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2021《紅樓夢》讀書心得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學生2021《紅樓夢》讀書心得多篇

《紅樓夢》的巨大社會意義在於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今天本站小編分享了學生2021《紅樓夢》讀書心得5篇範文,希望能幫到你。

學生2021《紅樓夢》讀書心得1

今天的閲讀課上,我閲讀了《紅樓夢》。第五回的“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是被我讀過無數次的一部分。尤其是“金陵十二釵判詞”。正冊開篇即是一首寫薛寶釵、林黛玉的詩,第一句是“可歎停機德”,毫無疑問,這是描畫寶釵的詩句。“停機德”典出《樂羊子妻》,故事説的是樂羊子棄學回家,其妻見狀立即剪斷正在織的布匹,用一規勸樂羊子用功讀書。於是後人用“停機德”來讚美封建恪守相夫教子的“婦道”的女子。用“停機德”來形容寶釵之德,恰倒好處。寶釵正是這樣一個嚴格遵守封建禮法制度,並時常規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道的大家閨秀,賈府上下無不稱讚她。然而曹雪芹在判詞中卻用了一個“歎”字,明顯表達了對寶釵的否定態度。的確,按照曹雪芹民主、進步並帶有資產階級傾向的思想來看,這樣一個封建沒落貴族的維護者,應當作為民主進步思想的反例,給予否定。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待寶釵,她又是一個十分讓人喜歡的人物形象。這個側重點就是薛寶釵的人際交往能力。薛寶釵初入賈府不久,就博得了眾多下人及其他賈府主子的一致交口稱讚,這不是她生來就惹人喜愛,而是她出色的交際能力產生裏她在眾人心中的美好地位。

記得在幾天前的軍訓中,我們聽了沈主任的禮儀知識講座,由講座中提出的每一條標準來在薛寶釵的行為準則上做比較,會發現驚人的吻合。也就是説,薛寶釵的一言一行不僅在封建社會中符合禮法章程,並且在現代社會中,也有大量的相符之處。

當今的社會,是一個人文主義思想濃厚的社會,因此即將邁入社會的年青一代,能合理處理人際關係上十分重要的一條素質標準。因此,適當地在薛寶釵身上吸取一些正面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可取的。現代思想越來越強調辨證看待問題,看待事物,因此,我們在否定應當否定的事物後,也應將有利的思想深入其中提取出來,合理利用。

學生2021《紅樓夢》讀書心得2

一番相思,兩處閒愁,千言萬語道不盡古往今來痴兒怨女。紅塵過往亦只是南柯一夢,過盡千帆,亦難逃香消玉殞。

讀《紅樓夢》時,不喜歡黛玉梨花帶雨的姿態;不喜歡熙鳳的潑辣刁鑽,可以説對《紅樓夢》中的大部分角色都甚欣賞,他們亦刻薄,亦狠毒,亦陰險,工於心計,不惹人憐。獨有一人,她勇敢,不屈——她就是晴雯。但她卻偏偏活在書裏,終其一生演繹了場並不華麗的悲劇。

晴雯的出現,必定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因為她就是另一個黛玉。作者用一個黛玉橫死街頭的悲慘下場,預示了寶黛之間悲慘的結局。晴雯身世悽慘,卻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得到了主人的賞識,並且依舊保留着自己純真的本心,一如對襲人的態度,一如對墜兒的懲罰,雖脾氣火辣卻天性使然,但正是她的純真天性,才導致其最後的悲涼。

寶玉也是如同深愛着黛玉一般深愛着晴雯的,否則寶玉不會同一個奴才的奴才那般要好,也不會在一個下人病倒的時候心急如焚。晴雯也同樣深愛寶玉,否則也不會在病重時依舊拼盡最後一絲氣力也要補好對於寶玉極其重要的雀金裘。魯迅先生説過:“所謂悲劇不過是把人認為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此時的晴雯恰好充當着“美好的東西”。這樣看來,晴雯之死便是必然了。

學生2021《紅樓夢》讀書心得3

以前,讀《紅樓夢》時,對它的認識始終停留在,大皆不過談愛情上,對它產生興趣的原因也完全是因為中間摻雜了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直到現在,取下這束之高閣的《紅樓夢》,如品茶一般,細細品讀,忽覺愛情不過是一味不可缺少的香料。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圍繞兩個主要人物的情感糾葛,描寫了大觀園內外眾多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古典小説的巔峯鉅著。書中刻畫了眾多人物形象: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王熙鳳·······儘管他們的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他們的愛與恨、痛苦與歡樂也呈現在不同的情節,但他們的悲劇命運卻是相同的。《紅樓夢》通過愛情悲劇產生的社會環境的描繪,深刻而尖鋭地批判了封建社會制度、政治吏治、婚姻制度、滿腔悲憤地控訴了封建主義的慘酷無情和滅絕人性,大膽地預示了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滅亡。

與其説林黛玉在賈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劇的起因,還不如把責任的軌道推向萬惡的封建社會。以無春為首的封建集團無情地扼殺了賈寶玉和林黛玉之產的愛情。使她們在花季般的年齡裏享受不到應該享受的快樂與幸福。我可以體會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

在這本書中,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幾代人的命運沉浮,其中,所藴含的人生哲理,世態人情值得我們去反覆品味,咀嚼一生。

學生2021《紅樓夢》讀書心得4

校園一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寫出了作者的辛苦與心酸,也表達出了知音難尋的無奈和苦悶。而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就是出自曹雪芹先生筆下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個悲劇,它不僅是曹雪芹先生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從而使一個繁榮的榮國府走向衰敗。曹雪芹先生歷時十年完成這部著作,用細膩和巧妙的文筆敍述了一個繁榮一時的榮國府。

當我看完了《紅樓夢》後,我感到無比的心酸,我甚至有點怨恨作者為什麼把這《紅樓夢》的結局寫得這麼悲慘,這與《紅樓夢》前部分的那生氣、繁榮的景象一點有不符合。但後來我漸漸地明白了,當時的社會就是這麼黑暗,這只不過就是社會的演變過程罷了。

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林黛玉,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卻似乎知道她的苦衷似的。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感到自己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為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的語氣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林黛玉在淒涼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默默地為她哭泣。這時我也想起了她那被預言的悲慘的一生。

賈寶玉,一個外表看上去柔弱帶點天真的男孩子,其實也有剛強男子的一面,也許到最後誰也想不到他會去出家,是因為他看破了紅塵吧,他是一個渴望得到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成家後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內心漸漸地成熟了,更何況在這種"指腹為婚"的時代,對他來説更是一種水深火熱。同時他又是一個痴情的人,他對林黛玉可以不顧一切,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替賈寶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這樣被斷送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歎停機德,金簪雪裏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憐詠絮才,玉帶從中掛。"都能體現出來。曹雪芹先生曾慘痛地寫道:"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譴愚忠,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一書讓我感慨萬千,它是賈寶玉一生的真實寫照歲月流逝,生命的年輪在不停地輪轉,但又有誰能讀懂這曹雪芹的夢中淚。

學生2021《紅樓夢》讀書心得5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着的悲涼詩句一直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着《紅樓夢》這部小説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藴含着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讀《紅樓夢》了,懷着一種壓抑的心情,小時候素來不愛讀書,那印象中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似乎就是兒時對《紅樓夢》的理解。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其他人物各自的輕佻,刻薄,總之,這本書只是記錄了晚中清時一户人家的興衰史,當時,我是這麼理解的。

可再仔細品讀之後,隨着見解的豐富,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只意味着一個純粹的俗氣的故事,它開始有了更深遠的寓意,那故事背後所揭示的那些不為人知的悲傷與悽慘,也讓我領略到了曹雪芹這個懷才不遇的文學者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觀念。

寶玉曾説:“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後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寶玉為何有此感?這也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不顧的現象覺得無比反感與憤憤不平麼?黛玉為何生性鬱鬱寡歡,喜散卻不喜聚?

因為作者正是借這個悽慘美人兒所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欺負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所以心中悲傷,憂鬱的心境。而其他的像鳳姐之類人物的刻薄尖酸也正是那個年代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

也有善良的主兒,如襲人,也如像前面所説到的尖酸小人,也有樂於助人,熱心,善良的一面,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和祥和激發的片刻。然而,悲劇的色彩仍籠罩着這個美麗且極具諷刺意味的故事,那榮寧二府的家破人亡與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內心對社會的極度失望和那看破紅塵的一分灑脱與傷感,令讀者不覺為之一顫。

雖説這本書字裏行間顯露露出的的社會的世態炎涼着實能令人如作者一般忍不住仰天長歎,然而其中也有美麗的,善良的一面,如大觀園中的一家人一同飲酒對詩,一同喜接春聯的熱鬧,開心,亦如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也使讀者在閲讀時嘴角不禁泛起一絲浮萍。

其實,這也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然而越如此,結局變越顯得滄桑淒涼,越覺得不捨,若不是如此,作者那犀利的語言和矛頭也不會直指人們內心的最深處,如此傷感。

讀完《紅樓夢》,從那個壓抑封建的社會陰影中逃脱出來,長吁了一口氣,環顧四周,自己生活的環境至少能有讓自己長吁一口氣的空間,而當時的人們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錮,他們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所以,每當讀完一遍《紅樓夢》,那在讀之前的緊張,壓抑,似乎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對苦難,艱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對夢想的追逐也越發執着。我們也理當為了這而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時代,在生活中,有艱苦,有困難,但那是人生歷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環境,觀念無關,但是,比起封建社會的人,我們至少有權利去戰勝他,我們有能力起戰勝他,我們有資格去戰勝他,這,難道不值得慶幸嗎?

靠在書架上的《紅樓夢》,靜靜地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是喜,是憂,是聚,是散。它孕育着狂熱的;它傳承着深刻的思想;它透散着醉人的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