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南京南京觀後感高二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1W

南京南京觀後感高二

《南京!南京!》裏透露死亡訊息的場景之多,尤其黑白畫面的處理更讓每一種形式的死亡都讓人身臨其境,這種真實的氛圍已經讓你覺得內心超出了對殘酷的負荷,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曾看過那些觸目驚心的老照片。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南京南京觀後感高二範文,供大家參考。

南京南京觀後感高二範文1

戰火,硝煙。經久不息的槍炮聲黯然迴盪在蒼茫的天空中,無力地訴説着一國之都南京正被侵略的事實。

電影《南京!南京!》,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幕幕慘無人道的屠殺現實。標題上兩個

鮮明的感歎號無時無刻敲擊着我們倍受震撼的心靈,用無聲的文字表達着一種強烈的情感。

影片中最讓人難忘的場景應屬那個沉重慘烈的黃昏。國民黨軍隊,共產黨,抗日民眾,包括年幼的孩童都昂首挺胸地面對着日軍黑漆漆的槍口,奮盡全力地吶喊着,肅穆悲憤的面孔下是一聲聲“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那一刻,時間彷彿凝結,有的只是中國人民團結一心的豪言壯語。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席捲而來的槍聲,遍地堆積的屍骸,刺目的鮮血,以及侵略者嘲諷的面孔。

“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充分地展現了這場悲劇的原因。與此同時,侵略者的醜惡也同樣揭露在了我們的面前。但這個世界也還存在着像拉貝那樣的國際人道人士,正是有了這樣的無私的人,我們的世界才會在最黑暗的時候出現陽光,出現彩虹,出現希望。

而換位思考一下,當時執行屠殺任務的日軍所揹負的是什麼?一個國家所下達的“重任”?被政府所矇昧住的市民熱盼的目光?還是早已遭受麻痺只知殺戮的心?那些囂張的軍國主義又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所作所為對這個世界所造成的危害?答案無需探究,歷史的來龍去脈就如同一面鏡子一般反射出所有質疑的真相。

1937年12月3日,三十萬人這個龐大的數字下包含着中國人民屈辱不堪的回憶,這是整個中華民族永遠難忘的一個日子。它猶如一座巨大的警鐘,警示着人們若再不自強,這個數字遲早將會重現。

南京南京觀後感高二範文2

我懷着沉重的心情離開電影院,是的,我觀看了《南京!南京!》。

影片講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與此同時,有大量不願意投降的士兵留了下來,在這座城市的街頭巷尾展開了慘烈的抵抗。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在數十萬中國人的鮮血終於染紅長江之後,南京全城淪落,一系列慘無人道的的瘋狂舉動在無恥的日本人的手下展開……最後,角川把倖存的兩名中國人送出南京城,而自己選擇了自殺。

影片留給了我很長時間的思考。是,人慫被人欺,落後就要捱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當我看到鏡頭裏那一張張痛苦的臉、無奈的臉、絕望的臉……便心如刀絞;又看到日本鬼子用人力把孫中山的塑像拖倒在地,我又是多麼憤怒!淚水、痛苦、憤怒編織在一起,便是《南京!南京!》的最好觀後感。

當我看到日本人拉着一車死去的慰安婦,把我們中國人當貨物一樣宰割,我是多麼想站起來,流着淚,向這些慰安婦致敬;我也要用盡一切惡毒的語言去咒罵這些無恥的日本人,他們失去了最起碼對人性的尊重!

“日本婦女五元,中國、朝鮮婦女兩元。”在日本,一位軍官這麼説。他們的做法就是對我們極大的侮辱,極大的傷害!我們不是羊!這一點,中國不會忘!

是的,南京大屠殺,中國不會忘!

華夏大地曾經多麼慷慨的給予我們,它給予我們熱情、善良、堅強,卻忘了給予我們平安。炎黃子孫享受着這一切。但是,當別人攻擊我們之時,有無還手之力,這是莫大的悲哀啊!

我覺得《南京!南京!》這個名字更像是一句口令。它時刻提醒着我們:勿忘國恥,發奮圖強。

梁啟超説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從現在起,認真學習,長大以後,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昌盛,更繁榮,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

南京南京觀後感高二範文3

翻開歷史的篇章,回憶那段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日本軍隊闖進南京時,城內的軍人們用身軀鑄成了一道道人牆。可這些都無濟於事,日本軍隊以強大的衝擊力沖垮了人牆,把軍人們踏在腳底。大肆的闖進南京。

南京城內所有的戰俘都被抓起來了。有的人,葬身在機關槍接二連三的掃射中;有的人被帶到海邊,又是一陣瘋狂的掃射,人們倒在海邊,海水沖刷着他們的身體,將他們輕輕拖入海中,頓時鮮血染紅了整個海面……

我怎麼能不痛恨日本人,我何嘗不想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想一想,當他們的孩子在搖籃中甜甜的入睡時,我們的嬰兒卻被殘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當他們的兒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時,我們兒童卻要面對死亡;想一想,當他們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時,我們的老爺爺、老奶奶卻流浪在街頭無家可歸;

正如電影裏所説“中國不會亡!”是的,中國沒有滅亡,但祖國現在的興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多少英雄衝鋒陷陣,用鮮血和平,他們何嘗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過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這樣的生活。為了祖國他們必須要上陣殺敵。

是啊!“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使中國更加強大這樣才不愧對那些抗日英雄,中國才不會重蹈覆轍。

南京南京觀後感高二範文4

以一張張南京老城的照片拉開序幕,在炮火轟鳴中城牆在揚起的塵土中坍塌,畫面轉接進城門內,守城的國民黨三十六師的將士們用血肉之軀去組織準備潰逃出城的國民黨官兵,從而,展開一場肉搏,那悲壯的場面,震撼着我的內心。

軍隊潰敗了,大屠殺開始了。屍橫遍野,影片沒有淋漓盡致的表現日軍千奇百怪的屠殺方式,它將這場浩劫落到了每個活生生的人身上。唐先生,拉貝的祕書,與拉貝共同負擔着難民營的責任,當拉貝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他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委身於日本人,當他終於和日本人成為“正式”的朋友的時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拉進慰安所,他的女兒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他的老婆因為被打暈倖免於難。他,欲哭無淚,欲吼而無聲啊!後來在拉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應可以讓拉貝帶走兩個人,當他們即將踏入生門的時候,唐先生,這個典型的中國男人放棄了生的權利,把它讓給了另一個急於求生的人。後來唐先生即將被押赴刑場,他看見蒙着眼睛的中國人像小雞一樣被綁在柱子上,一個個的被射殺,輪到他了,他拒絕矇眼睛,他笑着對日本軍官説:“你曉得吧,我老婆又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這是他臨終前勝利的宣言,他的從容讓那個日本軍官不敢直視!

整部影片瀰漫着一種殘酷的壓抑和絕望,只有結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他代表着中國的希望。明天雖然依然殘酷,但希望已經傳遞下去。當時的南京雖死,但中國人的團結與抵抗已經被喚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麼只有努力去贏得戰爭的勝利。

南京南京觀後感高二範文5

今晚去看剛上映不久的《南京!南京!》,(英文名: city of life and death,生死之城),也是反映南京淪陷後難民區的驚心動魄的。

影片開頭是南京失守之初的巷戰,接下來是對戰俘的屠殺,忍不住讓人以為,日軍屠殺的不是手無寸鐵的戰俘,而是負隅抵抗的士兵。之後是在南京的國際人士就難民區與日軍的反覆交涉,以及日軍對難民區的步步緊逼,以姦淫婦女為主,大膽的鏡頭很多。其中,有一些祥和的場景,如日軍士兵的嬉戲,慰安所裏的牀戲和與日本慰安婦的愛情,接以慰安所裏被折騰致死的中國婦女;最後,在黑白的背景下,日軍士兵角川放走了兩個中國戰俘,留下一句“有時候活着比死更艱難”並自殺,影片在兩個獲生的戰俘長長的笑聲中結束。用短暫的祥和引出死亡的前兆,用長久的壓抑襯托生存的希望,形成鮮明反比,輔以節奏的張弛交替,這是影片在手法上的得道。

但在內容上,我並不覺得《南京!南京!》有什麼過人之處。影片中橫貫始終的只有日軍的角川一人,或許試圖借其心理變遷反映故事的變化,但我們看到的角川卻是一個原本善良的人,他的自殺僅僅是因為這顆善良的心無法容納殺戮,而並沒有一個心理的積累和轉變過程,他的歷程無法承載敍述所有故事情節的需要;何況,用一個日本人來記錄這場暴行,本身無法引發觀眾的共鳴。而除此之外的人物,均只是片中的過客,獲生的兩個戰俘,雖也藏在難民區,但中間並未遭受劫難(因為劫難全是針對女人,幾乎),他們也無法承載這個生死的轉折。影片只是用一連串的跳躍的故事引出一大堆掙扎在死亡邊緣的人,而沒有用心去描述他們在生死之間的心態及心理變遷;而且,因為要出彩的人太多,客觀上也無法一一描述。最後活下來或者死去的人,也沒有故事前綴,於是他們的生或死也很隨意,無法引發觀眾的共鳴。一言蔽之,影片應用了生死之城的概念,卻遊移了概念。由此,我們不能説《南京!南京!》是一部史詩。它只是一部商業影片,轟動的場景、堆砌的故事、另類的視角,均只是為商業而商業。與其説“謹以此片紀念南京大屠殺30 萬死難同胞”,不如説“謹以此片讓一億觀眾因南京大屠殺 30 萬死難同胞而掏腰包”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