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W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精品多篇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 篇一

《同心共築中國夢》向我們展示了,獨龍族,一個藏於深山峽谷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的制約,這裏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得益於脱貧攻堅,獨龍江鄉建起公路、隧道、安居房……獨龍族實現了“一步千年”的跨越。

四川大涼山,阿土列爾村。懸崖峭壁上,17條藤梯的痕跡還清晰可見。20__年5月,穿上節日才穿的衣裳,344名彝族村民走下新修的2556級鋼梯,搬遷至位於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永遠翻過了那座貧困大山。

敖潤蘇莫蘇木,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沙地南沿的一個多民族聚居區。近年來,大家一邊保護生態,一邊調整產業結構,累計完成各類造林23.6萬畝,不僅讓當地植被覆蓋率達到了47%,還實現了人均3頭牛、10只羊的草畜平衡目標,“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成為現實。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二

《同心共築中國夢》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傾力攝製的正片,也是多年來第一次打造的全面介紹我國民族團結工作的專題片。專題片共分為《輝煌歷程》《共同繁榮》《手足相親》《攜手圓夢》四集,每集展現的民族團結進步內容都深深打動着我,我邊看邊聯想到自己身邊的民族團結故事。

張家港市和許多城市一樣為少數民族散居地區,分佈着44個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2萬餘名。如何做好新時代城市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指引着我們奮力前行。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民族團結説到底是人與人的團結,需要凝聚全社會的力量。”

張家港市通過舉辦全市民族文藝會演、民族體育比賽、“嚐嚐我的拉麪”才藝比賽、新疆風味燒烤才藝大賽、民族家庭社會實踐活動等特色品牌活動,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六進”宣傳活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培訓、紅色教育、黨史學習和走訪慰問、調解矛盾等工作,凝聚力量,感動人心,促進了港城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為張家港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添磚加瓦,增光添彩;為張家港市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貢獻力量。

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

張家港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助力會員單位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捐資南疆依麻木鎮庫爾幹村打好脱貧攻堅戰,共走鄉村振興之路,從出資村史館、文化長廊等文化建設到開闢就業渠道,從農副產品銷售的產業幫扶到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等,一次次書寫了“永鋼情繫庫爾幹”的動人篇章。

我們走出去,新疆的朋友在進來。在張家港市生活着新疆籍人員500多人,其中維吾爾族100多人。他們與張家港人民一道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建設美麗家園,安心生活學習、創業致富。“一串羊肉串串出民族情。”艾力、傑力力等經商人員在張家港市已經紮根生活,有的開了6家燒烤店,有的開了2家或3家燒烤店。其中6名新疆籍人員被評為“張家港市民族團結最美燒烤人”。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張家港市與全國各地一樣,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良好氛圍越來越濃,56個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肩並着肩,手挽着手,共同為更加美好的明天去奮鬥。

新的百年,新的征程。作為一名民族工作者,我深深感到:民族工作無小事。今後,我更要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做一顆紅紅的石榴籽,繼續當好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團結帶領各族羣眾、社會各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在黨的領導下,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民族團結之花”開遍祖國大江南北。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三

8月28日晚我觀看了《同心共築中國夢》系列專題影片第四集《手足相親》,影片展現不同民族間可親可敬如一家的純潔而深厚的情感,不禁讓我想起了質樸善良的苗族老爹。在我看來,我和老爹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經歷,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包含壯族和苗族之間“手足相親”的民族情誼,為銘記“同守一片熱土,共鑄民族情誼”的情懷,感念老爹的恩情,謹作此文以示懷念。

一、開路進山當嚮導

我還清楚記得,認識老爹是在2009年9月中旬,那天我和表弟一起上妖皇山採藥。妖皇山是我們鄉最高的山,山很大,海拔約一千七百多米,灌木茂密,稱得上是中草藥的天然寶庫。山下太陽很烈,到了山腰,卻是雲繚霧繞,越往上走天空變得越昏暗,還下起了毛毛細雨。這是我們第一次上的山,不認得進山的路,也不熟悉山裏的情況,顫自進山可能會有危險,渴望有個熟悉情況的夥伴帶進山。我們順着小路向上登,走到半山腰看見一個稀稀落落住着幾户的小村莊——弄底屯。來到村口,老爹迎了上來,不問我姓名,也不説客氣話,一口一個“仔”地呼我,熱情地邀進屋,我説明來意後,老爹滿不在乎糟糕的天氣,欣然答應帶我們進山。

二、幫助脱險不顧身

在山裏,老爹走在最前面,一邊用刀砍草開路一邊幫我們找草藥,説了很多話,聊得很開心。“仔”是兒子的意思,當老人對後輩以“仔”相稱時,即表示歡迎和親切。進山路上老爹一直對我呼“仔”,剛開始我還真有點不自在。採到了藥,我們往回走的路上,由於下雨、山陡、昏暗、路滑,我不小心掉進約10米深的山洞裏。腳踝扭傷了,站不起來,老爹奮不顧身也滑下洞來,處理我的傷口,並脱下衣服包好,以免再次損傷。然後找來樹藤捆住我的腰,一人在洞外拉,老爹使勁向上推,連頂帶拽,把我從洞中弄了上來。脱險了,但是走不得路,老爹企圖揹我,但是背不動,於是他急忙找來木頭和樹藤,很快做成了簡易擔架,硬要我躺上去。就這樣,我第一次享受“傷員”待遇躺在擔架上,搖搖晃晃被抬到了老爹的家。

三、手足相親情誼深

到家以後,老爹忙裏忙外,一邊安排家人抓雞做飯,一邊找來乾爽的衣服讓我們換,一邊燒水幫洗傷口,搗爛草藥為我敷上。説話間得知老爹72歲,吳姓,是地地道道的苗族,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女們都成了家,老伴因病離世多年,老爹單住。老爹性格開朗、熱情好客、勤勞 勇敢、樂於助人,一輩子在山裏住,走起路來輕快穩健、呼呼生風,對山上的情況很熟悉。老爹説曾經參加越戰扛過槍,也是參觀團成員曾到北京參觀。參觀的這段經歷記憶深刻,是老爹可以述説的唯一最值得自豪的故事,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綠色作文網。當天,老爹拿出了家裏最好吃的飯菜招待我們,有醇香的自釀米酒、甜脆的土雞、清鮮的野菜、還有幹蒸玉米粉。我們受到了上賓般的招待,吃到最正宗最原味的苗家飯,也是最有榮譽感、團結感的一頓飯。談笑間一種情感由然而生,這種感情似乎早已在我倆之間深深地打下了烙印,不僅是兩人之間的友誼,而且超出了這種味道,帶有休慼與共、同呼吸共命運的意境,直到今天我才找到比較準確的描述——手足相親的民族情誼。

四、共謀脱貧同致富

據老爹介紹,為了躲避戰亂,他們家幾代人在中國和越南之間來回搬家,最後定居在這裏。進山只有兩條路,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能有效抗擊敵人襲擾,直到現在因為道路艱難,很少有人造訪。這裏的旱地都是他們家開墾的,每個兒子都有十幾畝,還可以拓荒,種玉米、蔬菜,養雞、豬、牛等,四季能吃飽,只是“口袋”一直漲不起來。瞭解完這裏的境況,我提議:利用大山草被茂盛的特點增加養牛數量,利用山花可養殖蜜蜂,利用大山適合中草藥生長的優越自然條件種植中草藥。這些建議適合當地情況得到了老爹和四個仔的贊同並接受。經過幾年努力經營,四個兒子靠養牛、種植中草藥、養蜜蜂等增加了收入,脱了貧,生活有了較大改善。

五、感黨恩迸淚水

由於腳踝扭傷走不得路,我們在老爹家住了一晚上。老爹給我們講了許多關於他的經歷,他反覆説:“現在有飯吃啦,有衣穿啦,過着自主的生活,要感謝共產黨,不能忘記共產黨呀。”“有了黨的關心關懷,才有現在的幸福日子”,説着説着,幾度哽咽掉下了幸福的淚水。第二年“三月三”放假回老家,我專程看望老爹,帶上了大容量電瓶和節能燈、收錄機、新衣服、老爹平日愛喝的麥乳精和白糖等。此後每年回老家,我都會堅持走上十幾里路來看望老爹。

六、親情永流傳

然而,在2019年一個細雨濛濛的夏日,老爹不幸遭遇泥石流沒來得及躲避被掩埋在石頭底下,永遠離開了人世,聽聞噩耗,十分悲痛。但是我和老爹的親情關係沒有就此中斷,我和四個仔早已結成了親密無間的“仔”。在農忙時節,仔們自願幫老家插秧、播種,收稻穀。來來往往不分彼此,不講價錢,互幫互助。我們還帶各自子女上門認親,要把這門親永遠保持流傳下去。

七、永遠的牽掛

老爹離我們而去,但他的一言一行依然鮮活地在我的腦海裏迴旋,他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將鼓舞着下一代。如今,在致富路上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是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還很多,我們經常在一起商量解決問題,耐心傾聽、用心解答,都在為共同致富出謀劃策。不管走到哪裏,我們都不離不棄,而這將永遠成為彼此的牽掛。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四

趁着週末,再次將專題片《同心共築中國夢》從頭到尾進行了細細重温。《共同繁榮》中生動展現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奮力譜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繁榮發展新篇章的“史詩般進步”,尤其讓我感到震撼,“愛我中華”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為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唱響了“共同繁榮阿哩哩”。

“阿哩哩”是廣西人民表達高興、歡樂的説法,也是“好”的意思。遇到高興開心的事,廣西人民就要載歌載舞,唱響阿哩哩。

一、脱貧攻堅阿哩哩,

黨的恩情永不忘

我想,這一定是廣西南丹瑤族同胞黎榮兵心中永遠的歌。2017年,黎榮兵一家9口人還住在四面透風的毛氈棚房中,現在他搬進了廣西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項目“千家瑤寨、萬户瑤鄉”158平方米的新房,發出“比以前過得超萬倍”的感歎。“兩不愁三保障”的脱貧攻堅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羣眾“住房難、教育難、就醫難、喝水難、出行難”等問題,幫助民族自治地方420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脱貧摘帽,民族8省區312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脱貧,真正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目標,在中國的減貧事業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脱貧攻堅戰的勝利,從根本上極大改善了幹羣關係,進一步增強了黨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形成了幹羣齊心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良好局面。這一段可以載入史冊的光輝歷史,也充分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辦成事,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真心擁護,最終取得脱貧攻堅這場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

二、鄉村振興阿哩哩,

奮鬥永遠在路上

從“船兒滿江魚滿倉”到“幸福滿倉幸福滿滿”,赫哲人的《烏蘇裏船歌》唱得越來越響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為民族地區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指明瞭方向。在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的民族地區各顯神通、百花齊放,生態旅遊、民族風情遊、鄉村體驗遊等文旅、農旅結合的全新方式迅速風靡全國,一批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脱穎而出、繁榮興旺,民族地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一幅幅生動美好、蓬勃向上的民族地區鄉村美麗圖景,承載了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飽含着他們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拳拳之心。

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全面脱貧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做好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形勢必然,更是政治任務。只有兩者有效銜接,才能在脱貧攻堅的基礎上,接續奮鬥書寫鄉村振興的壯美華章。我們要扛起奮鬥永遠在路上的旗幟,才能推動各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功,使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三、共同繁榮阿哩哩,

發展才是硬道理

各族人民齊聲頌唱共同繁榮的讚歌最動聽、最樸實。內蒙古的“綠白黑灰彩色”,廣西的開發開放、工業集羣和“一帶一路”輻射作用,西藏的“七大產業”,寧夏的世界單產最大煤制油項目,新疆的全國最大天然氣生產和外輸省區等等,各民族地區在中華大地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十三五”時期,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成就輝煌,公共服務保障不斷完善。“條條天路通西藏”“耕地不用牛”和“戴北斗項圈的牛”等嶄新面貌層出不窮,充分印證各民族羣眾脱貧奔康、鄉村振興的背後,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一項項政策、一個個工程、一場場硬仗,廣大民族地區刀耕火種、手無寸鐵、羊腸小道、人背馬駝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

如此偉大的成就,再次充分説明發展才是硬道理。回顧中國近百年跌宕前行的發展歷程,特別是當代舉世矚目的跨越進步,無一不説明“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旋律。今天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沾沾自喜、放鬆警惕,而要做好充分的困難準備,聚精會神謀發展,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情感認同,更加鑄牢各民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煥發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的信心和力量!

同時,作為八桂兒女,我也在深深反思:廣西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民族8省區中唯一的沿海地區,前面標兵越來越多、越來越遠,後面追兵越來越少、越來越近,怎麼發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挖掘發展潛力,如何深入貫徹黨中央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發展階段“四個新”總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幹,才能在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洪流中不掉隊、走在前、作表率。高質量發展永遠在路上,我們還需加油、努力,再長征!

《同心共築中國夢》觀後感作文 篇五

夢想是無盡的動力,它支持我們無畏的衝鋒陷陣;夢想是燃燒的希望,它支持我們度過冰天雪地;夢想是有力的翅膀,它幫助我們?翔天際。

夢想使人們振作,夢想使中國振興,是新中國的夢想讓革命烈士們浴血奮戰,打敗了外來入侵者,打敗了世界對中國的俯看。是人人平等的夢想,支持着革命先輩們萬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用鮮血換來了人們的幸福生活。是振興中國的夢想,推動着人民領袖日夜工作,走國際,看災區,用辛勞使中國飛騰。

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千千萬萬的夢想都只有一個目標,讓中國飛黃騰達。我也有一個夢想,那就是作一名畫家,將中國的大好河山都畫下來,做成一本圖冊,讓中國在畫中走遍世界。但每一個夢想都是用汗水澆灌成長的,只有付出的努力越多,夢想才能成長的越大。

從小,我都在媽媽的支持下努力繪畫,在老師的教導下努力練習。在暑假,閒不住的我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又進入了繪畫班,學習素描。我一直都覺得素描很好玩,但是真正學起來就開始覺得乏味了。練水平線豎線斜線成為了枯燥學習的一部分,每天用僵硬的姿勢畫着一條又一條的線,可越是練習線條越是曲折。不管老師怎麼樣訓斥,我的手就是不聽話,我開始討厭畫畫了。於是我想到了放棄,試着和媽媽説我不去學了,媽媽不怒反笑:“可以呀,不過你想想,假如上戰場的人看到那麼危險的場面都退縮了,我們的中國還會有今天嗎?”“當然不會有!”我不禁脱口而出,並向媽媽保證以後會努力學好的,不會想到放棄。

從此,我不再覺得線條很枯燥,握在手上的筆似乎也有了靈性,一條條線畫在紙上慢慢匯成了一個個圖形,匯成夢想的圖形。心中的煩躁早已不見了蹤影,因為我在為接近夢想努力奮鬥。

啊!中國夢,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