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受有關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59K

受有關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受有關教育心得體會篇1

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小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莫旗教師進修學校組織了一次特別的中國小老師暑期繼教培訓,所有參加本次培訓的教師,無論是年長者還是新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都對本次活動讚不絕口,並且熱情高漲地投入到研討中,使得本次培訓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參加了此次培訓,我也從中受益匪淺。説到這裏,您一定對我們的培訓內容特別感興趣吧,那就是新一輪中國小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

本次培訓分三期進行,每一期培訓老師都設計了周密的安排;第一天上午:崔老師對“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進行講座。然後利用下午和第二天的時間各個研修團隊進行備課、交流,第三天由培訓老師進行檢查驗收。可以説在整個培訓的過程中我們的數學教研員崔老師非常的辛苦,她不僅要關注整體,還要深入各個小組進行指導,而且對每一個細節都指導得特別到位,中國小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總結讓我們每一個參加培訓的老師都大有所獲。

“關注課前準備,實施有效教學”訓練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入手: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分析與確定教學流程;教材處理與教學策略的選擇;編制教學預案。可以説通過本次培訓,我在這六大環節中都有很大的收穫,下面我就教材處理深入談一下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新課程倡導“學生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整合”,從而實現“現實生活資源於教材資源的整合“。尤其是對於我們農村學校來説,我們不具備大城市那些優越的教學條件,也沒有優越的校外課程資源。例如: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等,但我們老師應當學會主動地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資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動有趣。

説到這裏,我不禁止想到自己在教學四年級《植樹問題》的點滴經驗,本節課最讓學生難以理解的是“間隔”,如果用術語來解釋學生會感到很抽象。教材中也沒有具體介紹“間隔”一詞的含義,而它還是解決植樹問題的基礎。這可怎麼辦呢?正在我苦思冥想之際,我注意到很多國小生都玩拍手的遊戲,兩個手指間的縫隙不就是間隔嗎?於是我在教學時利用學生表演“幸福拍手歌”入手,表演後讓學生看着自己的一隻小手,問“你能發現什麼數字?”學生答:“5”。我説:“你們説的很對,我們一隻手的確有五個手指。可老師除了發現你們説的5以外,還發現一個數字4,你們知道指的是什麼嗎?”學生一時全用詫異的眼睛看着我,又看看自己的小手,很快有的同學發現了:“老師,我知道了,是手指間的縫隙。”我稱讚地誇獎那個同學:“你真是一個善於發現的孩子。”於是我輕輕鬆鬆地引導學生理解了“間隔”這一詞語,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

就像新課程倡導的我們老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如葉聖陶先生説的:“教材僅是個例子。”而如何把握教材,利用教材是我們教師教學成敗的關鍵,我們教師要想成為智慧型的教師,就應該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受有關教育心得體會篇2

中國自古就有尊老愛幼的傳統,人們尊重老人,尊重有成就的人,尊重權威,尊重大官,這是社會的普遍心態和世俗民風。而對小孩子,施以愛就可以了。殊不知,尊重是能否培養出有思想、有能力、獨立自主、笑對人生的人才的關鍵之一。灕江出版社最近推出了旅美作家、三個孩子的母親蔡真妮的新著《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她結合自己三個孩子的養育經歷,以及發生在身邊的美國家庭和學校裏的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向我們揭示出美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理解與寬容,同時,也令我們深刻領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諦——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書中在介紹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從比較教育的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給中美教育的差異,從家長的角度提出了彌補不足,縮小差距的方法與措施,具有較強的啟發性和可借鑑性。

在他們看來,讓學生學會去尊重別人,這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從小就受到尊重,在尊重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會學會自尊自愛,也會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這就是美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核心之一。尊重和良好的成長是相伴相生的,在今天的教育環境裏,要想培養一個心理健康、有思想、有能力的孩子,必須使“尊重”這種在我們的教育裏面還十分稀有的元素,變得豐富起來。

相信很多老師都聽過學生與老師談完話後、受罰後自尊心受傷自殺的新聞,也以此為戒。作為老師,我們知道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要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但在工作中往往不自覺地以高人一等的態度與學生談話,讓學生做這做那,侮辱學生,體罰學生。遇到問題總是怪罪學生,怪學生懶惰,怪學生腦子笨,怪學生缺乏家庭教育,其實,我們應多從自身找原因,與學生談話時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注意內容的度,多一些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歎息。

陶行知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微笑中有愛迪生”。所以,請尊重、理解你的每一個學生,一句理解的話語,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讚許的微笑。這,也許換來是孩子們一生的自信和成就。

受有關教育心得體會篇3

利用暑假的時光,我讀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的名字在我小時已有耳聞,但是在我讀後才懂得了作者想要傳達的這份生活態度,得到了許多生活態度方面的啟示。雖然只是三年級學生的日記,但給我的感觸仍然極深。

小作者寫了許多自己對所見所聞的感想,以及許多自己的想法和態度。他和書中其他的同學們一樣並非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孩子,但是他有着一顆善良的心,雖然有時會控制不住脾氣做出一些不當的事情來,但是他的身邊有父母通過在日記本上寫話的方式與他溝通,化解他的疑惑以及矛盾的心理,並且他們會經常提醒小作者家中的生活來之不易,有許多的孩子們家境遠不及他們的好,使他能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環境,並對貧苦的人們有憐憫之心,不歧視他們。

除了父母的教育,他還有良師益友的教誨和提醒。令我印象頗為深刻的是他的朋友卡隆。他是一個正直的人,對於弱者總是盡力讓他們受公平對待,而不受欺負,如駝背的耐利就由他來同桌,使他不受同學的嘲笑,保護了他的自尊心,並鼓勵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記得一次爬竿的時候,就是卡隆的盯視使同學們沒有嘲笑耐利,而在之後他也給了耐利鼓勵,使他最終爬上了平台。這樣的一個朋友使我敬佩不已。

除了對作者身邊的人們的敬佩之外,我心中產生了許多次的愧疚之情。三年級的意大利學生們已經能夠如此待人接物,而我們身上仍有許多未改正的問題。學習生活中總會出現同學被大家嘲弄的事情,而有些咧着嘴笑語的同學們在事後卻還不認識到錯誤,對於傷害他人自尊心的錯誤沒有絲毫愧疚與自責,使人在驚訝之餘感慨日前經濟愈加發達的社會中,不少良好的道德品質已有缺失了。讀過《愛的教育》,讓我能夠自省:有沒有做傷害了他人的事?

讀《愛的教育》培養了我的心態,使之更加積極向上,能夠接受他人給予的意見,也讓我能保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另外,也讓我記住要關心,瞭解,幫助他人。其中的例話讓我明白愛國精神的偉大,以及小作者改正缺點的過程和下定決心努力學習的態度,還有許多的事件同樣讓我能從中學習而受益。讓我能更加關愛身邊的人和社會。

受有關教育心得體會篇4

幼兒園健康教育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隨着新的課程標準的頒佈,幼兒園健康教育作為課程領域之一已提升到很高的地位。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發育和心理的健康發展是有機結合的。

3歲至6歲的幼兒處於人的一生中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幼兒教育機構的良好教育更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提高幼兒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待個人健康和公共衞生的態度,培養幼兒的各種有益於個人、社會健康的行為和習慣,還要密切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培養幼兒樹立樂觀自信堅強的品格,引導幼兒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而言之,“幼兒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全面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將為幼兒的未來的健康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通過自由閲讀和小組研討學習等方式,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健康領域進行了解讀,並進一步結合我們各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深刻地理解了“健康”的涵義,並且將本學期健康領域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情感、人際交往和身體素質和活動技能上面,同時也點燃了我工作的導航燈。

本園孩子個性強、活潑好動、喜歡與同伴共同遊戲,平衡能力發展較好,大部分幼兒已經掌握走、跑、跳等動作技能,能聽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但是由於年齡上存在差異,以及在認知、家庭、愛好、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仍有孩子存在自制能力差,在遊戲時存在爭執、不遵守遊戲規則的行為。那麼,對於孩子來説,必須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衞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的習慣。

我個人理解,首先健康教育應貫穿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要集體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先針對羣體進行教育,改變整個羣體的行為習慣,來影響個體行為的形成,“大家都這樣,我也要這樣”。再針對個別特殊幼兒多提醒、多關心、多指導,使整體幼兒獲得較全面的健康發展。

其次,在心理健康方面,要為幼兒園創設寬鬆和諧平等民主的班級氛圍,開設各種遊戲區域活動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增強自信心,鼓勵幼兒積極和其他幼兒分享物品,能主動和教師問好、道別,在禮貌教育的同時促進其交往能力的發展,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

最後,在活動技能方面,要為幼兒設計感興趣的活動,在遊戲中培養幼兒的走、跑、跳、投、鑽、爬等技能。通過做幼兒體操,進一步鍛鍊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以及靈活性。鼓勵幼兒玩生活中常見的中、小型運動器材,例如球、沙包、啞鈴、自制器材等,並鼓勵幼兒“一物多玩”,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

總之,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是你我他所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健康是幼兒幸福的源泉,但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激發幼兒對健康的興趣,體驗到健康成長的快樂,從而形成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為終身學習的基礎。

受有關教育心得體會篇5

進入多元、開發、迅速變化的21世紀,我們同你一樣面臨挑戰:如何根據時代的需要和《綱要》的精神實質,來培養主動適應未來社會的人?為了指導幼兒園更深入地實施素質教育,我國頒佈了新綱要,這標誌着我國幼兒教育改革邁進了一個新的台階。認真學習了《綱要》,深刻領會《綱要》的最新精神。根據《綱要》要求——“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發展。”下面就《綱要》藴涵的幼兒環境教育來談談自己的一點認識。

?綱要》特別強調了環境教育,強調了環境在促進幼兒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説明:兒童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份子,愛主動探索周圍環境,而非被動的學習者。周邊的社會生態環境為兒童提供了潛在的發展機會,並對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同時幼兒的反應行為與習慣亦會影響到與其直接相關的家庭、幼兒園、社區。

結合我班開展的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尤為重要。如:小班主題活動《幼兒園真好》,就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安全、温馨、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儘快與教師建立依戀關係。教師可經常抱抱幼兒,與他們交談,參與他們的活動。教師經常播放歡快的兒童歌曲,作為一日活動的背景音樂,使幼兒擁有愉快的心情。在主題牆上佈置一幅幼兒園的背景圖,張貼每個幼兒的照片,題為:“我愛你,幼兒園”,以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歸屬感。通過環境教育,是幼兒喜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綱要》中指出,幼兒同伴羣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也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環境,老師的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所以,我們努力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和諧的、安全的、自由的環境,讓幼兒自由自在地在這環境中生活、遊戲、學習、發展。《綱要》還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的確,家長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們要認真做好家長的工作,取得他們的信任,得到他們的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以上是我學習《綱要》後的一點體會,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將不斷的更深入的學習,把《綱要》精神逐步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受有關教育心得體會篇6

新義務教育法的誕生,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是在對我國依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導和保障義務教育事業發展的制度與準則。法律將維護教育的公平公正、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指導思想,並重點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保障義務教育投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問題作出了規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進義務教育發展的各項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創新、有突破,為我國義務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

新《義務教育法》的頒佈實施,對於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義務教育的發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新《義務教育法》的誕生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對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未來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開放、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必然,為學校辦學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義務教育法》中,四處提到特殊教育,充分體現了這屆政府人文化的關懷和親民的思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提升對弱勢羣體的法律保障,讓這些有殘障的孩子、這些家庭看到希望,看到黨對他們的這種關懷。從這一點上看,新《義務教育法》凸顯了政府構建和諧社會和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奮和欣慰。

作為一所普通國中學校的校長辦好每一所學校,讓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學,不因為家庭條件的差異和學校條件的差距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是新《義務教育法》的最大受益者。農村藴含着大量的人才,還有待開發的人力資源,從法律的角度給他們一個平等就學的機會,未來,國家和民族也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探索打工子弟如何接受義務教育12年了,新《義務教育法》的出台,消除了我這些年的一些困惑,盼了這麼多年,新《義務教育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交學費和雜費,這對農民工子女來講意義重大。繳納學雜費,這些錢對於城裏孩子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打工子弟家庭來説,每月的收入是800元至1200元,學雜費是一個不小的負擔。現在西部地區已經實行了“兩免一補”,但打工子弟走進城市來以後,什麼時候也能夠免費入學,這是孩子們和他們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

真正以人為本,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孩子、所有學校、所有老師的基本權利,這是我讀新《義務教育法》第一條到最後一條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義務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個立法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為本,真正給學生以發展的空間,同時給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充分的發展空間。“新的《義務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還有統一性和強制性。這三個基本支點,雖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為,但是對於教育工作者轉變觀念卻非常關鍵。”

新法明確了對義務教育質量的要求,第一次將素質教育明確寫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強調要把德智體美有機地統一在教學的活動中。這些內容必然影響到校長的辦學思想和教師的教書育人行為。同時,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也必須肩負起提高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的責任。在實施新《義務教育法》過程中,我有這樣的思考。

目前,整個社會對考學、對分數越來越重視。前幾年當校長,考分只是家長關心,社會關心,近幾年,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領導也十分關注,將一些考分指標壓到中學校長身上;指標逐級分擔,任課老師也承擔着很大的壓力。一旦會考成績滑坡,社會不認可,領導也責難。怎樣處理好文化課的學習考高分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關係,對於一個校長來説,確實很難。

提高教育質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就是要提高教師質量。教師專業化的問題也正影響到學校的教育質量。“素質教育必須由高素質的教師來實現,但是農村國中校面對很多教師自身素質不高的現實問題。不能否認,素質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阻力很多,困難重重。儘管如此,並不是説素質教育一定要等到教育均衡以後才能實現,在現有條件下學校也應該有所作為。多年來,**中學在推進和落實素質教育上就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關於學生素質的評價就已經堅持了十年沒有中斷。目前學校將學生德智體美勞幾方面素質,分成可操作的92個評價點,每兩週自評一次,時間在8分鐘左右,使學生在不斷地內省過程中,收到以評促行的良好效果。我相信,不管在什麼樣的辦學條件下,開展好德、智、體、美、勞、心理等多方面行為素質評價,是實施素質教育一個有效途徑。

素質教育不是一種運動,也不是一陣風。素質教育的落實需要細緻的工作,落實在每一個孩子在學校中的每一天,體現在學校各項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素質教育不應該是難以作為,只要能靜下心來,仔細地去思考如何在一些細節上、在各個學科上下功夫,腳踏實地去研究教育教學、課程以及學校活動設計,就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結合學校自身實際貫徹落實新《義務教育法》,在學校層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領會新《義務教育法》的精神實質,特別要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加以落實。從法人的角度,把教學質量作為辦學的一個核心,通過學校教育教學的實踐,體現《義務教育法》對殘障孩子享受均等和優質教育資源的權利。在管理的保障層面把新《義務教育法》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在落實中發現和解決問題。

多年來,打工子弟學校始終在漂泊狀態,辦學條件差,校園都是租賃的。目前北京近360所打工子弟學校,其中經過審批的只有54所。實際上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政府能夠按照新的《義務教育法》,來給這些孩子提供和創造條件,將部分閒置公辦中國小的校舍給打工子弟學校使用,就能解決很多困難。

貫徹實施新《義務教育法》,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感悟法律條文背後的基本的價值取向是什麼。其二是按照法律要求,依法辦學,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折不扣地執行法律。第三要不斷髮展法律條文的內涵。針對學校現在面臨的一些熱點問題和瓶頸問題,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方法執行法律條文,根據各地方的不同情況來處理。將只要學業分數的評價向多元化評價推進,將終結性監控向過程性監控推進,都是確保素質教育穩步實施的基礎。**市教委也一直在思考探索建立義務教育階段的質量監控體系,使區縣政府正確看待區域內義務教育的質量內涵。貫徹落實新《義務教育法》,不是教育行政部門教校長怎麼去做,而是取得廣泛共識以後,校長自發地學法、守法和用法。同時也會產生出各種各樣創造性的做法,新《義務教育法》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執行空間。

我們在追求一種教育理想,一種發展的理想,這種理想我們並不強求最後百分之百地實現,事實上,在追求的過程中,每個人、每所學校都會得到真正的成長,而每個人、每個學校真正得到發展了,才是實實在在的素質教育目標實現。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提出縮小辦學差距,不分重點校、重點班,非常人性化,體現了對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每個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我最關注的就是重點班的問題。相對於其他教育人羣而言,校長們更為關注的是學校層面的教育均衡問題。高鐵忠認為,傳統的“重點班”劃分不利於學生的均衡發展。根據學生考試的成績劃分為重點班、普通班以後,有些普通班的教學就非常困難,老師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學生中缺乏“領軍”人物,無論是班級管理也好,德育也好,都是一潭死水。新的《義務教育法》實施後,“重點班”被以法律的形式禁止,但高鐵忠同時也擔心這可能會使學校流失一批優秀生源。

作為基層工作者,感覺到學生的差異的確很大。在我們學校今年有30多個學生公共英語過了二級,也有的七年級的孩子,一百以內加減法都算不清楚,如果把他們全都分到一個班級,老師的因材施教就比較難,往往是照顧到這兒就顧不到那兒。近年來,中關村中學就辦了一些實驗班,而不是平均分班,讓孩子在差不多水平的情況下,在教師的因材施教中得到比較好的發展。邢筱萍認為,教育均衡就是讓所有的孩子,同在藍天下,都應該享受到同樣的教育,但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均衡,因為不均衡是絕對的,百分之百的均衡是不能完全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