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3W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通用多篇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篇1

推薦剛開始看這本書時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書中所提的要求都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説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真正開始對這本書感興趣時是在白鹿培訓時,和學員們一起觀看由這部書改編的電影《熱血教師》。

在寒假裏,我又再次拜讀了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俗話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好學生要靠老師的激勵、引導、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從細微處着手,通過對55個教育細節的處理,創造出教育奇蹟。作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讓讀者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蹟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讓絕大多數的老師感到比較頭疼的就是如何處理後進生的問題,比較聽話的還好,雖然完成質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業還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對於作業經常拖拉不做的,我們一般採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聯繫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後進生談話,剛開始還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長聽慣了孩子在學校的“不好表現”,也會對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則會認為自己在老師的眼裏就是一個差生,就更不想學習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他的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他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長聯繫,但都沒能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他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持。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説:“我孩子在家裏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但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説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得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完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現直截了當地告訴家長,而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就很少會去告之家長了。

還記得去年任教五年級時,我也碰到過類似的學生,打電話給家長告訴她孩子經常不做作業,家長直接跟我説;“我管不了她,我都放棄她了,老師你也別管她了。”後來再打電話她就再也沒接過。如果那時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樣,先讓家長了解孩子優秀的一面,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事在人為,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優秀是教出來的,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圍,喚起他們的學習激情,讓他們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更優秀。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篇2

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便要每個同學都能養成一個“好讀書”的好習慣。她説,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是的,聖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雖然貴重,但只要我們讀好書,就會得到比黃金更貴重的東西——文化知識。

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來説,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給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因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地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閲讀的一些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追求、專業探索、專業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説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温習的功課。

近段時間我認真地閲讀了一些教育著作,感受頗多。

“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讚譽。“以天心點燃燭光,引導人類走向光明”更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聖和職責。怎樣做才無愧於這些稱呼和讚揚呢?

熱愛學生。“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幹人有益,牛馬也做”。愛的教育是中國小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温馨、親切的師生關係。在這種師生關係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是創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

我們知道教育學生是個艱鉅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也應該像斯大林所説:“要小心翼翼地培養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通過我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不論什麼孩子,他們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要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它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斷走上成功之路。曾經有一位學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無暇照顧他,他便自我放縱,學習不認真,作業不做,和同學關係不融洽。當了解到這情況後,我立即向他伸出關愛之手,找機會與他談心,時常撫摸着他的小腦袋問寒問暖,鼓勵他學習。慢慢的,他對學習不再馬馬虎虎了,一天天進步起來。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藤野先生那嚴謹的治學態度,公正無私的師德深深地影響着魯迅先生,時刻激勵着他去英勇鬥爭;陶行知先生一生為師,注意表率,良好的師德風範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們譽為“萬世師表”,成為世人學習的典範。我們要以前輩為楷模,並向身邊的優秀教育工作者學習,建立起以教為榮,以教為樂的專業思想情感。面對着不成熟的少年兒童,面對着正處於動態發展中的他們,我們要注意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俗話説:“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為人師表,身教重於言傳。我們要以《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規範自己的言行,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充盈着一顆愛心,把愛心的陽光灑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讓思想與思想撞擊的火花,架起心靈與心靈溝通的橋樑,一起拉響生命的琴絃,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

教師的成長之旅是一部漫長的心靈之旅。這個旅程是從閲讀開始的。讀最好的書應當是為人師者身體力行的職責。不在於讀很多,而在於讀最好的。即使有一些書很難輕易地讀進去,但也要設法讀進去"。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書上我們能知道更多故事,更多知識。我們要多讀好書,用知識來塑造你自己,不斷進步!書是一盞明燈,它照亮了我們的人生道路,讓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有了明確的目標。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書,讀好書,同時倡導並支持我的學生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篇3

?紅樓夢》是了不起的。它是封建社會中少數尊重女性的書。

在封建社會,女人社會地位低下,甚至比牲畜還不如,看看那些煌煌正史,竟把那些因糧盡而殺女人吃的事蹟大大表贊,他們可曾想過,女人也是人,她們中,有的才華橫溢,有的美麗聰慧……

賈寶玉,封建社會中的一大奇葩,不愛功名不愛權勢,卻愛戀尊重女性,其父賈政聽他説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便認定這個兒子是“淫魔色鬼”,可見賈政也不過是個愚腐的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

每次看《紅樓夢》我都忍不住要罵:真是奇葩了!賈母、王夫人等人皆是女子,卻不同情那些下場悲慘的女子,反倒認為是她們命中註定的,當她們活生生拆散寶玉與黛玉這對壁人時,還覺得理所當然,她們不僅葬送了寶玉的幸福,也葬送了寶釵的幸福,更是間接的將黛玉置於死地,長歌當哭!

?紅樓夢》裏女性各具風格,十分優秀,但下場卻又十分悲劇,可這悲劇的結尾,卻正是體現了封建社會女性的不幸與作者曹雪芹對女性的尊重。若他不尊重女性,也把女性當作“低賤之人”“生育工具”,他又怎能發現並寫出這些悲劇。很多學者認為,寶玉,就是曹雪芹的化身,他們尊女愛女,將女性看作珍寶一般,這在封建社會是極為難得的。

一説起悲劇,便令人無法不想起林黛玉,講真,她的性格並不討喜,尤其是在大家閨秀、通情達理的薛寶釵的比較下,更是讓賈母、王夫人等人堅定了要娶寶釵的決心。

可是,縱然黛玉是“多愁多病煩惱身”,寶玉最愛的是她。當黛玉香銷玉殞後,寶玉也出家了,平等自由的愛情不屬這對青年男女,多麼可悲!

?紅樓夢》歌頌女性,展現了女性的純潔美好,是女性的頌歌!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篇4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説"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於在孩子們那裏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着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麼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願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裏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着,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麼問題嗎?"教室裏一片沉默,於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複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於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説:"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麼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後,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並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麼,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麼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穫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蘇霍姆林斯基説:"一個好的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篇5

?賞識你的學生》由孟繁華主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新課程教師培訓的教材。全書共七章,第一章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第二章老師,您聽我説,第三章每個人都是天才,第四章一生的感謝,第五章就這樣被你感動,第六章師心深處,第七章恨,鐵就能成鋼嗎?全書共有七十多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或經典案例,並附有家長留言、專家評析和思考與探索。附錄中則收入了最具殺傷力和最具激勵作用的評價性語句,以及建議閲讀的書刊和網站目錄。該書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趣味性,同時又針對教師羣體,具有指導意義。

教育的祕訣是真愛,對於一個教師來説,賞識學生並且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前景考慮,為他們提供最適當的教育方式,這才是真正關愛學生的最佳體現。本書所展示的,或是學生的心靈獨白,或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或是精選的專家評析,然而,它為我們開啟的,卻是教育的全部奧祕,那就是在對學生的心靈進行了真正的解讀後,愛的付出。本書給每一位老師帶來了啟示,原來“懲罰”也可以讓學生們如沐春風,在學生心底留下最深的感動。併為教師們提供了與學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靈關照的機會。讓每一位“誨人不倦者”都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為,這些都是來自真實心靈的呼聲。

從《賞識你的學生》中,我我深刻的體會到了尊重和愛這兩個詞語的含義。摘錄:“愛學生”和“尊重學生”的含義是不同的。“愛學生”意味着喜歡、欣賞學生,保護學生的成長,給他們以幫助,促進學生的成長。“尊重學生”則意味着要把學生看成和我們自己一樣的人,看成是一個自由、獨立、完整,有其獨特天性、人格特徵和尊嚴的人,“尊重”更注重接納、平視、理解和寬容地看待學生的一切所作所為。

感悟:“尊重學生就是尊重自己”可以把它看成是我們教師的座右銘。賞識資優生是錦上添花,賞識弱勢羣體才是雪中送炭。只有更加關愛弱勢羣體,才能使處於失衡狀態的天平重歸平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的冷眼裏可能有牛頓,你的譏笑中可能有愛迪生,你的罵聲中可能有愛因斯坦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國小生。”尊重孩子就是必須考慮他們個性的獨特性、差異性,真正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想,我們培養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當他離開學校的時候,對老師存有一份感激之心,對學校充滿一種懷念之感,對學習保持一份自信之心,對生活更帶一種熱愛之情,對人生擁有一張理想之帆,賞識教育不是營造温室,讓學生習慣被賞識,而是培育學生的自信,教學生學會賞識自我、賞識他人,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向上、永續發展。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多一些欣賞;少一些冷嘲熱諷,多一些讚許鼓勵;少一些不聞不問,多一些體貼愛護,我們都會為人父母。

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往往批評多於鼓勵,甚至經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語言,以引起學生的重視。例:“這麼簡單的題目都要做錯,怎麼能考第一。”“講了幾遍的題還不會,真是對牛彈琴。”“看人家學生怎麼怎麼好,你們以後怎麼辦?”本來是想通過揭學生的痛處,來喚醒學生,這種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這樣做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適得其反。因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必須引進新的觀念,新的方法來教育學生,以適應當代教育的需要。因而,我們教育工作者理應寬容的對待每一位學生。

賞識就是愛的體現。它不是虛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臨下的寵幸,不是不講原則包辦代替的溺愛,它是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愛與殷殷期待。它並不深奧,它也許就是一句你很聰明;就是摸摸孩子的頭、牽牽學生的手;就是把沒有自信的學生推到賽跑道的起跑線上;甚至它還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這樣的學生而感到驕傲。一句温馨的話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次表現的機會往往就藴含着賞識,就能生動地表達你的賞識。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篇6

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那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在《三國演義》的眾多英雄中,我最敬佩的人是關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重情重義。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要保護二嫂,所以被迫投降。但是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不管曹操怎樣封官許願,甚至送給他絕世好馬赤兔馬,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等到他一知道劉備的消息時,便立即騎着赤兔馬,帶上二嫂,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又去找劉備了。他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忠於故主,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往投。這便是關羽難得可貴的忠。

在赤壁大戰中,曹軍大敗,關羽奉命守在華容道口,守候曹操,但是當見到曹操時,他可以殺掉曹操,也可以生擒曹操,但他一想到曹操當初善待自己的種種情形,終於冒死放走了曹操,這便是關羽的義。

關羽的這種忠肝義膽之舉,得到了世人的從敬,把他當成神供奉起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也需要這種忠和義,並賦予新的含義,忠,就要我們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學好本領,報效國家;義,就要我們誠實守信,知恩圖報,懂得感恩。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篇7

論語,是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行的書。讀了之後,你能夠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負,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當今很少人有的。他不僅僅教會人們就應如何接物待事,而且十分嚴謹的規範自己,以行動來做出表率。他之所以被後人成為聖人,就是因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累積成了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無窮的寶藏。

讀了論語通譯,雖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譯成現代文,但是在註釋的幫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訴我們的。覺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時就能明白的這些道理,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到此刻都還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是啊,現實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個個都渴望理解。人們視理解為溝通感情的紐帶和聯繫心靈的橋樑。大家都期望人與人的相處就應多一點寬容和尊重,多一點容忍和諒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複雜。若時時都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為,人生沒有相同的路,每個人都不一樣,兩個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兩種價值取向相異的人看待同一個問題,要彼此理解不是強人所難嗎?人不是從一個模子裏造就出來的,你有另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於是我們之間有了牆,於是你苦惱,我也苦惱。但是,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麼必須要他人明白,必須要他人理解?其實,應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應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變法,落得五馬分屍的結局;達爾文在説物種進化的時候被人們罵成瘋子;助人為樂的雷峯經常被人嘲笑,他們這些舉動,又有誰能理解?如果他們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樣扞衞真理?他們最初不被理解,是因為他們的追求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們最終名垂青史,是因為他們敢於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這個東西。他們能夠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的主題,以別人的言談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別人的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要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了一些優柔寡斷毫無逐漸的可笑人生。他們真的明白理解嗎,他們覺得他們真的是在理解別人,並換取別人的理解嗎,不是這樣的。

理解不僅僅僅只是你需要別人來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為什麼要逼迫別人理解你,難道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同情和憐憫?這樣作難道不會太悲哀了嗎?於是,終日沉浸在觀察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之中,優柔寡斷,碌碌無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卻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牽強的,是需要別人有和你相同的東西然後互相共鳴而產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別人,想必別人也必須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這麼説過了,不擔心別人呢不瞭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理解別人。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

理解萬歲?

不被理解又有何妨。

要讀名著的心得體會篇8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做《草房子》。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小禿子,叫陸鶴,但是因為它是個光頭,所以別人都叫他“禿鶴”,他自己也這樣叫自己。

禿鶴在三年級以前,很喜歡別人叫他禿鶴。只要有人這樣叫,他都會很高興地答應一聲。但在他三年級以後,他就不讓別人摸他的頭了,也不讓別人叫他禿鶴了。他對他的光頭很在意,於是就買了一頂帽子帶着。調皮的桑桑把他的帽子摘了下來,他很生氣。他決心報復一下桑桑爸爸的油麻地國小。在一次體操比賽中,他故意搗亂,讓油麻地國小輸掉了比賽。因為這,同學們都不理睬他。他開始三番五次的討好同學,可是同學不領情。後來有一個話劇比賽,劇中有一個主角是禿子。班級裏除了禿鶴之外學校沒有其禿子了,禿鶴想為學校來做貢獻,他主動提出表演節目,老師同意了,節目真的圓滿成功了!

禿鶴是一個有生理殘缺的孩子,他之所以要戴帽子,就是想掩飾這個祕密。一頂帽子就是他的全部心裏的寫照。他想把他自己的生理殘缺掩蓋,融入這個集體。《草房子》中,他的心理變化和行為上的變化有三個:一、他害怕別人看到他的禿頭,所以,他戴了一頂帽子。二、他在集體會操中,報復了一下油麻地師生,使油麻地國小丟失了榮譽和麪子。三、在大匯演中,他又挺身而出,要求扮演人人都不適合也不願意扮演的角色:禿頭。這三種變化,實際上就是一個人成長的心理過程。這些人往往更善良,更有集體感和榮譽感,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看不到這些,因為他們是被忽略的、被歧視的、被偏見左右着的人羣。

我們欣喜地看到,禿鶴最後為集體贏得了榮譽。儘管這種榮譽是以犧牲自己換來的。禿鶴最怕別人看到看到他的禿頭,而他自告奮勇承擔了這個他最不願意承擔的角色,內心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做多大的犧牲,況且,這是在大眾廣庭之下,明目張膽地展示他的禿頭啊!

禿鶴是一個很棒的男孩,他成功的克服了自己心裏上的恐懼,幫助學校獲得了巨大的榮耀。我也為他的成長感到十分的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