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33K

2020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多篇

作為國家舞台打造的國家課堂,從2008到2020的12年間,《開學第一課》為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生命意識教育,今天小編整理了2020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大家共同閲讀吧!

2020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這個春節在不平凡中度過。疫情防控,沒有誰是“局外人”,沒有事是“份外事”,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領導工作小組、發起“一級響應”、各級財政下達補助資金112.1億元(截止1月26日0時),一批批“逆行”醫療隊、人民子弟兵馳援武漢,政府工作人員“網格化”包保、“地毯式”摸排,企業加班連夜趕製醫療防護物資,羣眾自發捐款捐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份“同袍”之情,藴含着14億中華兒女同心同向同行的初心和使命;這場共同戰“疫”,踐行着民心才是的“剛性需求”,你我共情、偕作、偕行。

“共情”你我,眾志成城共同戰“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實時動態追蹤的“疫情地圖”緊緊揪着億萬羣眾的心,各部門多措並舉遏制疫情蔓延,除夕夜多個地區醫療團隊支援武漢……“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都同你們站在一起,都是你們的堅強後盾”,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鼓舞鬥志、堅定信心。經過連續幾天的摸排,在包保村裏與同事交談中,“入户你緊張嗎?”“緊張呀,但這是我的工作”“比起戰鬥在一線的人,這算啥呦。”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辭藻不必華麗、文采也不必飛揚;這就是億萬同胞的“同袍”共情,在災難面前,在時光雕刻下,踐行着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誓言。一線人員嚴防死守的決心,政府的拳拳為民情與深深為民心,14億“護旗手”保衞家園、共克時堅的信心,匯聚成為抵禦“病毒”侵害的同“心”橋,銅牆鐵壁、堅不可摧。這場戰“疫”,我們,與你同在。

“靠前”站位,旗幟定向聚力偕作。緊緊依靠人民羣眾,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要在“年關”攻克“難關”,緊急進入應急戰鬥狀態,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顯著優勢,包保到人、執行到底,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防控摸排、諮詢、宣傳工作,不搞對立、不激進,不傳謠、不信謠,與鄂同心、穩定民心,既防止“病毒”侵害,又有效遏制焦慮和恐慌蔓延,做好直通身體和心靈的“後半篇文章”。廣大黨員幹部要“靠前”站位,扛起“黨員先鋒”旗幟,立下戰“疫”“請戰書”,既當好“戰鬥員”服從一切調度“召必回”,又當好“指揮員”為科學有效防控出謀劃策,保證“戰必勝”,特別是農村地區要把握運用好宣傳“大喇叭”,領導幹部深耕細耕“責任田”,及時應對,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也要把握分寸,我們要抗擊的是“病毒”,而不是我們的同胞。這場戰“疫”,我們,一起加油。

“靶向”施策,聯防聯控同向偕行。要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要求,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羣防羣治”嚴密防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除了直面疫情的“白衣天使”,還有一批批堅實的“後備軍”力量支撐。國家藥監局開通快速審批通道,商務部落實200多萬隻口罩供應,工信部緊急調用防護服1.4萬件,交通運輸部為疫情防治物資運輸保障優先“綠燈”通行,海關保證進口抗擊疫情物資快速“”……他們,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力求把物資、人員、資金落實到位。針對地區、區域精準施策,強化“一盤棋”意識,秉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找差距補短板,“專線”聯通完整的動態輿情,控制、引導疫情防治具體舉措,強銜接、聯互動。這場戰“疫”,我們,必定凱旋。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共同戰“疫”,我們“同袍”共情、偕作、偕行,我宣誓我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守土有責、衝鋒在前,堅定信心、同舟共濟,我們同努力,疫情定可防。終有一天,我們必將摘下“口罩”,去到我們想去的地方,歌唱我親愛的祖國。

2020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殘酷的戰爭,雖然沒有硝煙,但是也有生離死別,也有兒女情長,更有忠孝兩難全,無數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無數“紅袖章”“紅馬甲”成為了疫情防控中特別暖心的“一抹紅”,他們都是在“疫”線奮勇殺“病毒”的戰士,他們用自己的崗位擔當,涵養着自己的家國精神,提煉着一個人精神品質的“純度”。

當然,“疫”線遠遠不止這些時常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戰士”,每一個為戰“疫”奉獻的人都是在“疫”線,他們或許是宅在家中不添亂的普通羣眾,他們或是垃圾處理站中的普通工人,他們或是奮鬥在線上的問診醫生,他們或是……他們用各自的方式,表達着在大災大難之時的擔當,他們用不同的形式表達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

在戰“疫”中每一個人都是普通人,因為他們都是血肉之軀。醫生的天職是救死扶傷,但是醫生並不是“三頭六臂”,他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也會成為新冠肺炎“入侵”的對象。40歲的趙智剛是中南醫院急救中心的副主任醫師,1月22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由於是輕症,加上醫院病房非常緊張,為了不佔用牀位資源,趙智剛自我診斷開藥後主動要求回家隔離治療。熬過了最難受的三天,趙智剛退燒後精神狀態逐漸好轉。醫生也是普通人,在疫情防控中,他們也要嚴格執行隔離的要求,沒有“特例”。但是我們卻感動於他們在第一時刻的“逆行”,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為我們爭取時間築起疫情防控的防線。

在戰“疫”中每一個行動都是力量,因為那是初心在閃耀。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有很多的人因為疫情宅在家中,他們並沒有悠閒自得,相反,他們積極行動,發揮自己的特長,釋放出“隔屏”的力量。“不能出門,我可以網上給人看病。”1月28日,趙智剛通過醫院官微在線問診的小程序,開始為發熱患者提供在線看診服務。通過在線諮詢,不但能夠讓更多的人不出門也能夠獲得幫助,更能夠減輕線下的就診壓力,讓這些不必去醫院的就診,通過在線諮詢就能夠解決。從“隔離患者”到“醫生”,在線問診的行動源於初心,源於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心。

在戰“疫”中每一次奉獻都是精神,因為那是奮進的燈塔。在疫情防控的過程中,有很多普通的人用他們普通的行動去詮釋着自己在特殊時刻的擔當,他們用崗位上的堅守,用一次次“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詮釋了一個人偉大的靈魂,也成為疫情防控中巨大的動力,點滴之力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點燃我們的信仰,燃燒我們的激情,提振我們的信心,讓我們奮進的燈塔更亮,讓我們前行得更加的步履堅實。

阿基米德曾説:“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更需人人擔責,我們不是旁觀者,我們是親歷者,更是奮鬥者。要戰勝疫情,每一個微小而具體的行動就是我們戰勝疫情的支點,只要我們每一個人實事求是,拿出鬥爭精神,堅定信心和定力,在崗位上履職盡責,勝利必將不遠。

2020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突然間,電影大片一樣的,爆發的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一人傳百人,伴隨驚慌的武漢外户人羣返鄉逃離,煙火一樣在全國蔓延。

短時間,感染人羣、疫情發展竟超過了浩劫一樣的SARS病毒。這偉大的國家以及他的14億子民面臨史無前例挑戰。好需要超級英雄來拯救...但,天降神兵是故事裏的情節。

全民防疫,生活啟動了壯觀的戴口罩模式。口罩的身份地位前所未有的驟升,一時間成為“萬民擁戴”最炙手可熱之物。各大藥店以及電商的口罩存貨一搶而空。

沒有口罩的人如果出現在街上,即刻感受到該被亂棍打死的敵意。這特殊的時期!

每個特殊時期總是最考驗人性的時期!有人不畏生死,前仆後繼,憑一己之力鼎力撐天;也有人泯滅人性,截留物資,漫不經心不為人事。

在一線生死置外,夜以繼日搶救病患的醫護人員,和置身事外,輕慢險惡的湖北紅十字會,就像兩道相悖的光,一束聖潔萬丈,一道腐暗黑溴。

讀莫言老先生,寫飢餓年代,人性是純粹直接的,也諱莫如深的複雜。當下且如是。有人奔走勞碌為共患難度難關耗盡病倒數日比如韓紅,也有人坐地起價趁亂要發國難的財。

戴口罩的日子,有些界限一點點模糊,底線一截截崩壞,人人自危,人人也都想自保。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我心願在考驗人性的時刻我們選擇的都是對的,人人都是滿分。或許這樣的成績有助於我們避免下一次的考驗。

戴口罩的日子我願你我他往後再憶,除了劫後餘生的慶幸,也能為自己豎起大拇指——從未拖累從未添亂,雖非醫護人員,未能“披堅執鋭,身先士卒”,但是理智且配合積極,心懷感恩,已盡力而為。

2020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銘記歷史,敬畏自然

2003年非典,同學們尚未曾留下印象,但卻是我們這代人揮之不去的陰霾。時隔17年,癧疫再度來襲,病毒以更加狂奔的姿態把我們的日常生活消解成口罩、酒精消毒液和居家隔離的生存之戰。我們都知道,這場劫難終會過去,此刻再濃烈的情緒也會褪色。然而,我仍然要提醒同學們不要輕易忘記歷史教訓,不要輕易忘記這次事件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和犧牲。我們每天被各種新聞包裹着,深陷巨大網絡信息洪流,用不了多久接踵而至的新聞會再次搶奪分散我們的注意力。這種情境下,遺忘是最不費力再自然不過的選擇。可我希望同學們不要走這條最容易走的路。如學有餘力,請大家把疫情當作一個課堂,展開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比如自主蒐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數據、分析疫情產生原因、預測疫情帶來的社會後續影響,從中瞭解社會運作、科學防疫、社會經濟文化;比如找些經典讀物,耐下性子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現代公民意識,思考一個良善的社會應當具備哪些價值等等。我們能做的並非僅有絕望與無奈,並非只是簡單的標籤與空洞的口號。我們身上聚集着超出預想的潛能,可以用行動來為自己、社會和世界承擔更多的責任,堅持真理,修補缺憾,這樣才可以減少破壞世界的苦難。這很不容易做到,我們一起努力。

學習善良,勇敢擔當

南宋詩人陸游寫過“位卑未敢忘憂國”,愛國從來不是愛一個抽象的概念,一個空洞的詞彙,愛國是深愛腳下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真實的、具體的人們。這次疫情,河南一個貧困縣捐了10萬斤大葱,因為聯繫不到刨葱機械,300多個村民到地裏用手硬拔了三天。雲南一個寨子一半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户,捐了22噸香蕉,農户摘完香蕉用摩托車隊運下山,接力運送到湖北……這些捐贈藏在幾十億的物資裏,並不顯眼,但可能是他們能給的全部。在武漢封城最初之際,數千名私家車主戴着口罩,自發接送醫生護士下班;民間志願者隨份子湊油鹽錢,組織起來照顧獨居老人和孤兒院。癧疫橫行,封城禁行,有人還在為陌生人奔波……是這片土地上每一個普通人發出的微光,驅散了我們這些天心頭的陰霾。同學們,善良和勇敢,不只是與生俱來的秉性,更是需要克服重重挑戰,一次次習得的力量。如果我們想告慰英靈,就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讓他們為之堅守的善良、誠實、勇敢,在我們身上承繼延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束微光,匯聚起來,就能照亮前路。

在內心的世界安放一張書桌

這個寒假,學校的老師們沒有閒着。為了制定一份科學可行的“停課不停學”的學習方案,各個學科組通過視頻會議形式反覆討論,反覆打磨。很多老師也是第一次嘗試線上講課,因為不熟悉操作,前幾天還有老師一節課反覆錄了七遍。同學們現在看到的每一節微課視頻,都帶着為人師者的職業責任感新鮮出爐。感念我們愛崗盡職的老師,謝謝你們。

今天,線上教學如期而至,我們換了新的教學環境,新的學習方式,或許一開始磨合並不那麼順暢,不要緊,有問題我們一起溝通,一起調整。學累了,可以及時提出來,集體運動放鬆一下,舒緩眼部疲勞,活動活動身體。

同學們,居家學習,意味着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也是對我們自主學習能力更大的挑戰。準確來説,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都是我們終其一生的必修課。少了老師的督促,大家要更有意識喚醒自主學習的動機,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學。每個人的成長終究要靠自己去成全,未來某一天,當你們回頭審視這段經歷,希望那時的你們沒有太多的遺憾。

前天,我從新聞中看到這樣一張照片——在首批入住武漢“方艙醫院”患者裏,有一位年輕人戴着口罩躺在牀上,翻看着手中厚厚的書,神情專注。我看了心裏很感觸:在感染上疾病時,這位年輕人也沒有忘記閲讀和思考。鎮定之中生髮的強大精神力量,也給其他不少努力“抗疫”的人們勇氣和寬慰。

同學們,當我們不能做什麼的時候,請在內心的世界安放一張書桌,潛下心來求知向學。我相信,只要這種能力不萎縮,我們的民族就有希望。而歲月會是的見證者,現在我們付出過怎樣的努力,未來我們就會有怎樣的底氣。

最後,祝大家都健康平安,期待春暖花開時,在陽光下,在春風裏,與你們在校園重逢。

2020第十三屆《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隨着優美的音樂聲,中央一套2個小時左右的“開學第一課”就結束了。時間過得真快啊,感人的一堂課就結束了。

在這節課中,我們跟着主持人:撒老師一起傾聽了4位演講者自己的親身經歷。其中,最令我深受感動的是著名搖滾歌手——秦勇和他患有重度失調症的兒子——大珍珠的故事。

一件白色的T恤,棕色的短髮。和以前在舞台上狂吼的歌手簡直是判若兩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秦勇叔叔從一個很酷的歌手變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爸爸呢?我很好奇。

原來,大珍珠在4歲的時候患上了重度失調症,當時情況非常危急,秦勇不得不趕回老家。一步一個細微的進步,都是大珍珠進步的階梯。最後,大珍珠為了表達對父親的養育之恩,大珍珠寫了一封信。讀完這封信後,在場的人紛紛掉下了眼淚。

看到這裏,我深受感動。生活中,許多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很好,可他不但不領情,還冷落父母。而大珍珠呢?他把自己的父親當做是哥們,認為父親是世界上最酷的人。每當看見父親豎起大拇指時,大珍珠感覺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

親密地玩耍,一起學習,共同成長、進步,使大珍珠和他的父親產生了濃厚的父子情。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這句千古名言,依然流傳至今。父母做的一點一滴,都是為我們好!讓我們感恩父母,從每一點每一滴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