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3W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觀後感心得體會1

近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握好“整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三個關係,並從人羣、區域、領域等方面查找弱項和短板,為我們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瞭方向。

補短板之策最初來源於“木桶效應”。補短板的意思是説整體水平取決於具體能力中最弱的一項,就像一隻木桶,裝水的容量最多隻能達到所有擋板中最短那塊的高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條路上,如果遇上“木桶效應”,那麼就會嚴重影響打贏脱貧攻堅的質量。因此,補短板是硬道理,是勢在必行的。

從人羣看,補短板就補齊“老弱病殘貧困人口”這塊短板。目前,我國農村貧困人口中,老弱病殘是脱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其中因病致貧佔40.7%,因殘致貧佔20.2%,65歲以上貧困老人佔18.5%。老弱病殘貧困人口多數不具備自我發展能力和條件,因此,要重點解決看不上病,看不起病、孩子輟學、危房改造、飲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這就意味着,必須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和社會救濟制度,必須統籌安排財力,解決這塊短板。

從區域看,補短板就補齊“深度貧困地區”這塊短板。深度貧困地區是指“三區三州”以及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貧困村,這些地方往往是交通、資源、公共設施等最薄弱,且經濟發展最難。深度貧困地區是脱貧攻堅中的“硬骨頭”,是短板中的短板,特別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要補齊這個短板更是難上加難。因此,要解決這塊“硬骨頭”,就要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實行缺什麼就補什麼的原則,主要是加強水、電、路等基本設施和農村危房改造,以及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同時要加強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和兜底保障工作。

從領域看,補短板就補齊“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這塊短板。主要聚焦的問題是大氣污染、城市黑臭水體、農村環境髒亂差、教育不均衡、部分羣眾“看病難”等問題。因此,要攻克這塊“短板”,要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貫穿發展的全過程,優先解決重點環境污染突出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的方式。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切實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短板”是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的關卡,如果不打通補平,勢必會影響全面小康的成效。為跑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後一公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補短板問題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