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冬奧會》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冬奧會》觀後感【精品多篇】

觀看冬奧會觀後感700字 篇一

2月4日是立春,也是北京冬奧會開幕的日子。晚上八點,開幕式在“鳥巢”正式拉開序幕。

不同於以往賽事的10秒倒計時,北京冬奧會採用了中國24節氣來進行倒計時,每一節氣配有一句詩詞,畫面上祖國各地的魅力風景與冰雪健兒的運動場景交相輝映,美輪美奐。接着,黃河水”從“天際”傾瀉而下,滾滾而來,排山倒海,壯觀無比;“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的這句詩是深深刻在中國人骨子裏的;流動的河水 突然凝固,目之所及,一片深藍,巨大的冰柱、壯闊的冰面,仔細看去,從冰面上孕育而出的是一塊堅固的“冰立方”……

從24節氣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再到破冰而出的冰雪五環等,都無不讓人深受感動,網友們紛紛感歎到“這就是獨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浪漫”。

這震撼的背後顯示出了中國強大的國力和那超先進的黑科技。

冬奧村食堂裏空無一人,機器人炒菜上菜一手操辦,整個操作步驟全程由機器人服務,最大程度地限制了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賽場之上配備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360度VR技術,可進行全方位的跟蹤對焦,讓觀眾們在手機當中便可以360度無死角地觀看比賽。三個賽點之間使用時速高達350公里的復興號無人駕駛動車,每節車廂中都安裝了華為5G基站,使高速移動的列車有着與外界聯繫穩定的網絡,就連時速最高的時候,也絲毫不會影響列車上的網速。賽場之外部署了很多的無人駕駛汽車,汽車實驗車程高達15萬公里,技術已經十分成熟。除此之外,沉浸式直播技術、二氧化碳製冷技術等等也都紛紛驚豔了外國友人。

我們國家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我國高超的頂尖技術,再一次讓全世界認識到了我們超前的創造力和製造力。外國友人們紛紛表示:如果現在不去關注中國,恐怕第二天中國就要領先全球,率先進入新時代了。

冬奧會觀後感優秀 篇二

在萬眾期待中,2022年第二十四屆冬奧會在北京如約而至。得知這個消息的那一刻,我便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期待着冬奧會的到來。光陰似箭,隨着時間悄無聲息的流逝,這一天終於來了。而當我看到開幕式的時候,感覺我的心都要化了,美麗、壯觀、宏偉,或許這就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浪漫。

時之浪漫——二十四節氣。我國選擇以二十四節氣為倒計時,從雨水一路來到立春,變換的畫面展示着祖國南北的大好河山,不僅宣揚了中國的文化底藴而且呼應了中國冬奧會是第二十四屆。恰逢開幕式這天正好是二月四日且是立春——春風如貴賓,一到就繁榮。時間不僅僅是浪漫,這一切的一切無一不展現出中國人刻在骨子裏的細節美,這便是中國的時間之浪漫。

意之浪漫——立春SPRING。只見場中緩緩走出一個男孩吹着蒲公英,被吹散的蒲公英飛向空中,接着鳥巢上空便出現了“蒲公英”焰火,和中英文“立春”“SPRING”焰火,寓意着春天的種子灑滿了大地。黃河之水天上來,水落成河,河凝結成冰,在舞台的中心,水融匯成一塊潔淨的冰立方,隨即冰球運動員揮動球棒,冰球撞向冰立方,竟然從冰塊中撞出了晶瑩剔透的五環,五環破冰而出,既是“破冰”之意,又寓意了和平友好,這也是鳥巢時隔14年再次升起五環。寓意着我們用運動“破冰”,打破隔閡,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這便是中國的意象之浪漫。

合之浪漫——融合。運動員入場儀式中,出場引導員手中的引導牌是一朵“雪花”,雪花的“花瓣”融入了“中國結”的設計元素,每個代表團就象徵着奧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員,凝聚在一起。中國結用一根線編織而成,寓意團結吉祥。冰五環左右是各個國家的語言“歡迎”,開幕式的開頭是法語,各大國家代表隊入場用各國國歌,引導牌最後融成一個大雪花有橄欖枝圍着。在運動員們的腳下,冰雕效果中式門窗極具美感,窗框中,有中國的大好河山和四季變換。雪花和中式門窗就像一個窗口,從北京看世界,這便是中國的融合之浪漫。

如果説,這些還不夠浪漫,那最後的場面不僅是浪漫,更飽含中國力量。當“小鴿子”飛舞到雪花周圍時,在一處角落裏,有一個“小鴿子”像是走丟了,然後被我們的小姐姐牽了回來。這看似失誤的一幕,原來是我們張藝謀大導演的精心策劃。場上的每一隻“小鴿子”代表着中國的每一個省份,而那個走丟了的“小鴿子”叫灣灣,也就是我們的台灣,希望台灣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回到祖國這個温馨美滿的大家庭中。這就寓意着身為祖國的孩子,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丟,一個也不能拋棄。

願以此心寄華夏,且將歲月寄山河,中國不愧是一個自古浪漫的國家,我願折服於這一份中國式浪漫。

冬奧會的觀後感700字 篇三

在奪得金牌後,有記者問谷愛凌,你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她説:“我覺得我跟所有人都一樣,只不過我對一件事有很大的熱愛,也有很大的夢想。”她對滑雪的熱愛源自3歲那年。那時,酷愛滑雪的母親在美國加州一家度假滑雪場做兼職滑雪教練,她常把愛凌帶到滑雪場。在母親的影響下,愛凌對滑雪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快,她就能在雪地上嫻熟地穿梭在山林間,完成貓跳這樣專業的動作,甚至還能自如地進行後空翻。

在她看來:“滑雪不是每天去打仗的樣子。滑雪本來是飛翔,是好玩,是創造。每天出去在太陽下面,在美麗大自然中跟朋友們去享受在空中的感覺。”正因如此,她從不害怕失敗,因為對她來説,滑雪並不是為了打敗別人,贏得比賽;而是為了挑戰自己,看看自己究竟能把這個雪上游戲玩到什麼程度。

抱着這樣的想法,她才會在大跳台決賽的關鍵時刻,放棄媽媽的保守建議,向高難度動作發起挑戰。很多人因為害怕失敗,對未知的事物望而生畏。因為害怕失敗,不敢追求喜歡的人;因為害怕失敗,不敢嘗試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因為害怕失敗,所以放棄努力,寧願躺平。之所以如此畏懼失敗,大概是因為我們從未真正熱愛過什麼吧。什麼是真正的熱愛?真正的熱愛,其實源自一種感知力。谷愛凌所熱愛的,是一種在户外自由玩耍的感覺。她熱愛的是在雪上飛翔的感覺,是在山林自如穿梭的感覺,是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做自己的感覺。而滑雪恰恰給了她這樣的感覺。這種感知力,是通過不斷體驗、不斷感受而變得越來越敏鋭的。

專欄作家山本美芽提出了“感官抽屜”這個概念,就是把你體驗到的各種感受積累起來,從中找到你真正熱愛的事。當我們真正熱愛一件事的時候,就會忘記恐懼、忘記失敗,只剩下好奇、專注和享受。

看冬奧會觀後感 篇四

從一塊冰,一朵雪花,到一個創意無限的點火儀式,北京2022年冬奧會將簡約、浪漫、童真、唯美的開幕式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奧運五環下,中國人的冰雪智慧凝聚成巨大力量,書寫着古老與現代、簡約與精彩的奇蹟。

“每個國家一朵雪花”

“2022個孩子,2022個無人機”,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幕式工作部演出策劃主管陳婧瑋在工作日誌上留下了這樣的字跡,她記錄的是和平鴿環節的最初設想。日誌寫於2019年10月。

像這樣的工作日誌,陳婧瑋記了整整5本,它見證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誕生過程的日日夜夜。一邊翻看筆記,陳婧瑋一邊盤點:“僅從去年3月29日到今年2月3日,總導演張藝謀參加的會就有209次。”

早在3年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總導演張藝謀就開始了前期準備,那時全國人民尚未得知冬奧組委的官宣消息。彼時,張藝謀執導的《懸崖之上》還未拍攝完成,他已與團隊啟動了創意程序,那是各種理念、觀念的碰撞,到底要講一個怎樣的中國故事,要講一個怎樣的奧運故事,成為一個巨大的懸念。

在懸念被不斷破解的日子裏,張藝謀的初衷早已明晰:“中國古代,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已經講過了,我們這次能不能以現當代為主,以新時代為主,要更能凝聚在我們中國人的精神和胸懷上。”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日子,視效總監王志鷗至今也為之動情,“一開始,大家就想要做與眾不同的開幕式,我們想能超越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只有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王志鷗記得,2019年8月23日,剛剛結束國慶70週年聯歡活動第二次彩排,張藝謀就啟動了冬奧會開幕式創意會,如何做點火,如何做奧運五環被率先提出來。

美術總監陳巖曾是2008年奧運會主創團隊成員,他此番再次成為了偉大創意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張藝謀總導演當時在電話裏跟我説,要講一個關於冰的故事。”陳巖一下子感到熱血澎湃,這和他的想法一拍即合,“不要多餘的東西,一塊冰,一朵雪花,一筆就能畫出地球來。”初始方案很簡單,獲得了冬奧組委一次性通過。

張藝謀還原了奇妙創意的誕生,“我們一直在講一朵雪花的故事,運動員入場式的引導牌是個發光的雪花,上面寫着國家的名字。”他説,這朵雪花完成一系列的變化、轉化,最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火炬。“每個國家一朵雪花,每朵雪花匯聚到北京,最後成為一朵最璀璨的雪花,成為歷屆冬奧會最獨特的火炬,90個國家和地區的名字全部在上面。”張藝謀説,歷屆奧運會很少看到這樣的設計。

講一個偉大中國的故事

陳婧瑋的工作日誌還寫下了“萬物復甦,生生不息”等字眼。講一個偉大中國的故事,自始至終被開幕式主創團隊孜孜追求。

從2008年奧運會到2022年冬奧會,張藝謀團隊一直堅持中國傳統美學。陳巖道出玄機:“在開幕式上,看起來只是很簡單的一塊冰、一朵雪花,但將留白變成了空間,巨大的空間是靠中國式的想象來填充的。”對此,張藝謀也有一番明確表達:“這次不像2008年奧運會,有專門板塊來展示中華文化,因為要‘簡約’,沒有這個機會,那就要把中華文化的信息化解到各個方面。”

開幕式的一個個細節無不闡釋着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中國故事的開篇由二十四節氣起筆,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變身為“倒計時器”,從“雨水”開始,到“立春”結束。文學統籌於蕾回憶,當第24屆冬奧會、2月4日正值立春和二十四節氣這些元素碰撞在一起時,當靈感迸發的那一刻,主創團隊成員都很興奮。“張藝謀總導演還主張選用古詩詞、諺語,他説,再也不會有哪個國家用古老的詩歌來做倒計時了。”網友拍攝的鄭州高鐵站動車出發酷似驚蟄萬物復甦,也給主創人員帶來靈感,外拍團隊於是用鏡頭捕捉一個個生機盎然的中國畫面。最終,充滿中國當代氣象的動感畫面與二十四節氣、古詩詞相互呼應,端莊大氣的倒計時環節將古老中國與現代中國傳達給了全世界。

開幕式上,滿目春色將希望、積極、昂揚播撒進了全場。當被問及開幕式主色調時,張藝謀回答説“綠色”,他説:“中國人講的是萬紫千紅總是春,講的是生生不息。我們在開幕式不僅要講冬奧會,還要講中國人的時間觀、宇宙觀,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下,生生不息的概念非常重要。”

中國元素貫穿始終。一滴中國水墨暈染開,幻化成黃河之水天上來,鋪滿全場,浩浩蕩蕩,奔騰不息。浸入尋常百姓家的中國元素也撲面而來,張藝謀説:“演唱奧運會會歌的大山裏的孩子,他們身上的服裝就有‘虎頭’紋樣,演唱主題歌的孩子們服裝的圖案,是河北的窗花,窗花上寫着和平。”此外,還有引導牌上的中國結雪花、運動員入場式“中華之門”“吉祥之窗”上展現的中國傳統紋樣等等。

中國故事當仁不讓的主角是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彩排中,讓分場導演陶雯婷感動的是,國旗傳遞環節中,有176名代表,他們中有56個民族的代表,還有京津冀地區各行各業的代表。當國旗傳遞到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盛阿偉、全國勞動模範許振超、全國道德模範郭萬剛、“七一勛章”獲得者買買提江·吾買爾、航天英雄景海鵬、戍邊英雄祁發寶手中時,陶雯婷注意到,“72歲的許振超先生顫抖着雙手傳遞國旗,他説,我就是很激動。”

科技讓故事講述更硬核

在陳婧瑋的工作日誌中還記錄了五環、冰立方這樣一組數據:五環長度、寬度、厚度為19米×8.75米×0.35米;冰立方長度、寬度、高度為22米×7米×10米,晶瑩剔透的五環、冰立方藴藏着中國科技的力量。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接到開幕式任務後,將之作為與北斗工程、探月工程同等級別的重大任務,迅速組建了技術團隊與管理團隊,這家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幾年間甚至有近10萬人投入進來。

去年1月,鳥巢地面舞台的正式進場施工就開始緊鑼密鼓地展開。北京冬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技術保障處副處長劉奇説,當時鳥巢挖掘了一個100米×62米、主體深度達10米的巨型地倉。經過航天科技集團工程人員幾個月的努力,鳥巢架起總重量約5000噸、裝機功率約2000千瓦的巨型舞台,而中心則是直徑16米、重約300噸的圓形升降舞台。地面舞台上還鋪設了上萬平方米的LED地屏,這也是世界大型演出中面積最大的LED地屏。“地面舞台、地屏等舞台裝置項目在去年10月完成安裝、調試、驗收等,隨即大家就馬不停蹄地配合演員進行現場排練的技術保障工作。”劉奇説。

航天科技集團還完成了冰瀑、冰立方和五環裝置、威亞以及主火炬台等大型裝置。僅是為了五環的完美呈現,過程就頗為艱辛。劉奇透露,五環為LED裝置,因為需要供電,最開始電線從底部往上走,但這樣的外觀被導演要求“整改”。技術人員又將兩根繩子挪到五環外側,“結果,為了完成五環起吊過程,從下午6點到第二天凌晨3點,起吊了三次才成功。”劉奇揭祕道,為了讓五環上升更穩妥、更安全,技術人員進行了大量試驗,最後將五環總重量控制在3噸以內。

劉奇説,為了讓五環持續發光,初始階段,當五環上升時,電線捲起並收入一個2米×2米的收線框內。現場排練時,這個外觀形象捱了批。“我們再將框拆掉,對電池進行擴容。”外觀簡潔的五環內部“溝壑縱橫”,鋁合金骨架內排布着密密麻麻的電源線、信號控制線等。技術人員重新精心排布,留出更多空間放入新增電池。同時在低温實驗室進行電池低温試驗,以保證即便在零下20攝氏度環境下也能持續穩定供電,滿足長時間五環吊裝展示的需要。

開幕式上,甚至大膽使用了一些最新技術。冬奧會開閉幕式實時交互特效團隊負責人、北京電影學院聲音學院院長童雷説:“在大型演出中,基於人工智能的實時交互特效還是首次使用。”和平鴿環節,孩子們踩着腳下的雪花嬉戲、奔跑,這正是對場上670人進行實時跟蹤,並將實時效果呈現在每個人腳下而實現的。

童雷透出了謎底:“我們為此採用了人體識別與跟蹤技術,該技術採用英特爾的人工智能識別算法,進行人體識別與定位。”原來,四台高清攝像機先將場上每一位演員識別出來,同時定位其位置信息,進行實時跟蹤。接下來,再將每個演員在場上位置的精準信息,傳遞給採用交互引擎技術的實時渲染呈現系統,“這個系統利用捕捉系統提供過來的位置信息,把預先設計好的視頻效果,精準呈現在演員腳下,這樣就能形成如影隨形的效果了。”

童雷透露,為了技術攻關,北京電影學院攝影棚搭建了一套演示系統。最初是想實現逼真倒影效果,但計算量太大,實時追蹤只能追蹤不到20個人。“後續不斷磨合的過程中,我們的思路進行了調整,從仿真倒影轉換為實時交互特效,計算量降低,效果也更出色。”事實上,致敬人民環節中也使用了該特效,24位輪滑運動員滑到哪裏,就會把哪裏的雪推開,推開的雪路上映現出“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這一場景令人震撼。

光影藝術展現無限魅力

“43秒!”陳婧瑋在工作日誌上記錄了冰立方升起、降落的時間,各種精確到秒的數字,在她的日誌中記得密密麻麻。

北京酒仙橋,黑弓辦公區,一台台電腦前,是一張張專注的面孔,過去的幾年,這家公司的200餘人投入到開幕式的數字內容製作中,不分晝夜。

王志鷗向我們展示了開幕式的數據量——開幕式所有環節做了共5800多秒、29萬幀數字內容,鳥巢地面即冰面分辨率為14880×7248,鳥巢豎屏即冰瀑分辨率為2560×7328,整個開幕式視覺效果數據量約等於15個IMAX的製作量。這在奧運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王志鷗和眾多視效藝術家、機械工程師、程序員合力在開幕式現場創造了一個個視效奇觀。在五環破冰而出環節,冰瀑上出現一滴中國水墨,這滴水墨就做了上百版,王志鷗説:“我們運用AI圖像算法,機器學習了大量中國傳統水墨畫,製作水墨紋理特徵模型,以此生成風格化的山水圖像。”他透露道,水墨幻化為黃河之水天上來,並不是簡單還原水流的效果,而是水紋中要透出中國畫的感覺。

上升又降落的冰立方,這是王志鷗帶領團隊設計的三維數字裝置,實現了技術創新的五面裸眼3D效果。24道激光射向冰立方,在巨大的冰立方上雕刻歷史,從往屆冬奧會一直到北京冬奧會。王志鷗説,冰立方里,神來之筆描繪出各種冰雪運動,從第一筆開始一直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這些神來之筆是由北京印刷學院水墨動畫專業的師生用水墨動畫一幀幀創作而成的。這也是奧運歷史上首次以水墨風格呈現冬季運動項目。

為了實現激光和光影互動,在內容製作上,視效團隊遇到不少挑戰。王志鷗透露,視效團隊做了兩萬多張效果圖,“我們開發了一套程序,能把每一秒的視頻信息變成點位信息,這樣激光就能圍繞五環進行轉動。”因為激光機器距離冰立方上百米,激光的調焦很難精準,從每天晚上十點開始到凌晨兩三點,技術人員都要一次一次地進行調試,直到點位精準。王志鷗説,隨着技術測試的深入,為保證機械設備在43秒內完成上升,冰立方的尺寸也進行了優化調整,最終將高度降低為10米,保證了最終的完美呈現。

想到這幾年的日日夜夜,王志鷗落淚了,他的淚珠在寒夜中閃閃發光,那裏面飽含了中國青年以及作為一名中國數字科技藝術開拓者的自信與勇氣。“從小我就有個夢想,想以自己的方式讓全世界瞭解中華文化,現在終於有幸獲得這個機會,在冬奧會這個世界舞台上展現中國科技藝術之力。”

不再用人海戰術

在陳婧瑋的工作日誌中,還記錄了“3000人”這個數字,參與開幕式的3000名演員中沒有一位專業演員,更重要的是,開幕式不再使用“人海戰術”,人文情懷與科技創新相得益彰,共同述説精彩故事。

滿目春色,生機盎然,393名來自山東中華武校、宋江武校的同學舞動近10米長的LED發光杆與地面影像互動,表達春天的綻放。陶雯婷説:“《立春》表演環節是和北京理工大學仿真實驗室團隊合作的,技術團隊對發光杆的經度、緯度、角度做了標識,併為每人制作了手冊。”由於每人拿到的手冊都不同,演員排練更有效率。

但演員們要製造出不同波瀾的多種狀態,有連綿起伏的、有交替感的、有疊合感的,這對他們是一次全新的考驗。“最費力的是如何和裝置、影像做咬合。”陶雯婷説,機械有機械的時間點,激光有激光的時間點,在那一秒,影像、機械、裝置、演出都要全部對位。經過一次次艱苦磨合,小夥子們最終有了完美呈現。

分場導演田湉負責的和平鴿環節,歷經七八次大改,直到今年1月10日最終方案才確定。田湉回憶,最初方案是孩子們手中拿着發光的和平鴿道具,排列成兩顆心的隊形向中心靠近,然後拼成和平鴿圖案,“當時孩子們已經練得差不多了,但大家都覺得不夠驚豔。”

一次次不斷修改,童雷帶領的團隊提出,是否可以設計充滿童趣的冰雪元素,與孩子們一起互動。“有一次,地屏什麼也沒顯示,孩子們走到黑地屏上,忽然發現自己腳下的雪花會跟着他們跑,跑得快雪花會拉出很長的軌跡。”童雷説,孩子們在現場開始瘋玩,張藝謀則被這個場景感動,這正是他追求的淳樸、浪漫、自然的呈現效果。

張藝謀説:“和平鴿環節只有短短三分多鐘,但讓我深深體會到文化自信是多麼重要,唯有這樣才能呈現自然、輕鬆、自信、快樂的狀態。”對於張藝謀和他的團隊而言,不演、不編排、不排隊、不整齊,是一次偉大的顛覆,他們拋棄了曾經輝煌的過往,選擇了全新開始。

北京冬奧會觀後感 篇五

2019年9月17日晚,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首鋼園區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冰球館揭開神祕面紗。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名為“冰墩墩”,形象來源於國寶大熊貓。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形象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大紅燈籠。

熊貓是世界公認的中國國寶,形象友好可愛、憨態可掬,深受各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愛。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以熊貓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將熊貓形象與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殼相結合,體現了冬季冰雪運動和現代科技特點。頭部外殼造型取自冰雪運動頭盔,裝飾彩色光環,其靈感源自於北京冬奧會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流動的明亮色彩線條象徵着冰雪運動的賽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圖案,代表着主辦國對全世界朋友的熱情歡迎。整體形象酷似航天員,寓意創造非凡、探索未來,體現了追求卓越、引領時代,以及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燈籠,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世界公認的“中國符號”。它是歡樂喜慶節日氣氛和“瑞雪兆豐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結合,表達了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辦奧理念。

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以燈籠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燈籠代表着收穫、喜慶、温暖和光明。頂部的如意造型象徵吉祥幸福;和平鴿和天壇構成的連續圖案,寓意着和平友誼,突出了舉辦地的特色;裝飾圖案融入了中國傳統剪紙藝術;面部的雪塊既代表“瑞雪兆豐年”的寓意,又體現了擬人化的設計,凸顯吉祥物的可愛。燈籠以“中國紅”為主色調,渲染了2022年中國春節的節日氣氛,身體發出光芒,寓意着點亮夢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愛、勇氣和堅強,體現了冬殘奧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激勵世界的冬殘奧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