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扶貧在路上第一集《減貧之路》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3W

中國扶貧在路上第一集《減貧之路》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多篇】由本站會員“今天為明天”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中國扶貧在路上第一集《減貧之路》觀後感心得體會800字【多篇】

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開播了。在決戰脱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務必用“心”用“情”用“力”答好脱貧攻堅“加試題”,跑出脱貧“加速度”,如期圓滿兑現黨對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這裏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2020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20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觀後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脱貧攻堅,堅決克服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為應對疫情影響,中央和各地都出台了許多政策。如何暢通政策傳導,抓好“最後一公里”,讓羣眾真正得實惠,是擺在紀檢監察機關面前的重要課題。紀檢監察幹部要立足崗位職責,強化監督、全程監督,以三個“變化”打好監督“主動牌”,切實把監督抓到底、抓到位,為完成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態度改變:莫當傲嬌紀檢“小幹部”擺出官架子”

部分紀檢幹部總覺得自己比被檢查的單位高一頭,“腆個肚子、揹着手、哼啊哈的”,全身散發出“小幹部”氣息。“想讓別人畏懼”的心理、踮起腳尖走路的做派,是沒有認清自身角色定位的表現。紀檢幹部的威信是建立在該站出來的時候及時站出來監督,拉衣扯袖、紅臉出汗、治病救人的基礎上,而不是以權壓人,讓自己變得高高在上、妄自尊大,把權力當成抬高個人名譽與地位的籌碼。首先要改變我們的態度,收起腆着的肚子,放下揹着的雙手,嚥下“哼啊哈”的官話,端正對自己的角色認知。其次,要接地氣,融入脱貧攻堅工作,換位思考幫扶工作者遇到的問題,並打消他們畏懼“被指出”的心理。最後要走在前、做表率,堅定思想修養和意志力,率先做到將規矩和紀律挺在前面,以身作則,公平公正公開,讓我們的監督工作經得起檢驗,真正讓別人“服氣”。

方法巧變:讓基層幹部“卸下包袱”輕裝上陣迎檢

所謂的“督查檢查”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複、重留痕輕實績等問題,地方和基層應接不暇時常叫苦,“由於各類督查太多,基層一些日常工作只能放到晚上和週末做。平時哪裏還有時間真正思考問題,落實整改?”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堅決杜絕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紀檢監察機關作為監督部門,更要從自身減起。要注重方式方法,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比如保證督查和整改的時間不交叉,多個部門一起督查的內容不重複,時間不重合,可數據共享;督查的方式除開看材料和下村走訪本身,可嘗試派遣幹部融入檢查單位的脱貧攻堅崗位一段時間,結合基層實際,實打實地發現問題。給被督查的單位留點能呼吸的“氧氣”,通過巧秒改善督查方式,適當給基層減壓,精簡會議文件和督查檢查考核,進一步把幹事創業的手腳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脱出來。

制度轉變:通過激勵從“怕”監督到 “邀請”監督

完善監督制度,是提高監督效能的重要舉措,如何讓地方從過去“怕”監督到“邀請”監督,值得我們考量。一方面可以把加強監督和正向激勵結合起來,如通過獎勵舉報線索,提高民眾和廣大幹部監督的積極性,嚴肅查處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現象。另一方面,除開各個渠道接到的線索,我們也要激勵敢於自我剖析、主動梳理問題、並整改落實到位的單位。對於主動“邀請”監督的單位,可以在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中給與其“績效考評”等次加分、通報表揚。針對一些地方幹部存在怕出錯、怕問責、怕告狀的顧慮,我們還應適當出台相關激勵幹部改革創新勇於擔當容錯糾錯實施辦法,在執紀問責中積極實踐運用容錯糾錯,給主動作為、創新勇為的擔當實幹者吃下“定心丸”,促使監督真正由“被動”變為“主動”。

2020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觀後感2

到2020年“鼠”脱貧攻堅任務最重,到了加速度的關鍵時間。如何啃下脱貧攻堅這塊“硬骨頭”,扶貧幹部要精準把脈,查找真正的病症所在,對症下藥,開出扶貧一劑“良方”,幫助貧困户拓寬致富路。

針對“貧血”病症,開出“補血”偏方。對有些貧苦户存在“貧血”情況,作為扶貧攻堅“全科醫生”,要針對病症採取“輸血式”+“天然補血”+“紅色造血”等方式,解決“貧血”病症。貧苦户要真正富起來,要吸收大量的紅色養料,增強造血功能,利用扶貧基地開展用針對性現代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邀請土專家、洋博士、田秀才,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指導,手把手傳授經驗,使貧困户掌握一門實用技術。扶貧幹部結合本土特色,探索適合本地發展致富路,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困難羣眾大力發展庭院種植、農家樂等,讓貧困户走上致富。

針對“軟骨”病症,開出“補鈣”藥方。小孩得軟“軟骨”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體內“缺鈣”,走路不穩老摔跤。扶貧幹部作為“全科醫生”,要先了解貧困户的生活、生產、家庭等情況,分析病因,多開點“補鈣”的“藥方”,提醒貧困户按時服藥,杜絕懶惰思想。為補足貧困户精神、思想之“鈣”,多與貧苦户互動,增添信心、鼓足幹勁,轉變要我富,變我要富的思想。繪製脱貧幫扶路線,確保脱貧攻堅全覆蓋,補足行動之“鈣”。向特困羣眾宣傳各項惠農政策,幫助申請貸款,解決資金短缺問題,補齊致富之“鈣”。

針對“脾虛”病症,開出“補氣”良藥。精準扶貧,如何激活扶貧户的內活力細胞。作為一名全科“醫生”,把好脈,對症下藥,對出現的“脾虛”的症狀開出各種“補氣”藥丸,慢慢調養,來增加內力。組建幫扶先鋒隊,選派優秀年輕黨員幹部到脱貧攻堅第一線,讓年輕黨員幹部在脱貧攻堅一線鍛鍊實踐中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與使命,在幫助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過程練就“一身真功夫”,通過實際行動激發貧困户脱貧致富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為脱貧攻堅注入滿滿的“元氣”。

2020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觀後感3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脱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進農村、訪農户、看企業、察改革,就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鞏固脱貧攻堅成果進行調研。在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他指出,鄉親們脱貧後,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脱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

“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今年是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剩餘脱貧攻堅任務艱鉅繁重,不僅要全力攻克最後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目標任務,還要着力把好鞏固脱貧、防止返貧、持續增收“三道關”,讓脱貧成果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讓人民羣眾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鞏固脱貧成效,讓脱貧果實“顆粒歸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脱貧攻堅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世所罕見。成績固然可喜,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全國還有500多萬貧困人口沒有脱貧,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都是攻堅難度較大的深度貧困。眼下又遭遇疫情挑戰,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幫扶的難度更大,還遠未到交卷離場之時。正所謂“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脱貧攻堅戰決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收官之年,既要盯緊剩下的“硬骨頭”,全力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更要把握好脱貧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千方百計鞏固好脱貧攻堅成果,以一鼓作氣的精神狀態、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確保脱貧果實“顆粒歸倉”。

築牢返貧防線,為羣眾托起“穩穩的幸福”。當前,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絕大多數實現脱貧。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全國已脱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那麼,如何防止脱貧人口返貧、邊緣人口致貧,為貧困羣眾托起“穩穩的幸福”?收官之年,我們必須把防止返貧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進一步鞏固脱貧攻堅工作成效,避免返貧現象發生。一方面,要立足當前,持續精準發力,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及時落實好兜底保障等幫扶措施,紮緊防貧圍欄、築牢返貧防線。另一方面,要着眼長遠,做好脱貧的“下半篇文章”,統籌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不斷完善脱貧防貧長效機制,構築多層次防範返貧“防火牆”,確保高質量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

持續穩定增收,讓全國各地盛開“致富花”。經過多年的脱貧攻堅,一項項惠民政策喚起羣眾千百萬、同心幹,一大批貧困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相當一部分貧困羣眾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然而,在已脱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項目同質化嚴重,有的政策性收入佔比高、增收的渠道還比較單一。由此可見,已脱貧羣眾收入還不夠持續穩定,脱貧攻堅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的,“脱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要把羣眾受益擺在突出位置,從產業扶持、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等方面出台政策,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有針對性地進行全盤謀劃,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千方百計拓寬農民致富增收渠道。唯有如此,才能激發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確保羣眾持續穩定增收,讓全國各地盛開“致富花”。

脱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如今,脱貧攻堅進入倒計時,越往後脱貧難度越大,越容不得半點鬆懈。只有堅持慎終如始的心態,採取更加精準有力的舉措,激發更加沉穩務實的擔當,才能一鼓作氣、乘勢而上,如期打贏脱貧攻堅戰,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勝利。

2020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觀後感4

5月21日,2020全國兩會正式開啟。5月22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今年重點工作,其中對脱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要求,要“加大剩餘貧困縣和貧困村攻堅力度”。接續推進脱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探索全面脱貧與鄉村振興“合之道”,才能全力讓脱貧羣眾邁向富裕。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109萬,貧困發生率降至0.6%,脱貧攻堅戰取得的決定性成就讓全國人民增強定力、提振士氣。今年還剩7個多月,200多天,如期實現脱貧攻堅目標任務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探索黨建引領與脱貧政策、基礎設施與脱貧成果、致富本領與脱貧紅利“合之道”,關鍵在治理之“根”、改革之“源”、民生之“本”,一絲一毫不能放鬆、一分一秒不能停頓、一户一人不能掉隊。

探索黨建引領與脱貧政策之“合”,築牢鄉村治理之“根”。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在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下,聚全國之力、匯各方之智,建立健全脱貧攻堅各項體制機制,在勞務協作上幫、在消費扶貧上幫,夯實農業生產基礎。近日,毛南族把“發展產業是實現脱貧的根本之策”一以貫之落到實處實現整族脱貧,4000多個特色產業覆蓋達100%。在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情況下,抓黨建促脱貧、抓重點補短板,統籌兼顧“已摘帽、邊緣化、未摘帽”人員實時監測,推動治理體系和服務體系平穩轉型,提高產業扶貧力度和帶貧能力,有力推進鄉村法治、德治、自治治理能力。同時強化黨建引領常態化“督戰”,壓實責任穩固“大格局”,做好就業與產業扶貧力度融合、資源與資金幫扶力度整合“大文章”,層層推進、落地有聲。

探索基礎設施與脱貧成果之“合”,激發深化改革之“源”。農業結構調整優化需要持續性、長效化改革,深化區域合作定點扶貧在取得決定性成就上發揮重要作用。針對產業基礎薄弱、項目同質化同構化、就業不穩定等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人口,多措並舉鞏固成果至關重要。要深化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牢固樹立城鄉普惠性發展理念,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做好村級公路、農田水利、交通運輸等設施設備提檔升級。要“定崗、定責、定標、定人”實施“最後一公里”專項治理,建立長短結合和標本兼治體制機制,穩住農業生產經濟“基本盤”,馳而不息抓好貧困地區“雙基”建設,集中資源、強化保障,為“底盤穩、成果牢”目標任務積累經驗。

探索致富本領與脱貧紅利之“合”,夯實農民主體之“本”。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要求,精準劃分扶貧羣體應保盡保,實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強化脱貧致富內生動力是關鍵,決不能“一兜了之”“一分了之”。對於欠發達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發展地區,要在釋放脱貧紅利的基礎上探索“富帶弱、大幫小”協作機制,切實解決體量“大而不強”、品種“多而不優”共性個性問題,促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在過渡期內強化基礎農作、特色農基產業鏈循環帶動,提升減貧帶貧能力,壯大集體經濟,推動持續作戰、持續“造血”,創造社會綜合效益,攜手共赴“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20中國扶貧在路上紀錄片觀後感5

脱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關鍵時期,今年,不僅又有一批貧困户、貧困村、貧困縣要實現脱貧摘帽的既定目標,而且全國也將實現全面脱貧摘帽。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公開表示對完成脱貧摘帽目標有信心,但對老百姓穩定脱貧成果、持續增收仍有擔心。如何保證老百姓脱貧不返貧,保障人民羣眾脱貧能致富?這還需要多“門道”發展。

信心是基礎,堅持激發內生動力活力。在脱貧攻堅中,貧困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為天災人禍、病痛折磨、子女教育等原因導致的貧困,這類人是受不可抗拒外力而致貧;另一類是因為懶惰、好逸惡勞導致的貧困,這類人是因為主觀原因而致貧。第一類人容易扶持,第二類人更需激發內生動力,從思想上扶持,讓他們樹立只要勤勞肯幹,就能脱貧致富的信心。俗話説,窮什麼,都不能窮了思想。因此,要想脱貧致富,思想必須上進、積極、主動,要堅定樹立“有志者事竟成”的信念,要勇於嘗試、不斷進取,切忌好吃懶做、遊手好閒、自甘墮落。

政策是關鍵,持續提供優惠政策引導。其實,在這幾年的扶貧工作中發現,貧困户中有些人是有脱貧的信心,也有致富的能力技能,但因為缺乏政策支持,比如小額信貸、教育貸款等,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當脱貧攻堅的政策紅利到來時,他們很快脱貧,並且成為了致富帶頭人。因此,要想穩定脱貧成果,政府、銀行等單位機構持續提供政策支持,引導老百姓幹事創業、發展個體經濟也是關鍵之舉。

產業是核心,精心培育重點產業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地考察期間,總是很關心老百姓產業發展狀況,多次充分肯定農產品“小產品,大產業”的發展效果。發展產業不僅會流轉農户土地,支付土地租金,還能解決就業問題、基礎設施問題,甚至帶動鄉村旅遊等的發展。在產業發展較好的村社,不僅老百姓能致富,村集體經濟收入也不錯,因此,因地制宜選育產業類型,持續管護產業發展,擴大宣傳產業特色,讓產業帶動經濟,讓產業成為老百姓致富路上的“搖錢草”“致富花”“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