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4W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多篇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1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熱愛讀書,每有感觸便記錄下來,有兩句話我摘抄在讀書筆記上,感受至深。一句是“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一句是“先做讀書人,然後談教育。”讀書與我們年輕教師的成長,與我們怎樣教書育人是息息相關的。

教師是一個很普通的職業,是一個不同於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聖、偉大、高尚,世界一切讚美的詞語都可以用在她身上。這段時間,我特別認真的學習了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有了一些體會。“新義務教育法最突出的立法理念和指導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保障權利,這樣的理念和思想貫穿到了立法整體當中。”新義務教育法的誕生,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是在對我國依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經驗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的法律制度。新義務教育法是維護教育的公平公正、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指導思想,並重點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保障義務教育投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等方面問題作出了規定。新法律為我國義務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

通過學習義務教育法,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那現在我不會再怎麼認為了。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總之我認識到:教師不應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親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對學生另眼相看,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應在乎學生是否學會做人,是否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應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後才是求知這樣一個原則來教書育人,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作為一名教師,應嚴格遵守義務教育法,依法執教,愛崗敬業,作到既教書又育人,為培養新一代而作出最大的努力,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2

?新義務教育法》頒佈後,我校教師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對如何才能強化師德,樹立教育新風,每一位教師都有了自己更深刻的體會。下面我就談一談我的認識和感受。

?新義務教育法》對教師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愛護學生,忠於職守。《教師法》告訴我們: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和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明白了自己的`職責所在,也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雖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卻肩負着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於是在學習之餘,僅靠着自己從教以來點點滴滴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和以往教學中留下的遺憾,終於明確:身為教師必須要做到全身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因為當你走進學校大門時,你的一切就已經不屬於你自己了,而是屬於孩子們。喜歡學生、愛護學生,應當是教師的天職,正所謂:師愛即師魂。可是在實際中真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做到喜歡每一個孩子,卻是非常不易的。教師不應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親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對學生另眼相看,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應在乎學生是否學會做人,是否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應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後才是求知這樣一個原則來教書育人,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師勢在必行的工作。如何做到真正減負?怎麼樣做才能減到點子上?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為了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更為廣闊、寬鬆的學習和生活空間裏,接受全面的培養,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除了針對課堂教學加以改革之外,我對學生的作業佈置中也丟掉了以前的簡單重複的內容,改為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層次設置不同的作業。

導致師德失範現象的因素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教育理念陳舊,其理念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裏,只注重學生的智育發展,忽視了學生人格培養,沒有注意心靈的溝通。二是教師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質,而教育學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心理品質的缺乏輕者對學生惡語中傷,重者對學生體罰。三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急功近利,缺少愛心,不會關愛學生。四是教育評估機制,仍以應試成績為核心,教師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延緩了師德建設的進程。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為。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一句話,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師德表現。

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學識。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説當然很重要。因為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於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着量和質的變化,特別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己的知識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需要的是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敬業,對自身不斷充實的高素質、強潛能和綜合知識能力完備的教師。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後,早日成為這樣一名高素質的、合格的教師。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3

一、加強專業學習,適應本科教學需要

曾經提出:不論是誰,只要停頓下來,不學習新的東西,肯定是要落伍的。可以説,知識就是力量,胸中有知識,説話辦事才能有底氣、有水平。對我們從事 教育 工作的人員來説,學習更是一個永恆的課題。雖然我的研究生階段學習已經結束,但這對我來説更是一個新開始。我校成功升本,對我們是機遇,也是挑戰。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對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作為一名教師,面對新的形勢,要不斷的更新觀念,改進教育方法;要勇於創新,努力做到思想更加解放,工作更加努力,學習更加主動,使我的思想和工作達到更高的境界。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學習必須要全面。要學習法律、歷史、經濟、科學、社會、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識,力求知識全面。以不懈的努力,使自已的專業素質、學識和教學工作實現一個新的跨躍,為學院的 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二、深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

學習是人生永恆的主題。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獲得新知,適應新形勢。要發揚釘子精神,努力擠時間學習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本 職業務,不斷用新知識、新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才幹,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要堅持理論 聯繫實際,開動腦筋進行理性思考,在理性思考中活化思維,提升境界。

我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加強 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在工作中,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宣傳黨的方針、路線、政策,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緊圍繞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特別是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進行,努力掌握觀察事物,判斷形勢,解決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加強主觀世界的改造,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形成並永遠堅守共產黨員的思想道德和革命品質,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三、大膽創新,鋭意進取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就是要堅持與時俱進,弘揚創新精神,在黨的各項工作中勇於進取,開拓創新,不斷增強黨、團 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前,我校正在開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學習討論活動,這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討論機會,我們一定要很好的把握,以開展學習討論來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努力開創工作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就是要站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前列,鋭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創造一流業績。在一定的崗位上上承擔着一定的工作和任務,這些看來平凡的工作和任務都是同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和黨的整個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我們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勇於開拓創新,堅決改變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精神狀態和思想作用。要在自己的工作 實踐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積極進取和求真務實結合起來,把工作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通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定信心、轉變作用這次大討論,使自己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隨着實踐的深化不斷得到提高。

四、以學生為本,依法治教

以人為本,充分認識到自己不是簡單的教書匠,而是青少年靈魂的塑造者,是和諧社會的建設者。依法執教,科學執教。在工作中一定要克服想當然的思想。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出發,從實際出發,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培養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而不是高分低能的 考試機器。教師要遵循的法是什麼,是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是政府對教師的要求。我們的社會和政府需要的是品德高尚,心胸開闊,心智健康,為人表率,以民族的振興為己任的優秀教師,如果我們具備了以上的各種品質,我們就能夠依法執教。

依法執教就要堅持以人為本,把培養人放在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位置,不但傳授知識,更傳授獲取知識的方法。保護培養學生求知的慾望,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習慣。同時關注學生心裏的健康,培養學聲健康高尚的人格,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關注他們人格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給以科學正確的指導,這個任務非常艱鉅,這個任務又非常光榮。在教學實踐中堅持創新,黨中央提出要建設創新性社會,有沒有創新的精神關係到我們民族的發展和未來。勇於創新的一代青年從哪裏來,這就需要千千萬萬富於創新精神的教師的悉心培養。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4

我拜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新教育的宗旨是:“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致力於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這種教育理想,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索以及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點燃了廣大教師的熱情,讀新教育,我的心靈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對“新教育的教師專業發展”感慨頗多。

近幾年中國正在全方位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新教育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轉變。學生的學習更多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在這樣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轉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某些僅僅在形式上表現為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組織、創設實質性的促進學生髮展的各種學習環境的能力。實施素質教育,需要高素質的教師,怎樣打造高素質的教師?新教育實驗逐漸摸索出一條“專業閲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模式。我深有體會的是前兩點,因為這兩點我們能夠從自我做起。。

1.專業閲讀。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專業閲讀。正像《新教育》所説的:專業閲讀,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石。為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專業技能,才能使教學課堂永遠充滿活力,永遠富有教育教學機智,才能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老中醫、老政治家隨着年齡的增高和資歷增長越來越增值,而教師則不然,很多中國小生喜歡年輕教師,年輕教師除了身上所散發出的青春的活力外,還因為年輕教師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他們之間沒有代溝或代溝很小,與學生很容易溝通。我是一名老教師,怎樣才能在工作中保值增值,永保青春的活力呢?那就是讀書——為自己的未來投資。

讀專業類的書,學習教育的新觀念、新思想。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寒假裏的閲讀學習和聽了有關新教育的兩次專家報告,不能説給自已帶來立竽見影的學習效果,但也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開闊的視野、淵博的學識、豁達的胸襟、高超的教學藝術和良好的身心素質構成了教師素質的骨架。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一個永不停止學習的人,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近期,有關專業類的書,我讀了魏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漫談》、鄭傑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朱永新的《新教育》等,深刻體會到越學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我將不依賴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學習,不求超越他人,但求超越自我。

讀經典文學類的書,豐厚自己的文化積澱。近幾年,一直擔任畢業班教學,每日忙於備課、管教、批改,忙忙碌碌的生活總有些悵然若失。課堂上,講解、練習等應試性教育的思想強烈的佔據了頭腦,教參代替了涵詠吟誦,再美的句子也引不起感情的波瀾,如同課堂上聽不到學生讀書聲一般,課堂之外的我也疏遠了讀書。在課改的大潮中,難以消化各種新名詞、新概念、新模式、新理念。忙碌中卻總感覺缺失了什麼,缺失什麼呢?靜心思量,缺失的就是自我的閲讀,自我的提升。只有讀書,才能擁有源頭活水;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2、專業寫作

?新教育》書中講到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就是不一樣的”。日常的工作中,自認為整天和孩子們一起盡情地享受着成功的快樂,共同體驗着成長路途上的挫折與失落。可是很多時候,自己只是激動一下,興奮一刻,難過一陣,後悔一回……也沒有付諸筆端,便不了了之。正像書中所説的那樣“這些squo;火花squo;不久就煙消雲散了”。現在想來,真為曾經流逝的歲月而感慨,真為逐漸模糊的記憶而惋惜。所以,理想的教師應該成為新教育實踐中的“有心人”,要及時地記錄教育現象,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等。因為,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這成功的背後靠的不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和不懈地追求。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這個世代和前一世時代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當下的社會則是工作的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説:“如果離開學校後不再持續學習,這個人一定會被淘汰!因為未來的東西他全都不會。”因此,今天多讀幾本書,就是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才有立足的空間。

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同的是,今天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閲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閲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閲讀,開啟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

努力讀書,用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老師。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5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習”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由靜態的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教師應當成為孜孜不倦的學習者、教學問題的探索者、新的教學思想的實踐者和教育改革的專業決策者。教師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和改進,實現教師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進而從策略層面上提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強時態性。

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應當成為主角。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課堂教學應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僅面向學生的現在,更注重學生面向學生的未來。在課堂教學中,平等的師生關係、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的手段,使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提高,潛能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鍊,個性得到優化,這就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和諧課堂。教育的過程要體現受教育者的主題性。要確立和提高受教育着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大作用,讓他們意識到並主動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和自身發展中對未來社會的價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題體性就是要順其成長髮展的規律性。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6

新《義務教育法》的頒佈實施,對於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義務教育的發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新《義務教育法》的誕生標誌着我國義務教育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對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未來的發展,都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從20年前的18條到今天的63條,新的《義務教育法》體現了我國教育立法水平、立法技術和立法質量質的飛躍。從教育法制建設角度講,新《義務教育法》的出台,也是中國教育法制建設一個新的、重要的標誌。新《義務教育法》總結了《義務教育法》實施20年來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義務教育法》作了一次全面的、重大的修改。

通過這次暑假培訓,特別是對《新義務教育法》的學習,我的體會很多,懂得要時刻用《新義務教育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

?新義務教育法》對教師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愛護學生,忠於職守。《教師法》告訴我們: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和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明白了自己的職責所在,也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雖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卻肩負着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於是在學習之餘,僅靠着自己從教以來點點滴滴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和以往教學中留下的遺憾,終於明確:身為教師必須要做到全身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因為當你走進學校大門時,你的一切就已經不屬於你自己了,而是屬於孩子們。喜歡學生、愛護學生,應當是教師的天職,正所謂:師愛是師魂。可是在實際中真正做到這一點,尤其是做到喜歡每一個孩子,卻是非常不易的。教師不應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親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對學生另眼相看,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只應在乎學生是否學會做人,是否學會求知,在教學中應本着求真、求善、求美,最後才是求知這樣一個原則來教書育人,必須把德育放在首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師勢在必行的工作。如何做到真正減負?怎麼樣做才能減到點子上?每一位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為了打破傳統教育模式,讓學生在更為廣闊、寬鬆的學習和生活空間裏,接受全面的培養,獲得真正的全面發展,除了針對課堂教學加以改革之外,我對學生的作業佈置中也丟掉了以前的簡單重複的內容,改為根據學生的水平差異分層次設置不同的作業,切實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我深深懂得:“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因而,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

我們要嚴格執行貫徹省教育廳沈健廳長在《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工作》推進會上講話精神,用《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護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7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信息的“重組者”;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將有可能變成散沙一團,教學也會失去它的意義。所以,“新基礎教育”不是不關注教師作用的發揮,而是要求教師在新的水平上發揮教學過程“重組者”、動態生成“推進者”的重要角色。

教師是如何成為教學過程“重組者”和動態生成“推進者”,從而實現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呢?經過兩年的探索,我們從教師身上看到如下可喜的變化:

一、更加全面地關注學生的發展

從實驗教師上課過程的表現看,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如在數學課中,“數學問題生活化”和“研究性學習”被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置於現實生活問題的情景之中,使教學活動步入“創造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氣氛”的佳境。在這樣的課堂中佔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教師組織指導下的學生活動。

——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葉瀾教授在闡述新教育觀念下的學生觀時,認為新學生觀就是注重學生髮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逐漸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這一教育行為產生的觀念性前提。作為教師要運用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在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聆聽、練習、回答問題和記筆記,整個思路是跟着教師轉,活動比較整齊劃一且呈現集體化的特徵;而在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中,學生是在探究中學習,其個性特點表現較為突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變得更為複雜和細微了。

——關注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學校和教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一般來説是用學業成績這把尺子去衡量和評價學生;“新基礎教育”則更多的是使用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狀態的變化。它吸收了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構建了多元的課程智力結構和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近幾年,我校大力開展兒童智能開發實驗,開設了音樂、體育、藝術、科技、奧林匹克等多類實驗小組近42個,學生參加省市區多類比賽取得了上百項榮譽,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多元智能開發給自己發展帶來的益處,表現得更加自信了。同時,多元智能實驗反過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學生的學業成績普遍有了較大提高。這是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現象,多元評價的推行,改變了那種“清一色”的學生智力觀,一大批不同類型的學生脱穎而出。

——關注學生所在班級的狀態。“新基礎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在學校生活的質量。教師要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習心境和人際關係,就必須努力搞好班級的建設。在班級建設中,學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級還給學生”,具體做法包括:增設班級崗位,使班級的每個同學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崗,都成為班級的主人;建立班級崗位輪換制,使不同的學生感受不同崗位的不同職責及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同學們的承受變化、挫折能力和自信心,從而鍛鍊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發展所必備的品質和心理素質;豐富班內評價,把評價的權利還給每個學生,逐步引導學生建立多元評價方法,學會規範評價及動態評價,而且要求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如何正確地評價自己;建立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由學校心理健康研究室牽頭,由各班班主任參與,全面研究班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們對班級更加熱愛了,他們在班級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這正如葉瀾教授所説:“羣體的個性不是靠教師塑造,而是由他們自己用心和行動創造形成的。”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新基礎教育”認為:教學過程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實現個人的經驗世界與社會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佔有;充分發揮人類創造的文化對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價值。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內在關係是教學過程創造性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溝通)關係,這種關係是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現的,“多向互動,動態生成”是教學過程的'內在展開邏輯。在新基礎教育條件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助,共同發展,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要的是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輕鬆、寬容的課堂氣氛。

三、教師逐步向專業化發展

當教師僅僅是個“知識傳授者”時,教師的職業是可以被同等學歷的人所代替的;而只有當教師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時,教師的職業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葉瀾教授指出,教師的專業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觀念,並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支點。教育觀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於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從“新基礎教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認識基礎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其次,教師的專業教養在知識結構上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而是強調多層複合的結構特徵。再次,當今社會賦予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師要具備三種基本的能力,即理解他人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況態。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鋭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麪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並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願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於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

“新基礎教育”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條件和機會,教師的工作將變得更加豐富,教師自身將變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三新教育學習心得體會篇8

認識新教育,我領略到了新教育專家的風采,感受到了新教育所散發出的無窮魅力,彷彿整個人也起了質的變化,對學生、對課堂、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

一、讓人感興趣的兒童課程

“晨誦—午讀—暮省”(包括晨誦、讀寫繪、整本書閲讀)這一兒童生活方式課程是新教育實驗開發較早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成熟的一個項目,從粉紅到深藍,從毛蟲到蝴蝶,專家為我們清晰地呈現了一個和孩子同步成長的閲讀路徑。無論是那些開啟黎明的美麗詩歌,那些精彩有趣的繪本故事,還是那一本本被反覆甄選出來的經典著作,都被孩子們、甚至我們老師深深的喜愛、着迷。讓孩子們能在他們的童年和這些美好而永恆的經典相遇,讓這些經典為孩子們鋪展一個豐厚廣闊的智力背景,這正是兒童課程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學習感受最深的一點。

二、吸納有效框架精髓,匡正我們的課堂

“構築理想課堂”也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項目,目前他們以藉助有效教學框架提高教學效率為主。隨着學習的深入,有效框架的輪廓逐漸清晰起來,課堂三大核心要素,教材、教師、學生三者在框架中得以突現。用教材教什麼,即你為這節課制訂怎樣的目標;圍繞核心目標教師安排哪些策略,即教師的教學板塊組成;學生在每個板塊中的個體表現,即學生的學習清單。我們的課堂即圍繞“有效”二字做文章,課堂有效,這節課就是成功的;課堂無效,這節課就是失敗的。

三、教師專業閲讀, 促進專業成長

在學習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張碩果老師、王羽校長的講座之所以能吸引人,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好讀書,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藴,並將讀到的悟到的實踐於自己的課堂,反覆磨練。而每一個老師要取得成功,獲得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名師是目標是方向,名師的成名祕訣更是學習的指路航燈。深厚的文化底藴來自讀書,來自不斷地學習實踐。只有引導教師明確讀書是永久的真正意義的備課,實踐反思與讀書相結合,才能幫助教師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思路,教師專業才能發展。但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看到,有的老師雖然會教書,但不喜歡讀書,“沒有時間!”這是很多教師給出的不閲讀理由,他們靠的是一年一年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傳道、授業、解惑;有的教師迫於考試壓力和業績考核,只關注教參,而排斥其他讀物。由此帶來的是教師教學的程序化,教師人文與科學素養的低迷以及愈來愈嚴重的職業倦怠現象,日益成為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

所以,我認為,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知道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他注重的是教師這樣一個鮮活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