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觀後感與收穫800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9W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觀後感與收穫800字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12位獲獎人和團隊分別獲得了“大國工匠”“飛行精英”“英雄無畏”“技術先鋒”“領導卓越”“攜手合作”“終身奉獻”等七大獎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0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觀後感與收穫800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0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觀後感與收穫800字一

自信二字,對於中國,始終滿載着一股別樣的情愫。歷史長河滾滾而逝,自信,又似乎有了新的意藴……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現如今,國家實力的強盛與否着實影響着其地位與影響力。前些時日,一名大使的落寞神態被相機捕,捉引發熱議,原因是該國正處戰時,卻因實力薄弱被枉以率先引戰的罪名,在同情與憐憫的同時,更應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實力與自信真的成正比嗎?

着眼過去,曾被稱為“沉睡着的雄獅”的中國,似乎給了我們答案。我們曾憎惡的、腐朽無能的清政府,終日將自己禁錮於囚籠之中,一味的妥協退讓,用軟弱和服從面對侵略者,這樣的國度又談何實力?更談何自信呢?

再觀今日,當新中國的日子愈發繁榮,經濟的騰飛,科技的進步,中國人終於可以用自己的雙手來捍衞我們的國土,捍衞我們的尊嚴,我們無需像從前一樣,對待那樣無恥侵略之徒低聲下氣,我們有了自己的聲音,能夠吶喊出屬於我們中國的聲音!曾經的無能衰敗之景,永遠遺留在了歷史史料之中,抬眼向前,我們有望不盡的光明,我們有走不完的大道!這便是實力,這便是自信!

新時代的中國,用實力書寫自信,在世界之巔仰天大笑!

隨着時代的更迭變遷,自信,似乎又以包羅萬象之氣魄,萌生了新的幼芽嫩葉。

梁啟超曾言:“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沉着,而驕傲者常浮揚。”

你可曾記得,他們不惜犧牲小國利益,以在博弈中取勝?你可曾記得他們為己私慾,大肆於他國引戰,自己卻似坐山觀虎鬥般沉着?但我想你一定記得,我們派遣的維和部隊,我們積極參與國際救援,我們建設的“一帶一路”經濟走廊,我們面對他國挑釁,厲聲迴應……

何為自信?這便是自信——積極肩負起己之責任;攜手各方合作發展;面臨質疑堅決迴應。用博大的責任感、團結之心、過人的氣度與怒斥堅決立我國之形象,樹國之自信,揚國之國威。

新時代,中國將拾起筆墨,以滿卷的自信之氣揮毫寫下濃墨重彩的印跡!中國,必定成為“自信”的見證者與發言人!

2020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觀後感與收穫800字二

我是四年級三班的___,今天很榮幸站在這裏做《科技與未來》的演講,作為炎黃子孫、作為中國公民,此時我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因為我生長在科技在國。

伴隨科技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快捷、現代起來。就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電話,以前的電話機只是一個大方塊形狀的座機,它唯一的功能就是撥打和接聽電話。經過多年的發展,電話機變成了現在的手機,它不僅外觀漂亮、小巧、方便攜帶,還增加了上網、購物、看電影等許多實用的功能。以前比較知名的手機品牌基本上沒有國產,現在中國自主品牌的小米手機已經佔據了中國手機的最大市場,而且已經銷往國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產手機會馳名世界。

再比如“非典”,非典是全球公認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中國成功戰勝了非典病毒,並首先完成了非典病毒的全基因組測序,為什麼別的國家沒有完成,偏偏中國完成了?很簡單,因為我國的醫學科技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國掌握了最先進的醫學知識。

回頭看看祖國的過去,長期的封建社會,讓我們的國家由一個文明大國變得落後、閉塞。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的科技得到了發展,不斷進步,不斷的向高處爬,特別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的突飛猛進,到了現在我們已經成為科技大國、科技強國,我們飽受了多少個晝夜的風風雨雨,有多少個科技工作者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地奮鬥在科技前沿。在中國,無論是多麼大的困難都會被攻克,因為祖國相信——科技能夠改變世界,科技是綜合國力提升的根本。

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們不能鬆懈對科技的學習,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學習科學、百鍊成鋼般的實踐科學。不迷信於書本、權威,要敢於提出疑問,努力向着疑問的答案奔跑,就能取得成功。

沒有任何人一生下來就是成功的,每個成功的人士都要經過努力、流下汗水。只要你努力學習科學,勝利的天平就一定會向你傾斜。只要我們都努力,中國的科技就一定會走在世界的頂端。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2020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觀後感與收穫800字三

秋風瑟瑟,萬物含悲。我們在此沉重悼念“科技享樂派”先鋒--A先生。他為了研究機器人如何更好地為人類服務而不幸溺水身亡,享年五十又一歲。

回憶A先生光輝的一生,我們會因此更加崇敬他。

A先生從小就着迷於“科技享樂”的開發。高中時,他用BP機接收試卷答案,這無疑是一項驚人的發現,使BP機的功用大為提升。有人給A先生潑髒水,説他玷污了科技的內涵;但也有人對他大加讚賞,竟在大學聯考中效A先生之方法。BP機的功用從此發揮到了極致。

A先生還經常教導我們,科技就是騾子,想怎麼使喚就怎麼使喚。這一點,諸多老總、高幹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據報載,某廠老闆想提高生產率,向市裏申請巨資引進了全智能生產線,這個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廠日夜開工,客源不斷。但又有人抨擊説,這是不切實際,盲目現代化。還真邪門兒,工廠沒幾個月就垮了,説是資不抵債。但那種敢於“向科技靠攏”的精神還是值得提倡的。

A先生還不受世俗濁流的污染,清源正流,敢於向“流行”挑戰。當人們忙於學電腦打字、電腦上網時,A先生毅然決定用電腦打光盤遊戲。那些成年人也太笨了,幹嗎浪費時間與金錢學什麼打字上網呢?他們還不如那些國小生呢,圍着電腦打遊戲不亦樂乎。科技本為“享樂”,緣何讓人費心吃苦!

生活在科技產品叢生的“摩登時代”,我們應盡我們所能地使用科技、享受科技,正所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放着機器人不讓他為我們捶背撓癢還真是浪費。讓我們記住A先生,記住A先生的為人。

聽者語:怪哉!一些抹去科技光輝的東西在這裏怎成了極品?哦,當我們用社會眾生的浮靡心態去求證“科技之用”的嚴肅話題時,求證的結果只能如此--先進的東西耗費在低俗的功用上:懶惰的心理依附“科技”更加膨脹,大材小用,浪費精力與資源!

我們不需要A先生,我們需要的是“科技助興”、“科技以人為本”的思想與行動。

別了,A先生,科技沒你更精彩!

2020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觀後感與收穫800字四

現在的科技發展多麼驚人,人類的生活水平也步步提高。可是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中國的重工業非常落後,科技也不怎麼發達,急需大批經濟、科技、文教等建設人才。

可當時的中國,是個貧油的國家。而且美國科學家也定論:中國地下沒有石油的儲備。就在大家都絕望的時候,有一個人講了一句話:科學證明中國有儲備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他就是我國傑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聽説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後,李四光經過重重阻礙,於1950年春回到祖國的懷抱,並於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規模大、產量高的大慶油田被探明,中國由此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讓全世界刮目相看。

李四光地質學家為我國甩掉了“貧油國”的帽子,袁隆平更是為我國的雜交水稻整套的制種技術做出了貢獻。

1973年,袁隆平爺爺培育並研究出整套制種雜交水稻技術。袁隆平爺爺研發出雜交水稻後,國際上有許多家機構高薪聘請他出國工作,但是他都婉言謝絕了:“我根在中國,我的目標不僅是要讓全國人民吃飽,而且要吃得好。”袁隆平爺爺還常説:“不愛國就不能成為科學家。”

我國的人才還不只這些,正因為有了這些人才,咱們的國家才能強大富興。但是,這些人才都是經過層層考驗和艱苦的訓練,能扛得住的人;在我國科技領域中,這些人作為開創者,譜寫了自己光輝的一面,成為中國科技的奠基人。1964年,我國第一顆_裝置爆炸成功。1970年,“東方一號”人造地球衞星發射成功。這些事例足以證明我國的科技正迅速發展。我覺得作為21世紀的學生,更應該好好學習,爭取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2020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觀後感與收穫800字五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落實創新發展理念的實際行動,是中央在新的發展階段確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國家重大戰略。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從商丘實際出發,積極主動融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戰略,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全市的優先戰略,堅持市場導向、集聚資源、人才為先、重點突破,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全面創新,大力實施重點科技創新工程,推動發展動力根本轉換,為加快我市跨越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和不竭動力。結合商丘實際,我們要抓好十大科技創新工程。

(一)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科技創新必須緊盯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產業發展的需求和導向,為之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我市金剛石超硬材料及製品、碳纖維新材料、生物醫藥、環保裝備、製冷裝備、生物質能源、電子信息等產業,現已初具規模,發展潛力巨大。下一步,必須通過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深度研發、發展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進技術和人才等途徑,進一步加強技術、工藝、產品、管理等多領域研發創新,突破核心技術,提高技術含量,開發新產品、新業態,增強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佔有率,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二)實施傳統產業技術創新工程。針對我市產業層次還不夠高,傳統產業比重較大,土地、資源、環保、用工等嚴峻瓶頸制約的實際,必須加快實施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着力依靠高新技術,推廣信息化技術、標準化技術、節能環保技術等先進技術、工藝和管理技術,改造提升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傳統加工業,通過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重大攻關項目,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努力突破關鍵技術,帶動企業降本增效、技術改造,拉長產業鏈條,發展高端產品,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

(三)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圍繞商丘品牌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和高端農業的發展需要,開展相關技術研究,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加強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現代工程技術的廣泛應用,突出科技創新在提高農業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情況下,提出加大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農業發展路徑。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轉折期,抓住機遇,就能夠在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中佔得先機。我們要加快推進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模式,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推動種養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規模化經營。提升農業科技支撐能力,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業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創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各類研發中心,重點實施高產多抗廣適花生新品種、玉米新品種、馬鈴薯等農業重大科技專項,選育示範一批高產優質農作物新品種。加強農業科技指導培訓,繼續抓好科技“三下鄉” 活動和“ 陽光工程” 培訓,全面提升農業科技成果入户率。

(四)實施科技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創新主體是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大力實施科技創新龍頭企業培育工程,通過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培育知識產權優勢、構建產業創新聯盟等途徑,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具有較強行業引領能力和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型龍頭企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實施“科技小巨人”成長行動計劃,着力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落實國家有關對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税收優惠政策,助力其不斷髮展壯大。

(五)實施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工程。積極引導和激勵企業建設各類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達到一定條件的可以直接認定為市級科研機構,享受國有科研機構的相應政策。着力建設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台,重點依託國家和省級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質檢中心、檢測中心等,組織開展關鍵性技術研究,提升我市企業科技研發能力。建立科研項目資金公共管理平台,逐步探索依託專業機構管理項目,促進專業機構逐步市場化和社會化。全面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研發中心和自主創新體系建設,採取政府扶持、獎補等有效措施,着力培育各類企業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檢測檢驗中心、院士工作站、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打造一批研發、中試、技術轉移、技術培訓、人才培養的高水平平台。對各類科技創新平台,要加大資金投入、政策保障力度,要人給人,要政策給政策,要服務給服務,全方位支持。通過幾年的努力,力爭實現省級研發平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性企業的全覆蓋。

(六)實施知識產權提升工程。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突出優勢產業、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點面結合,大力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和優勢區域。重點實施企業專利清零行動、知識產權優勢培育行動,加大發明專利申請資助力度,增加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資金投入,力爭“十三五” 全市專利申請及授權量較前五年翻一番。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專項執法,切實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打擊各種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依法規範知識產權市場秩序。

(七)實施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工程。強化尊重知識、尊重創新、充分體現智力勞動價值的分配導向。擴大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自主權。完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制,提高骨幹團隊、主要發明人受益比例,可以提高到不低於70%。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改革完善市屬高校、科研院所聘用制度,優化工資結構,保證科研人員合理工資待遇水平。發展多層次技術(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探索建立市級技術轉移網絡。對經技術轉移機構促成在我市轉化的項目,財政科技資金按實際成交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技術轉移機構獎勵。

(八)實施科技開放與合作工程。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在更高層次上構建開放創新機制。繼續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政府部門重點做好組織、引導、協調,牽頭與知名高校、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企業搭好台、引好路、服好務。積極組織引導企業與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深度合作,吸納國內外創新資源,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儘快增強創新能力。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機制靈活、互惠高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產業技術協同創新,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深入落實市政府與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商丘師院、中科院所屬院所、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等單位的全面戰略合作,加快推進落實鄭州大學商丘研究院、商丘師院大學科技園等重點合作項目建設進度,並不斷拓展合作領域、設立新的合作項目。各縣(區)也要從本地需要出發,積極開展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促進校地合作步入新階段。

(九)實施人才隊伍建設工程。把人才作為支撐引領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引進機制,努力建設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積極推進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引導支持我市高校、科研院所按照人在崗在、人走崗銷的方式,引進高端、急需科研人才。發揮“星期天工程師”作用,鼓勵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到企業兼職,或在職創辦企業,轉化科研成果、專利技術,發展科技服務業等新興業態、新興產業,發揮創新創業示範帶動作用。深入推進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全面提高勞動者技能素質,造就一批高技能領軍人才和“大國工匠”。實行更加積極的創新人才引進政策,更多地引進高層次科研人才、創業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用產業集聚人才、以項目吸引人才、靠事業留住人才,吸引集聚國內外高層次人才。

(十)實施科技資本結合工程。科技創新的投入,財政投入是引導,企業投入是主體,金融投入是關鍵,要建立多元化研發投入體系。各級財政要按照科技投入法定增長要求,確保財政科技投入落實到位,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要開啟金融+科技雙輪驅動,完善科技創新融資機制,推進科技投融資平台建設,培育壯大創新投資基金,發揮金融創新對科技創新的助推作用,為科技創新插上金融的翅膀。證券、金融等部門要加強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支持企業開展創新研發,着力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