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隊課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34K

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隊課觀後感1000字【精品多篇】

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觀後感作文 篇一

美國的統帥克拉克想要佔領朝鮮,而後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中國政府看透了美帝國主義的野心,因此應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中國人民的意願,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中朝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難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

那天,我們上體育課,老師説:“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遊戲,遊戲規則是用一根繩子同時綁住兩個人的一條腿,然後圍着操場跑一圈,看哪組用的時間最短。”老師讓我們用抽籤的方式來分組,結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趙子晗,我高興地幾乎要喊出聲來。我想這還不簡單,憑我倆的默契,我們一定會取勝的。比賽開始了,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趕緊向前衝,可看事容易做事難,還沒走出幾米,我們就摔倒了好幾次,摔得灰頭土臉的,我們掙扎着爬起來,這可怎麼辦?突然我靈機一動對着子晗輕聲説:“現在聽我口令,我喊一的時候我們一起邁綁着的腿,我喊二的時候邁另一腿。”子晗會意的點點頭。我們一起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我們跑的很流暢,最終我們在遊戲中獲得了第一名。

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能戰勝困難。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個國,中國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沒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沒有震垮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心;無情的洪水、泥石流沒有沖走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情。在災難面前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用高超的智慧,無所畏懼的勇敢拼搏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把困難踩在了腳下。

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人民永遠跟黨走,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我們偉大的祖國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隊課觀後感1100字 篇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十月,抗美援朝戰役打響。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志願軍打破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也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和民族自信。追憶歷史,致敬英雄。當時上甘嶺設置了救護站,站裏有80多個醫生護士,上甘嶺戰役期間,荊州的趙升琴和戰友們冒着生命危險,在火線上成功搶救了1000多名志願軍。電影《上甘嶺》中的許多情節,就是依照她們的經歷作為故事原型,加以改編創作。電影同名主題曲《我的祖國》,描繪的也是趙升琴曾經的親身經歷。

1950年十月,抗美援朝戰役打響。那時的趙升琴,還是隻有十六歲的花季少女。而她的人生,因為一張廣告而改變。

就這樣,趙升琴加入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十五軍,在部隊她接受了急救醫護培訓。1952年2月,趙升琴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十五軍衞生隊衞生員,經遼寧省最北部的昌圖縣,趕赴朝鮮戰場。

帶着十五斤大米,五斤炒米粉,2個罐頭,還有槍支、水壺、鐵鍬等物品,趙升琴和200多名衞生員出發了。在路上他們不僅要面對極寒天氣,還要躲避敵軍的狂轟濫炸。十五軍總醫院隱藏在距離“三八線”大約兩百公里的樹叢內,趙升琴的任務是護理第五次戰役下來的傷員。

為了避免敵軍的轟炸,傷員們分散在各個防空洞裏。時任班長的趙升琴主動請纓,和另一名戰友一起,照顧離救護點最遠的防空洞裏的傷員。1952年,抗美援朝進入白熱化階段,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就在此期間打響。這次戰役的激烈程度罕見,狡黠的敵軍猛烈攻擊中朝邊境公路,切斷了志願軍的補給線。在上甘嶺的七天七夜,趙升琴和戰友們不能睡覺,不能吃飯,害怕、退縮……這些念頭從不曾出現在趙升琴的腦海。她只有一個念頭:堅持下去,救活更多傷員!

當時的救護站站長,讓趙升琴和戰友們一起去下游打水。水源離火線很近,上空還有敵機不間斷轟炸。當時,趙升琴的兩名戰友就犧牲在了尋找水源的路上。

上甘嶺戰役期間,荊州的趙升琴和戰友們冒着生命危險,在火線上成功搶救了1000多名志願軍。電影《上甘嶺》中的許多情節,就是依照她們的經歷作為故事原型,加以改編創作。電影同名主題曲《我的祖國》,描繪的也是趙升琴曾經的親身經歷。1954年5月,趙升琴和丈夫楊潤海回國,幾經週轉,來到了荊州並退休。本應該享受來之不易的幸福晚年,趙升琴卻突然被查出患有子宮癌,經過多次手術後,趙升琴才勉強活過來。在康復期間,趙升琴反覆思忖,她覺得自己的人生經歷了太多,但做的有意義的事情卻太少。戰爭時期,她能夠和祖國堅定的站在一起,和平年代,自己又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呢?索性,去做一名志願者,去關愛需要幫助的人。

社區裏的貧困學子、殘障人士,只要是有需要幫助的居民們,趙升琴都慷慨解囊,盡心盡力的去幫助他們。10年來,趙升琴愛心捐款近兩萬元,義務服務300多個小時,這些數字到現在還在增長。趙升琴用善心善舉,踐行着一代人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諾言。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隊課觀後感1200字 篇三

羅盛教,湖南省新化縣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裏,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47軍第141偵察隊文書。他高舉起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旗幟,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鮮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軍,迎接戰火的洗禮。當年,他參加了陣地防禦作戰。

8月的一天,羅盛教與炊事班的同志到陣地送飯回來,美軍發射的炮彈越過頭頂,落在南映裏和平村莊的土地上,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炮聲過後,羅盛教聽到遠處傳來孩子的哭聲。他冒着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翻越一座山循哭聲而去,在一個防空洞旁邊,發現一個小孩子,正撲在一名婦女的胸脯上,邊哭邊叫着“阿媽妮”。那個孩子的身上、臉上、手上沾滿了鮮紅的血。母親手裏緊緊握住小鋤把,背上的嬰兒已經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羅盛教有生以來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慘的景象,他臉色鐵青,緊握拳頭。此時,美軍扔下的炮彈還在爆炸。他不顧一切,把孩子抱起來,交給附近的一位朝鮮老大爺。爾後,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鮮母親和她的孩子。晚上,羅盛教躺在牀上,怎麼也不能入睡……夜已經很深了,他打開手電筒,翻開日記本,寫了一首詩。詩中寫道:當我被侵略者的子彈打中以後,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體面前停留,應當繼續前進,為千萬朝鮮人民和犧牲的同志報仇……

1952年1月,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裏風雪瀰漫,氣温降到零下2攝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鮮少年崔瑩在櫟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壓破冰層,掉進2.7米深的冰窟窿裏,一瞬間就沒了頂。剛剛投彈訓練歸來的羅盛教見此情景,像接到戰鬥命令,毫不猶豫地衝上去。他邊跑邊脱掉棉衣,縱身跳進冰洞,潛入水底尋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羅盛教一連兩次沉入水底,摸到崔瑩,幾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層太薄,崔瑩無法爬上去,又塌進冰水中。羅盛教第三次潛入水底摸住崔瑩,雙腳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後一點力氣,用頭將崔瑩頂出水面,戰友趕來協助救出。崔瑩得救了,羅盛教卻被衝到遠處的冰層下,再也沒有出來。

羅盛教冰下救崔瑩的消息傳出後,石田裏20多户羣眾像失去親人一樣痛哭不已,他們用朝鮮人民最隆重的葬禮安葬了羅盛教。勞動黨裏委員長指着冰封的櫟沼河,聲音顫抖地説:“在這條河裏,志願軍為救我們的一個孩子獻出最寶貴的生命;也在這條河裏,美國侵略者用我們親人的鮮血染紅了河水。鄉親們,讓我們世世代代都記住羅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羅盛教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愛民模範”稱號。同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追授他為“模範青年團員”。195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一級國旗勛章、一級戰士榮譽勛章。朝鮮政府和人民為了永遠紀念羅盛教,將石田裏改名為“羅盛教村”,將櫟沼河改名為“羅盛教河”,將安葬烈士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羅盛教亭”和羅盛教紀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親筆題詞:“羅盛教烈士的國際主義精神與朝鮮人民永遠共存”。

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隊課有感學習心得 篇四

那是1954年的8月,媽媽顯得格外興奮,一向不願梳洗打扮的她居然燙了頭髮,穿上從來捨不得穿的一件花旗袍,這是自父親赴朝鮮三年來媽媽最漂亮的幾天。她的臉上不時地浮現出微笑,“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不斷地從她口中被哼唱出來,在她的感染下,我們姐弟三人也隨之唱起來,歡樂的歌聲飄出了我們家的小屋,當時的我只有7歲。

只有3歲的小妹揚起稚嫩的小臉問:“媽媽你怎麼這麼漂亮啊!我也要新衣服。”媽媽把我們三人親了又親,激動地説:“你們的爸爸要回來了,從朝鮮回來。”

“爸爸帶槍嗎?”弟弟興奮地問,

“爸爸什麼樣啊?我還沒有見過呢,”小妹有點緊張地問,

“你胡説!”弟弟指着牆上的照片説,“這就是我們的爸爸,你天天見”

他們爭執着。我打斷了他們,並得意地説:“當時,你們都太小了,能知道什麼呢?爸爸是抗美援朝去了,幫助朝鮮的人民打美國鬼子去了,你還沒過滿月呢,”我指着小妹説,“那後來呢?後來呢……”他倆都迫不及待的追問,我想了想説:“那天好象只有我和爺爺、奶奶去車站送爸爸,爸爸抱着我親了又親,好長時間呢!你們當然不知道了!你們太小了!”我得意地向他倆炫耀,接着我指着小妹説:“‘援朝,援朝’,你的名字就是爸爸臨走的時候給起好的,是吧?媽媽?”我們都回過頭,想了解的更多,這時我們才發現媽媽已經是淚流滿面了,也許是因為爸爸要回來了,媽媽比平時顯得脆弱了,在我們眼中一向堅強的她,居然毫不掩飾的失聲痛哭,不知是喜悦還是悲傷。是呀,三年了,記得在爸爸臨走的當天,媽媽因為工作太忙都沒能及時去送爸爸,多遺憾啊!這三年來,她一方面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姐弟三人,一方面努力的為社會工作,又無時無刻不在擔心戰場上的爸爸,現在爸爸就要回來了,在這凱旋的日子裏,她的心情又怎能是一言半語能描述清楚的呢?

這幾天,真是難熬啊!總覺得時間過得如此的緩慢,我們一家人狠不得爸爸立刻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幾天,真是快樂啊!總覺得每一天都燦爛的不得了,就好象要過年一樣;這幾天,真是輕鬆啊!總覺得做什麼事情都不難,好象爸爸要回來的消息給了我們注了興奮劑;這幾天,真是忙碌啊!總有幹不完的活,打掃衞生,為他準備一個乾淨的房間;上街購物,為他準備豐盛的凱旋宴;在心裏一遍一遍地練習,如何迎接他回來的話語;我們不停的準備着,要給他一個無比温暖的家!

這一天終於來了,早早的,我們就已經穿着打扮好,隨着簇擁的人羣疾步奔向火車站。到處是鮮花,到處是歡呼,到處是笑臉,來迎接最可愛的人。“嗚——”隨着火車的長鳴,一列滿載着中朝友誼,滿載着英雄的中華兒女的火車駛入車站,它譜寫着一首中朝人民並肩作戰的凱歌。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首凱歌久唱不衰,在我們回首這段歷史的時候,不僅僅是看到那些戰場上的英雄,還有在後方鼎立支持他們的妻子、兒女,在那一個特殊的歷史年代,有多少中國婦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擔負起小家的負擔,擔負起國家的責任,這些毫無怨言的中國婦女難道不值得我們敬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