋、越轉越快、椎體上滾、沙漠救援、法拉第籠、磨盤、隱身人、電影動畫、踩氣球、畫五角星、看得見的聲音、看得見摸不着、科里奧利力、萬有引力、滅火遊戲?看了好多好多東西,好神奇啊,科學真的太偉大了,人類的智慧真是無限的,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在這科技館怎麼看都看不厭,越來越感興趣,每到一處地方,我們就問這是怎麼玩的,然後就動手去摸索一下,感覺很有意思,我們看到的分別都是用現在的科技挑戰個人的視界。

我們看着看着都不想離開這裏了,到了上車時間,有的老師還在那裏觀看摸索,直到園長過來説:“部分老師上車等你們很久了,別看了,走吧,走吧!下一次有時間再來看過。”我們才匆匆忙忙地離開,奔向停大巴車的地方。依依不捨地離開科技館,腦海中還回味着剛才看到的那麼多神奇有趣的展品,在車上還把手機拿出來打開相冊瀏覽剛才在館裏拍到的圖片,老師們都在熱烈地討論着看到的有趣的科技展品,場面甚是熱烈。看來這次組織全園教職工參觀廣州市青少年科技館確實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