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父母教會我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7W

第一篇: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父母不應該溺愛孩子

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父母教會我觀後感(多篇)

我的父母不僅僅能關心我的成績。我認為,媽媽最看重我的是意志品質等超出成績之外的教育。

從小,媽媽就教我讀寫記,只要有空她就會在我旁邊看書,久而久之,我也認為讀書是一件最快樂的事兒,便會和她一起探討,讀讀記記,媽媽特別支持我買書,而且直到現在,我們還時常在一起學習《每天一個感悟》《三分做人七分做事》《好爸爸 好孩子》諸如此類的書使我的日常生活豐富多彩,與其説是這些書本教會我怎麼做人,不如説是媽媽教會我怎樣面對生活……

而爸爸呢,他最討厭的事情也許就是面對文字了,可是,只要是我在家,電視機爸爸就從不開,電腦從不碰,我一放學回家,就能看見他在看雜誌、看報紙,雖然他很厭煩這些,也許他看那些東西只是看圖罷了,可是這更加使我懂得爸媽對我的良苦用心。

我們家裏,廁所洗衣機上有書、沙發邊有書、牀頭有書廚房冰箱上有書,甚至牆上還掛着一面白板,上面寫着名人名言,時常更換。家裏的書有上百本,每本我都看過好幾遍,但是這也讓我做什麼事都磨磨蹭蹭的,喝杯水能用上半小時,因為手裏拿着書,有時候,看着看着就什麼都忘了。

父母不應該溺愛孩子,慣到最後,孩子就會變得嬌生慣養,沒有自理能力,沒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我爸爸就不這樣,什麼事情他都只讓我自己去面對,養成獨立的好習慣。

爺爺奶奶灌輸我的就是要“立大志;人無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個人的奮鬥目標”等等。所以我們家所有人都是經常督促我要明確自己奮鬥目標。

可是我認為,作為家中的晚輩,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每個人都在幼兒園時就背過,可是又有幾個真正做到的呢?

有很多人説,其實最重要的教育,不是學校的成績,而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我很贊成這樣的説法,一直以來,我的爸媽不管在家庭,生活,還是為人處事上,都是我最好的榜樣,給我最受益的人生哲理。我相信這都將是我人生中最無窮的資產。

第二篇: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萬事禮為先

2014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第二講是“禮”,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做為青少年,我們一定要做一個知禮懂禮的人。

説到“禮”字,很自然我們會想到“禮貌”、“禮節”等詞語。沒錯,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是評價一個人道德修養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中華傳統美德以禮為先,一個人沒有禮節便不成方圓。

“不學禮,無以立。”正如孔子所説,禮,是一切的根本,我們萬事都要以禮為先,古今中外亦是如此。

古代張良在秦滅韓後,立志為韓國報仇,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閒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並讓張良幫他撿起並穿上,雖然張良內心氣憤,但為了不失禮節還是照做了。那老人走了裏把路,又折回身來,要求張良次日五點與他會面,老人反覆提出無理的要求,可是張良從未失去應有的禮節,最終經過了考驗,從老人那裏得到一本寶書,並靠着這本以禮而得的書輔佐沛公劉邦,為他獻計獻策,最終成為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

可見,禮是做人的根本,即使人生失意,也要時刻保持做人的禮節,最終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第三篇: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人的誕生,成長與成人,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生活將我們平凡的瑣事調節成“生物鏈”一樣井然有序,那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題記

生活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學習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往事中,我們同樣可以學到很多。也許,稚嫩的我們還不理解生活的困苦與煩惱。我們的壓力也會感覺較為輕鬆。生活中的父母,我們又理解多少呢?父母夜以繼日的勞作,他們為我們流下辛酸的淚水,我們又知道多少呢?工作的壓力與煩惱,促使他們生活節奏也隨之改變了,我們又知道嗎?在大家都進入夢鄉的時候,悄悄地推開門,從狹窄的門縫中偷偷看到母親仍在那裏幹家務,那時,你還在無動於衷嗎?

在偷偷看到母親的勞作之後,我從此悄悄的在母親還沒回到家的時候,我已經把家裏的碗筷洗的閃光了,這其實並不算什麼,但加在一個勞作了一天的人身上,又是何等的艱難,慢慢地,我學會了體貼,關愛他人,政治書中的換位思考,其實,我長大了。

每當看包爸爸因為應酬而醉倒的時候,他磕磕絆絆地走進門來,而卧室門口的我們母子,淚水又一次傾瀉下來,潤濕了我們的臉頰。他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又一次觸動了我們的新,為了一家的生活,他整天夜以繼日的工作,就是希望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一份成功的事業,兢兢業業。但是,生活的重擔不得不壓在他的肩上,我們又扶起他跌跌撞撞的進了卧室,母親悄悄地坐在沙發上小聲地啜泣。

此後的每天,在爸爸回來之前,我都會準備好一杯熱茶,給他解渴,他也會寬慰的説一聲“謝謝”。我也覺的十分開心,我都每天和他談心,訴説學習中的煩惱,他也好似一位專家耐心的開導我,讓我要學會自信,學會包容,擁有坦蕩無私的胸懷,漸漸地,我真的學會了包容,大度,政治書中的自信之歌。其實,我長大了。

從父母那裏,我學到了堅強,自信,自立,坦蕩……畢竟有人説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光芒,我們永遠也學習不完,因為那是無私的品質。

第四篇: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爸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2014年《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8時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播出,與全國中國小生及其家長見面。今年的主講嘉賓有“童話大王”鄭淵潔等,節目分為“孝”、“禮”、“愛”三個篇章,以“強”作為尾聲。201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大全包括圍繞2014年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的所有觀後感,喜歡2014年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的中國小生請看201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大全。

人的誕生,成長與成人,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生活將我們平凡的瑣事調節成“生物鏈”一樣井然有序,那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題記

生活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學習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往事中,我們同樣可以學到很多。也許,稚嫩的我們還不理解生活的困苦與煩惱。我們的壓力也會感覺較為輕鬆。生活中的父母,我們又理解多少呢?父母夜以繼日的勞作,他們為我們流下辛酸的淚水,我們又知道多少呢?工作的壓力與煩惱,促使他們生活節奏也隨之改變了,我們又知道嗎?在大家都進入夢鄉的時候,悄悄地推開門,從狹窄的門縫中偷偷看到母親仍在那裏幹家務,那時,你還在無動於衷嗎?

在偷偷看到母親的勞作之後,我從此悄悄的在母親還沒回到家的時候,我已經把家裏的碗筷洗的閃光了,這其實並不算什麼,但加在一個勞作了一天的人身上,又是何等的艱難,慢慢地,我學會了體貼,關愛他人,政治書中的換位思考,其實,我長大了。

每當看包爸爸因為應酬而醉倒的時候,他磕磕絆絆地走進門來,而卧室門口的我們母子,淚水又一次傾瀉下來,潤濕了我們的臉頰。他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又一次觸動了我們的新,為了一家的生活,他整天夜以繼日的工作,就是希望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一份成功的事業,兢兢業業。但是,生活的重擔不得不壓在他的肩上,我們又扶起他跌跌撞撞的進了卧室,母親悄悄地坐在沙發上小聲地啜泣。

第五篇: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需要言傳身教的知識

今天,我們全家觀看了2014年《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8時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播出。 2014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榜樣,他們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孝順家長、文明禮貌、熱愛生命、堅強勇敢

今年的主講嘉賓有“童話大王”鄭淵潔、容祖兒、何炅和秦勇等,節目分為“孝”、“禮”、“愛”三個篇章,以“強”作為尾聲。

第1講孝,百行孝為先,家長對孩子要注意從小言傳身教,身教就是家庭教育。

第2講禮,對一個人來説,禮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有禮節有禮貌的孩子才會受歡迎。“做個受歡迎的人,做個文明禮貌的人。要從小做起。

第3講愛,在每個人生命的最初,父母都是愛的起點,也是愛的教育的起點。愛能伴隨人的一生。童年時代主要是父母之愛,童年是培養人心理健康的關鍵時期。愛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不單單指情愛,還包括關懷、信任、安慰、鼓勵、獎賞、讚揚、支持和幫助等。

第4講強,自強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巨大的作用,是一個人進取的動力,是通向成功的階梯。

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們全家都覺得受益匪淺,作為父母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需要言傳身教的知識還真不少,看來,我們全家都要齊心協力,為我們的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加油!!!

第六篇:觀看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昨天晚上,我們看了中央電視台晚8點的《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一共分為四節課,主要寫的是:孝、愛、禮、強這四節課來寫的。下面,我説説孝吧!

   孝,是由耂和子組成的。何紅濤叔叔帶着爸爸去旅行,騎着自己改裝的摩托車,他們旅行6年,一共走了十幾萬公里。他們去過河南、安徽、山西、陝西、北京......由此可以看出,何紅濤叔叔對自己爸爸的孝心。

   愛,是由心去愛的。秦勇,十年前,他是“黑豹”樂隊的主唱,但,四年後,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爸爸。他的兒子“大珍珠”四歲時被查出患有“重度感統失調症”光是學系鞋帶他就學了三個月,學騎自行車就用了兩年時間。但是17年後,他的智商已經和其他人的智商一樣了。秦勇還為“大珍珠”寫了一首歌,名字叫做《一起長大》。

   禮,表示對人的尊敬。空姐為我們講述了在飛機上的要求:起飛時手機不能開機、不要大聲喧譁、不要隨地扔垃圾等等。還有撒老師和丫丫老師友情上演的在飛機上的矛盾。

   強,張阿爸對來自西藏災區的大哥哥、大姐姐十分温暖,教他們武術,在《開學第一課》上還表演了武術《開學第一課》在武術中結束了。

   我要學會這四個字:孝、愛、禮、強。

第七篇:觀看2014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14年中央電視台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育我”,一個有關親子教育的問題。雖然講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但我想到的更多是父母對孩子的沉甸甸的、負責任的愛!物慾橫流的社會,難免會有所迷失。每一天,“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的故事都在上演,父母的苦心,孩子的叛逆,糾扯着觀眾的心。其實,很多人很多家庭的悲劇,是孝道缺失的悲劇,如果我們都能像父母善待我們那樣,去善待父母,生活該有多温暖人心。
  孝是做人基礎。俗話説: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任何一種愛都應當回報,更何況我們的師長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孝心不能等待,不能忘記師長和父母的恩比山重,比海深。

不善待父母就難取善於人,與人不善則不能取信於人,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為社會所不容,為人們所鄙視,一個如果不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難相信他的為人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也願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與你呢?從教育後輩而言,也應從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實際行動,樹立孝順的榜樣。

我們最不能等待的是什麼?面對無力賙濟窮迫的父母。也許;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忽視敬孝。有人會想自己住房太窄,等掙了錢有了寬餘的房子,就把父母接到身邊;有人想,自己手頭緊,等再掙一些錢之後,儘量讓他們晚年享幾天清福;有人説;目前工作不理想,等謀到好工作,再和父母住一起生活;有人説;她們沒給我好的前程,沒供成我上出滿意的學界,不可理會他們;還有人説;她們沒給我留下基業和治下家產,不贍養他們……聽聽這是什麼話,殊不知,歲月無情,生死難料。父母一天天變老,很快就步入風燭殘年,一不留神就踏入黃泉;人何期待,何等待慢。


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不需要每天大魚大肉,每月有多少贍養費;只需求的是作為子女的幾聲親切的呼喚,幾句温柔的語言,些許點滴的孝心;哪怕是一句真誠的問候,偶爾的噓寒問暖,甚至是在父母面前的撒嬌幾下,他們就會倍感欣慰。能達到讓父母體會到對自己從降生到長大成人、娶妻嫁夫、修房蓋屋;她們一世的心血都注入我體內的億份之一的情深,就是孝順。父母就會讚不絕口。何況,大孝子是人人稱讚,天地護佑呢。有人説:在孝道的天平上,不論是處豪宅,還是一片磚瓦,不論達到彼岸的一隻鴻鷹,還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不論是數以萬計的金錢,或者只是含着體温的一枚硬幣,他們都是等值的。

老話説的好,養子方曉父母恩。當你在溺愛你的兒女時,可曾想過當初你的父母也是這樣的愛你的?你養兒女圖個啥呢?又盼着兒女怎樣對待你呢?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千拜佛萬磕頭,不如紮紮實實敬父母。家有父母老人,是子女的最大幸福。堂前敬孝,是最大的善事。

孝順不能等!孝順,是稍縱即逝的骨肉親情;孝順,是無法彌補的至親至愛。在父母健在時,經常抓起手邊的電話想打就打,問候他們是否安好,並報自己一聲平安。或常回家看看,幫父母刷刷碗,陪父母聊聊天,在他們膝下承歡,共享天倫之樂。你陪一天,就少一天了,老人就多一天的幸福,你就少給自己留一份遺憾!

父母的愛伴隨我們一生,似指路明燈引導我們前進,他們的愛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份感恩父母的心,感恩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們教育成人,給我們最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資源。當歲月碾過父母的青春留下皺紋和白髮,我們捫心自問,是否做到了及時孝順父母。孝順未必一定是物質上的,更多的是給父母貼心的關懷,經常性的一個電話一句問候,都能給他們帶去貼心的滋潤和甜美的撫慰。

工作閒暇之餘,打個電話回家,和父母拉拉家常;逛街的時候,別忘了給父母買點貼心的禮物,不管你買什麼,他們都會喜在心頭;節假日儘量抽出時間陪陪父母,常回家看看。

朋友們,如果你們的父母仍然健在,那麼我很想對你説,不要讓父母總是翹首以盼,等你們回去,孝順是如此的簡單,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那麼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立即行動,把我們的孝心毫無保留的送給父母,不要讓自己後悔沒有盡孝道。

父母恩勝萬金,春暉寸草心,推衾送暖舐犢情深,盡孝守本份……一首《父母恩》唱出了子女的回報父母的感恩之心,讓我們學會感恩父母,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與父母交流,讓我們的孝心和父母時刻相伴。

孝不能等,常回家看看,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

第八篇:《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2014年《開學第一課》第一次引入“家風”教育元素,以“父母教會我”為主題,旨在引導父母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兩代人之間表達和傳承“孝心、禮儀、大愛、堅強”等中華傳統美德,幫助孩子養成誠實守信、孝敬感恩、團結友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進行“立德樹人”的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幾個環節展示家風的力量。

觀看《開學第一課》讓我聯想到春節期間央視推出的家風街訪引起的社會共鳴。曾記得街頭巷尾,一句“家風就是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做好人”詮釋家風的同時也向人們傳遞着一種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作為組成社會細胞的家庭,家風體現着祖輩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魔化孩子的行為和價值取向。在“富二代”、“拼爹”、“拼媽”、“土豪”流行的當下,提倡淳樸之家風是清新劑,是及時雨,是正能量。“我們能給孩子什麼?”並不等同於“我們能帶給孩子什麼?”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愛與付出,更重要的是用自身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有人形象地將父母比喻成青山綠水,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正是印證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物質相對豐富的今天,家長更需要在精神方面的準確把握和定位,這對孩子是一種教育,對成年人則是一種提醒和誡勉。

《開學第一課》中從“童話大王”講家風説“孝”,到黑豹樂隊秦勇談“愛”,再到容祖兒言“禮”……縱觀全部內容,與其説是給孩子上的“開學第一課”倒不如説是給家長補上的“如何用家風培養孩子品德”的家長課堂。作為父母,在付出的同時我們還應教會孩子什麼?是討論,更是拷問。在親子倫理上,我們時常聽到“**家的孩子聽話”、“**家的孩子聰明”,總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更完美。 “**的家長肯定會同意他這麼做的”、“**的家長與孩子相處的跟朋友似的”, 在孩子眼裏,你是否做到盡善盡美呢?逆向推斷,孩子是不是也覺得別人家的父母更好呢?

作為孩子天然的人生導師,如何指導孩子唱出命運的好聲音?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我敢斷定:賞識、陪伴、溝通、交流、傾聽、分享……是我們家長成為孩子良師益友充分而必要的條件,可做到這些需要我們通過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升自已素養。“我們能陪孩子多少年?”曾在網絡上紅極一時,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輸,而是浸潤和點燃,是從生活細節和點滴中影響着孩子的心靈,塑造着孩子的人格,而莫等孩子長大成人,質問在成長的關鍵階段“爸媽去哪兒了”時,我們用“工作忙”、“掙錢是為了給你創造更好地條件”給自己辯解、開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春晚小品中的“扶不扶”,豆瓣極品上的“父母皆禍害”都折射出日常生活中父母表現出的兩面性讓孩子面對一些社會現象出現的焦慮和困惑。攀比、送禮、潛規則……有的家長無形中把職場的生存伎倆演繹成了童話世界裏的攻心計。而傳輸這種價值觀,則是來自靈魂深處的自卑:當下的惡劣不堪環境,必然成為孩子們未來要面對的野蠻叢林。“狼爸”、“鷹媽”的野蠻和粗暴,竟然能夠受到推崇和抬舉,不得不説,這是人類文明所不能解讀,也是不可理喻的返祖反智現象,需反省、詰問,更需摒棄、杜絕。

《開學第一課》從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用知識守護生命”到2009年建國60週年的“愛,讓中國更美麗”,由2010年世博會的“我的夢,中國夢”到2011年的“幸福是什麼”,四年的主題都圍繞着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和快樂成長,保護孩子的創造力,激發孩子的興趣,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樹立孩子的自信,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和責任心,讓孩子學會分享和寬容……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在更大意義上強調了家庭、家風和家長的作用,無論對孩子的成長還是對時代的變遷,都很重要。父母教給孩子什麼,決定着文明的軀體裏,奔流着怎樣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