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41K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篇1

要準確認識抗美援朝的意義,以下四點有必要重申:

第一,抗美援朝是美國逼出來的。黨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決策是個非常艱難的過程。朝鮮戰爭爆發時,中國大規模內戰剛剛結束,整個國家百廢待興,面臨着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以及清剿匪特、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任務。但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北南雙方爆發戰爭後,美國立即做出了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而與此同時,美國派第七艦隊入侵我國台灣海峽,插手中國事務。9月中下旬,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仁川登陸後迅速向三八線推進。中國政府面對朝鮮戰爭局勢,出於和平願望,通過外交途徑警告美軍不要越過三八線。但是,狂妄的美國政府根本無視中國警告,不僅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向中朝邊界,還一再侵犯中國領空,對中國境內目標進行轟炸。脣亡齒寒,户破堂危,在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朝鮮向中國提出援助請求後,中央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作戰,這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不得已做出的決策。

第二,志願軍的戰鬥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抗美援朝是人類歷史上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志願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相比,不僅在武器裝備上有巨大差距,在後勤補給上,更是不能與美軍相比。但是,志願軍將士奮勇拼殺,視死如歸,展現了無數令人驚心動魄、蕩氣迴腸的感人場面。在上甘嶺戰役中,孫佔元身負重傷堅持戰鬥,最後時刻衝向敵羣,拉響手雷;黃繼光身負重傷,爬上前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機槍,掩護衝鋒的戰士。此役結束,在戰場上隨手抓一把土,就可數出32粒彈片。在第二次戰役中,為了切斷敵人後路,38軍113師連續14小時邊打仗邊行軍,靠雙腿前進了72.5公里,先敵佔領三所裏,成功阻擊敵人大部隊的撤退,創造了世界步兵攻擊史上的奇蹟。在長津湖戰役中,許多志願軍戰士為了伏擊敵人,堅守在冰雪中,直到凍死仍然保持着戰鬥姿態。在戰爭相持階段,由於沒有制空權,志願軍沿三八線構築了一條堅不可摧的地下長城,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坑道戰,創造了世界坑道戰奇蹟。許多戰鬥中,往往連長犧牲了,排長接着指揮,排長犧牲了,班長接着指揮;在戰鬥最艱難的時刻,炊事員也成為頑強拼殺的勇士;即便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守陣地,戰鬥下去。

第三,抗美援朝極大地鼓舞了全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廣大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全國人民積極為抗美援朝出力,各行各業捐款捐物,支援前方將士;不少文藝工作者親臨戰場進行慰問,有的甚至犧牲在前線。而與此同時,國內順利完成了艱鉅的剿匪反特任務,保障了全國的和平與安定,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國內億萬民眾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從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三年時間,順利地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全國工農業總產值平均遞增率達到21.1%,國有工業產值增長了2.6倍。抗美援朝的勝利和國內建設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一個新生社會主義國家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展示了一個歷經百年磨難的民族期待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強意志。

第四,抗美援朝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正如彭德懷所講,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持久的有利的國際環境。在抗美援朝期間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蘇聯給予了中國很大的支持,在蘇聯援助下完成的156個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基礎。抗美援朝的勝利還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19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一系列亞非拉國家擺脱殖民統治,成為新興的發展中國家,整個世界格局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

正如《為了和平》所展示的:前方將士不畏犧牲,浴血奮戰;後方人民萬眾一心,積極支援前線戰鬥,熱情建設社會主義家園。抗美援朝戰爭,激發了無限的愛國情懷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一座豐碑!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篇2

我們無法計算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的意義。

每當談到抗美援朝戰爭,現代社會的輿論就充滿複雜。我們為何而戰?長眠在朝鮮凍土中的中華兒女,國家的利益和戰略緩衝,進入中國台灣海峽的第七艦隊,今天朝鮮對我們的態度,贏得世界的尊重,鐵幕下的飢餓,軍人的忠誠與勇敢,韓國的繁榮,軍隊轉變為國防的象徵,價值觀的轉變,出色的戰術,千變萬化,令人無法評價。

而在那萬花筒般的文字深處,我所看到的只有兩個字—尊嚴。

在日本,我閲讀了大量關於甲午戰爭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戰爭爆發之前,日軍不但沒有打到山海關的思想準備,甚至沒有打過鴨綠江的作戰計劃!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日本人雖然知道它的軟弱,幾百年前豐臣秀吉在大明的炮聲中憂病而死留下的恐懼,依然使日本邁不開侵略的步伐。

是誰讓日本軍隊殺進了中國?

日本人的記載有些荒.唐—因為在平壤繳獲了葉志超丟棄的大量裝備,日軍士氣大振。清軍陸軍的行營炮和連發槍比日軍的裝備還要先進,卻一觸即潰,令日軍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然而,他們還是遵令在鴨綠江停了下來,並沒有敢輕易渡江。

這時,對岸卻來了一支清軍騎兵—這就是所謂的“八旗鐵騎”了。日軍只有三十人的先鋒部隊隔江開槍射擊,並且就地準備掘壕防守。不料清軍幾百人的馬隊立即蜂擁而逃,丟盔棄甲!於是日軍小隊長就自作主張渡江追擊,後續的日軍隨即跟上。

違抗命令如何?勝利者是不受責備的。確切地説,這些違抗命令的日本兵只是發現了一個事實。

從那一刻,中國的尊嚴,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經蕩然無存了。

從那一刻,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的種子已經發芽。只要中國稍有反抗,日本就要“膺懲支那”,因為,在日本人眼裏,那個時代的中國人根本不配有“尊嚴”二字。

在日本人眼中是這樣,在作為盟軍的美國人眼中又是如何?電影《海鷹》裏面有一個美國兵用手電筒在國民黨軍官臉上照來照去的情節,那完全真實。在蘭姆迦的軍營裏,中國的將軍受到的就是這種待遇。包括中國軍隊的統帥蔣介石,史迪威都可以毫不在乎地稱他為“花生米”。中國台灣的朋友講,美國人的驕橫跋扈,使民族自尊心很強的蔣介石也無法忍受,乃至派蔣經國砸了美國在台北的辦事處,然後託詞暴民所為,賠錢了事,為的就是出一口氣。

也只能出一口氣,還是要賠錢的。蔣老先生並非不愛國,他沒有辦法,誰叫國民黨的軍隊一個師讓日本人一個營追着跑呢?

那個時候,中國人沒有尊嚴。

有人説,尊嚴有什麼用?為了這個尊嚴在朝鮮失去了幾十萬人命呢。

沒有正常人喜歡戰爭,特別是中國人,中國人從來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尊嚴,不是一種輕飄飄的感受,不是一種帝王的享受。尊嚴是用事實宣告,中國,真的不再那樣輕易被征服了。

沒有尊嚴的國家,就是在引誘他人入侵、蹂躪的國度。古人云,“天與之財,不取不吉”。這是歷史上不能改變的事實。抗戰前中國不是沒有軍隊,幾百萬呢。中國也不是沒有愛國者,_是巨人,孫中山也是,甚至袁世凱在死去的時候也自負地哀歎—“為日本去一大敵”。但是,人家還是來了。因為知道你中國好欺負,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們尊重為自由而犧牲的勇氣,而我們也知道,平等自由這回事,是有尊嚴的人、有尊嚴的國家之間的事情,所以,在朝鮮這塊土地上,我們宣告的,就是我們有這樣的權利。

美國人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立了一座朝鮮戰爭紀念碑,在紀念碑上寫的話是“自由不是無代價的”,它的含義是: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或者在越南戰爭等各地戰死的美國兵,包括“二戰”中在歐洲、在太平洋各島戰死的美國兵,他們是為自由而犧牲的,也就是説,美國今天能有一個自由的社會是得益於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戰爭打完之後,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到中國來侵佔一個縣城。跟中國講條件。抗美援朝戰爭為我們贏得了尊嚴,也讓我們擁有了享受和平的權利。從那以後,直到今天,對中國動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慮重重的事情。

為我們這些普通人贏得了和平的權利,志願軍的犧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個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國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為對中國發動戰爭而死的外國人。志願軍的血,為我們這些普通人而流。

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犧牲者,與青山同碧。

我們應該感激。

人們常常忽視已經到手的東西,那麼,為了不讓我們在得到之後忘記,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單紀念朝鮮戰爭的死難者,也紀念抗日戰爭和歷次衞國戰爭中的犧牲者,那碑文或許就應該是:

“尊嚴不是無代價的!”

這部《決戰朝鮮》,我以為,就是為這些犧牲在朝鮮的中國軍人,在我們心底樹起這樣一座紀念碑。感謝作者的辛勤勞動。

——薩蘇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篇3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作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打出了國威軍威,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真正讓中國人民站立起來。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勵着中華兒女砥礪奮進,譜寫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人樂章。當前,我們正處在由大向強邁進的關鍵時期,着眼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必須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勠力同心、勇往直前。

大力弘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抗美援朝、保家衞國”,一個激盪時代的口號,深刻反映出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愛國精神。朝鮮戰爭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派兵進行武裝干涉,侵犯中國東北邊境領空,大舉向中朝邊境進犯,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威脅中國安全。“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高舉愛國主義大旗,團結一致迎戰“野心狼”。在朝鮮前線,志願軍將士們對祖國的愛熾烈又執着,三八線上的地下長城中,戰士們用“東西長安街”給通道命名,表達出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上甘嶺的戰鬥裏,“五聖山後連北京”成為指戰員堅守每一條坑道、每一條戰壕的鼓舞力量;……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形,凝聚起克敵制勝的磅礴力量,奏響了一曲曲愛國主義精彩樂章。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愛國熱情之所以得到極大激發,正是因為新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向着美好未來邁進的國家。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牢牢把握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密不可分,深刻認識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徵和制度優勢,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國家富強的根本保證和必由之路,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篇4

這是一部使我難以忘懷,一部使我引發深思,一部使我心潮澎湃的影片。

最讓我感動的是中國志願軍王成的故事。在一次朝鮮戰場上,王成所在的連隊為了拖住敵人,堅守着一塊無名高地,與敵人對抗。雖然一次次打退了數倍於己的敵人的進攻,但連隊傷亡十分慘重,最後陣地上只剩下身負重傷的王成。他一邊拿着步話機向指揮部報告戰情,一邊抵擋敵人的攻擊最終因寡不眾敵,被敵人團團圍住。王成卻毫不畏懼,他用步話機向指揮部大喊:“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又隨即拉響了爆破筒,衝入敵羣,與敵人同歸於盡。雖然王成犧牲了,但是我相信還有千千萬萬各像王成那樣的英雄在背後默默的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

王成的妹妹王芳也是一個那樣的人。在一次宣傳兩個炊事員勇敢事蹟中,美國的敵機飛來了,投放着許多炸彈。炊事員老李忙着一邊指揮大家進入防空洞,一邊讓抬着傷員的醫務人員趴下,絲毫沒有注意到敵機已在他的身邊投下一枚炸彈。王芳為了保護老李,不顧槍林彈雨將老李推到一邊,自己卻滾下山崖,身受重傷。

其實不僅僅只有中國戰士做出了貢獻,朝鮮人民也付出了努力。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的的金爺爺。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平凡的朝鮮人民,而我則認為他是一個英雄。

在那寒冷的冬天,刺骨的江水中金爺爺的身影在裏面若隱若現。抬着發燒的王芳,不懼子彈打傷了手臂也要將王芳抬到岸邊的醫療部去就診。他怎會不是英雄?

這部影片使我難忘,難忘王成的那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為了戰爭得勝利毅然獻出自己的生命。這部影片使我深思,深思現在的人們有多少能像當時的英雄面對困難勇往直前,毫不退縮。這部影片讓我心潮澎湃,澎湃在如果中國有許多人能有片中英雄們的精神和品質,那將是一個無堅不摧的國家。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篇5

志願軍打響入朝作戰第一仗的次日,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全國進行時事宣傳的指示》,要求各地廣泛深入地進行抗美援朝教育,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運動在全國範圍興起。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激起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抗美援朝、保家衞國”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志願軍的英勇戰鬥和節節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一度存在於部分羣眾中的崇美、恐美、親美心理一掃而光。

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積極參軍,廣大適齡青年踴躍參軍參戰,大批志願醫療隊、鐵路工程隊、民工擔架隊和鐵路員工、汽車司機等奔赴朝鮮戰場,全國各地都上演着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人們捐獻出節省的每一個銅板,拿出家中珍藏的物件,支援志願軍改善裝備,捐獻飛機大炮成為那個時代的閃光印記;簽訂愛國公約的活動深入車間學校、田間地頭,“多打一粒糧食”、“多產一支棉紗”、“多造一個零件”成為人民羣眾支援戰爭、奉獻國家的自覺行動。國內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各社會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都義無反顧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洪流之中。

全國各族人民展現出的嶄新精神風貌和熾熱愛國情懷,與舊時代的中國形成鮮明對照。新中國不僅再也不是一盤散沙、軟弱可欺,而且擁有勠力同心、不勝不休的戰爭意志。這種意志化作人們樸素真摯的情懷和自發自願的行動,有力支撐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進程,更是志願軍戰鬥意志塑造的動力源泉。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官兵時刻感受到祖國人民在身後的堅固支撐和殷切期待。為祖國而戰、為和平而戰,他們無懼任何艱難險阻,無懼任何強大敵人。他們赤腳涉冰河、單衣卧冰雪,以身堵槍眼、誓死守坑道,用鮮血和生命展現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們大膽穿插迂迴、近戰夜戰,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靈活戰法給敵人制造出一次次“中國式葬禮”;他們頂住敵人密集的轟炸,建成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他們以“空中拼刺刀”的精神搏擊長空,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

在冰天雪地的長津湖,儘管冬衣單薄,糧彈缺乏,面對着美軍最精鋭的陸戰隊部隊,志願軍官兵前仆後繼、勇猛拼殺,犧牲時依然保持衝鋒隊形,凍僵後化作冰雕也矗立在戰壕之中;在一片焦土的上甘嶺,儘管敵人炮火把山頭炸低了兩米多,也無法動搖志願軍的意志,無法撼動志願軍堅守的陣地,無法迫使志願軍後退一步。以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為代表的290多萬名志願軍將士,以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鋼鐵鬥志,塑造出“最可愛的人”的偉岸形象。“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就是志願軍戰鬥意志的真實寫照。

中國意志建構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基石之上,是把握民族命運、凝聚國家魂魄的內在動力。它在歷史傳承中孕育,在鬥爭實踐中昇華,在緊要關頭處彰顯。今天,我們正行進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進行着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對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不但需要持續昇華中國意志,而且需要充分彰顯中國意志,從而有力託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篇6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貪於玩樂,虛度光陰呢?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掌握淵博的知識,學習先進的技能,樹立責任感,具有凝聚力,時刻準備着報效祖國,成為最有用的人。我很喜歡林肯説過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古往今來,有無數像志願軍戰士那樣的人,在祖國危難時刻不懼艱險,挺身而出。而今天,在中國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着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就會滿懷希望,就看到了光明,他就是鍾南山院士,我們敬愛的鐘爺爺,一位84歲高齡的老人。他曾在17年前擊退了肆虐的非典。如今,國難當頭,他肩負着全民族的希望,義無反顧奔赴武漢,與病毒賽跑,與生命賽跑。自己扛住危險,把安全帶給全國人民。他是偉大的“逆行者”;他是全國人民的定心劑;他是我們的超級英雄,堅定而無敵。

可是我們的鐘爺爺也會累,國之危難讓他憂心忡忡,艱鉅的工作讓他滿是疲憊。我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一張圖片:在趕往武漢的列車上我們敬愛的鐘老睡着了,燈光照着他早已花白的頭髮,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眉頭緊鎖。他的眼鏡還架在臉上,電腦屏幕仍然是工作狀態。這張圖片,讓全國人民心疼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老人。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年邁的他如此超負荷的工作呢?當然是鍾老的愛國信仰,無私的奉獻精神。這才是我們應該去學習,去敬佩的偶像。我們應該心懷和鍾老一樣的信仰:愛國。

富裕 無憂的生活,讓現代中學生的我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到底學習是為了什麼?今天,我們的偶像用實際行動為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為了國家,為了國家面臨危險時,我們有能力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才是我們學習的信仰,也是我們每個人存在的意義。

目標再遠大,也要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耐心整理好每一條筆記,勤奮背好每一篇課文,嚴謹對待每一道題……前有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今有我們“為中華之安全而讀書”。刻苦學習,終有一日我們也能像我們的偶像那樣報效祖國。

他們是楷模,是榜樣,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們永遠敬佩和學習。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篇7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某軍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復標的兒子王成,從而獲悉與自己失散了18年的女兒王芳的消息。王成在一次戰鬥中負傷,正在醫院養傷時聽説部隊要打大仗,傷未痊癒便跑回連隊請戰。戰鬥打響了,為了堅守無名高地,部隊傷亡慘重,增援部隊一時又無法趕到,沒過多長時間,陣地上只剩下王成一個人。王成一人堅守陣地,消滅了無數進攻的敵人,為了消滅更多的敵人,他對着報話機向首長喊道:“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最後,在彈x用盡,敵人再次進攻時,王成抱着爆破筒跳進敵陣,壯烈犧牲。 王芳知道後,十分悲痛。後來在一次演出中,王芳為了掩護一名炊事員,不幸身負重傷,被送回國內治療。不久,王芳返回朝鮮,知道了王文清是自己的親生父親。王文清鼓勵王芳要做工人階級的好女兒,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王成叔叔負傷請戰,始終衝在隊伍的最前面,不放過一絲機會。好一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為了任務,為了使命,更是為了和平。他是我們民族的英雄!王芳也是好樣的,她為了他人而身負重傷,回國內治療痊癒後仍然不忘抗美援朝。他們願意犧牲自己,換取勝利。這種無私的精神,這種無畏的精神,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是我們中華人民的驕傲!王成和王芳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這部電影中不僅體現了這一種革命精神,也表現出了骨肉親情的感人。

今後我們一定以這些英雄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刻苦學習,勇攀高峯。我們還要懂得維護和平,發揚和平精神。祖國的未來需要靠我們來發展,我們一定要以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做跨世紀的接班人!

為了和平觀後感心得體會篇8

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為所欲為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於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説,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恆遠。

八集政論片《長征》,其傳遞的深遠影響遍及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尤其令人振奮的是,一度將“抗美援朝”改成“朝鮮戰爭”的小插曲,又在《長征》政論片中得到恢復。正由於風向轉變,因此,在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已開啟“抗美援朝,保家衞國”之記憶時刻再獲重視之際,就相關影響做一回顧,其主旨顯然意向深遠。情況很清楚,曾令國人熱血沸騰的血與火的壯麗圖景由一系列有關抗美援朝的紀錄片而再度喚起人們對逝去歲月的回味和懷想,其深遠價值並不限於歷史記憶,更與中國未來構成密切關聯。

自鴉片戰爭以來便留給世人的中國孱弱可欺的形象因這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殘酷血戰而得到重新塑造,而戰爭的最終結果則拉開了全球非殖民化浪潮的序幕;儘管已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可泯滅無數記憶,但這場改變人類歷史進程和重新勾畫世界政治版圖的由兩個大國在二戰後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則永遠也不能在中國人的記憶中模糊。如果能將美國在朝鮮的首度受挫和其在八十年代以後在世界各地的軍事行動所取得的輝煌勝利加以比較,志願軍官兵在朝鮮戰場所展現的氣吞山河的英雄主義精神着實令人蕩氣迴腸,激動不已,而其屢屢創造的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則更可為未來解決相關爭端提供有益的啟示。

抗美援朝重繪世情

在總結中國自1840年以來開始的追求國家解放和民族獨立的艱辛歷程時曾指出:一百多年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幾十個帝國主義國家先後發動過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除贏得對日作戰這唯一一場民族戰爭的勝利外,其餘的對外戰爭皆以簽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告結束。然而,即便這唯一一場勝利,也不被西方承認;因為在他們看來,日本是被美國主導的太平洋海戰和隨後投擲的原子彈制服,中國在二次大戰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發揮的重要作用因積貧積弱的往昔紀錄而不被普遍承認。正因為揹負着倍受欺凌的屈辱歷史,以致擁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當時人口規模已達五億的新中國的傲然獨立並沒被看成是世界力量對比即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開端,相反,她再次被視作可輕易予以扼殺的對象。美國公然作出的全面捲入朝鮮內戰並將其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從而對中國形成南北夾擊的鉗形攻勢的戰略安排無疑是其蔑視中國主權和安全並企圖隨意凌辱中國的驕狂姿態的真切體現。

然而,具有超凡的軍事膽魄和洞微悉見的政治智慧的新中國統帥不僅毅然作出了出兵朝鮮的驚人決定,而且其麾下既英勇無畏又多謀善斷的將士更以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和變幻莫測的戰略戰術而使得這場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非對稱戰爭結出超越所有人意料的結果;能有效對抗在裝備、補給等各方面遠勝自己上百倍且訓練有素的強大美軍並最終迫使其第一次在未能取勝的停戰協定上簽字,已然奠定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大國地位。

可以認為,抗美援朝不僅重塑了一個全新的中國,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延續百年之久的中國聽任列強隨意宰割的屈辱歷史由此宣告終結,而向來被世界默默忍受的強大國家可以為所欲為的霸權體制也由此而發生根本性動搖。隨着時間的推移和世事的變遷,這場戰爭之於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來説,其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則愈發顯得持久恆遠。很難設想,如沒有朝鮮戰爭所充分體現的中國人的勇氣和戰力,英國會心甘情願的放棄對有東方明珠之譽的香港的控制;要知道,為了並不太知名的馬爾維納斯羣島的控制權,英國不惜對阿根廷發動跨越大西洋的激烈海戰,並因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而至今仍舊將該羣島的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毫不誇張地斷言,香港與澳門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相繼順利迴歸,在相當程度上是得益於從表面上看與其沒有直接關係的抗美援朝的潛在影響的。

抗美援朝與港澳台有牽連

然而,中國努力近七十年的兩岸統一問題卻至今沒獲得任何實質性進展。儘管大陸為落實“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已付出巨大努力,但島內政局卻出現了加速走向分裂的趨向;始終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蔡英文以為,只要引進一些先進武器,然後再得到某國安全保障的承諾,其就可以在對抗祖國統一的道路上放心大膽地走下去而不必有任何顧忌。

其實,建立在如此判斷基礎上的政策制定不僅淺薄無知,同時更是對台灣民眾命運的不負責任。近七十年前,中國剛剛結束長達一個世紀的持續戰亂,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綜合國力較之美國何止是霄壤之別;但經過全國解放後的多方面發展,中國的綜合國力較之當年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與美國之間所存在的差距則更是大為縮短。過去,為新生的共和國不被扼殺,中國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出兵朝鮮,而在如今能力已完全具備與任何強國打一場全面戰爭的能力的情況下,其又焉能不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而阻遏“台獨”並走向統一?!

坦率而言,解決兩岸統一問題的台海戰爭之所以始終沒有啟動,並不是因為中國在某國可能干預的壓力下而不敢輕舉妄動,而是對台灣民眾切身利益的維護才是大陸在對台動武的問題上投鼠忌器的根源所在;然而,如果自己的國土面臨着被分割或兩岸統一的目標因台灣當局的堅決抵制而遲遲不能實現,那麼,即便讓中國再接受一場比朝鮮戰爭更殘酷、破壞性更嚴重的由兩岸內戰演變成中外之間的新戰爭,中國都不僅將坦然承受,而且有充分的信心實現既完成統一大業同時又有效抵禦外來干涉的既定目標。抗美援朝的積極意涵適用於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