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郭明義》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9W

《郭明義》觀後感【精彩多篇】

郭明義觀後感 篇一

在當下熱鬧而喧囂的電影環境中,這部影片卻從容而樸實,一如其簡簡單單的片名《郭明義》——它來自一位有着30年黨齡的普通共產黨人的平平凡凡的名字。

這部影片取材於真人真事,藝術化地表現了郭明義幾十年如一日,愛人如己,甚至愛人超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在他先後獲得的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之外,這部電影為郭明義這樣一位普通但卻光彩照人的中國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樹立了一座樸素的豐碑。它像一面鏡子,讓每一位觀眾的靈魂得到震動,也讓我們各種“皮袍下的小”更加無地自容。

影片中由侯勇扮演的`郭明義,無論是外形、氣質、行為,都最大限度地還原和接近了生活中的郭明義。那性格的軸,那笑容的憨,那心腸的熱,那生活的簡單,那語言的通俗,都為人物塑造帶給了堅實的基礎。而影片也沒有過多地去追求戲劇性的衝突,虛構大起大落的情節,渲染大悲大喜的情緒,而是老老實實地選取了郭明義生活中各種感人的事蹟,用從容的手法還原出來,用生活本身的樸實來打動觀眾、感染觀眾。無論是他作為“業餘”翻譯向外國公司討回賠償,還是幫忙白血病少女獲得新生;無論是他三次將自家彩電送給別人,還是將一生中工資的一半都資助了他人;無論是他20年獻出超過自身血量10倍多的鮮血或是先後資助180多名特困生,每一個看似平凡的行為、看似細小的事情,都不動聲色地託舉出一個像金子般閃亮的靈魂。

這部影片是《闖關東》等著名電視劇的編劇高滿堂先生的編劇作品,儘管這類影片創作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英模”話語體系慣性的某些制約,但是影片已經儘可能還原出生活的質感。而它的美學好處也恰恰體此刻,當生活能夠打動你的時候,尊重生活就能打動觀眾。過多的技巧性修飾、過多的因果邏輯演繹出的戲劇衝突,常常讓本來感動人的生活變成矯情的故事。

這部影片,對於郭明義的性格、心理的內在性揭示雖然不夠充分,但是卻用超多“無私奉獻”的事蹟,串聯起郭明義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透過郭明義的家庭關聯、社會關聯展示了他樸素的價值觀。當別人以為他瘋了、傻了的時候,他嚴肅地提醒對方:你雖然有20年黨齡,但也許你已經20年沒有看黨章了吧?當孩子問他為什麼總能發現比自己家庭更困難的人的時候,他淡然地回答,只要心裏有,就能看得見;當妻子責怪他對家庭照顧太少對別人關心太多的時候,他會略顯慚愧地回答,看到別人比我們更苦更難的時候,我總不能把頭扭過去,裝作沒有看見吧?……他的價值觀就是這樣樸素,一方面是一種道德關懷,愛人如己;一方面又是一種政治信仰:做一個共產黨員,就要能夠讓人看得出來!現實生活中,一個共產黨人是否能夠被羣眾看出來,看出來他是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來説,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嚴肅的考驗。在革命年代,成千上萬的先烈用生命和鮮血的代價換來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合法性,而這天,無論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或是郭明義這樣的普通共產黨人,將如何用我們對待利益、對待名利、對待人民的態度、方式和行動,來體現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郭明義帶給了一個範例。從這個好處上説,這部電影彷彿明鏡高懸,“只要心裏有,就能看得見。”

《郭明義》由主旋律電影的“金獎導演”陳國星執導。與陳國星導演的主旋律影片的一貫風格相一致,這部影片在劇作風格上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卻並沒有選取紀實語態的敍述,而是選取了一種常規戲劇的影像風格。畫面優美、構圖完整、鏡頭流暢、節奏緊湊、聲畫互動,共同構成了一個製作精緻、氛圍渲染充分的藝術世界。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那座宿舍樓,如同生活中郭明義一家3口人至今還居住的鞍山市千山區齊大山鎮,一個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宿舍,其建築的外形,如同一個人字,既增加了畫面的造型感,同時也成為一種符號:正是這些生活在宿舍樓裏的普普通通人,支撐起了一個堅韌的沐浴在朝陽中的大寫的人,他們感動中國,更就應感動以前在黨旗下舉起拳頭莊嚴宣誓的每一箇中共黨員。

郭明義觀後感作文大全 篇二

這天下午學院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電影《郭明義》,在電影中感受學習了郭明義同志的一些先進事蹟,想到了毛主席曾説過的一句話,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郭明義一向在做的也正印證着毛主席的這段話。

郭明義幫忙白血病患者苗苗及其父親,主動捐錢,我當時在想如果是我遇到了這種狀況也會這樣做,可他不僅僅僅是捐錢,他還關心着苗苗的精神狀態,並讓自己的女兒和苗苗作伴陪她説話。他是將苗苗當作自己的親人來關心,他的幫忙不是一時的,而是一種堅持,這讓我深深地敬服。在苗苗就要進無菌病房前,醫生對這個年輕的生命宣判了死刑。郭明義沒有盲目地悲觀,他為了圓苗苗一個當空乘人員的夢想多次找航空公司的領導,並申請能夠讓她上次飛機為乘客服務一次,他的執着與誠懇最終為苗苗贏得了完成心願的機會。當苗苗站在飛機上時,那蒼白卻滿足的笑容又晃花了誰的眼。郭明義為幫忙另一名白血病男孩尋找適宜的骨髓配型一找就是三年,僅憑一個名字就往返於各個派出所尋找住址。在電影中看着郭明義也曾疲累不堪,也遇到不明白的質疑,可他依然執着的堅持着堅定着,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我。遇到有困難的人搭一把手並不難,難的是一向陪伴在旁並不放下。以前也遇到過有替患病的親友籌錢募捐的,但凡遇到總會把身上帶着的大部分錢都捐出去,也就僅止於此。可郭明義不一樣,他不僅僅捐出身上帶着的錢更會把存款也捐出去。他更關心的是病患最終是否會重藍獲健康,為此他不辭辛苦地陪護,尋找出現的期望,即使再渺茫也絕不輕言放下,從來都是先人後己,真正的大愛無疆,這正是我所缺少的。

郭明義的事蹟感動着我,他的執着誠懇鼓舞着我,對於他人再多一點温暖的給予,對於自己再多一點堅持的執着。身為一名教師,要把這更多的温暖更多的關懷無私的給予學生。對於學生,再多一些寬容,再多一些關懷,再多一份職責,再多一份堅持。更多的給予,回報的會是更多的滿足。滿足學生對知識瞭然一悟的神情,滿足學生對實驗一絲不苟的認真等等,這些是專屬於教師的驕傲。我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教師而自豪,更多的我將這份自豪灌注到對教學工作的準備與思考中,不斷地思考怎樣的傳授方式更能被學生理解,怎樣的將知識更為系統地講授,怎樣更能啟發學生自身的潛能。

一向期望自己能夠培養出懂得思考,會思考,並能提出解決方案有實際動手操作潛質的思想健康向上的學生,這算是初為人師的一個願望吧。郭明義的精神更使得我堅定了自己的這一想法,期望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對自己的初衷能夠堅持,堅信終究也會有實現的時候。

郭明義觀後感 篇三

《郭明義》企圖觸摸人心那厚痂包裹着的柔軟部分,可是在物慾橫流中它註定不温不火,做娛樂片沒有娛樂性,做故事片故事不精彩,做主旋律就更不靠譜,因為主流社會的既得利益者官員和老闆們根本就沒有心,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是抓住耗子和雞的屁。

郭明義是鞍鋼的普通職工,十六年工資總收入為二十八萬元,捐款助學之十二萬。陸續五十六次獻血,結婚二十多年,他一家人居住在不足四十平方米的房子裏。不管社會怎麼變,不管外人如何看,郭明義泰然處之,堅持自己的幸福觀,幫助別人就很快樂,他總能找到比自己困難的人。郭明義説:“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湧上心頭”。“幫助別人改變命運,比啥都幸福”。如果講良心,《郭明義》在表演上肯定是感人的,成功的表現傳統美德,許多觀眾為之灑淚。應該説郭明義在這個社會並不孤獨,有不少類似的人,隱身捐款給困難的孩子,隱身捐獻幹細胞,但無論人數還是行為都絕對稱不上主流,連支流都稱不上,只能算極個別現象。特別看不出這種極個別現象會是那種可以燎原的點點星火,因為離離原上草沒有可燃性。

郭明義所作所為是因為自己是黨員嗎?換個角度説,黨員的形象就是郭明義這樣的嗎?樂善好施,扶危濟困,克己奉公,恪盡職守,這些傳統美德中國古代各朝代都大有人在,而他的時代精神在哪裏呢?電影中,郭明義去一家網絡公司與總經理的談話最具典型意義(怎麼能通過審查?),總經理不理解郭明義的行為,憑郭明義一己之力怎能解決社會問題,並問郭是否對得起家人,郭所答非所問,大義凜然地説那位總經理二十多年沒看黨章了,黨員都應該吃苦在前享受在後。這是當下最關鍵的悖論,一部分人先富是以損害另一部分人為基礎的,被損害的人也要損害他人才收穫利益,當幹部是為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嗎?黨章那麼説,誰那麼做?那些給郭明義寫總結材料的宣傳精英,那些論證郭明義時代精神的專家學者,你們自己真信嗎?

作為典型的郭明義只是個普通職工,而且是普通職工中比較另類的鳳毛麟角。主旋律電影應該表現主流人羣,表現官僚、富人、白領公務員,至少應該是中產階級。典型還應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真的郭明義顯然不夠條件。要是哪個官員像郭明義那樣,作為典型才有説服力,可惜,這是不可能的。當官為了啥,這個問題在理論上還不確定,但在實踐中已經解決。那就是權為己所用,情為己所繫,利為己所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皆患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單從藝術水平上講,吃慣了快餐的導演編劇已經不會做大餐了,即便是小炒也帶着快餐的味道。《郭明義》有些情節兀突,有些則經不住推敲。演員還是過硬的,侯勇,馮遠征,姜宏波,李沁,新人不輸老戲骨。

總之,官家推銷《郭明義》掙官家的錢,要是走市場恐怕沒多少人買賬。

郭明義觀後感作文大全 篇四

郭明義的先進事蹟,讓我頓悟到另外的一種人生境界,那就是:大愛無聲。有一種奉獻憾人心房,歷久芳香彌留;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恆遠亙古長存;有一種愛日積月累,無怨無悔代代傳承。郭明義,不圖索取,樂於奉獻,堅持做好事一輩子。生活清貧,誘惑不斷,卻從來沒有讓他放下自己的精神追求。郭明義同志曾講過“有人説,雷鋒是傻子,我就要做雷鋒這樣的傻子,雷鋒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選取,雷鋒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郭明義,這個時代的熱血英雄、道德楷模,用大愛與義舉無怨無悔地高高擎起雷鋒精神的美麗旗幟,他非同一般的人生經歷,給我們帶來了富有現實價值的啟迪與思考。

成人者不因小而不為,成己者不因微而棄之。郭明義的先進事蹟雖沒有驚天動地、燦耀星辰的撼人之舉,但其點滴之處可謂熠熠生輝、光華炯炯,他照亮的是執愛前行的旅程。其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內心世界充滿着人間真情,益人善舉噴湧着滋人心田的甘泉。對照楷模,我們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靈;有理由攜手並肩和聲唱響新時期教書育人的主旋律。對照典範,我們職責在胸,潛心教書,精心育人。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教書育人是我的天職,我必須要向郭明義學習,關愛學生快樂自己,服務學生奉獻自己,寬容學生提高自己,明白學生善待自己。一心一意全力付出,時刻把學生的學習、成長、進步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發奮為他們的承認、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一名教師,我必須要向郭明義學習,我們就應更加堅信社會的完美。我們感動之餘,更多的應用行動散發出內心的愛,以對生活的熱愛關心家人、以對工作的熱愛恪盡職守服務學生、以對社會的熱愛為更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我們要把大社會裝在心裏,看到我們力所能及之處,用簡單詮釋和諧社會中的幸福。這就是我們作為黨員的榮耀,更是我們的義務和職責。

郭明義觀後感 篇五

201X年4月16日,觀看了電影《郭明義》後,我深有感觸。

“他總是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是問自己,還能多做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對他的頒獎詞。

他出身低微,但他又是那麼的高貴;他雖然渺小,但他又那麼的高大;他雖然貧窮,但他又是那麼富有;他很平凡,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麼的偉大,他就是被評為“當代雷鋒”的郭明義。

影片以郭明義幫助身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尋找配型為主線,圍繞糾結其中的金錢、生命、家庭等種種矛盾,深刻展現了郭明義豐富而美善的內心世界和堅定的人生信仰,真實地藝術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價值觀、幸福觀,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懷。

郭明義最為感人之處是他無私奉獻精神。

他是一個被白血病患者稱之為爸爸的老好人,一個有着三次福利分房機會最終卻讓給他人的“活雷鋒”。在他眼裏總能夠找到比自己更困難的人,在絕望與失落面前他總能挺身而出,拉住別人的雙手給人信心的人。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堅持做好事很難。郭明義卻做到了。為了幫助身患白血病的患兒,郭明義積極加入了“中華骨髓庫”。為了尋找合適的肝細胞為素昧平生的患者配型,他走遍鞍山大街小巷,餓了以方便麪榨菜為糧,累了找家街頭小棧寄宿,歷時三年,鍥而不捨,堅持同患者手拉手,決不放棄,終於用真誠與執着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

一個人自己做好事不難,難得是帶動許多人一起做。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的倡議,共有6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累計獻血15萬毫升;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有28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資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萬元;他發起成立的遺體和眼角膜捐獻志願者俱樂部,已有200多名礦業職工參與。

郭明義觀後感 篇六

看完電影《郭明義》,人們會覺得,一個時期以來一些電影裏缺失了的精神和靈魂,最後回來了。

以郭明義為人物原型,在真實生活及經歷的基礎上再創作,拍攝一部電影,其實是很困難的。應對這樣的題材,創作者們以郭明義捐款助學、幫忙孤寡老人、56張“精神存摺”等一系列故事為敍事線索,又設置了一條主線,就是他幫忙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尋找配型,圍繞糾結其中的金錢、生命、家庭等種種矛盾,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深刻展現了郭明義豐富而美善的內心世界和堅定的人生信仰,真實地藝術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價值觀、幸福觀,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懷。

扮演郭明義的演員侯勇説,他們是要用郭明義的幸福觀打動電影觀眾。“幫忙別人時他很快樂,那是一種十分單純的幸福感。現代社會人們忙着賺錢,幸福指數很低了,但是郭明義沒錢,卻活得很幸福。”有報道説,鞍山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們有幸先睹為快,很多人看完片子,已是淚流滿面。

為什麼一部電影能夠這樣感人?

有媒體説,《郭明義》感人是正因它真實。就像導演陳國星説的:“這是真人真事兒,沒有宏大敍事,卻帶給觀眾更多的感動和更大的震撼。”真實,是我們這個時代和社會對於電影美學品格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更高的要求是在“真”的基礎上怎樣凝練和表現出“美”與“善”來。

要想到達這樣的藝術境界,必須要精心塑造人物。電影藝術是人的藝術,在一部電影裏,再也沒有什麼能夠比人性的真善美能夠更加震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心靈了。而塑造人物的藝術功力,則全在於是不是能夠塑造出“這一個”來。所謂藝術典型的“這一個”,是黑格爾美學思想裏關於藝術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理論的一個重要發現和規範,要義是,“這是一個人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這個人身上顯出了它的全部豐富性。”

郭明義毫無疑問是一位當代“英模”。但是,影片中的這個郭明義又是一個“英模”藝術典型的“這一個”。電影文學家和藝術家們的成功描述,使得人格的多方面性在郭明義這個“英模”身上顯出了它的全部豐富性。他們將人物命運與時代相結合,在時代大背景下展現出藴含在“英模”身上的世俗與偉大來,塑造出來郭明義這個“英模”的藝術典型的“這一個”。比如,在外面,郭明義一身光輝,在家裏,他同樣有真摯感人的夫妻情愛和父女親情,同時也還有油鹽醬醋茶的日常瑣事。

電影《郭明義》用了很多的畫面語言。郭明義正像毛澤東描述的,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身邊人的所有問題,都能夠引起他的高度重視。郭明義都把這些問題看作是自己責無旁貸的天職,始終懷着一腔純真的情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想方設法幫忙別人。這是什麼?這就是崇高!郭明義的銀幕形象就真的像孫中山説的,是在“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了!也真的就是毛澤東説的“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完全、徹底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了!於是,我們看到了,影片中,郭明義具有的偉大的精神,高尚的行為,人類共同崇高的美德,釋放出來的是撼人心魄的光華,構成的是催人奮進的力量,鍛鑄成的正是真善美的輝煌。創作者成功地塑造也成功地釋放出來的,正是這個人物一身的震撼人也感染人的人格魅力! 有了“這一個”郭明義,有了這樣的“郭明義精神”,我們真的能夠説,一個時期以來被人詬病的缺失了精神和靈魂的電影,最後帶給我們廣大的電影觀眾一些亮色了,原本就就應包藴着的富含的精神和靈魂,最後又回到電影裏來了。

對於我們一些以前迷失了的電影文學家和電影藝術家們來説,這樣一種電影精神和靈魂的迴歸,説難,其實也不難。電影《郭明義》的借鑑和啟示就在於,創作的時候,技巧固然重要,決定一切的也還是我們的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懷。《郭明義》劇本幾易其稿,在修改到第八稿時才決定開機。劇作家高滿堂在劇本中着意刻畫的就是郭明義平凡的卻無垠的大境界。高滿堂明白,“他是一個普通人,卻有着常人沒有的情懷。別人不堅信郭明義能33年如一日的踐行雷鋒精神。但郭明義説‘我就是做黨章中就應做的事’,這是最觸動我創作衝動的地方。”高滿堂坦言,要寫好郭明義並不容易,他是活生生的人,就在我們身邊,他的言行舉止不能誇張,要讓人信服,還要讓人感動,明白他的信仰和幸福觀,並要感染到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