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阿凡達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W

阿凡達觀後感(精品多篇)

《阿凡達》觀後感 篇一

本想看看《阿凡達》為僅是娛樂而已,但發現看完影片還留下了思考因為潘多拉星球有地球所沒有的昂貴資源,因人類不惜一切代價來到潘多拉星球,與納威人交涉。但納威人不肯讓步,因為在資源最密集區正是納威人所居住的巨樹周圍……

在現社會人類不惜一切代價開發儘可能多的資源,在工業發達的現世界,工業的發展似乎是人的生命之魂,為了工業發展大片大片的森林悄無聲息地離去,透明的湖水不知何時被染成了墨色,耳朵中聽到的是永不停息的噪音。似乎天空的藍不再使人嚮往,天空再沒有以前美麗,因為被工業潑上了一層污水,藍裏透着不該有的黑。

納威人居住的潘多拉星球是個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美麗星球。高達900英尺的參天巨樹、星羅棋佈飄浮在空中的羣山、色彩斑斕充滿奇特植物的茂密雨林、晚上各種動植物還會發出光。一直以來都與潘多拉星球的其他物種和諧相處,過着一種簡樸天然的生活。或許你會説他們的生活是落後的,就像遠古時期野人的生活。但你不覺得那比我們這物慾橫流的社會要好的多?

在城市生活的我自小就與生養我們的大自然斷了聯繫,我看的動物是在動物園裏,唯一能看的幾棵樹是在馬路邊,星星點點,森林能見到的也是在電視裏圖片上加了特殊處理使那片自然美麗但卻極不真實。政治課上被教育要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但卻未曾親近過真正大自然。從小失去自然純美的薰陶不也悲哀嗎?

真希望自己也是納威人的一員,從小生活在自然裏,用心與自然母親交流,那葱鬱的灌木,高聳的大樹,青翠的竹籬,潺潺的流水都是我的朋友。在自然裏沒有嫉妒,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欺騙,只有自然的美。

瞧瞧,這發達的社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是汽車的便利,還是污染的空氣?是遊戲機的刺激,還是從小養成的孤僻?是電視電腦的多彩,還是隨時隨地的輻射?是武器的先進,還是永無休止的戰爭?……虛榮心踏着社會發展的階梯向遠方延伸;貪婪隨着經濟增長的百分比也在日益攀升;而善良寬容已經遍體鱗傷。我們現在的生活似乎都被機械化,感謝科技的力量,但科技這把雙刃劍似乎從我們身上剝去的利益更多。

機械是無情的你對它投入十分熱情,它對卻依然毫無感情。但如果你與自然交流你卻能收到迴應,自然是有靈性的。你會見到它寂寞的眼淚,聽到它喜悦時的笑聲,感受它高興時生命的律動,體會到它難過時心的苦楚。

機械讓我們對它產生依賴性,於是因手機的記憶功能使我們大腦的記憶功能消退;各種放映設備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斑斕多姿,但也同時讓我們的視力急劇下降;流水加工的食品,味美但永遠失去了手工食品那份温暖與真情。

為什麼我們不能對大自然產生依賴呢?我們依賴大自然中絲毫沒被污染的空氣,我們依賴樹木花草與我們達成精神上的共鳴,我們依賴與鳥獸魚蟲結成的深厚友誼,我們依賴……

社會發展的輪子碾碎了我們的自然,而人們還在絞盡腦汁想辦法加快社會的發展,難道人類不知道我們已經做了太多的傻事情嗎?温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地震,海嘯,沙塵暴……我似乎聞到了跨越時光飄來的人類自毀滅亡的味道。

香格里拉是讓我魂牽夢繞的一個地方,據説那裏可以見到美麗的森林。我希望她可以等我等到今年6月,我希望在我去的時候工業還沒有污染那純潔的地方,我希望我還能在地球上找到潘多拉星球的影子。

人,生來是打不敗的,但人,終究會是失敗的,不與自然和諧相處,又怎麼能有資格享受自然所給予的一切?扭曲的社會發展,發展的結局是人類的完結。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 篇二

搶先看完了3D版的《阿凡達》,回到家,便忙不迭地打開筆記本,開始寫影評,把先睹為快的感受盡快與影迷分享。但是,對着空白的屏幕,忽然間竟然寫不出文字來。一向善於對國內爛片大批特批、對好萊塢商業片指手畫腳的我,此刻,應對一部大師的、充滿誠意的完美作品,居然找不到什麼詞彙來讚美。

我想,這可能是當代影評人共有的悲哀。這麼多年,我們挑剔的眼睛看到了太多掛羊頭賣狗肉,拉大旗扯虎皮的騙子導演和騙子電影。我們筆已經習慣於批判,而不習慣於讚美了;多年持續的失望,讓我們幾乎漸漸不再相信,好萊塢和我們的大導演們能夠拍出一部讓我們叫好、激動、回味雋永的佳作來。

用一句話來説,看完這部電影的感受,儼然就是我當年透過VCD剛剛接觸到國外大片時的那種興奮與激動,比如《真實謊言》《亡命天涯》《勇敢的心》。我還記得,那時候賣碟的哥們兒向我推薦《勇敢的心》時説的那句話,”這片子我看了20遍了,每次看,都很激動!“那時候,我相信他的話,因為我也有同感,那些電影,為我們這批70後打開了一個世界——當你看到另外一個更精彩的世界的時候,你怎樣能不激動?!

我失去這種感覺很久了!電影對我,已經成了陳詞濫調,沒有驚豔,甚至沒有驚喜,我越來越多地利用快進來看碟,甚至對有些電影只看看預告片。

《阿凡達》的確是天神下凡,一瞬間——就如影片的對白所言——讓我又成了一個孩子。毋庸置疑,影片對於3D技術的使用堪稱完美。其完美就在於,沒有炫耀,而是真實到了讓你幾乎意識不到的境界。影片沒有令人眩暈的重影,也沒有令人嘔吐的視覺錯位,有的是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層次分明的遠景與近景,以及觸手可及的動物、植物和人類。當然,捕捉影像的是攝影機,所以,近景仍然有虛焦的現象,遠景依然會模糊——這些方面還無法替代真實的視覺。儘管如此,這樣真實得近乎無形的3D效果,還是具有極強的代入感。

導演不愧為大師,先從我們熟悉的日常情景入手,辦公室、實驗室、軍用飛機,等等,先讓你體會3D的效果,然後隨着外星曆險的深入,逐漸向你展示一個神奇的、立體的、完全想象出來的外星世界。

導演像一個極具經驗的導遊,帶領着所有遊客,一步一步地觀賞一個世外桃源般美麗的外星球,那裏的山山水水,飛禽走獸,芸芸眾生。含羞草一般的美麗鮮花,類似超級犀牛的食草動物,兇悍嗜血的陸地獸王,狼羣一般的兇殘而靈巧的食肉動物……一番白日的歷險之後,男主人公邂逅了女主角,這是,影片呈現出了完美的浪漫夜景,具有靈性的青苔山路會隨着你的腳步而點亮前方的道路,漫天飄落的、類似蒲公英的神花暗示女主角的感情與宿命,在懸崖峭壁後的柳暗花明處征服屬於自己的飛鳥,等等。影片的前半部分完全是一次美麗浪漫的外星旅程,卡梅隆在向世人展示他的想象力與浪漫。

隨着男女主角靈肉結合,影片到達了浪漫的頂峯,突然急轉直下,人類軍隊採伐破壞的腳步聲和喧囂聲,一下子驚醒了所有人的美夢。從此,美麗的星球陷入了浩劫,神樹、家園、仙境被貪婪的奸商和好戰的軍官肆意蹂躪。有良知的科學家與研究人員們,在權勢與武力面前,毫無發言權。當女科學家告訴為首的商人,那裏的一草一木都有靈性,他們會相互傳遞破壞者的信息,這個星球有比互聯網更為強大的生物網絡的時候,那個商人愚昧而狂妄的大笑,讓人感覺很悲哀,這就是我們人類的領導者!

影片最後的大戰讓人血脈噴張,這已經不再是正義與邪惡的戰爭,而是自然與反自然,天意與逆天意之間的戰爭。當外星勇士死傷殆盡,竭盡絕望的時候,那些以前嗜殺的猛獸、猛禽忽然從天而降,加入了保衞星球的隊伍,與所有大自然的保護者並肩作戰,這一幕,的確讓人感慨良多——星球、宇宙並不僅僅僅屬於人類!

影片的發展,也正如我的影評,以3D開始,卻讓漸漸偏離了3D,而完全融入了故事。最後,當觀眾為主人公的命運唏噓不已的時候,你必須同時會去思考影片嚴肅的主題——環保,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才是大師之作,這才是一個電影大師就應透過電影傳遞給世界的信息。

回顧通篇,卡梅隆對於外星體系的設置別具匠心,比如説,外星人能夠用大辮子來與動植物溝通,這其實象徵着人與自然地溝通,正因為在那個星球,人與自然能夠相互對話,所以人類能夠尊重自然,能夠與自然和諧共生。而我們這些地球人,卻沒有這樣功能。()比如説,女主人公為了救男主角,殺死了一羣類似狼的猛獸,她會跪下來,為那些狼而祈禱,因為它們也是平等的生靈,它們嗜血是為了自己的生存。捕獵的時候,獵手們依然會對獵殺的動物説一句,你的靈魂將與神同在,你的肉體將變成我們的一部分,導演在滲透這種天人合一的哲學。再比如,神樹,作為星球上最大的一顆大樹,成為當地人的聚居場所,它庇護者所有的人——這其實象徵着自然與人的包容關係。當神樹被毀的時候,所有人痛苦流涕,這種純樸的對自然的敬畏與親緣,是不是提醒我們地球人,我們已經背離得太遠了!

《阿凡達》真正讓我激動的,讓我覺得它近乎完美的,其實並不是3D特效。而是卡梅隆,作為一個以商業片成名的導演,在一部花費12年,耗資5億美金的純商業目的的影片中,能夠不惜筆墨地去表達一個深刻而嚴肅的主題,能夠在賺錢的同時,不忘記一個頂尖導演和一部風靡全球的大片的社會職責,這一點尤其讓人欽佩。也正因為這一點,《阿凡達》由成功變成了偉大!

再看看我們國內的電影導演,想想我們今年賀歲檔上演的一幕幕醜劇和鬧劇。我想説,中國導演,你們只會利用那麼點名氣來騙錢!難道打着娛樂電影的旗號,就能夠拋棄掉所有藝術家就應承擔的社會職責,把娛樂變為愚樂嗎?《阿凡達》給出了答案,它所傳遞的強烈的環保精神、尊重自然的哲學以及對貪婪的政經權貴的嘲諷與批判,等等,就應讓中國的所謂大導演們從心裏感到汗顏!

電影阿凡達觀後感 篇三

週末,帶了女兒一起去看了電影《阿凡達》,看完之後,腦子裏閃過的唯一兩個字就是震撼。這是一部少有的能表達人性貪慾的片子,雖然是以科幻的形式去表現了出來,但是卻真實的映射出了地球的未來--一片荒蕪,人類再無法生存。

這部影片的導演,用地球人類去侵略外星系的虛擬手法,深刻的揭示了人類在貪慾的驅使下,不僅毀滅了自己的家園,而且妄圖毀滅別人的家園。其實,如果放開電影中的科幻藝術不提,我們人類何嘗不是每天都在地球上繼續着如此毀滅的行為?開採能源、砍伐森林、白色污染和大氣污染、有毒的廢氣及化學液體排放。.。.。.試想一下,我們地球還 有多久,就真的如同電影中所描述的那樣成為一個沒有能源、冰冷寂靜的地球?又需要多久,會變成一個污染橫行、面目全非的地球?難道這就是我們人類所想面對的未來?難道這就是我們留給子孫後代的家園嗎?

校訊通推薦《能源新天地》這本書中,裏面有一組數字觸目驚心,詳盡的列舉了20世紀100年時間裏,人類消耗掉的石油和煤炭的數量就超過了過去19個世紀的總和。而且還 推算人類如果繼續這樣以幾何級速度增加汽車、國際航線和遠洋巨輪的話,人類在過去2000年消耗掉的能源,還 不夠21世紀用上50年。而且還 計算出,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大約200年以後,人類就會用光地球上最後一滴油。而在2500年左右,煤炭供應也將消耗殆盡。另外還 計算出,即使煤炭和石油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燃燒所產生的廢氣也會帶來嚴重環境問題,臭氧層空洞、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已經成為人類生存的重大威脅。

而近幾年出現的沙塵暴天氣和頻發的地震災害,也無不顯示着我們的地球,在人類的任性和索取下,而變的不穩定起來。而各處水資源的缺乏和殆盡,何嘗不預示着人類將要面臨的殘酷未來?看完電影,我真的希望地球的噩夢永遠不要成真。我們人類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如何去善待我們的地球。我希望我們的孩子,更加懂得從小處着手節約能源,去愛護我們的環境,去保護我們的地球。隨手關燈、節約用水、不用一次性的筷子、不用塑料袋購物、用寫完的作業紙背面演算試題和畫圖、勸阻父母少開一次汽車而是步行外出和上學。.。.。.

地球是我們的家,珍惜能源,愛護地球,希望從我做起,希望我們的地球永遠是藍天碧水、陽光明媚。.。.。.

《阿凡達》觀後感 篇四

昨天看了阿凡達,很過癮,讚歎導演的想象力,把潘多拉星球描述的很美很神祕,讓人彷彿覺得真是到了人間仙境,不忍損壞它一草一木。

正式這樣一個美麗的星球確要被我們地 球人毀滅。地球人毀滅了地球后又來到潘多拉,不顧那裏的平衡和生命,想將它據為己有。看完片子我覺得導演是想告訴人們我們的地球其實就是潘多拉,它原來一直很美,但是這個星球上有了人類之後地球就變得岌岌可危,人類正在用他們的智慧和貪婪一點一點的將星球毀掉。

朋友説就目前的情況看人類遲早是自己將自己打敗,人類的發展速度太快了,我們人類治理地球的速度無論如何也跟不上我們發展的速度,人類每次想到改善意、識到要保護地球時其實都是已經對地球做了大量的破壞,滯後性非常強。難道真的有一天我們會把自己毀滅麼?

作為地球上最智能的生物,我們出現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難道就是為了毀滅一切?

作為最智能的生物我們可以得到這個星球上的一切,我們擁有非常很強大的力量。不用説大家都明白力量越強責任就越大,人類走到今天有無數的例子證明通過愛、分享、創造、勇敢無畏等這些寶貴品質創造了無數的奇蹟,這些好的品質也和我們的本能貪婪和恐懼一直較量到今天。

影片中聖母顯靈幫助正義戰勝了邪惡。聖母的職責是維持平衡,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聖母它一直在指導我們。我們如果得到地球的一切肯定對其他生物是不公平的,而且我們也都理解如果其他生命體不存在我們也將消亡。因為我們是智能生物所以我們知道公平的概念。我們瞭解平衡的重要性,我們知道如何讓事情變得公平,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需要所有的人一起行動我們才能改變宿命,這很難,但是不是沒機會做到,因為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本來就是個奇蹟,我們的潛力依然無窮大。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被自己打敗,那隻能説明我們真的很不智能。希望我們發展進步的快一點,我們的時間不一定很多!

《阿凡達》觀後感 篇五

《阿凡達》:科技的革命會導致故事的倒退?

這天剛看完被各界人士描述得神乎其神的《阿凡達》,感覺挺複雜。一方面是對《阿凡達》故事的老套與人物的臉譜化深感失望,另一方面是對《阿凡達》運用高科技對電影視覺呈現上的大幅提升感到震撼。這或多或少的印證了以前讀過的,忘記是哪位“偉人”説過的,一條關於電影技術發展的定律“關於電影,每次科技的革命,都會助漲一批俗套劇的誕生。無論是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還是電腦特技的運用。”(大概意思,並非一字不差)。

如果沒有難以説不的震撼特效場面,我絕對會説《阿凡達》就是一部徹頭徹尾的俗套電影,它在故事層面上毫無可取之處,甚至説這是一種倒退。詹姆斯·卡梅隆都是世界之王了,一個好的故事就應做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為過吧。應對一個故事的每一步發展,卡梅隆就應想出十種甚至更多的可能性,然後從其中挑選出在“貼合故事整體邏輯”與“觀眾新鮮感”兩個因素中最優的一個選項。因為此刻的觀眾看的故事太多了,打開電視撲面而來的是故事,翻開報紙躍然紙上的是故事,和別人聊天脣齒之間道出的也是故事,就連做夢能到的還是故事,這種強大的閲讀量使此刻的每一個平常人如果穿越到若干年前都能夠稱得上是故事大師。但卡梅隆的編劇思路顯然不是這樣,有人説他是憑着自己的靈感寫劇本,想想這位大師以前的作品《終結者》《異形2》《終結者2》《真實的謊言》《泰坦尼克號》,體會一下靈感在其中的力量。但是我要説,靈感是什麼?靈感就是你腦袋上的第一塊蛋糕,它最容易拿到,靈感是你頭腦中一閃而過的想法,很神奇但也很不成熟,靈感可能有靈光乍現的時候,但是大多數狀況下它是乏善可陳。一個好的編劇從來就不相信靈感,一個好的劇本是一個編劇在想象出十倍於甚至更多劇本容量後,從其中篩選出來的

精華。在《阿凡達》裏你是否有些時曾相識的感覺?我就看到了很多,比如《泰若星球》、《野戰排》、《黑客帝國》、《風中奇緣》、《天空之城》、《與狼共舞》、《獅子王》、《第九區》等等。

説它人物臉譜化也是有理有據的。《阿凡達》裏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在一個完整可信的社會範疇內,其實是沒有一個絕對的、無緣無故的壞人,也沒有一個天生就是菩薩心腸,無怨無悔的好人,所有人都是一個善與惡的矛盾統一體,處在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所有的人做某件事都是有貼合他自己內心邏輯的理由的,且這個理由天經地義,不可爭辯。這樣的人物才能在銀幕中立住,觀眾看起來才有可信度,有代入感,容易引起共鳴。但是《阿凡達》裏面的人物基本上就簡單的分為三個層次:1、壞蛋,為了利益不折手段的人類入侵者,他們燒殺掠奪欺騙朋友,毫無優點可言;2、英雄,瞭解真相良心發現的善良人類,他們為了正義的生態平衡英勇奮鬥,前仆後繼,戰鬥到最後一刻;3、貧民,善良無知的Na'vi人,愛好和平,與世無爭,容易被人鼓動。過於簡單的人物關係在我眼中使整個故事彷彿是小孩在玩遊戲,你當好人,我當壞蛋,缺乏一個現實社會人所就應有的多面性與層次感。我大概想了想解決辦法,能夠給那些壞人加一個作惡的不情之請,能夠給那些好人加一些無傷大雅的小毛病,還能夠在壞人堆裏安排幾個良心發現的糾結者,還能夠在好人中加幾個意志脆弱的叛徒等等,這樣人物形象就豐富了。(哈哈,見笑了)

《阿凡達》對以後電影最大的好處在於,那些高科技的運用。具體的術語我也叫不出名來,但是從觀感上來講我是覺得3D影像的層次感更加細緻,以前的3D基本分為遠中近三個層次,這回的《阿凡達》基本上能夠看出一個物體的立體輪廓。還有那麼多砸錢技術在一部電影裏大面積使用,它使我們明白一個“不差錢”的電影,特效到底能震撼到什麼程度。整體感覺就是:爺不和你們這幫電影民工們一齊擠一座獨木橋,我又開闢了另一條康莊大道。

PS這個電影的觀感和電影院的硬件設施關係十分大,有條件的推薦去看3D+IMAX,否則你就會像我後悔看了一個3D小廳,此刻還想再看一遍3D+IMAX,花兩遍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