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美國工廠觀後感500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4W

美國工廠觀後感500字(多篇)

美國工廠觀後感 篇一

作為一個80後,如果有人在我小的時候對我説,一個外資企業,由於漠視生產安全,工人得不到勞動保護,工資也很低,工人決定要成立工會。但遭到了外方資本的抵制。工人階級被分化,瓦解,最後工會沒能成立。工人不得不繼續冒着受傷的風險勞動,換取微不足道的回報。

然後問我:這是不是一個國外資產階級剝削勞動人民的例子?

嗯,誰能想到不過30年後,世界已經如此魔幻。30年後我成為了一名在外資企業工作的製造業從業者,去看一部講在美國的中國製造業公司的故事,感慨很多。

我當然不是想講什麼屁股決定腦袋的老套論調。我們反對資本主義,恰恰是因為資本主義是 imhuman 的,這不僅適用於中國人或者美國人,也適用於工人或者資本家。

紀錄片臨近末尾,曹總説:(因為環境被破壞了,小時候的田園風格消失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有功之人,還是有罪之人?然後他虔誠地拜佛。

鏡頭一轉,他已經在視察自動化的進度。聽説可以靠機器削減工作崗位,他非常開心。

這當然是因為他是合格甚至優秀的企業家。所有一切都忠實地按照資本的意志在運作。即使曹總,也必須服從資本的意志。

在這種邏輯下,我們當然也不能責怪美國工人懶惰,或者誇獎中國工人勤奮。如果一定要講羣體差異,我注意到的是另一個問題。在美國,任何一個工人,無論教育程度如何,都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但中國工人的表達,卻往往含混不清。我們之前講所謂組織性紀律性,現在看來是辯證統一的。美國工人似乎有組織,無紀律;而中國工人,有紀律,無組織。組織來源於對自身所處環境的充分認知,能夠清晰表達自我訴求,能夠主動團結他人達成一致。從這一點看,資本主義的異化彷彿在中國更甚。

能夠約束資本的,當然是政府。能夠主動提高人民的組織能力的,當然是各類民間團體。從這個意義上去看美國的諮詢公司和中國的大政府,不由有相輔相成之慨。

所以不要抱怨或者慶幸我們為何有這樣的政府,原因不妨彼此觀照。

美國工廠觀後感 篇二

這個紀錄片是中美髮展模式的一面鏡子。

資本沒有國界,在美國生產可以賺錢,資本就可以遠渡重洋。資本也有國界,是不是自己的people我們都心知肚明,一面説着我們是family,一面美國勞工要創立工會,一面中國的員工大會在商議如何阻止工會,為了杜絕一山二虎而集思廣益。外籍高管的被清理,一定程度應該是因為文化距離而被放逐。當我們在講普世價值的時候,我們內心也在念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窮家難捨,故國不棄,文化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一個沒有文化認同的人是沒有根基的,海外華人侷限在華人圈,不能進入主流社會,非常可以理解,因此我很謹慎的對待移民。

看這個片子我有一種身份糾結,一方面作為員工我也會像美國勞工一樣想要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要被尊重和人權,願意為了爭取員工利益而鬥爭,而作為一名管理者,我非常嚴苛的執行公司政策,監督員工是否高效、盡職的工作,做捍衞“資本”的幫兇,在優勝劣汰的思想指導下主動優化一些人。今日磨刀霍霍,明日刺刀是否指向了自己?

另一個我想説,人民都是愚鈍的,普羅大眾是不可能有遠見的,社會是被少數精英支配和推動的。勞工只考慮當下,美國的鐵鏽地帶振興困難重重,如果員工都不願意放棄福利,沒有做好心理調試,靠一兩從政者吶喊幾句,熱血沸騰幾天,恐怕也難以成事,產業/資本看不到利潤絕不會迴流!讓人民去做選擇,人民從來都會選擇最舒服的,但是否是最有利的,最理智的值得深思。興於此,覆於此!民主是萬能的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兒,當有了一定的物質積累,中國的產業工人也會變得安逸,要人權的,必然趨勢。歷史的圈套在有限資源的地球上會一直上演下去!

除了資本的嗜血外,我認為曹德旺是有中國人骨子裏那種“敢叫日月換晴天”的種子,讓你看看什麼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只是中美關係掉個個兒就顯得非常刺眼了!我在美企工作沒有感覺到被奴役的感覺,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以為曹德旺身上的是一種企業家精神,客觀上是我國崛起之後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輸出。

最後,我想説《美國工廠》是對薛兆豐的“資本是弱勢”的這一遑論的最好回擊。

美國工廠觀後感 篇三

看完紀錄片《美國工廠》真的是震驚到了。一提到跨國公司,大家都會覺得:市場大,待遇好。但是這部紀錄片很真實的展示出跨國公司里人們的生活。來自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因為文化差異而產生的衝突,正是這個片子吸引人,也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

一邊是一個月八天假期,工作安全有保障,薪資高,環境好,一邊工作一邊哼歌,效率低;一邊是一個月一兩天假期,工作有安全隱患,一年與子女間不着幾面,只知道埋頭苦幹;一邊是成立工會,呼籲保障工人權利;一邊是抵制公會,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在跨國公司光鮮亮麗的外表之下,是工人間的互不理解,矛盾衝突。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文化差異。美國自由民主,呼籲人權。工社為人權申訴提供了渠道,自然就受到工人的支持。但中國與美國工作觀念不同,中國的工作制度違背美國的規定要求。所以,要想提高效率,工社必然成為一個矛盾點。其次,美國邁入現代化較早,所以在工作時制,保障方面更為完善。而中國在這方面稍顯落後,兩國工人在一起工作就會產生矛盾。

這就是跨過公司的難處,如何在兼顧兩國工人的同時最大程度提高效率?福耀公司的做法是:加薪提高待遇,同時採取強制措施打壓抗議示威,加快現代化的進程提高效率。既可以留住優秀的美國工人,也能增加效益。這一點對於其他大型的跨國公司應該也有借鑑價值。

當然,這部紀錄片反映出的也不止於此。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可能使幾億人失去工作,這就是現代化面臨的挑戰;中國講究效率,講究團結的工作方式也間接的透露了近些年中國崛起的原因,外媒所説的中國可能不再是發展中國家有望成為現實;文化差異產生的矛盾是漸進的,深遠的。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包容,就是周恩來總理講的“求同存異”。

最後呢,本片的一個亮點就是奧巴馬伕婦的參與。也希望他們能夠製作出更多這樣的紀錄片。中美貿易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國人民的互不理解,這樣的片子,相信能夠增進兩國人民間的理解,有利於中美關係的改善。

美國工廠觀後感 篇四

最近由奧巴馬參與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在網上引起熱議,我看完後內心有一種很複雜的感受,有沉重,有委屈,有堅定等等。紀錄片講述的是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通用位於俄亥俄州的達頓工廠被迫宣佈破產,幾千名員工面臨失業,可見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給當時的美國乃至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幾年之後,中國企業福耀集團決定在美國投資5億美元建立福耀玻璃美國工廠,選址就是通用的達頓工廠,經過籌備,2016年福耀美國工廠正式開工,在當地僱傭了2000名員工,並從中國派遣了近300名富有經驗的員工。福耀的計劃是由中國員工手把手的教美國員工生產玻璃的方法,但由於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過程並不順利。第一年虧損4000萬美金,但經過一系列的調整改進後,2018年福耀美國工廠實現了盈利。

片中感受較深的就是美國員工崇尚自由隨性,沒有組織紀律性,工作效率低,稍有不滿就罷工要求建立工會,美國的工會與企業是對立的,原則上是為了保護工人的權力與義務,但這個尺度拿捏不好的話反而不利企業的發展,美國很多企業都會受制於工會的牽制。所以曹德旺深知這裏的利害關係,非常堅定的提出如果工會進來,我就關門。這一點上他沒有讓步。由於美國員工學習技能的速度較慢,良品率低,為了提升效率,集團安排幾位美國高管到福耀中國總部進行參觀學習,中國工人所展現出來的敬業,勤奮,高效率,高組織紀律性,使得美方人員深有感觸,中國工人大多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一個月休息2天,而美國工人一天工作8小時,每個月休息8天,但美國工人的工資是中國工人的2-3倍。這巨大的差異,中國工人也沒有表現出不平衡感,反而是默默的接受。這跟中國的文化有關,中國人比較內斂,會有些壓抑。但又不失勤勞善良的本性,這使得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有了根本的基礎,這一點是任何一個國家無法比擬與取代的。這幾天特朗普要求美國企業搬離中國,去尋找新的供應鏈,其實這很難,可以説無法實現,雖然現在由於外部勢力對中國的欺壓,會面臨一些困難,相信中國人民會繼續發揚自身勤勞,艱苦奮鬥的精神來夯實自身的強項,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強國。

美國工廠觀後感 篇五

奧斯卡獲獎影片先看了《美國工廠》,在此情此景之下,儼如恐怖片。

現在這個時候,能安穩地在家自我隔離,坐着看電影的,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人了。然而,恐懼並不只有一種,不能因為自己在有些地方感到幸運,就能戒除另一些地方的恐懼:

這場災禍何時才會結束,而結束後又是怎樣的經濟環境,無論怎樣的經濟環境,人最終可能因為被機器替代而失業。

一個多月前大家還在抵制996,效率與福利是兩個可以放在天平的兩端比較的東西。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之後,任何不能創造價值的東西還有多少意義,什麼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整個大環境不好了,爺再牛也沒有留爺處,祈禱老闆祈禱整個行業能在風暴中挺住,還能夠繼續剝削我們。如同福耀美國工廠的工會投票最終還是沒有通過,那羣曾經在GM享受過工作的人,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長時間失業之後,還是對來自中國的老闆妥協了,即使多麼不符合他們的價值體系,即使收入已經只有一半而強度卻大了不少。

影片結尾告訴我們,無論是被迫妥協了的美國佬,還是繼承了勤勞這一中華美德、像蒙着眼睛的驢子一樣自覺努力的中國工人,最後都只有一個結局,被機器取代。

關於被機器替代的問題,最先讓我接受這種焦慮的,是一個高校教師,一個高校教師!一個在大多數人眼裏有着鐵飯碗的職業,但她跟我説,現在的網課以及未來的技術發展,何必要這麼多老師,無數人可以同時擁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最後只需要最優秀的老師就可以了,都不要説那些吃顆藥就能全知全能的科幻片情節。而在那之前我正好看了關於200多所貧困地區的中學通過看成都七中的直播課改變命運的故事,這個故事給了我很多的感動,但是看的當下沒有想過這個感人的、圓滿的、催人奮進的故事中有那麼個不太顯眼的身影——貧困地區由於境況所限而能力不足的老師,他們被淘汰了。他們是一個縮影,)(即使如今看貧困地區的教師資源如此稀缺,而可能某一刻,這件事就會被徹底的解決,以一種降維打擊的方式。

最後,紀錄片中的曹德旺是個很有魅力的人,他的魅力不同於我們現在追捧的馬雲之類的企業家,他是一個傳統中國式的做實業的企業家。他不有趣,福耀管理工人的模式,一線城市坐在寫字樓裏的年輕人無法忍受,公司到處掛着他的畫像雕塑搞着詭異的個人崇拜。但這個勾着背,長相非常不行,講話都很難聽清的老人還是有魅力的,堅決、自信,不接受工會就是不接受,不管美國什麼國情,美國管理層不行就直接開掉,多少時間該盈利就是該盈利,連天氣都覺得自己能説了算——少女們心中的霸道總裁其實長着這樣的臉。

他甚至自信到讓人跟着他拍這麼一部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