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八佰觀後感(精選49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97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9篇《電影八佰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電影八佰觀後感》相關的範文。

電影八佰觀後感(精選49篇)

篇一:電影八佰觀後感

懷着激動的心情,東明店全體員工一起觀看了《八佰》。感謝公司,感謝胥總給予我們這次特殊的觀影機會。

電影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同事説我,這是最基礎的戰爭題材,你連這個都看不了?看完整部電影,在我看來這不是戰爭題材,這是一部民族主義歷史沉澱片。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情:當他們在自己身上綁上炸藥喊出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時候,當他們説來生再見的時候......

四行倉庫與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鮮烈的對比,一線天堂,一線地獄。連接租界和四行倉庫的橋叫浙江路橋,也叫老垃圾橋,長59、741米。影片的最後是生的希望,而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這59、741米,許多人留在了這59、741米上。

觀影后覺得有些與現實何其相似。都説成年人的世界是一邊崩潰一邊自愈,每個人都有不可説的壓力。白天努力工作,夜晚開始崩潰。許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晝的時間無法自處。或許這是社會現狀,因為我也經歷了一段這樣的時光。形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不夠強大,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多。和《八佰》裏面的戰士一樣,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對自由的嚮往,就不會再有崩潰的時刻。

我們沒有生在戰爭時代,我們的今天是祖祖輩輩為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有了夢想,有了要保護的人,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沒有時間去崩潰,只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想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學習上。努力學習自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努力鍛鍊讓自己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努力的守護家人。

願大家都能勇敢的面對來自於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努力向上。

(文:東明店廖學婷)

篇二:電影八佰觀後感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日軍侵華中國軍人奮勇戰鬥的故事。

在東北淪陷後,日軍到達上海,當時在上海四行倉庫只有420名軍人,團長為增長我軍氣勢,就告訴記者這裏有八百名軍人,並且會堅守上海到最後一刻。在實力非常懸殊的情況下,團長帶領四百名軍人奮勇前行,戰爭面前,戰士們只有向前衝。

一道橋將四行倉庫和租界隔開。橋的這邊,硝煙瀰漫,戰士奮勇殺敵。橋的'另一邊,歌舞昇平,百姓和租界的外國人觀望着。當戰爭進行到第三天,一名叫陳樹生的戰士將炸藥包綁在自己身上,跳入日軍的聚集處,炸死了數名敵人,他自己也壯烈犧牲。這一幕,感染了隔橋相望的百姓,感染了士兵們,這種不顧一切保家衞國的精神,才是真正的英雄。

最後,這四百人撤離了四行倉庫,留下來一支敢死隊。再撤離的過程中不斷遭到日軍的攻擊,雖然他們只有區區四百人,但是,在戰爭面前,他們一個人就是一直隊伍,戰爭奪取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如今的太平是他們用犧牲換來的。電影最後,播放了一段當時的影響記錄和當時團長的照片,遺憾的是,那位叫陳樹生的士兵,沒有留下任何照片。他是真正的英雄。

篇三:八佰電影觀後感

“我聽到對面的樓裏有人在喊,父親説:‘那些人在保護我們’,我只記得那時候酒釀圓子很好吃,卻不記得發生了什麼”。

熒幕上炮火連天的場景看的我心驚肉跳,甚至都有一種想要找一個日本人打一架的衝動,即使我知道那樣是不對的。像我這種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自然不會知道那種感受。但是即使是在觀看電影,我也能深刻的體會到當年的生活在那種情況下人的感受。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認為這就是家國情懷。

電影中的各個角色扮演的十分真實,開始很多人想當逃兵,但後來漸漸的變得勇敢了起來,最後竟加入了掩護部隊逃生的敢死隊,被人們稱作英雄。有的人肯定想説,他們憑什麼算英雄,他們一開始可是想方設法的逃跑的人啊。對啊,他們是人啊,他們也有血肉有感情的啊,再説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

回家的路上,心裏百感交集;本以為可以快樂的看完一場電影,但電影那沉重的內容卻讓我怎麼也開心不起來,而此時已經到家了,於是我決定玩會手機解解悶。正要的起勁時,我忽然想到電影中有很多人在對岸看着那些保家衞國出生入死的軍人,一邊説着軍人加油,一邊放着煙花説笑,對於這種隔岸觀火,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行為我很厭惡;但我看了看自己現在的狀態:瞭解到這些沉重的歷史,卻不因為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而努力學習將來建設祖國,而用手機來麻痺自己。這和那些隔岸觀火的人有什差別?

其實,一開始那個吃酒釀圓子的人就象徵着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裏燈火輝煌的大城市裏,又有多少人記得那老舊倉庫裏曾經的戰火。

既然我們愛國,那就要多多少少為國家做一些貢獻,而不只是在嘴上説説自己愛國啊!所以,我們要居安思危,懂得國泰民安來之不易!山河雖已無恙,吾輩更當自強!

篇四:《八佰》電影觀後感

電影開場就佈局了兩個場景,充滿和平和喧囂的蘇州河對岸以及形成強烈鮮明的宛如廢墟,荒無人煙的四行倉庫。很明顯,河的一端是充滿希望和繁華的“天堂”,而另一端則是遍佈殘缺樓房,荒涼的“地獄”。

我想,影片中貫穿全程的一個線索,就是白馬。白馬的出現,是四行倉庫人們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白馬的白,新,亮和四行倉庫的黑,破,舊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象徵着在四行倉庫這種黑暗,破舊,充滿絕望的逆境中有了一絲照入的希望。這也象徵着人們內心開始從對死亡的畏懼轉換成不懼艱險,奮勇向前的決心。而最後,純亮雪白的白馬,身上染上了鮮血,在路上奔馳,這難道不是人們用獻血染成的希望嗎?希望從頭到尾都沒有消失過,反而因為人們的英勇奮戰,不懼艱險更加熠熠發光,重燃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展現了我軍幾百個人防守四行倉庫四天的經過,見證了士兵們從剛進來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蜕變。或許每個人心裏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但是當家國破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所有害怕都煙消雲散,剩下的只有滿腔熱血。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附謝晉元在面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面對日軍更加猛烈的進攻時,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顯然,在謝晉元眼中民族榮譽感和喚起民族危亡意識比單純的防禦更有效。而之後用鮮血護住不倒的國旗,也正向河對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説: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而影片最後,接到了撤退命令後,在日軍的猛烈射擊下,四行倉庫的士兵撤離到對岸的途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岸人民密切注視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紛紛獻出自己的努力,這一過程也是喚醒民族同胞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高潮。儘管看似並不成功的撤退,卻帶來了最成功的結局。士兵們所展現的精神給中華民族的病打了一劑良藥,只要有活着的士兵衝出重圍,就能喚起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而在人民羣眾的推動下,這種意識勢必是大勢所趨,也勢必會帶來最終的勝利!

篇五:《八佰》電影觀後感

在烈日炎炎的八月,我觀看了一部由真實歷史改編的大型戰爭電影《八佰》。看完後心情既沉重又感動。

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四百多人由團長謝晉元帶領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抵禦日軍進攻的故事。

在戰爭中,死亡是司空見慣的,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死亡離我是遙遠的,絕不是我每天要面對的事。所以我對於片中人物的死亡,是不習慣的,心情壓抑的。

戰爭的殘酷可能遠超出我的想象。只是簡單的交火,在短暫的時間內就會有大量的傷亡,戰士們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結束了短暫的生命。死神盤旋在戰場上每個人的頭頂,不論年齡。這讓我想起故事的主角端午和小湖北,他們年紀輕輕卻要直面大量的死亡,如果不是戰爭,死亡離他們是遙遠的。但是沒有如果,戰爭無情,或者説是侵略者無情,在這樣的環境下死亡之神離他們是如此的近。

正是這種民族團結凝聚的精神讓我感動。畢竟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就像面對戰爭,有人衝鋒陷陣,有人臨陣脱逃。但在危難之際,大多數人的心都在一起:中華民族不亡。這樣自發的凝聚力讓我感動。

不止於此,每一位在戰爭中盡職盡責的將士都值得我的敬佩。正如片中所説:你們是英雄。他們在保護着我們。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抗日戰爭最終的勝利,離不開他們的犧牲。從短期來看,他們的犧牲毫無意義,國軍連走麥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但從長期來看,到了抗戰勝利,便就有了意義。沒有他們的堅持付出,就沒有後來的勝利。後來的後來,也許都不一樣了。人民羣眾才是歷史的主人。

戰爭早已結束,電影也已結束,但鬥爭還沒結束,國際上依然不寧靜。美國帶頭制裁抹黑中國屢見不鮮。弱小不一定捱打,但被打了就一定打不過。只有強大起來,才能儘可能地保護自己,予以還擊。

中國的發展有目共睹,希望我能見證新時代的到來。

篇六:《八佰》電影觀後感

今天我懷着一顆激動的心,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看了一部振奮人心,令人動容的電影《八佰》。

這部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犧牲的英雄。它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時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軍奮戰四個日夜,誓死保衞祖國防線的事情。整個過程扣人心絃,還有許多情節讓我們不由的流下了淚水。

這一段是最讓我振奮的——當時四行倉庫已被日軍包圍,而且到處都是激烈的轟炸聲,然而駐守倉庫的國軍就連一面國旗都沒有,這時河對岸有人把國旗綁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險把它交給到了戰士手中,國軍英雄不懼犧牲把國旗在四行倉庫的頂層高高升起,民眾們也為此而感到振奮,他們在不停地歡呼,每個人都咬着牙,含着淚!

這時日軍也發動了更加瘋狂,殘暴的進攻。為了應對日軍的進攻,英雄們也組織了敢死隊,他們把炸藥綁在自己的身軀上,前仆後繼,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擋了日軍的一次次進攻。對岸的民眾看到此景都憤怒的攥緊了拳頭,真想衝上去同他們一起戰鬥,此時的人們心中是多麼的憤怒,多麼的悲痛!而我們的英雄又是多麼的英勇,多麼的無畏!

日軍眼看久攻不下,又開始用轟炸機對倉庫狂轟亂炸,他們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們的國旗,摧毀我們的意志,而我們的軍人毫不退縮,他們用鮮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幟,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全世界:中國不會倒,中國不會亡。

影片結束時,我的心一直是激動的,憤怒的,拳頭也是緊握的!

最後我想説:同學們,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師把最好的都給了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珍惜當下,努力學習,懂得感恩,報效國家!向為了和平而流血犧牲的先烈致敬!

篇七:《八佰》電影觀後感

當我成塵時,你必能看見我的微笑。

——題記

有句話説得好:“天堂離地獄只有一步之距。”電影裏的800壯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聽説過一些關於800壯士的故事,但看完電影之後還是會忍不住落淚。1937年,抗日時期,中國在淞滬戰爭最後只留下了一個師的軍力去打後衞,抵抗上海日軍,最後卻零零散散只剩了幾百人。他們只有400多人,對外卻宣稱有800人,而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也遠遠不止800人。日軍用盡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們一次次的扛了下來,用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還沒有放棄!

四行倉庫在蘇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開頭,我看到了那些租界裏的國人如魯迅先生筆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燈火通明,彷彿對岸的戰爭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還在賭博,這也是將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表現的淋漓盡致啊。

電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們在影片的最後都“醒了”,成了當時的勇士,他們的舉動與影片中的老算盤和一個老頭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心中剛開始還在各種糾結,最後也為國家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後者為了自己活命,想盡辦法逃離戰場。最後一戰時老算盤看到對岸的戰況,他下了車,也去岸邊望着,雖然只有一個鏡頭,但忍不住讓我產生遐想,他是不是後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對岸,幫助他們去擊退日軍?他是不是也“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日本人準備擺好鋼板陣,向四行倉庫進行攻擊,於是那裏的戰士個個都綁上炸彈,跳到日本人的陣形裏,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聲響徹天際,對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驚訝,日本人説好的三小時攻下四行倉庫也不了了之。

他們跳下樓時我十分驚歎,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嗎?沒有,他們也怕但他們卻有捨己為人、前仆後繼、奔赴戰場的精神,這是最可貴的。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遊,自然也去到了四行倉庫的遺址。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然很清晰破爛不堪的牆體,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於彈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塊白一塊完全無法想象當時戰況究竟有多激烈。

狼煙四起,槍聲餘音繚繞;待到破曉,奔赴戰場懷抱,摯友已故,精神終究未倒;故土燃燒,保衞者奔向風暴:無憾與你相遙,幸而留下微笑!

“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篇八:《八佰》電影觀後感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和燒結廠的同事們一起觀看了《八佰》,感謝公司,感謝闞總給予我們這次特殊的觀影機會。

電影剛開始的幾分鐘,感覺很壓抑,透不過氣。同事説我,這是最基礎的戰爭題材,你連這個都看不了?看完整部電影,在我看來這不是戰爭題材,這是一部民族主義歷史沉澱片。引起了我們強烈的共情:當他們在自己身上綁上炸藥喊出自己的名字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的時候,當他們説來生再見的時候。

四行倉庫與租界隔河而望,形成了鮮烈的對比,一線天堂,一線地獄。連接租界和四行倉庫的橋叫浙江路橋,也叫老垃圾橋,長59.741米。影片的最後是生的希望,而這生的希望就是穿越這59.741米,許多人留在了這59.741米上。

觀影后覺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實在是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當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壓力。許多人在夜晚跨越白晝的時間無法自處。或許這是社會現狀,形成這樣的原因是我們不夠強大,對社會的認知不夠多。和《八佰》裏面的戰士一樣,有了民族信仰,有了對自由的嚮往,就不會再有崩潰的時刻。

我們沒有生在戰爭時代,我們的今天是祖祖輩輩為我們創造的。當我們有了夢想,有了要努力的方向,就要去拼搏。為我們美麗的特鋼,我們的德龍集團貢獻出一份力量!要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努力上,學習上。努力學習自己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學之所用在闞總的帶領下會建設出一個更美好的新特鋼!在廠領導的推動與鼓舞下我們會更出色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努力向上!

篇九:《八佰》電影觀後感

當我看完電影八佰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偉大,和中國的偉大,更是,那些英勇無畏,為了中國的安全,而犧牲自己,放棄了家人,在八佰這個電影中,有幾個角色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謝隊長~您無論是中央軍還是雜牌軍,您技能坐鎮指揮,能帶頭衝鋒,您率領800壯士打出了四萬萬人的骨氣,您騎白馬的樣子,真像趙子龍!

瓜慫~談女人,你可以打仗,你不行,然而戰鬥改變了你,你從瓜慫變成英雄,你的家人為你驕傲!

羊拐~你是老兵,卻不是並由字,你嗜煙如命,願你每吸一根煙,就消滅一個鬼子,兄弟向前衝,願有美女看上你這英雄!

篇十:《八佰》電影觀後感

看完《八佰》這部電影,戰爭的炮火、硝煙和血腥以及愛國戰士們熊熊燃燒的愛國之情,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佰》主要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中日雙方激戰已持續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國民黨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奉命堅守上海閘北,留守四行倉庫。實際人數四百二十餘人的隊伍為壯聲勢而對外號稱八百人,這便是片名《八佰》的來源。與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八百壯士”孤軍奮戰,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鏖戰四天,直至獲令撤往英租界的動人故事。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卻一半天堂,一半地獄。當河的這邊戰爭打響,血雨腥風之時,河的那邊卻還在打麻將,玩樂,連物資也不捨得捐贈。甚至還有人荒唐地尋問着:“有人買望遠鏡嗎?可以把對面看得清楚一些。”由此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棄醫從文的原因。當時的中國人麻木不仁,軟弱,沒有一絲反抗意識,以至於令人心寒和後怕。這與如今校園欺凌,車禍等事故發生之時,不少人袖手旁觀,湊熱鬧卻不伸出援手有什麼區別呢?

但幸運的是當時的中華民族最終還是清醒了起來,團結了起來,反抗了起來。從最初的漠不關心,到後來舉起了槍向敵人射擊,河兩岸的人民終於聯合了起來,一同守護祖國疆土,着實令人感動。如今的我們也應向前輩們學習,勇於出手,敢於幫助。

另一個讓我感到震撼的場面是機槍連排隊跳樓去炸厚鋼板的場面。一個個的烈士報上名字和家鄉,義無反顧地衝在最前線,以血肉之軀去博取一絲勝利的希望,怎不令人淚下呢?當好不容易炸開一個口的鋼板陣正緩緩癒合之時,大家緊張着,盼望着,一名戰士毅然站在樓邊,隨着一聲帶着濃濃陝西腔的“娘,孩兒不孝了!”後為國捐軀,這是多麼大的決心和信念啊!這段直接將整段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在感動的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每一個烈士,不僅是國家的希望,更是家庭的支柱,一位位烈士身後,便是一個個家庭,向烈士致敬,向烈士家庭致敬。

影片結束,電影畫面一幕幕閃過,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慶幸自己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慶幸自己生在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慶幸自己被那麼多人保護着。此時,我們正當少年,滿懷希望,滿腔熱血,寄託着先祖們強國和平的希望,砥礪前行吧,縱使荊天棘地,也不負此行!

烈士已故,戰魂不滅,各盡其責,共護和平。

篇十一:《八佰》電影觀後感

週末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的內心十分沉重,裏面既有貪生怕死,又有英雄視死如歸。

我心想這些英雄為什麼不怕犧牲呢?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怎麼敢揹着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盡,一定是有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撐着他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呢?那就是解放全中國,把中國的老百姓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我也看到了日本人的挑釁。他們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大肆的掠奪。無數中國的老百姓被日本人無情的殺害。

這讓我感受到新中國和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要好好珍惜,並學習新的知識報效祖國。

篇十二:《八佰》電影觀後感

今天我和爸爸去電影院觀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中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衞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是戰士們揹着炸藥包往下跳的場景,再想一想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有父母有妻兒的人,那時候他們真的很讓人敬佩!那時日本侵略我國,他們的武器裝備都比我國先進,但今時不同往日,我國現在已經發展成為現代化強國,已經可以橫掃任何來犯的敵人!

篇十三:《八佰》電影觀後感

八佰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八佰中有一個叫老算盤的人。在戰爭中老算盤逃到了法租界。他看到了自己的隊友勇往直前不怕生死,老算盤自己拿着槍也去打日本人。老算盤是值得我們敬佩的人。

八佰裏還有一個叫小湖北的小朋友。他的哥哥為了保護國旗犧牲了。因為國旗是軍人們最後的尊嚴。

電影裏那些戰士是值得尊敬的。

篇十四:電影《八佰》觀後感

電影院開了,昨夜帶兩個孩子去看電影《八佰》,一個四年級的女孩,堂姐家的,一個三年級的男孩子,自家兒子,國慶早晨學校要求家長帶孩子看升國旗,帶孩子錄國慶感言小視頻,孩子一早上滿滿的愛國熱情,晚上的電影很感人,把孩子們感動的掉眼淚了,快結束的時候兩個孩子在一起小聲的嘀咕了一會,直到電影結束,影院燈光亮起,我們還沉浸在電影情節裏,準備起身離場,沒想到的一幕發生了,兩個孩子站起來,敬少先隊員禮,大身喊到我愛你,祖國,祝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這些大人瞬間反應過來,有人叫好,有人鼓掌,把我感動的眼角含淚,望着兩個孩子,鼓起掌來。少年強則國家強,有這些從小就充滿,對祖國充滿愛的下一代,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我愛你祖國。

篇十五:《八佰》電影觀後感

關於《八佰》電影觀後感1

電影還沒開播就受到了很多的爭議,一個叫“平原公子”的一篇“為什麼要抵制《八佰》?”的公號文章對電影先開炮。文章論述核心是88師師長孫元良是個逃跑將軍,行為不點,企圖強姦前來慰問四行倉庫的女學生,而且他還大發國難財,把一部分慰勞物資變成現金轉給他老婆。然後管虎放着真正英雄謝晉元的後人不管,去拜訪孫元良之子——秦漢,被作者視為惡臭營銷,要堅決抵制《八佰》。這篇文章反響極大,閲讀量十萬加,底下的評論也是一路喝彩,彷彿是一語點醒夢中人的感覺。之後作者又相繼寫了一系列文章,“淞滬會戰為什麼慘烈”、“依舊反感《八佰》”等,以示態度之堅決。揭開底褲,每個人都是臭的。

四行倉庫保衞戰國民黨軍隊是不是抵抗了4天?是。

陳樹生是不是抱着手榴彈跳向日軍?是。

戰鬥期間,四行倉庫是不是升起了青天白日旗?是。

這就夠了。如果是抱着看記錄片的心態,那不用看了。如果是看我們民族歷史的一部電影,那真心推薦你,不要錯過。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寫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

上海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裏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對岸團附謝晉元告訴大家,這裏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謝團長接到上峯的命令,要死守四行倉庫,倉庫的對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給你看,換取英美等國際勢力的同情。戰鬥很慘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國,各大國際報紙的記者紛紛架起設備在對岸拍攝,報導戰況。同時更多的是河對岸的中國看客。他們把戰鬥當戲看。而我坐在熒幕前看着他們,我心裏怒斥這些看客。然後電影裏飛艇上的外國觀察員指責中國看客的冷漠。

這400人並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撐英雄。四百壯士英勇抵抗日軍,意思沒錯,但進到歷史現場確不是這樣的。他們有些是農民,稀裏糊塗被抓來當兵。張譯演的文職軍官也只會打算盤,不會打槍。他們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國軍隊在槍斃逃兵。

懦夫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戰士這是基本套路。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國軍應勇戰鬥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他們對戰爭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們眼中的戰爭是一些書本上的傳奇。當見到強大的敵人,槍火紛飛,屍橫遍地時,這種浪漫就消失殆盡了。真正見過戰爭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飾演的老鐵,不管你怎麼罵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邊兄弟受傷,他也生惻隱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諸行動時,戰爭馬上就給了他教訓,讓他負了傷。

最後他們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繼續表演沒有意義了,英美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不會支援中國。謝團長希望戰鬥能重新激發戰士們對戰局的信心。

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説,上海淪陷大局已定,七十萬國軍都沒幹成事,你們四百人能成。

謝團長還不甘心,希望這場戰鬥能激發對岸羣眾的戰鬥熱情。

黃曉明冷冷回到,他們的熱情馬上就會消退,這些人的熱情改變不了戰局。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

這個真相是告訴特派員告訴謝團長的,也是導演想告訴觀眾的。

你們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後人會如何評説。八佰的倖存者楊養正晚年在接受鳳凰衞視採訪時説,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是一個軍人,為國家打日本。

真實的八佰歷史是,英國人不想得罪日本,士兵們過橋後就被關押起來,謝團長在租界被刺殺,八佰的倖存者們一直也未得到公正的待遇。還好有這部電影,結果電影一出來又被小粉紅們圍攻,也還好有這部電影,他們不會被忘記。

關於《八佰》電影觀後感2

9月20日,這一天,使我悲哀;這一天,也使我憤怒,因為我去看了電影《八佰》。

電影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主要故事講述了在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名壯士在上海“四行倉庫”奮力對抗三十萬日軍,並奮戰四天四夜的故事。這場戰爭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鋒,持續了大約三個多月,當時上海瀕臨淪陷,人心渙散。為了能夠穩住人心,取得最後的勝利,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率420多戰士,收到命令堅守最後一道防線“四行倉庫”。為了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一共有800將士,但實際上只有四百多人,這也就是電影片名《八佰》的由來。

《八佰》這部電影讓我十分悲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陳樹生捨身炸日軍了。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真實“八百壯士”之一,在發現敵人企圖用鋼板陣爆破樓體時,身綁手榴彈毅然跳下倉庫,用身體砸進敵陣,與敵人同歸於盡,僅給母親留下“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八字血書。陳樹生豁出命來也要守住陣地的大義凜然,影響了戰場上的其他士兵。他們也紛紛排成一列,身綁手榴彈,高聲喊出自己的姓名,一個個一躍而下。這些畫面,深深震撼着我,感動着我,讓我淚流滿面!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站在蘇州河對岸租界的一個人流着眼淚激動地説。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作為新中國的少年,更要發奮讀書,掌握更多科學知識,長大為祖國效力。周恩來總理説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努力讀書就是為了讓中國不再落後,不再捱打。

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謝這些先烈們,這是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我們要好好學習,不辜負先烈們的初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關於《八佰》電影觀後感3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的畫面,影片一經上映票房就破億,它所帶來的並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八佰》中的人物並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於放棄抵抗沉迷於眼前的美好幻景,他們的“白”在於願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於企盼出現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不能死,我娘還等着我回家呢。”這是劇中的一個人物端午説過的一句話。由此可見,他們所令人憤怒的“黑”其實是由每個人對團圓盡孝這一期望的“白”所產生的。每個人都有恐懼,每個人的無畏都需要被喚醒。

影片中的蘇州河(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後被上海人稱為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於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慄的荒蕪。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説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着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樑。

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台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座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奔馳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嚮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而影片最後在廢墟中踏出的帶着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着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樑。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樑!

關於《八佰》電影觀後感4

導演管虎説:“那一天,三萬多人在對岸看。開始盲目的看客多,隨着戰事加劇,都親了,都是自己人,開始投入,開始悲憫”。的確,最開始租界人民在面對日軍入侵時是這樣的,於是視角放在了對岸麻木的民眾身上。

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外國租界的燈紅酒綠與上海倉庫的刀光劍影形成對比,這就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吧。

陳數生綁着滿身手榴彈,大步向前邁進,我們看到的是他義無反顧的背影,猛然縱身一躍,跳進日軍鋼板陣,炸得敵軍血肉橫飛,只留下八字血書一封:捨生取義,兒所願也!戰士紛紛效仿,沒有一個人在喊口號理想,喊得都是爹和娘,畢竟他們也都只是孩子,可是卻沒機會再有別的身份了。於是日軍未三小時攻下四行倉庫,國人燃放煙花慶祝,外國人也在一同歡呼着,何先生説,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後來會長要給像孤島一樣的倉庫需要與外界有交流,於是派出人頂着一面外國旗幟去送電話線,一個又一個人報名然後失敗,大家都在勸他們回來不要去了,後來看管賭場的混混也有所感,對着軍人遺像拱手致敬,與老闆告別後就跟着公交車帶走了,之後的動作一氣呵成,扔衣服、束頭髮、按手印、跑橋,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熱血自由。“巴蜀商會滬江堂,小輩刀子請願!弟子從小跑得快,願意一試!”動作利索地刀削拇指,按好紅手印把刀插在會長面前就往橋上跑,中彈也不回頭,而這一跑,有去無回,身陷血泊。“這些孩子,個個都是爹孃生的啊,專諸要離是也!”

我覺得國旗當是最強烈的意象,哪怕知道升旗就會被日軍襲擊,但戰士還是決定升旗,升給對岸看,升給敵軍看,升給全世界看,升給自己看。我們還在,中國人還在,中國軍人還在站在這裏,一步都沒有退走,中華不亡,中華民族必勝!為了護住國旗,戰士們相繼倒地,堆成一座小山丘,國人無一不哭泣,於此同時也喚起了遊走四面八方的方先生與更多人的良知,他們不再是事不關己的態度,他們從最初隔岸觀火的“吃瓜羣眾”,變得開始牽掛對岸戰士的命運。時刻通過望遠鏡關注倉庫情況,最後憤然拿出獵槍站在陽台射擊的教授,劈開櫃子捐出嗎啡的賭場女老闆,歌女伊娃李捐款被説嫌話,但她説,我父親是中國人,人羣中的小女孩向撤退的戰士們敬禮,最讓我身臨其境的是一隻隻手伸過鐵門迎接槍林彈雨中衝過橋的戰士,他們的民族意識在慢慢覺醒。

而白馬幾乎像小説中一樣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影片,開始它被關在馬廄裏,後來在一片混亂中跑出倉庫,它在陣線前策馬奔騰好不自由,回到倉庫後載着團長去和敵軍首領談判,最後戰役結束它轟然帶着血出現在倉庫前。除此之外還插入過兩次古戰爭中,騎着白馬的京劇武生單槍匹馬對陣敵軍的千軍萬馬。我認為這匹白馬和人的成長曆程有些許契合,本來都只是些普通百姓,卻被迫充軍捲進戰爭,所幸他們最後都從驚慌蜕變到勇敢,明確了自己的位置和使命。

特派員説,這些人的熱情,不會改變戰局。國府將這場戰鬥定義為笑柄,於是這場戰爭註定失敗。那這有什麼意義?因為這是我們的家。歷史會記住這裏,記住這些人。謝晉元説,“這場戰爭我們敗了,因為我們的名族病了,但是對面的人看到了,這些民眾也會作為種子喚醒更多的人,活着就是勝利!”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時勢造就英雄,英雄書寫歷史。

終有一日,我們的旗幟會飄揚在富士山頭。

關於《八佰》電影觀後感5

今晚看了剛上映的電影八佰,説實話給我的震撼還是非常大的,看完這部電影,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難受,都是有血有肉的戰士,他們也有親人,也有朋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小家保護大家。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多少名戰士依然跳了下去,捨己為人並高聲喊出自己的名字,身上綁着炸彈,伴隨着炮聲消失在雪國之中,你以為他們就這樣白白犧牲了嗎?不,他沒有歷史,會記住他們,他們都是勇敢的英雄,永遠不會忘記!

隔岸觀火的百姓們,雖然戰爭就在眼前,中間只隔了一條蘇州河,但用天堂和地獄形容毫不誇張,一些愛國人士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刀子拼命給戰士們送電話線,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400多人,更是中華人民的戰爭!

一位姑娘給戰士們來送旗,如果升旗的話,日本人就會發動猛烈的進攻,戰士們會損失慘重,即使在這樣惡劣的情況下,他們依然選擇了升旗。面對敵人的飛機大炮,他們並沒有害怕沒有退縮,用身體護住國旗,不讓國旗倒下,一波又一波人跑出護旗,他們想讓隔岸的中國人知道中國還在,他們沒有亡。

直到最後,戰士們都向租界撤退時,子彈如雨似的打到了橋上,一支由中國建立的敢死隊拼命掩護着隊友撤退,此時的橋已經不再是灰白色,而是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這時他們也不忘隊友,冒着生命危險把隊友扛到安全區域,羣主們伸出手擋挪開擋板,發了瘋似的想把戰士們拉過來,他們面對槍林彈雨,無所畏懼,這八佰人是真正的英雄,不只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

篇十六:《八佰》電影觀後感

《八佰》的故事就是描寫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黨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420人留守蘇州河畔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故事。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

上海四行倉庫和英法租界只有一河之隔,租界裏燈紅酒綠,賭場、戲院正常營業,街道上熙熙攘攘。河對岸團附謝晉元告訴大家,這裏是我們最後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

謝團長接到上峯的命令,要死守四行倉庫,倉庫的對面就是英法租界。死守的目的就是死給你看,換取英美等國際勢力的同情。戰鬥很慘烈,英美也很同情中國,各大國際報紙的記者紛紛架起設備在對岸拍攝,報導戰況。同時更多的是河對岸的中國看客。他們把戰鬥當戲看。而我坐在熒幕前看着他們,我心裏怒斥這些看客。然後電影裏飛艇上的外國觀察員指責中國看客的冷漠。

這400人並不是想當英雄,也不想撐英雄。四百壯士英勇抵抗日軍,意思沒錯,但進到歷史現場確不是這樣的。他們有些是農民,稀裏糊塗被抓來當兵。張譯演的文職軍官也只會打算盤,不會打槍。他們心念的是回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影片的第一幕不是打日本,而是中國軍隊在槍斃逃兵。

懦夫經過戰火的洗禮變成戰士這是基本套路。對岸觀戰的大學生看到國軍應勇戰鬥被感召,偷偷渡河要加入他們,他們對戰爭有着浪漫的想法和期待,他們眼中的戰爭是一些書本上的傳奇。當見到強大的敵人,槍火紛飛,屍橫遍地時,這種浪漫就消失殆盡了。真正見過戰爭的人是不相信英雄那一套的。姜武飾演的老鐵,不管你怎麼罵我,羞辱我,老子就是怕死,就是不想死。看到身邊兄弟受傷,他也生惻隱之心要去救人。等他付諸行動時,戰爭馬上就給了他教訓,讓他負了傷。

最後他們奉命撤退。上面知道繼續表演沒有意義了,英美出於自己利益的考慮不會支援中國。謝團長希望戰鬥能重新激發戰士們對戰局的信心。

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説,上海淪陷大局已定,七十萬國軍都沒幹成事,你們四百人能成。

謝團長還不甘心,希望這場戰鬥能激發對岸羣眾的戰鬥熱情。

黃曉明冷冷回到,他們的熱情馬上就會消退,這些人的熱情改變不了戰局。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

這個真相是告訴特派員告訴謝團長的,也是導演想告訴觀眾的。

你們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後人會如何評説。八佰的倖存者楊養正晚年在接受鳳凰衞視採訪時説,我不是什麼英雄,只是一個軍人,為國家打日本。

篇十七:電影《八佰》觀後感

這兩天一部名叫《八佰》的電影上映了,於是我和姑姑就趕往電影院觀看。

電影講了戰爭的殘酷,一幫來自各地的人們到上海的四行倉庫鎮守,去守着這最後一塊陣地。他們在四行倉庫經歷了連續四日的日本轟炸,看着他們為抗日救國,捨棄生命,身綁炸彈縱身跳躍下去炸燬日本的攻擊,我也被他們的愛國精神感染,我感覺自己充滿了力氣,我要努力學習,要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篇十八:電影《八佰》觀後感

今天,我和爸爸去看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八佰》,這是一部戰爭片。講述的是中國軍人為了保衞上海不被淪陷和日本人激烈戰鬥的故事。很多中國軍人因為戰爭都死了,可是為了要保護好上海,中國軍人還是堅持到最後。

場面非常震撼,也非常感人。當中國旗幟插上佔地最高峯的時刻,我哭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慢慢的倒下,可他們的堅強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永遠印刻在我的心中。中國戰士是我們的英雄,是我們的驕傲!

篇十九:《八佰》電影觀後感

異國他鄉週五晚上收拾完帶領孩子們坐下來一起看《八佰》,看到胸前綁着炸彈跳下去的戰士情不自禁難過的哽咽出聲

好像這是我看過的第一部反映國民黨軍抗日的電影。看完之後內心真的是無味雜陳:鬱悶、無助、熱血、殘酷,感動。編劇老套,表現手段過於宂餘,高潮節奏把握不是很到位,剛剛被代入就結束,開始進入温情部分,但這些並沒有完全影響它視覺上和感情上的震撼和衝擊,因為故事的真實性已經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在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確實在正面戰場浴血奮戰傷亡慘重。但我不明白的是如果國民黨軍都如謝晉元所率部隊一樣的話怎麼會節節敗退最後差不多要退無可退?是不是因為上面抗日的決心和信心不足,或者是想着保存實力以備內戰所需?所思所想擁堵心胸、、、

沒有國哪來的家!今天的中國已經可以告慰先輩,這樣屈辱的孤立無援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但我們仍然不能放鬆警惕羣狼環視稍不留意就會落後捱打:革命尚未成功吾輩仍需努力。

篇二十:《八佰》電影觀後感

其實,我有點不想去看《八佰》,果真,聲音震耳,戰鬥的血腥和激烈。好幾次,我都是捂住耳朵,媽媽問我,你害怕,靠着我,我搖頭耳朵捂得更緊了,我才不靠呢,都國中了,我要鍛鍊一下自己的膽,看看是否可以克服。不過,看着看着就完全被電影的戰爭場面和特效,深深地震撼到。它是一部完全可以媲美好萊塢《斯巴達三百勇士》的中國式戰爭電影。

這是一場政治博弈的戰爭,僅僅只擱着一條蘇州河,就活生生的演繹着天堂和地獄的故事。一邊的紙醉金迷,另一邊的奮勇抗敵,中國的軍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在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對岸的同胞。

如果沒有強大和統一的國家,就必然會遭襲外敵的侵襲;如果沒有軍人不計犧牲的奮勇殺敵,就沒有對岸和平安穩的生活。

八十八軍最後的堅守,雖然僅僅只是淪為政治博弈的籌碼,但此一役打出了國軍的壯烈,也激發了對岸所有百姓強烈的抗日情懷,就猶如星星之火一般。小女孩,向對岸軍人行一個敬禮,無數國人湧向柵欄,手伸向在戰鬥中的軍人……

看完電影,意猶未盡,很值得觀看的一部國產大片呢!

篇二十一:《八佰》電影觀後感

觀看抗戰影片,追憶崢嶸歲月。近日,為重温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業績,進一步激發員工的愛國熱情,便利大本營(北京)國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便利大本營”),組織全體員工觀看抗戰題材電影《八佰》,瞭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青春志向和紅色生涯。

當歷史赤裸裸擺在你的面前時,你會有何感想?

作為一個80、90後,歷史對於我們來説,從來都是存在於初高中課本上的文字,而今天,當那段血淋淋的歷史擺在面前時,才發現,那些簡單的文字,記錄的是一個時代,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當年那場劫難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但是今天回頭再看依舊讓人感覺到悲痛。

《八佰》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衞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場戰爭非常慘烈,主要是因為他們只有400多人,但他們要面對的是30萬日軍。

這樣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原本註定是敗仗,但是那400多人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誓死保衞祖國的決心。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主角,但又每個人都是主角。每一個聽着普通卻又無比響亮的名字,如陳樹生、端午、謝晉元、老算盤之類,其“捨生取義,我所願也”的豪情壯志無不感動着每一個熱血兒郎。

觀影中,便利大本營的每一位家人無不被影片的劇情所感染,更加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懂得唯有更加珍惜當下擁有,才能為未來的幸福生活打下堅實基礎。更知珍惜,就要更加努力。曾經屈辱的歷史雖然已經過去,但是不能忘記今天的和平都是每一箇中國人共同努力下的成果。

英勇頑強、視死如歸,是屬於先輩們的革命記憶;以史明智、繼往開來,是當代人身上應肩負的責任。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一切都是這麼艱難,通過重温波瀾起伏的抗戰往事,積極引導廣大員工在當前形勢下同舟共濟、共度難關,更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見言見行、勤勉工作,為公司的生存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人依舊是當年那個不畏生死,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但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當年的中國了,曾經那個落後捱打的中國已經成為了國力強盛的新中國。 這從來不是一個和平的年代,如今依然有國家在經歷着戰爭與苦難,我們只是足夠幸運的,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這一生最讓我值得驕傲的事情,大概就是我是一名中國人!

每一箇中國人,請記住曾經前輩們為了祖國付出過的慘痛代價,時刻警醒着自己,只有中國強大了,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才能夠更強大。

無論電影拍得怎麼樣,我想説的是,現在我們國家能夠在世界話語權中佔據越來越重的位置,是無數先烈英雄們用命換來的,就像電影當中,他們中絕大多數是沒有留名的。

銘記歷史,方能展望未來。

篇二十二:《八佰》電影觀後感

片名用“佰”而不是“百”,是在提醒我,“八佰”不只是數字,而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他們是英雄,也是人,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愛與恨。

捨生取義

日軍開始拼命挖四行倉庫牆洞,企圖安裝炸藥。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年僅21歲的陳樹生直接抱着炸彈從樓上義無反顧地跳下去,給母親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八個字。而其他戰士不但沒被敵軍的槍炮嚇倒,而是一個個綁好炸藥,排着隊,依次報出自己的名字、籍貫,毫不猶豫。戰士們逐個跳下去,用自爆來阻止敵軍攻擊,無人畏懼。而僅僅一河之隔,如天堂般的租界,老百姓望着對岸如地獄般的殘忍恐怖的戰場,咬牙切齒着,義憤填膺。

算計三逃

老算盤,賬房的會計,凌亂的頭髮配上圓眼鏡,眼神總是閃躲着。怯懦卑微中藏着最顯著的特點“算計”,千方百計地想逃出去。第一次意外發現一匹白馬,而馬受驚衝出去,念頭落空;第二次順水道遊進蘇州河,日軍試圖進入樓中,猶豫之後選擇大喊示警;第三次吸取教訓,換了軍服,被戰友發現,為保命跪地求饒,暴露了他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性,成功逃進租界。

蜕變覺醒

端午第一次遭遇日軍,被嚇得驚慌失措,眼神裏充滿恐懼,渾身顫粟,隊伍被打散,便逃進四行倉庫。意外發現出口通往租界,被誤認為是英雄,又回去嘗試做一個真正配得上羣眾歡呼吶喊的英雄。短短几天,一次次面對死亡,第一次面對親人被敵軍殺害,第一次殺敵軍,第一次中彈。護旗促成他最後的蜕變,挺身而出,忘了恐懼,舉槍擊回日軍飛機。戰勝恐懼的本能,心中只有責任與使命,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中彈。

端午的覺醒代表着“八百壯士”身後的普通中國人的覺醒,結尾一雙雙伸出圍欄,施以救援的手,帶給我們足夠震撼,激起每個國人愛國熱誠。

我們從電影中一個個小人物的成長中,反思戰爭的殘酷。每一個有血有肉的戰士的成長都足夠震撼我們的心靈。新時代青少年作為強國的建設者,我們要銘記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們,堅定志向,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篇二十三:《八佰》電影觀後感

週末,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看後,我深有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第88師262旅524團副謝晉元率四百二十餘名戰士(對外號稱八百人),孤軍堅守最後的防線,留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故事。

躍。

“賣報了!日本人説只用三個小時就能攻下四行倉庫!”這次的報紙在租界轟動一時,很多外國人都在下注,看看究竟是中國人能堅守抵抗,還是日本人會強行攻佔。這邊是天堂,那邊卻是地獄。

四行倉庫的牆體正被敵軍扒開,並被粗魯地塞進了一個個炸藥包,只要外面一炸,裏面的人就必死無疑了。但是,日本人還是小看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個個戰士,揹着炸藥包,一邊喊着自己的名字,一邊縱身一躍,在那些日本人驚訝的眼神前,綻放出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光輝。我看到這裏,不禁熱淚盈眶。是啊,假如沒有他們的跳躍,哪有今天中國的飛越呢!

舉。

在面臨堅守兩天的重任的同時,團副謝晉元在徵得了大家的同意後,毅然決然地命令士兵第二天一早,就將 軍旗升起來,儘管這樣會激起日本人的怒火,但他們不怕,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軍旗升起之後,果然激怒了日本人,敵人一次又一次地對 軍旗進行掃射。我們的戰士,第一批死了,第二批補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補上。這面 軍旗,不僅是國人不屈精神的凝聚,更是用戰士的生命染成,高高地舉起來的。看到這裏,我眼眶泛紅,淚水滑落了下來。

送。

一根電話線,一座橋,一個狙擊手。

一根電話線是連接兩岸的工具,一座橋是連接兩岸的通道,但是一個狙擊手,他是阻斷連接兩岸的人。租界裏的人,任務是跨越橋,穿過狙擊手的封堵,將電話線送進四行倉庫去。這談何容易?但是仍有一大批中國人請願,去完成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槍,兩槍,三槍,四槍……橋上躺滿了屍體。終於,有人爬到了最後一個橋墩,但是在他向外爬出的那一瞬間,子彈擊中了他,他將手中的電話線,連同自己的生命,一起扔了出去。我的嘴角忽然一熱,滿嘴鹹苦。

我想,電影開頭那隻鑽入洞中的白鼠,不正是對那些躲在租界裏的中國人的臆像嗎?但是,在中國士兵無懼生死、奮勇守衞的過程中,他們漸漸變了,變成了一匹匹白馬,馱着像趙子龍一樣的戰士們護國殺敵。

先烈們,中國已站起來了,已傲然挺立在這個地球上,願你們安息!

篇二十四:《八佰》電影觀後感

很久不曾寫什麼東西,今天,一個人坐在辦公室裏,回想不久之前看《八佰》的場景,我決定,還是提筆,寫一寫自己的觀後感受,都説一千個讀者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下內容畢竟是一家之言,真有措辭有誤之處,還望各位見諒。

觀看《八佰》,何香凝的這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堪稱整部電影的點睛之筆。

整部電影是基於四行倉庫之役來創作的。電影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應該是這三個場景:

一是謝晉元收到撤退命令,得知真相後説的那句你們就是這樣定義這場戰鬥?語氣裏的崩潰,痛心的眼神,只能一個虐心表述我內心的感受。

二是主動殉戰的陳樹生,在他自爆前的那個敬禮,在我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在他的臉上,沒有後悔,沒有難過,有的只是丈夫許國,實為幸事。

三是租界巴蜀商會的刀子請願以身涉險,給國軍運送電話線。

説真的,三個場景,導演都狠狠的抓住了我的淚點,我想,這應該是所有觀影人的共同感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電影的精彩,震撼我承認,但或許是應為藝術創作的原因,歷史上,四行倉庫之役的撤退,其實是得到日本軍部同意的,可是,影片的展示讓人覺得有點不解,影片中,部隊的撤退部分,個人看起來更像是導演的一次個人煽情。

我也知道這不是一部紀錄片,更不是教科書,只不過是一部電影,我們就應該允許他有創作空間來表達這場戰役,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創作空間,讓人感覺到了當時戰爭的殘酷,同時也有些嚴重美化了GMD抗戰之感。取材畢竟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我們在創作之時,還是應該尊重歷史,不應太過美化,特別是對於那些熟知歷史,瞭解八百壯士最後的結局的人來説,這樣的結局或許會讓人難免有些憋屈。

篇二十五:《八佰》電影觀後感

今天,媽媽帶我和姐姐去電影院觀看了《八佰》。

電影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隊為了留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與日本敵人頑強抗爭了四天四夜,一條河的距離,也是生與死的距離,河對岸的人們時刻都在關注着這場戰爭。

我們沒有先進的武器和增援隊伍,僅有400多名士兵與敵人進行抗爭。每當日軍被擊退時,河對岸就會響起一陣歡呼聲。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敵人用鐵皮裝甲做掩護,想鑿開牆角用炸藥摧毀整個倉庫,緊要關頭,戰士們自願身纏炸藥包,跳向敵人與他們同歸於盡。國旗升起的那一刻,牽動了所有中國人的心,日軍開着飛機向戰士們進行轟炸,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護衞着旗子。河對岸的人們都默默地流淚。

看完後,媽媽對我説,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沒有這些英雄戰士,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少年強則國強,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篇二十六:《八佰》電影觀後感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嘹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清晨,朗朗書聲的校園裏時常會出現這一幕――莊重而嚴肅的升國旗儀式,每當此時,頸系紅領巾的同學們頂着烈日,將右手高舉過頭項,注視着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這,是我們少先隊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尊敬。

我心中的國旗,是那高高掛在天空,隨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它矩形的紅色旗面,象徵着革命,象徵着中華民族不敗的靈魂;在這碩大鮮紅的旗幟右上方,綴着五顆金黃的五角星,大星居左,四顆小星,環繞在大星之右。那顆大五角星正代表着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而四顆小五角星則代表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的大團結。

記得從幼兒園起,懵懵懂懂的我們在心中卻已知國旗的神聖,這是一種信念滋養在心間。每當週一上午,國歌奏響時,那些頑皮的、愛上躥下跳的小朋友們,此時此刻都安靜了下來,抬頭挺胸,那冒着豆大汗粒的額頭下,那雙似乎要瞪出眼眶的大眼睛,深情地注視着冉冉升起的國旗。

上國小了,學校經常邀請一些老黨員、老紅軍來學校,給我們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悠久歷史及優良傳統,那時的我們還不懂事,總是覺得反反覆覆聽了那麼遍,甚至都有些不耐煩了。可是我們當時何曾想過,這一次次的宣誓、演講、解説,積累着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友愛,和我們今天幸福生的來之不易啊。

上中學了,伴隨着功課多元化的增加,我們肩上的學習擔子愈加變沉,在老師和學校的教育下,我們對黨、對國旗的認知愈加深刻。黨和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全面的成長環境,學校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我們也為着心中的理想,在不停奔跑、努力奮鬥,這不就是我們的初心嗎?我們在國旗下成長,在黨的陪伴與守護下長大。

五星紅旗,伴我們成長;五紅紅旗,是我們的驕傲。我們為五星紅旗祈禱:原將來的我們,都能成長為棟樑之才,化作五星紅旗上面一顆顆小小的星星,為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奉獻出我們的一腔熱血、一份力量。

我們在國旗下快樂成長,我們在國旗下幸福生活,讓我們在五星紅旗的帶領下,向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篇二十七:《八佰》電影觀後感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中國軍隊奮勇抗擊日軍,在上海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較量,這就是著名的813事變。也稱淞滬會戰。然而僅僅幾天,上海就變成了一片廢墟。蔣介石為了保住南京,從他的精英部隊八十八師中抽取了一個團做墊後的任務後,便讓國民黨大軍撤至南京,電影中八百壯士的故事,就發生在上海蘇州河岸邊的四行倉庫中。

電影開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四行倉庫保衞戰開始的時候,她還年幼,對戰爭的記憶,只是好奇歡吃那一年的酒釀圓子。在電影裏,我們聽到一個小女孩,喊着吃酒釀圓子的聲音。隔着蘇州河的另一岸,戰火連天,這個細節動人真實,也有些殘酷。不過,當時對岸的營長謝晉元説過一句話: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總要有人在地獄做抗爭,對於普通人來説,吃到酒釀圓子的甜,是因為有人在拼盡全力去守護。

四行倉庫保衞戰的守軍有400多人,為了迷惑敵軍,謝晉元對外宣稱八百人。在以前,謝晉元率領的五二四團一營作為加強營,確實有近八百人的兵力。可是在之前的戰鬥中,幾乎全部犧牲。這已經是第五次補充兵力了,軍隊中大部分都是沒有作戰經驗的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八佰不僅是一組數字,更是一組民族精神。影片中的一匹白馬,從剛開始的慌亂逃跑到之後的馳騁戰場,它代表的,就是在戰爭中逐漸成長的年輕人。

電影中,最震撼我的還是那場跳樓戲。在及時洞察到日軍爆破的企圖後,機槍連的士兵在身上綁着炸彈從樓上跳下去,實現自爆,打亂敵人計劃。當這些士兵在空中大喊自己的名字,爆炸時被炸得血肉橫飛,説實話,我當時淚目了。他們衝鋒陷陣,奮不顧身的精神讓我感動,他們臨危不懼的勇氣讓我淚目。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行動,喚醒了民族的鬥志。

這部電影沒有主角,但這些將士們個個都是主角。讓我們為這些八佰英雄致敬!

篇二十八:《八佰》電影觀後感

管虎抗戰題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國上映。這部影片根據真實的上海淞滬會戰末期,謝晉元團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衞戰事實改編,再現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歷史時刻,通過獨特的視角、多緯度人物角色、宏偉的戰鬥場面、逼真震憾的場景、音效,贏得一片讚譽,好評如潮。

2020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網中心組織全體黨員觀看《八佰》電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戰士們為保衞倉庫,渾身綁滿了手榴彈和炸彈高喊自己名字排隊從頂層躍下,與敵軍同歸於盡,他們自報家門跳下樓以身殉國時,每一個名字和每一個跳躍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鮮血和淚水。其中一位戰士陳樹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給母親寫下血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女童子軍楊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國旗,在槍林彈雨之下,遊過蘇州河,將國旗送入國軍手中;誓死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後一排的戰士前仆後繼……

“捐軀赴國死,視死忽如歸”。國難當頭,八百名壯士為了主權為了民族而鬥爭,為了祖國而奮不顧身,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不屈不饒的中華民族精神,我們今天和平的時代是這些無數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篇二十九:《八佰》電影觀後感

暑假裏的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一部名叫《八佰》的一部電影。

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國民黨組織70萬軍隊發動了淞滬戰役,由於當時國家不夠強大,淞滬戰役失敗了。國民黨在大規模撤退以後,組織420人留守四行倉庫,為上海抗戰保留了最後的希望,史稱“八佰壯士”。

看完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們的這種愛國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所有中國人學習。如果我長大了,中日再發生戰爭,我一定會獻出生命,像那些英雄們一樣,奮勇保護自己的國家。我希望,中國人民團結起來,讓中國更加強大,永遠屹立在世界之林。特別讓人感動的是所有貼近人性的真實表達。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都是普通人,很多角色思想轉變非常貼近人性。害怕,想回家,最後無論是正規軍,雜牌軍,還是游擊隊,都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榮譽而戰鬥,用謝晉元團長的那句話,是作為種子去叫醒另外的人。當那英演唱的片尾曲《蘇州河》響起,遲遲不願離開影院,只因想看看很多真實人物介紹,知道他們的名字和籍貫,有的戰士甚至連張照片都沒有留下……

影片儘量給我們還原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拍攝場景震撼,拍攝手法巧妙,鏡頭設計總是巧妙從租界記者的望遠鏡內轉場到戰場,強烈的對比感震懾着每一位觀眾,無論是彩色繁華的租界,灰黑破舊的四行倉庫形成的對比,還是鏡頭的最後,高樓林立的現代大魔都依然挺立的滿布彈孔的大樓舊址。看完影片,心中除了感動佩服,更多的是致敬,致敬那場戰役中犧牲的以及倖存的人們,無論是留下姓名的,還是不知名的英雄,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你們都是好樣的。

篇三十:《八佰》電影觀後感

《八佰》又名《八佰壯士》,是一部抗日題材影片。

起初,我是不願意看的,我膽子小,這種血腥殘忍的故事,估計看了晚上也會做噩夢,但票都已經買好了,還是去吧。

《八佰》講的是淞滬會戰最後的艱難四天,在上海的四行倉庫,至今還有此庫遺址。如果你看的夠細緻的話,不難看到四行倉庫那些大大小小的不規則圓孔,幾十年前,日軍的子彈就從這裏穿過,打傷我們的戰士,打死我們的同胞。

電影很長,感人的地方也很多,似乎數都數不清,觀影過程中我的淚,滑過兩頰,滴進我的心坎。電影中有一片段讓我久久無法釋懷,這個片段發生在第二天的戰鬥。

四行倉庫的牆有一米多厚,拿炮也炸不開,日軍就決定讓多個日軍士兵,用鋼板構成一個可移動的堡壘,在牆上鑿洞,準備用炸藥把牆炸開。守軍戰士一邊朝敵人開槍,一邊想辦法阻止日軍炸牆,逐漸變得急躁起來:拿槍打也打不中,拿手榴彈炸也沒地方炸,難道就這麼幹等着,看着敵人們衝進來,看着上海完全失陷?

底下的敵人在破牆,上面的守軍在思考,誰也不可能注意到,二連四班副班長陳樹生,正用力把手榴彈綁在自己的腰間,衝向被炸開的一面圍牆,對着“堡壘”大喊自己的名字“陳樹生”,帶着他21歲的人生縱身躍下。腳落地那一剎那,火光電石一併發作,伴着戰士滿腔的愛國之情炸開了可惡的侵略者,只留下一紙遺書“捨生取義,兒所願也”。陳樹生以其無畏的勇氣,無比熱忱的愛國之情,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保衞四行倉庫最堅實的屏障。

後面的戰士也紛紛效仿,接二連三跳了下去,炸死了日軍,播種了希望。他們中有的人可能還沒有孩子,可能沒有妻子,也可能早已失去家人。他們跳下去的那一刻,沒有痛苦的哀嚎,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而是怒吼着自己的姓名與家鄉。他們對祖國做出了最後的吶喊。這些勇敢而忠誠的愛國將士們,向世界證明,中國不會亡。此刻,熒幕內外,一片寂靜。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電影播完了,故事講完了,但它給我的震撼已無法描述,它會永遠保存在我的記憶中,滋潤着,盪滌着我心靈。致敬戰士!也致敬當年的愛國者!

戰士們,你們可能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但你們卻永遠是最可愛的,永遠是我們心裏的璀璨明星!

永遠只記團長那句“八佰”。

篇三十一:《八佰》電影觀後感

前幾天終於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身邊的家人朋友幾乎都看了這部電影,拖到現在就只能一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從8月21號上映,截止到今天19天,票房達24.5億,光看預告片就

熱淚盈眶,激發出滿滿的愛國熱情,發自內心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大賣,眾望所歸,票房一直遙遙領先。

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謝晉元率420人在四行倉庫與日軍廝殺4天,死傷38人,斃傷日軍200餘人。4天后,謝晉元奉蔣介石命率部382人退入英租界,由英國人掩護撤出上海。然而,英國人突然變卦,強行收繳了將士們的武器並將他們關在租界北部的一個戰俘營裏。關押生活持續了近3年,期間謝晉元將軍被叛徒殺死。珍珠港事件後,日軍向英宣戰並攻入了英租界,將剩餘將士俘虜後罰為苦役。至1945年抗戰結束後,420人只剩不到150人。

聊聊我的幾點感悟

1、和平是用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戰爭的環境極端惡劣,要忍飢挨餓,甚至飢寒交迫,睡不好覺,受傷了沒有好的醫療救助,隨時都有可能丟掉性命,還要時常面對戰友在戰場中血肉模糊犧牲的畫面,但是為了祖國,再這樣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哪怕恐懼死亡,也會迎難而上,拼死殺敵,捍衞祖國。有一段話令我非常感動,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恥辱,光默唸都會感動到哭。

終於明白格局創始人為何堅持援助抗戰老兵,敬重每一位戰士,有機會我也要給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2、珍惜當下的温飽和平

上一次觸動我有這種感受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時隔七年,那份激情所剩無幾,今天被八佰再次激發出這種感受。相比起在惡劣環境下浴血奮戰的戰士,我們真的太幸福了,一日三餐,冬暖夏涼,有能養活自己的工作,有相親相愛的家人,休息的時候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當下的温飽與和平全都是浴血奮戰的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也是當代戰士兢兢業業勤奮工作換來的,請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温飽與和平,也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實現温飽。

3、生命有限,乘風破浪,不枉此生

既然基本的温飽解決了,世界也算和平,我希望自己努力賺錢,努力學習,先讓自己強大起來,然後去幫助他人。生命有限,敢於乘風破浪,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斷突破自己,不斷精進,不虛度光陰,先自立,再幫助他人,不枉此生。

最後,用電影裏我非常喜歡的兩段話結尾:有膽怯,有顧忌,危難關頭仍義無反顧;有嫌隙,有猜疑,大敵當前仍同仇敵愾;

生難做人傑,死亦非鬼雄;他們渺小而真實的活過。

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

篇三十二:《八佰》電影觀後感

我家鄉有一位既可愛又兇猛的抗日英雄他已經有八十幾歲了,他是國民黨,我以前對國民黨的第一印象不是太好,我也不知道。每當我想起他我就會哭也會笑。哭是因為他已經犧牲了、笑是因為他是我心中的抗日英雄。前年去他家的時後,他就向我們提起了長征和抗日的這一段經歷。

他先給我門講了抗日。聽他説他殺了好多的鬼子,他每殺一個鬼子都是勇敢、堅強、衝滿仇恨的。他向我們提起他的父親時他就回哭,他的父親死的冤枉,是死在鬼子的刺刀下。他的父親是某游擊隊的隊長。我不知道他為什麼和自己的父親吵了一次很大的架,他沒有告訴我們,衝氣去當國民黨和他父親對立。他父親死的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錯啊。最後他聽説他父親死在鬼子的刀下。經過他反覆的思考才知道自己錯了。聽説他的父親特別的勇敢,每一次都是衝鋒陷陣,因為衝前鋒是特別危險的,每一次都是和鬼子實打實的交戰。有一次在和鬼子打仗時雙方的子彈都用完了,就並刺刀。在拼的時當、當、當,後來他父親一不小心就給鬼子一個好機會。鬼子向他的父親的胸口一刀,他的父親就倒了下來,後來他的父親又起來捅了鬼子一刀,鬼子當場自命。他的父親的後面的鬼子趁他不注意,就捅他一刀。他的父親叫了一聲中華人勝利就英勇的犧牲了。所以他每殺一個夠是充滿仇恨的。

他的臉瘦的像一個剝了皮的香蕉,嘴巴大的跟鯊魚一般,頭髮白的和乳膠一樣,他有很多的皺紋,皺紋跟大海的波浪一樣,他手上的勁都一條一條的鼓了起來,他的手裏經常拿着我爺爺給50年代給他的一根爛木棒,到今卻成了他你寶貝。他經常包這他父親的游擊隊發的一件游擊隊的軍衣,是他父親的遺物,他用父親的遺物來喚起對父親的懷戀。他的衣服是不斷換這穿的,鞋是解放鞋。

雖然他和鬼子交戰的時候厲害。東殺一個西殺一個的。但是和共產黨交戰的時候卻害怕。我想和他的父親有很大的關係。他不願意傷害父親的軍隊,也是和當時那個局面有關係,蔣介石的軍隊不斷的被共產黨打,蔣介石的軍隊開始腐敗。每一次和共產黨交戰的時候就裝死要不就打自己的軍隊。共產黨還以為他是卧底就不殺他了,所以他才活到現在。

有一次他的軍隊和共產黨交鋒時,他的軍隊先是在後面做後盾,他高興的跳了起來,心想我不用和共產黨交戰。後來是在前面的部隊被公產黨打的傷亡巨大,這時軍長就派他的部隊衝前,這時他的臉立馬跨了下來。他上去就裝死,他裝死還有一本裝死的祕籍。就是在自己的胸口放上一可真的子彈,假裝被子彈打死了。就這瞞過好多人。不知道為什麼他的軍隊還贏了。原來他們的後面還有一個共產黨軍隊。共產黨原來是想用搞的是車輪戰來打他們一個綽手不及。就在他們在清理戰場時,共產黨的軍隊就從後面偷襲。他看見事情不對頭,又用他常用的裝死祕籍來裝死。最後他看見國民黨的士氣下降,知道是打不贏共產黨。就趁他們不注意就跑了。

他就把他的故事就講到這裏,後面的我就不知道了。

篇三十三:《八佰》電影觀後感

全民族被震驚了,燃燒的血液終於沸騰了,中華人民站了起來,無窮的力量從他們身上散發出來,天空立即變紅了,激情的老百姓就用鐮刀錘子和鬼子們戰了起來,這些紙老虎立刻垮下來,那些較為先進的裝備似乎也在燃燒的中國失去了作用,終於鬼子們夾着尾巴灰溜溜地也是無聲無息地走了,而中國,站起來了!

在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中國的發展速度也是突飛猛進,從前那塊人人想食的大肥肉變成了今天一堆堅硬的鋼鐵,從前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也已過去,今天的我們吃足穿好,正昂着闊步大步向前。

我們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海上航行燈,指引我們在世界民族之海通暢前進。我們的民族精神是以實踐為基礎,歷史為參照現實為根基的思想振奮劑,讓我們不忘國恥,立足現在,守望和平,放眼未來,重在發展民族精神要時刻記牢,不能放。

昨天對於我們來説,很無奈;今天對於我們是一個發展的時機,明天基於今天,通過我們中華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國的明天將更精彩!

篇三十四:《八佰》電影觀後感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這是一個極其偉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這是一個極其自豪而又慘烈不已的日子;這是一個極其驕傲而又憤怒非凡的日子。

還記得75年前,75年前那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還記得75前,75年前那觸目驚心的“萬人坑”;還記得75前,75前那令人髮指的活人實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噩夢,面對這羣惡如豺狼的日本侵略者這一不速之客,手無寸鐵的華夏人民慌張失措。一時間,英年早逝的,不幸夭折的,晚年遇害的,一切的一切都遭到殘害。

“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拿破崙鏗鏘有力的一字一句依然縈繞在耳邊。在慘痛的災難下,在可怕的壓迫下,雄獅甦醒了。他滿腔怒火,血液裏馳騁着一股強大的抗戰精神。頓時,手足無措的人們開始集結起來,開始一致起來,開始凝聚力量,憑藉那一股抗戰精神,反戈一擊,給予不速之客以重重一拳。當中華民族徹底奪取抗戰勝利之時,經過血與火的淬鍊的抗戰精神終於在歷史星空中定格,成為永恆。

75年後的今天,中國特色主義事業處於又一個關鍵時期。偉大的抗戰精神昭告我們:萬眾一心,艱苦奮鬥,百折不撓,敢於勝利,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不僅僅能夠擊敗任何外來侵略,而且必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隨着“轟”的一聲巨響,“神舟六號”向全世界昭示着神州大地的強大潛力;隨着一陣歡呼雀躍,納米技術也讓每一箇中國人自豪;隨着水流的“嘩嘩”聲,偉大的三峽工程也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伴着抗戰精神將中華推進發展,“支那豬”的“名號”已銷聲匿跡,“東亞病夫”的噓聲也被一塊塊逞亮的金牌的證明而無法辯駁。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為豐富的內涵。這是一面旗幟,迎風招展,獵獵飄揚。這是永遠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實現理想的強大動力!

篇三十五:《八佰》電影觀後感

黑色的眼睛望着蒼白的天;迷茫的眼睛盯着斑斑鮮紅的血跡;仇恨的眼睛注視着剛剛離去的獸性的鬼子……。

75年前,我們祖國的“鄰近”,趁着我們不留意而悄悄“進入”,他們仗着比我們先進的武器及軍事裝備對我們這“雄鳴”進行大肆啃咬。忍辱負重的中國人,未曾作出反抗,這些可惡的吸血蟲更是得意洋洋,接着又運進更多的吸血物種。

黑色的記憶,血腥的味道,就是在南京,一場大屠殺,三十萬中國人被殺戮;一個偏遠的地區,一個可怕的實驗室,他們用好幾千中國人來做實驗,研究出來的恐怖武器再被用來屠殺中國人……。

這些東西,我不願再想,不願再憶,但,不能,這些確實存在,傷疤仍然留存,記憶依然如新。鬼子們所犯的這些滔天罪行讓我揮之不去,但敬愛的黨又使我振作。

就在被壓迫被殘害的一線,我們希望的種子-——共產黨,出現了!在我們窮苦農民、苦難大眾之中誕生了!我們驚喜,我們雀躍,但不能聲張-——鬼子們知道後會再來迫害。在羣眾中,共產黨慢慢長大,慢慢成熟,他嫉惡如仇,面對着天天壓迫人民的鬼子,他終於發出了強烈的振奮人心的號召: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能危險的時刻!起來!

篇三十六:電影《八佰》觀後感

主要講述的是為了掩護大軍撤退,同時為了在九國公約會議上博取大家的同情,希望國際社會可以制裁日本侵略者。88師524團在四行倉庫多次阻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電影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而成,在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的大背景下發生的。當時的將士也就400人左右,為了壯大聲勢,對外宣稱800人。

導演管虎,由眾多明星演繹。其中有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張俊一,歐豪,杜淳,魏晨,張宥浩,唐藝昕,李晨,俞灝明,鄭愷,侯勇,黃曉明等等。

我看這部電影,感人之處有三:

1、當侵略者用坦克進攻的時候,眼看倉庫即將倒塌,毀於一旦,這時候眾多壯士紛紛捆綁炸藥,一個接一個的跳下去,炸燬坦克,打消了敵人用坦克進攻的步伐。

2、在護國旗的時候,侵略者採用空軍作戰計劃,那麼多壯士奮起獻身護國旗,當國旗要倒的時候,又有更多的人去支撐國旗屹立不倒。

3、過橋送電話的時候,很多人跑的快,明知道是在眾機關槍掃射,九死一生的情況下,仍然冒死前進。

這幾種大無畏的獻身精神,真的很感動的。

影片2個半小時,八佰壯士成功的阻擊敵人4晝夜的進攻,有陸軍,有水路,有空襲,有坦克。最終撤離到租界。這場戰爭的最大意義就是喚醒廣大羣眾,讓他們奮起抵抗。

影片開始的時候,世間百態盡收眼底。一邊浴血奮戰,一邊歌舞昇平。一河之隔,兩邊卻大不相同,熱鬧,冷寂,那麼多人看熱鬧,租界卻沒人幫忙,甚至打賭三小時能不能守住四行倉庫。當時間的推移,眾多壯士為了守住陣地,護住國旗,無畏獻身精神徹底影響了租界的人們。他們開始捐糧捐物,甚至敲鑼打鼓叫醒壯士,因為敵人開始進犯了。

壯士一共堅守了四天。第一天,兩次進攻,分別是陸地和水路,第二天是坦克進攻,第三天是升旗並護旗,第四天是壯士安全撤離。

在這過程中影響了不少人,有三個人逃跑,看到了日軍從水上進攻,兩個人為了自己保命,卻間接把同伴害死了。其中一個人最終成了戰士,另一個(張譯飾)第二次成功逃跑後,最終也捨命幫助壯士撤離。而姜武飾演的也從老兵油子加入了積極抵抗侵略者的隊伍中。

從租界來幫忙的有三個學生,有的勇敢,有的害怕,明明自願過來的。可見,現實和理想還是有些差距的。

喜歡影片裏的兩句話:

1、靠我們區區四百來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後這四萬萬人來抗。

2、關公講的是兄弟情誼,而趙子龍不一樣,他護着國呢。

篇三十七:關於電影《八佰》觀後感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電影中是四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面對敵多我寡的境地,戰士們奮力堅守四晝夜。向敵人宣告中國人還沒有退走,向世界宣告中國誓衞國土、抗戰到底的決心。

現在我們來看看劇中的英雄羣體——

正規軍之謝晉元(杜淳飾)——“家國破碎之際,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

謝晉元,黃埔軍校的高材生,軍隊的最高長官,抗日團隊“八百壯士”的精神核心。他有勇有謀,沉着鎮定:在外無援軍、內部傷兵滿員的情況下,打出了威風、打出了血性,粉碎了日軍狂妄計劃。他善於鼓舞士氣“東北淪陷了,華北淪陷了,但是因為有你們,上海還在……”;他堅定如鋼,指揮士兵備好了墳冢決一死戰;他身先士卒,第一個衝出重圍殺出血路……

《八佰》並不是虛構的故事,事件真實存在。謝晉元並不是虛構的人物,他是真實的抗日英雄。他在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勛章”——只是死因與劇中不同:他沒有犧牲在衝出重圍的橋頭,而是被汪精衞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

正規軍之上官志標(俞灝明飾)——“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補上。”

上官志標的鏡頭不多,但是光芒四射。他在人心渙散時堅定地説“丈夫殉國,死得其所”;他在是否懸掛旗幟的問題上,旗幟鮮明堅定支持;他在負傷繃帶吊着手臂的情況下依然一線戰鬥。

上官志標也是確有其人,中央軍校第一期畢業。1937年淞滬會戰中,與團長謝晉元一起率部集中於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與日寇激戰,擊退日軍六次進攻,在世界引起震動。1967年在台灣病逝。

雜牌軍之端午(歐豪飾)——“我不想死,但總會有人死。”

端午是在戰鬥中成長成熟的。他只想看看大上海,卻要被“逼”着上戰場,所以他第一反應是跑,但是當他看到倉庫中的戰友們一次次陷入險境,用血肉之軀保衞家園,他心中的火焰也被點燃……

英勇抗敵的端午在弟弟小湖北的想象中是身騎白馬、孤身迎戰的大英雄。難以想象在那個年代,還有多少像端午和小湖北這樣的青少年,他們本應在讀書,卻早早直面戰爭的殘酷。

雜牌軍之羊拐(王千源飾)——“人各有命,軍人有軍人的命。”

羊拐是個“兵痞”,他上過戰場,見識過戰爭的殘酷,更知道這場“四行倉庫保衞戰”是凶多吉少。最開始,他的滑頭和逃避讓人氣憤,可走入這個人物內心,我們才知道讓他牽腸掛肚的,是家裏的母親。羊拐拜託記者給家裏寄一張照片,而自己就當了無牽掛,毅然決然奔赴戰場。

這是一個接地氣的英雄,有試圖逃避的滑頭,有未娶妻的抱憾,有激發出的民族大義……冒着槍林彈雨誓死捍衞旗幟一幕將永遠定格在國人心中。

雜牌軍之老鐵(姜武飾)——“為了我家那小子,我怎麼死都成。”

老鐵前段情節中貪生怕死,畏手畏腳,油膩粗鄙,一講起女人便眉飛色舞。一女士在深夜橫渡蘇州河,冒着生命危險爬到四行倉庫樓下,將一面旗幟交給團長謝晉元,謝團長屬下將旗幟升上四行倉庫樓頂。在劇中,看着女士解下裹在身上的旗幟,老鐵望着那背影垂涎三尺、猥瑣不堪。

但就是這樣一位自私又膽小的人,最後唱了一首《定軍山》,由慫到勇的轉變只在短短几天,他所經歷和見證的,是一個人在面對戰爭時內心最真實的轉變。

雜牌軍之老算盤(張譯飾)——“誰都有老婆孩子,誰都有家。”

看着這個浙江老鄉,我們好氣又好笑——浙江人被他給醜化了!他膽小、懦弱,給自己找很多活下去的理由,最後他成功逃離四行倉庫。電影通過老算盤這個市井人物彰顯出其他戰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也從劇末他回望倉庫茫然無從中看出在歷史車輪中失去脊樑的小人物的悲哀……

李清照説“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場戰役已經過去八十多年,今天我們在劇院感受着這些有名英雄與無名英雄的事蹟。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我知道他們曾為了誰而熱烈地活過。

致敬所有曾經守護着我們國家向死而生的英雄們,也感謝《八佰》這部影片讓我們瞭解這段歷史。讓我們銘記他們的犧牲,讓我們珍惜現在的和平,更讓我們的愛國之魂熊熊燃燒!

篇三十八:《八佰》電影觀後感

我們歷來有“壓力下傳”的習慣。

2012年,我坐火車回山西,下鋪是一個70多歲的退休老幹部。一老一少,不可避免的聊起他年輕時的事。

那些年,風起雲湧。

他是老牌大學生,很年輕就做到廠長的職位,在各種風波中感受頗深。

在最大的一次風波中,原本目的是發動工人監督領導,也就是下克上。可慢慢的,部分廠領導團結起來,挑動工人互鬥。

把自己的壓力傳導到下層,然後坐山觀虎鬥。

老先生説的時候,無悲無喜,雲淡風輕。

當初年輕,不太能對此感同身受,但是時代很快就讓我明白,什麼叫做特麼的驚喜。

原本針對大人物的規定,卻把普通工作人員的福利,剝奪的一乾二淨。比90後大的人,自然經歷過這些。

其他事,也不方便多説。

回到《八佰》的命運,也是“壓力下傳”的影響而導致。

國共曾因理念、現實而打的你死我活,多少家破人亡、多少妻離子散都與此有關。

後來,國民黨、將領、蔣介石......都在教科書中臭名遠揚,也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我是絕對贊成的,畢竟他們經常不幹人事啊。

但做為陣營中的一份子,普通士兵也受到區別對待,多少國軍抗戰老兵、遠征軍老兵都貧病而終。

他們年輕時沒享受到半點福利,中年後卻背了所有黑鍋。

而那些作惡的上層呢?

四行倉庫英雄們的上司、貪財好色的88師長孫元良,把26萬軍費收入囊中,導致淞滬會戰中的工事質量極差,豆腐渣一般。

而他的兒子孫祥鍾化名秦漢,和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合稱“二秦二林”,演藝事業風生水起。

後來,孫元良居然活了104歲。

魔幻現實主義,就是如此諷刺。

四行倉庫的戰士、電影《八佰》,很大程度上是這種固有傳統的映照。

成王敗寇,只有區區4個字,卻埋葬了多少應該被銘記的英雄。

篇三十九:《八佰》電影觀後感

《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電影《八佰》由管虎導演,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_攝影機拍攝的商業影片,本應該於20__年7月5日全國上映,最後卻擱置了。

想必大家和我一樣都很清楚,《八佰》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的,而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自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便加快了侵華的步伐,並提出了三個月的計劃。為了打擊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中國軍隊奮起反擊。而電影《八佰》,便講述了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

1838年,淞滬會戰進入相持階段,為掩護我軍的行動,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軍駐守四行倉庫。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部隊進駐後,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説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衞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

後來,謝晉元與全體官兵一起齊心協力,多次打退了日軍的進攻。第一天戰鬥,我軍共消滅敵兵80餘名,傷敵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國人民的嚴厲懲罰, “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又一次被打破了。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該營士兵陳德鬆在《殊死報國的四行孤軍》一文詳細記述道:“以該團第一營為基幹,組成加強營,仍用團番號。全團410人左右,一個機槍連三個步兵連,一個迫擊炮排。”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説。

篇四十:關於電影《八佰》觀後感

這周爸爸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八佰》。這是一部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國民黨第八十八師五二四團不到400名的戰士,卻對外號稱800人,死守上海四行倉庫,誓死抵抗日本侵略的故事。影片場面悲壯,情節引人入勝、讓人熱淚盈眶。其中兩個情節最令我感動。

一是背炸藥包跳樓。眼看四行倉庫的西牆就要挺不住了。一名軍人將身上裝滿炸藥,走到一名老兵身旁,對他説,如果你能活着,就將這張紙條送到我家,上面寫着捨生取義、兒所願也。説完便爬上窗台,縱身一躍。跳下了樓,那一跳,沒有帶着絲毫的猶豫,滿是悲愴和壯烈。只聽下面轟隆一聲巨響。敵人的槍聲消失了,進攻瓦解了。

二是血肉之軀護黨旗。軍人們執意要生起黨旗,要知道在當時的情形下,這可是對日軍極大的侮辱。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毀了四行倉庫,果真第二天清晨,旗剛一升起,就聽見了從遠處傳來的轟鳴聲。那是日軍派來的轟炸機,它一次一次俯衝下來。向黨旗升起的地方瘋狂掃射,戰士們一個個衝上去,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黨旗。即便被打得渾身是血,遍體鱗傷也不肯放手。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戰士們的英勇無畏,同時也看到了日本鬼子的兇殘狠毒。作為和平年代的我們,要向老一輩的革命先烈學習,學習他們身上那種視死如歸、大義凜然的精神。現在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篇四十一:關於電影《八佰》觀後感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很傳統保守的人,從來都不追星追劇。但今天讓我有點意外。看完了電影《八百》,他們倆都流淚了。尤其是我的老爸,他可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代言人吶!可想而知電影的故事有多震撼他感動他。

故事説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硝煙瀰漫,家國失守,上海淪陷在即。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一營以420餘人,為迷惑敵人,對外宣稱有800人,史稱八百壯士。在團長謝晉元的率領下,四天四夜抵擋日軍三十多萬人的瘋狂進攻。最後那些平凡如草芥的士兵們,無懼生死,慷慨為國而殤。

媽媽説: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以來,曾歷經千種災厄,萬重苦難。但我們從來都沒有懼怕過,屈服過,我們總是能戰勝一切敵人,一切恐懼,穿越苦難,絕境求生。五千多年以來,中華民族才生生不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而我們每一個平凡普通的人也可以是這個偉大民族的火種。

媽媽的話讓年幼的我震撼又感動!這個國家的武器再弱,也是保護我的。外國的武器再強,也是來侵略我們的。我也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我應該做什麼呢?我應該怎麼做好它呢?爸爸媽媽,請讓時間給你們看我的回答。

篇四十二:電影《八佰》觀後感800字

電影《八佰》觀後感800字

電影《八佰》取材於一九三七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講述了日軍攻打上海時,“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抗日曆史故事。實際上只有四百二十人蔘加了戰鬥,為了壯大聲勢,謝晉元副團長對外號稱有八百人,此即“八百壯士”的由來,就是這“八百壯士”用智慧和勇氣抵抗日軍四天四夜進攻的故事。

隨着一聲警報聲響起,一支來自民間的保安團的隊伍從田地裏走出,到達上海。這時狂風肆虐、暴雨如注,上海的閘北已經變成一片廢墟。電影開始了,戰鬥也打響了。

四行倉庫的一邊是富麗堂皇、聲色霓虹的“天堂”租界,另一邊是戰火紛飛、一片狼藉的“地獄”戰場,中間隔着蘇州河,一座橋把兩邊連了起來。

在戰鬥中,日軍為了尋求突破口,在坦克的掩護下,拼命的挖掘牆洞,企圖在牆內安裝炸藥把牆炸開進入四行倉庫。戰士們集中火力,猛烈的向日軍開火,還是無法讓日軍的坦克停止,四行倉庫瞬間危在旦夕。陳樹生髮現如此危險的境況,為了阻止日軍爆破牆壁,他把手榴彈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樓上縱身一躍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捨生取義,兒所願也。”這就是陳樹生留給母親的最後的話。後面的戰士也奮不顧身的跳了下去,他們保衞了四行倉庫的第一步入口處,他們用生命來守衞着四行倉庫,為祖國而戰。

在租界的人們看到了一幕一幕英雄們勇敢戰鬥的場面,被戰士們的勇敢、忠誠而折服,他們把家裏的很多東西都送入四行倉庫,藥物、食品等源源不斷的送來。

伴隨着太陽從東方升起,一面嶄新的旗幟在四行倉庫樓頂上屹立。勇士們矗立着,面向迎風飄揚的旗幟,敬着軍禮。突然,日軍的戰鬥機從南岸飛來,瘋狂的向樓頂掃射,日軍的目標就是想把旗幟打到,但是四行倉庫的戰士們拼死守住旗幟。前一排的戰士倒下了,後一排的戰士前仆後繼,無論是生還是死他們緊緊地握住旗幟不放,要讓旗幟屹立東方。旗幟就是軍魂,旗幟就是民族的希望。

電影結束了,電影院裏傳出哽咽的聲音,包含着我的眼淚。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八百壯士”為了民族,為了國家,他們拼盡全力,英勇抵抗。正是這種保家衞國的頑強鬥爭,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們是未來和平的守護者,更要銘記戰亂紛飛的過去,和平來之不易。時刻提醒自己,勿忘壯士,銘記英雄,勿忘歷史,共鑄和平。

篇四十三:電影《八佰》觀後感心得

影院復工以後看的第一部電影,一部熱血沸騰的愛國教育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淞滬會戰後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四行倉庫一戰我守軍利用有利地形,斃敵200,自己傷亡20。實際我守軍人數大概是400人左右,對外宣稱800勇士。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管虎導演大場景的調度非常恢宏,場面營造相當出色,蘇河兩岸的地獄天堂,視效設計可以説比較完美。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我們的前輩們捨命維護祖國,維護上海,給這個民族帶來希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們負重前行,影片真的不錯,大投入,大製作,演員演技到位,值得一看的好影片!!

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為深刻!

電影八佰上映了,無盡的悲壯與慘烈,情緒很飽滿的弘揚愛國電影。有着出色的調度,運用了多個視角將一個局部的戰爭呈現出了足夠震撼人心的視聽觀感,通過小人物的視角把從逃避到鬥爭的過程鮮活的演繹出來,一個個置身事外的從局外人最後都成了鬥爭力量中的一部分的轉變自然而有力。聚焦到了八佰裏一個個的活人,但煽情和浪漫意象用得太濫,比如歐豪那個趙子龍騎白馬的畫面,好尬,削弱了戰爭的肅殺感和硬度。

篇四十四:電影八佰觀後感500字

在假期和我最好的朋友去我們那兒的電影院看了新上映的電影《八佰》。總體來説非常的震撼。讓我們的內心激動萬分。

戰爭讓我們的民族國家陷入了炮火之中,儘管這樣也並不會讓中國人退縮,反而是奮勇前進。國民黨80,80剛開始的800人,為了抵抗日軍,他們把炸藥捆綁造捆綁到了自己的身上。跳樓去炸日本兵,用自己的身體去換來安寧,他們一個接一個,站在窗户高處喊着他們自己的名字,那是他們唯一可以讓自己留在這個世界上的痕跡。

相反,在河的兩岸租界內,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繁華的街角,動人的音樂。一片祥和,而在河的這頭炮火連天,槍聲震震,活命的時刻,就像天上的恩賜一樣,他們對河這邊的渴望全部轉化為了愛國奮鬥的意志。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剛進入戰場中的人們的軟弱,恐慌以及想要逃離。這些再真實不過了。人不是完人,每一個人都會有困難的一面,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可我更看到了他們最後的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為了國家捨棄了自己的生命。不是苟且存活,是明知道把旗子升上去,就會招來炮轟,也要升起的決絕,他們守護的單單是一面旗子嗎?不是,是信仰,是希望。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隔岸鄉故判,願再無喧鬧。

電影八佰觀後感範文500字10篇

篇四十五:電影《八佰》觀後感100字

電影《八佰》觀後感100字

以一條蘇州河為界,一邊是天堂,另一邊便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高喊出自己的名字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不僅喊醒了河對麻木的民眾更是炸醒了民族的熱血。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抗戰情緒才被真正的`喚醒了。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孔祥卿

中國軍人誓死捍衞上海四行倉庫的的戰役在歷史上被稱為四行倉庫保衞戰。四行會戰在歷史戰爭的長河中算不上規模最大、最激烈的戰役,甚至在淞滬戰役中並不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但該戰役在民眾的心中卻是意義重大的,是人民抗戰意識空前高漲的引線,在四行倉庫房頂上他們升起的不僅僅是旗幟,更是堅定不移的信仰,是國家的希望和人民抗戰必勝的決心,作為一顆種子,去叫醒更多的國人。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範弘芳

八佰壯士他們只是一羣普通人,可能是家裏的父親、丈夫、兒子,可恰恰是這樣一羣普通人,在面對日軍猛烈的進攻時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寧死也要堅守陣地。在國家大義面前再普通的人都可能成為民族英雄。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八百壯士們的愛國精神讓我們感動,犧牲精神讓我們敬畏,抗戰精神值得我們傳承。願所有人牢記:山河已無恙,吾輩當自強!作為金隅太行人,我們也應以史為鑑,知恥而後勇,奮發圖強,在工作中做努力奮鬥,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劉涵

影片的最後戰士們撤退到了租界,被租界軍隊繳械並集中看押到了兵營,無法撤離上海,直到最後被日軍俘獲。歸根結底還是那時的中國不夠強大,上海流離的百姓竟要靠租界保護,撤離的國軍被羈押,強如日軍面對租界時還是要看各國臉色給幾分面子。一句話:弱國無外交,只有讓人民羣眾覺醒來使我們的祖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才會有如今天這般的話語權。

邯鄲金隅太行團支部李天龍

趙雲七進七出,以一敵百。而八百壯士們面對的浩浩蕩蕩的日本軍隊,同是毫不退怯。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片中多次出現了白馬,一開始白馬受驚四處逃竄,如同剛剛入駐四行倉庫時驚魂未定的守軍戰士,膽怯畏戰;而後白馬重新出現來到四行倉庫就好比國軍戰士堅定信心,誓死守衞;最後出現的白馬則或許意味着新的民族希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片中直接同白馬產生交流的小七月和小湖北是八百壯士中年紀幾乎最小的,漢室中興待後生國家的復興與民族的希望正是寄託在這些具有民族熱血的晚輩的身上。

篇四十六:電影《八佰》觀後感作文

《八佰》這部電影整體拍得還是不錯。如若從場景和音效8.0分,但是人文情懷可以9.8分。

加入四行倉庫保衞戰的除了原88師524團一營的,都是收攏來的逃兵,最初他們都很害怕,都想跑。老算盤説出了心聲:我只會算盤,日本人需要有人打,你們是英雄,我佩服你們,但我不行。

蘇州河的北岸是四行倉庫,南岸是公共租借,北面的中國士兵在浴血奮戰,屍橫遍野,猶如地獄一般,南面的'商人和富太太在喝茶,搓麻將,紙醉金迷,猶如天堂,真是諷刺。謝晉元説:中國病了,需要有人去叫醒。於是,陳樹生身綁炸藥,一躍跳入日寇的鐵板攻城部隊,他用自己的鮮血寫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一個又一個士兵學着陳樹生,前赴後繼的跳入日軍中,這一聲聲爆炸聲,一聲聲遺言,反覆敲擊着逃兵們和公共租借內中國人的心。

端午不再害怕,小湖北不再害怕,租借內的中國人終於團結起來,他們醒了,因為他們是中國人。謝晉元説:靠我們四百人無法贏得勝利,要靠四萬萬人。

山東兵説:我不要當劉備,我要當趙子龍,他可以護着國。小湖北的夢想要當趙子龍,騎着白馬,衝進敵陣殺個七進七出。最終,最為朱元璋的子孫,小湖北沒有選擇逃走,他説:別人打到家門口,我們跑了,沒人去守。他和羊拐,老鐵,山東兵等留下來阻擊日軍,為大部隊撤退贏得時間。

最艱苦的時候我們挺過來了,今人應當繼承前人的精神,負重前行。作為集成電路的從業人員,面對眼前的一切困境,應該迎難而上,破冰逆行。

這不僅僅是一部愛國情懷的電影,更是一部展現中華民族精神意志的一部電影。

篇四十七:《八佰》電影觀後感400字

《八佰》電影觀後感400字

《八佰》這部電影整體拍得還是不錯。如若從場景和音效8.0分,但是人文情懷可以9.8分。

加入四行倉庫保衞戰的除了原88師524團一營的,都是收攏來的逃兵,最初他們都很害怕,都想跑。老算盤説出了心聲:我只會算盤,日本人需要有人打,你們是英雄,我佩服你們,但我不行。

蘇州河的北岸是四行倉庫,南岸是公共租借,北面的中國士兵在浴血奮戰,屍橫遍野,猶如地獄一般,南面的商人和富太太在喝茶,搓麻將,紙醉金迷,猶如天堂,真是諷刺。謝晉元説:中國病了,需要有人去叫醒。於是,陳樹生身綁炸藥,一躍跳入日寇的'鐵板攻城部隊,他用自己的鮮血寫下:捨身取義,兒所願也。一個又一個士兵學着陳樹生,前赴後繼的跳入日軍中,這一聲聲爆炸聲,一聲聲遺言,反覆敲擊着逃兵們和公共租借內中國人的心。

端午不再害怕,小湖北不再害怕,租借內的中國人終於團結起來,他們醒了,因為他們是中國人。謝晉元説:靠我們四百人無法贏得勝利,要靠四萬萬人。

山東兵説:我不要當劉備,我要當趙子龍,他可以護着國。小湖北的夢想要當趙子龍,騎着白馬,衝進敵陣殺個七進七出。最終,最為朱元璋的子孫,小湖北沒有選擇逃走,他説:別人打到家門口,我們跑了,沒人去守。他和羊拐,老鐵,山東兵等留下來阻擊日軍,為大部隊撤退贏得時間。

最艱苦的時候我們挺過來了,今人應當繼承前人的精神,負重前行。作為集成電路的從業人員,面對眼前的一切困境,應該迎難而上,破冰逆行。

這不僅僅是一部愛國情懷的電影,更是一部展現中華民族精神意志的一部電影。

篇四十八:電影八佰觀後感600字

電影八佰觀後感600字

剛開始我並不知道《八佰》這部電影講述了什麼故事,只是知道它在網上的爭議很大,為了保持對電影內容的好奇心和神祕感,我也沒有過多去了解。今天我去看了這部電影。本來有千言萬語,但是看到B站,微博上已經有太多人點評分析過了,我也説不出什麼新意,那就從我個人的角度,不參雜任何歷史,談談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吧。

整部電影給我映象最深的就是隔着蘇州河迥然不同的天堂和地獄。當倉庫內死守的戰士築建防禦工事的時候,河對面的人們喝酒聽曲唱戲,富太太們照樣喝茶打麻將嚼着上海話吐槽老公微薄的工資。當日軍圍攻倉庫,揚言三個小時攻下倉庫時,河對面的人們抱着看戲的心態,戲虐的下賭注,搶觀戲的'最佳位置。當倉庫內戰士現場直播式的以血肉之軀與日軍拼死相搏時,河對面的國人心底產生了或是憐憫或是悲憤的情感。當看到倉庫內的戰士冒死也要守住國旗時,河對岸的民眾的愛國之情真正被點燃。在最後戰士們爭分奪秒的過河時,河對岸的民眾更是不顧一切的衝破鐵絲網要和戰士們同在。

這整部電影不僅僅是在寫倉庫中每位戰士的成長,不僅是端午(歐豪飾)從剛開始的懦弱到最後護旗犧牲;不僅是小湖北(張俊一飾)從一個被保護到主動拿起槍投入戰鬥,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不僅是老鐵(姜武飾)從剛開始膽怯消極應戰到最後掩護主部隊撤離;不僅是陳樹生(鄭愷飾)留下捨身取義兒所願就身綁手榴彈英勇跳下與敵人同歸於盡,以及一個個和他一樣甘願犧牲的勇士他們的犧牲當然是我們應該歌頌的,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我輩皆應如此!

但是我覺得導演好像並不滿足於對這些單個人物的成長和表達,導演想要傳達的是一種大視角,大格局。蘇州河一側滿目蒼夷,斷臂嶙峋,寸草不生,屍橫遍野。蘇州河另一側熱鬧非凡,琳琅滿目,燈火通明,近在眼前的戰爭好像與他們毫不相干。只要自己還能生活的好好的,什麼國家,民族,大義統統不關我的事!不禁讓人感歎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在近距離的直觀了倉庫內戰士的戰鬥後,租借內的國人整體上也在逐漸轉變成長。這也許才是導演真正想表達的東西。導演不僅想讓河對岸租借內的國人成長,更希望給每一個觀影的觀眾以啟迪:國家遇到危難時,每一個國人都不應該也不可能是身外人,戰火時刻都會因為你的漠不關心和高高掛起而愈燒愈烈,燒到自己身上只是遲早的事,所以我們必須同仇敵愾!

篇四十九:八佰電影觀後感450字

八佰電影觀後感450字

我軍抗戰早期要有國軍中央軍的火力,哪至於抗戰熬8年。為什麼這麼説?國軍差就差在沒有我軍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部隊紀律、對步兵操典的貫徹,以及最重要的對士兵的珍惜和愛護。八路軍差,主要是差在裝備上。

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了作秀,為了所謂的國際干預,把國軍中央軍包括地方武裝的精鋭,差不多全填進去了,30多萬的傷亡啊!戰後汪精衞這些投降派佔據了上風,國軍整建制的投降。更不提豫湘桂戰役了,1944年,鬼子的兵源已經良莠不齊了,最後鬼子以2.4萬人的傷亡取得了戰果不説,我們還傷亡50多萬!

再看看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在當時所謂國軍精英看來,真的是一羣土貨,有的部隊連電台都沒有,有的部隊兩人、三人分一支槍,還是漢陽造,清末的槍,但看看戰場的.組織能力,可以説是如臂使指。

八路軍參戰人數40餘萬,但彭總和左將軍對部隊的把控甚至可以到營連一級,各級對上級的命令絕對服從。最後且看戰果,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八路軍傷亡1.7萬人,中毒2萬餘人。

但國軍的傷亡到底是怎麼回事,相信大家都清楚。誠然我們是以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國迎戰一個完整的工業國,日本軍隊的裝備比國民革命軍好太多,但是國軍傷亡大部分的直接原因並不是裝備!

同樣是國軍投誠的部隊,在朝鮮打裝備有代差的美國鬼子,一個比一個虎,一個比一個意志力強,打日本人的時候呢?大部分時候國軍只有投降才是整建制。謝承瑞團長居然是被潰兵踩死的,還是在教導總隊這樣的德械部隊!

三大戰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短短4個月時間,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這還不能説明問題嗎?

電影《八佰》觀後感:如果八路軍有國民黨中央軍的火力裝備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我還是那句話,同樣的裝備,同樣的士兵,把國軍的軍官從高層到基層全部換成我們的人,我們的傷亡決沒有這麼大,我們的勝利會提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