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熱潮”的心得體會3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7W

關於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熱潮”的心得體會1

關於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熱潮”的心得體會3篇

為減少疫情對農產品銷售的影響,一些地方領導幹部科學應變、大膽創新,以“直播帶貨”的形式打開銷路,助力解決農產品滯銷難題,各地紛紛效仿,掀起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的熱潮,一時間成為廣大網友和幹部羣眾熱議的話題。“一個小時的直播引43萬餘人在線觀看,成交1200多單,銷售額近20萬元”;“直播兩小時,15萬斤菠蘿售罄”等報道,讓廣大幹部羣眾看到幹部直播帶貨帶動經濟很“給力”,幹部直播帶貨很有市場潛力。

筆者所在的家鄉海南島就有萬寧市委書記賀敬平,在田頭直播時推介當地的龍滾菠蘿;樂東黎族自治縣千家鎮鎮委書記劉學新,在直播間推銷當地的芒果;海口市長丁暉在荔枝園直播推介海口火山荔枝等報道。春節期間,受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南農產品遭遇銷售困境,部分市縣交通不暢,收購商、運銷商進村難,瓜菜運不出去曾是海南農民的一大痛點。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面對此困局,海南的領導幹部以直播帶貨的方式“主動破題”,成功使“滯銷”變為“暢銷”,體現着幹部擔當作為的務實作風和與時俱進的思路創新,體現了“科學應變”的能力。黨員幹部通過鏡頭和麥克風,在無形中拉近與羣眾的距離,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

一方面,直播帶貨,既是“互聯網+農產品”的新形式,也是“互聯網+行政管理”的新嘗試,成績應該肯定,經驗值得推廣。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領導幹部“直播帶貨”助力農產品銷售仍處在起步階段,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還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在“直播帶貨”的熱潮下,我們需要冷靜思考如何把“直播帶貨”做得更好、更給力。以下是我的兩點認識:

第一,要建立農產品產銷長效機制。幹部直播帶貨要帶出效果,最關鍵的因素還是滿足消費者的期待,比如產品質量、產品安全、售後服務等,其中農產品質量是最核心的競爭力。因此,從長遠來看,建立農產品產銷長效機制,功夫應該在直播間外。市縣幹部要從根源着手,要花大力氣來把控農產品品質、打造農產品品牌。農業農村、商務、供銷等職能部門應積極尋找市場資源,與優質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產銷對接供應鏈,拓寬農產品銷路,建立起農產品長效產銷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可持續的“消費流量”,並推動本地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要着力培養新型“農民”。既要積極開闢網上直播等新路子,擴大農產品銷售的影響力;又要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深入研判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户、經紀人、市場等作用,想辦法讓一批有文化、有頭腦的農民脱穎而出,讓他們一起“帶貨”,一起用新平台、新模式、新渠道,支撐當地農產品走出去、銷出去。

關於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熱潮”的心得體會2

“直播帶貨”呈井噴之勢後,是時候做一番“冷思考”了。

這段時間,“直播帶貨”頗被看好。從需求端看,“直播帶貨”能有效刺激消費;從供給端看,直播也能優化電商生態。這次疫情期間,因為對於提振經濟具有特別的意義,“直播帶貨”尤其火熱,各大電商聞風而動,各行各業也一哄而上,大有“萬物皆可直播”“人人都能直播”的樣子。但果真如此嗎?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也有一些苗頭值得警惕。

以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為例。眼下,各級市長、縣長紛紛加入帶貨熱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31日,僅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有14個地市40名縣長、市長參與直播幫銷。領導幹部大膽做主播,讓人看到了各級各地相關負責人,應對疫情衝擊,順應消費新業態的積極作為,就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來説的確是件好事。同時,也要清醒意識到,領導幹部深度參與“直播帶貨”,其特殊身份既可以提升帶貨效果,但也容易引發爭議,不可不慎重而為。

首先,“直播帶貨”必須明確商業邊界。領導幹部的看點突出,行銷力大,動不動就是百萬級觀眾、千萬級流水。然而,圍繞帶貨對象的選擇等等,卻在操作中十分微妙,有可能產生權力尋租空間,存在幫銷私人化等腐敗風險。因此,有必要對領導幹部作出准入限制。原則上,領導幹部“帶貨”需要經過報備,不能隨意接受企業邀請,更不能參與相關營銷活動;而且,“帶貨對象”應僅限於當地因自然災害、疫情等不可抗力產生滯銷的特色產品,比如只能是農產品。

其次,“直播帶貨”也需要嚴防形式主義。眼下,已經有地方發文搞攤派,不僅讓黨員幹部當觀眾,還規定了“最低消費額”;有地方“虧本賺吆喝”,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搞促銷,只想要流量滿意、銷量好看;更有的組織水軍高唱讚歌,不管領導在直播間的表現如何,一律高呼“領導好親民”……這些現象是典型的形式主義,非正常的營銷現象。對此,既要鼓勵官員走進直播間,也要把好監督關,不能下指標、攤任務,防止變了形、走了樣。

最後,官員“直播帶貨”還要把好質量關。領導幹部的帶貨力,説到底來自政府部門的公信力。人們堅信,在基層摸爬的官員腳下有泥、心中有土、腦中有數,不會推“無準備之貨”,更不會“只賣不管”。但從現實來看,一些領導幹部無法對發貨、快遞等流程實現全程覆蓋,以至於出現了產品質量不高、售後不佳等問題,也直接傷害了大家對政府部門的印象。這要求領導幹部必須要更加自覺,承諾產品質量,謹慎選擇合作商,規定售後服務。

總而言之,對這類新業態、新模式,我們要保持“包容審慎”的態度。但是,“包容審慎”不等於信馬由韁。從以往案例來看,一個新事物出現之後,經過時間考驗,大都會暴露出一些問題。不能因為處在風口,就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相關部門尤其需要精準研判、做好監管。

關於領導幹部直播帶貨“熱潮”的心得體會3

“習總書記也上了熱搜”的消息迅速傳遍全網,引起了一眾網友的圍觀點贊。4月20日,在陝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的直播平台前,點贊當地特產柞水木耳的舉動被稱作“史上最強帶貨”,在受疫情衝擊、不少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滯銷,面臨返貧致貧危險的當下,無疑給廣大奮戰在脱貧攻堅一線的幹部羣眾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許多地方政府官員也紛紛響應,走進直播間,來到鏡頭前,推介當地農副產品,現場試吃帶貨,藉助互聯網盤活了消費“流量”,縮減了農副產品的“存量”,變“滯銷”為“暢銷”,為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按下了“快進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直播帶貨”作為扶貧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刺激消費、提振經濟上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有效解決市場供需對接以及農產品出村銷售等問題,彌補農村經濟發展的短板。但同時也應注意,各級市長、縣長等政府官員紛紛參與到帶貨熱潮中,其特殊身份雖説可以提升帶貨效果,但也容易引發社會爭議,帶來不良影響。

從近三個月統計的幹部直播數據中發現,領導幹部的社會影響力大,每場直播動輒就是百萬級觀眾、千萬級流水。在這些令人欣喜的數字背後,卻有令人擔憂的灰色地帶。比如,在帶貨對象的選擇上,操作就十分微妙,極有可能產生權力尋租空間,存在幫銷私人化等腐敗風險。因此,有必要對領導幹部“帶貨”做出一定的限制。各級紀委監委要建立完善相應的報備機制,領導幹部參加直播帶貨須到本級紀委報備情況,包括帶貨商品、對應的商户性質等信息,原則上不能隨意接受企業邀請,直接參與相關營銷活動。另外,帶貨對象也應做限制,應僅限於當地農特產品,幫助對象也應僅限於普通農户、貧困户。

筆者還發現,有些地方領導做直播,為顧及面子,不僅讓黨員幹部當觀眾刷流量,還攤派最低消費任務;有些地方“虧本賺吆喝”,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搞促銷,以求數據亮眼,成效顯著;有些地方還組織水軍刷屏點贊,壯大聲勢,營造氛圍……對此,各級紀委監委要把好監督關,調派紀檢員參與到直播的每一個環節中,全程監督,禁止在領導直播中下指標、攤任務,刷流量,遏制不良風氣擴散蔓延,防止扶貧助農直播變形走樣。

我們還需清醒地認識到,以直播帶貨助農脱貧説到底還是依靠消費拉動,消費者的權益保障不容忽視。在這股直播熱潮風口之上,部分產品質量差、售後服務跟不上、虛假宣傳、平台數據造假等問題的存在,極易引發誠信危機,進而影響助農脱貧產品銷售。消費者容易被一些不法商家裹挾,上當受騙,領導幹部也難免被不法商家利用,充當其劣質商品的代言人。由此可見,加強對幹部直播帶貨的監督刻不容緩。各級紀委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聯合本級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專項督查,嚴格篩選商家,嚴把商品質量,並要求商家做好售後服務,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樹立良好口碑。

總而言之,對幹部扶貧助農直播,我們要採取“鼓勵+嚴管”的態度,各級紀委監委要擔起監督責任,主動出擊,精準研判可能出現的風險,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於未然。此外,還需進一步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對違法行為做到“重拳出擊”,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消除負面影響,讓幹部直播能真正惠農、助農,為脱貧攻堅決戰決勝襄助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