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心得精彩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9W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心得精彩多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400字 篇一

如果因為一場戲劇化的栽贓而使自己在牢獄中度過近20載春秋,你會不會無奈急躁得恨不得馬上死去?如果生活喪失了原本光彩奪目的陽光,你會不會降靈魂寄託到一個荒蕪的地方?如果肖申克監獄是人間地獄,那麼,安迪,算不算是解開靈魂束縛的天使?

大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有婚外戀,酒醉後本想用槍殺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最終沒有下手。然而一個不幸的巧合發生了——那晚另外有一個人槍殺了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於是安迪被指控為謀殺,並獲判判無期徒刑,這意味着他將在肖申克監獄渡過餘生。不幸的生活從此拉開了序幕。

監獄裏是個可怕的地方,監獄長有權力決定人的生死,囚犯們直接被打死的數不勝數,沒有人不敢不聽話,他們大多數人都和他一樣,是含冤入獄的,然而,卻只能安於現狀,自身並不具備讓自己出獄獲釋的能力。每天干活,晚上還要遭受典獄長的剝削。在那人不如狗的監獄,每一幕看起來都是那麼讓人觸目驚心!是不是我們的社會也是如此的陰暗?亦或是,我們只是生活在社會的小圈子裏,真正的社會,真的是那樣的?可是,為什麼沒有一個人進行靈魂的救贖呢?人性是可以改的,不是麼?

還好,安迪出現了,他靠自己獲得了自由,靠自己讓肖申克的人們得到了救贖,讓典獄長見鬼去了! 他領走了幫典獄長洗的那些錢(分別去了12家銀行共取走370,000美元),並且將典獄長涉嫌貪污與謀殺的證據寄給了報社。隨後,大批警察和記者蜂擁來到肖申克,絕望的典獄長把自己鎖在辦公室裏,最後開槍自殺。瑞克最終得到了安迪的指引,也擺脱了那個可怕的深淵。是不是可以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難道真的是那樣?冥冥中,早已註定了一切,總有人要因為在受苦後涅槃重生,總有人要在“幸福”中自甘墮落,總有人要受懲罰,總有人要活的自由,生活,一直給予着人們希望。這就是所説的命運麼?難道一點造物弄人的痕跡也看不見?我才不信!

小説裏説:一次難得的機會讓膽大的安迪把典獄長的門反鎖起來,通過廣播給所有監牢裏的人放了一張由州議會寄來的唱片,悠揚的歌聲在肖申克監獄裏飄揚,所有的人都駐足被這突如其來的美妙歌聲吸引了。這不由得讓人震撼!那份對自由的追求,該是到了何種境界啊!一直有詩云: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是讓人們幸福的根本。對於長期沒有自由的人來説,或許自由真的高於生命,或許還是過之而不及!自由,誰不向往呢?不是麼?就算一隻鳥,它寧願死亡,也不願意失去廣闊的藍天,一隻魚,寧願死去,也不希望沒有清澈的湖水。這是任何生靈都沒法喪失的,一定是的。

安迪説:“不要忘了,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希望,這個字眼太沉了。不僅是個人需要希望,國家,社會,整個民族都是需要希望的。人一旦沒有了希望,那活着就是行屍走肉罷了。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堵高牆,然而有希望的人可以穿過它。看到越來越多生的希望,絕望的人只會被它壓垮,再也站不起來!

其實,無論在哪裏,智慧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試想,如果安迪不聰慧,那麼又怎能從厚厚的監獄牆裏面逃出去重獲自由呢?其實看這本書,或者看電影的人,誰也沒有預料到安迪最終會逃離。這個結局的背後,透露的其實是無盡的心酸與痛楚!

社會需要救贖,人們蒙塵的心靈也需要救贖。世界上,安迪那種人可能很多,但能對身邊的進行救贖的,卻真的沒有幾個。靈魂的救贖,比肉體的救贖更重要!如果世界多點希望,人們多點積極的態度,那麼生活,一定不會太糟。至少,快樂還是佔多數的。最後用《肖申克的救贖》裏的一句話收尾,一定要記住:讓你再難過的事,總有一天,你會笑着説出來。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二

《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台詞:“人活着就要找點事做,所以每個人都在忙,只不過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毋庸置疑,我們都應該選擇前者。可,世上仍不乏忙着死的人,原因何在?根源大抵都是失去希望。

希望,在360百科中的解釋是: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願望,期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而在我的理解裏,希望,是人活着的一個盼頭。電影中的主人公安迪因涉嫌謀殺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終身監禁,開始時他是何等絕望,他一直反駁這一切不是自己所為,卻被一系列所謂的證據和推理弄得恍惚了,甚至自己都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殺了人。就這樣恍惚地進了肖申克監獄,如傀儡一般沒有生氣,沒有希望地活着,他大概是活在死去的狀態吧,或者説起碼他的心是死的。

但實際上安迪並未喪失全部的希望,他在獄中尋找另一些能帶給自己滿足的事。曾是大銀行家的他,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贏得了獄長的信任和需要;他為夥伴們掙取了一頓啤酒,大家坐在屋頂喝酒暢談時,陽光瀝肩頭,彷彿自由人,安迪不語,卻露出了勝利的微笑;他為肖申克監獄建造了一個圖書館,幫助獄中的人們拿一紙文憑;他違紀在廣播上放音樂,給獄友們帶來了幾分鐘的久違的自由。.。.。.安迪做的一切的一切,不僅給朋友帶來了希望,也給自己帶來了希望。與此同時,他用一把手掌大小的小石錘,花了二十年,在自己房間的牆上鑿了一個通往希望與自由的洞,一個在別人看來要鑿上六十年的洞。最終他得以逃離監獄,擁抱自由。

肖申克監獄的牆很有趣,關的基本上是無罪而蒙冤的人。剛入獄時,他們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他們習慣了生活其中,最終他們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們而生存。是的,經過幾十年後,他們大多被體制化了,喪失希望了。即使年邁後假釋出獄,仍每天活在惶恐中,甚至想重返肖申克,最終大多不得不選擇自殺來擺脱恐懼。只有布魯克挺了過來,在獄中他曾與安迪有個約,那便是他活下去的希望與動力。他坦然面對恐懼,因為他知道,他的老友早已備好棋盤等着他了。

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它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到達,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萬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讓我們一起擁抱希望,擁抱未來,做那個忙着生的人吧!

肖申克的救贖英文觀後感 篇三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is a rare excellent inspirational film. The reason I personally kept this film is because of its profound theme. It gives a person a kind of invisible power, it let me know that people should have the most precious things in life. And cherish the chance that you still have it. Because we humans have always been like this: only lost, really realize its value, only then desperately to get back, and then do not cherish. Hope, freedom and friendship are our most basic and minimum feelings and needs. If we do not cherish them, then do we ask others to cherish and maintain them?

This film breaks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genre films in the escape film, and gives a rare human touch and warm feeling of similar works. Tim. Robbins plays a banker wrongly accused of killing his wife and sentenced to 20 years in prison. He sets a plan to escape from prison, but keeps a straight face, instead using his tax expertise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 prison staff and Morgan, the boss of the prisoners. Freeman became friends and fundamentally changed prison culture.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When a feather floats slowly, life turns into a beautiful waltz, because no matter what you get, chocolate is always delicious. Only at the moment of the wedding of Figaro, all the prisoners were shocked by the sound as if it were from another world -- a breath of freedom from the world. Busy working or busy working?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makes life a cruel choice. Shawshank redemption is something to be recalle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our simple lives. Believe in yourself, do not give up hope, do not give up efforts, patiently waiting for the glory of life belongs to their own, this is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肖申克救贖觀後感 篇四

當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真的被震撼了,感動於主人公安迪的善良和胸襟,更折服於主人公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我覺得安迪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當他得知他的妻子有婚外情時,剛開始他也像常人一樣試圖槍殺他們,來一瀉自己的私憤,來懲罰那個背叛自己的女人。但他最終還是冷靜下來了,他沒有那樣做。甚至到最後把那一切都歸罪於自己,歸罪於自己的不善於表達,歸罪於自己的照顧不周,歸罪於自己的冷漠。

當典獄長破滅了他可以洗涮冤情,還他自由的時候,他是鬧過,但他後來想的是這一切是本該屬於他的,看到這裏,不禁對救贖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原來,20xx年的監獄生活,真正獲得救贖的是他的心靈,他在為他對於妻子的“冷漠”,不善於表達,照顧不周在懺悔。他在為這本該不屬於他的慘痛的結果負責。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人所能做到的,不是一個普通人所能擁有的胸襟,善良。

所以我想説,原來,一個男人,一個真正的男人,不是要看他個頭有多大,不是要看他體格有多麼強壯,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有沒有胸襟,有沒有責任。

安迪是渴望自由的,從他走進鯊堡監獄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從沒放棄過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安迪:世上有些東西是石牆管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

瑞德:你指的是什麼?

安迪:希望。

當看到這的時候,不免覺的有些好笑,在那樣的環境中談論“希望”兩個字,多麼不合時宜,要知道那是比貧窮和挫折更可怕的東西:失去自由。正如瑞德所説“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但隨着劇情的發展,你會覺得不可思議,會慢慢的被觸動,他所做的一切:兩年內不斷的寫信要求州議會撥款,建成全州最好的監獄圖書館,幫獄友拿到高中畢業文憑,所有的所有,他都在強烈的向我們表達:原來他的希望之火從來沒有熄滅,他在竭力做一名有尊嚴的,合格的“自由人。”在不斷地努力,在不斷的超越自我。

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鏡頭是:

鏡頭一:獄友們喝着冰涼的破,而安迪則安靜地做在天台的陰涼裏看着天空,臉上掛着奇異的淡然的微笑,你可以説,他是拍獄方馬屁,或是想博得友誼,但我認為他只是想重温自由,哪怕只是一剎那。因為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個有尊嚴的人,從沒有忘記希望和自由。

鏡頭二:當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時候,所有囚犯被這恍如隔世的聲音震撼了,一絲高牆外的氣息所帶來的自由的感覺,那是他們最不願意提及,甚至在逃避,但是又最渴望的東西,那聲音就像一道亮光,刺穿了覆蓋在他們心上那層黑幕,喚醒了他們心中尚未全部泯滅的東西:希望。你會發現原來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希望之火,而安迪的希望之火從來都沒熄滅過。

當他在那個月黑風高,閃電交加的深夜,成功地穿越自己十九年來挖成的祕密通道,頂着惡臭,又穿越了那下水道時,徹底被震撼了,當瑞德認為用一把小錘要六百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時候,他實際只用了20xx年就做到了,他對自由的渴望,他敢於冒險的信心和勇氣,他的細心,此時此刻,都展現的淋漓盡致,彷彿此時此刻的滂沱大雨,電閃雷鳴,都是在為他喝彩,為他的執着,為他的勇氣。

安迪的偉大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正如瑞德所説的那樣: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體制化,而安迪在這所謂的體制化下,仍不為所動,仍然懷揣希望,追求那看似天方夜譚的自由,他的偉大就不言而喻了,你會覺的原來自由有那麼大的魅力,它可以觸摸希望。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社會這所大監獄中,我們都被體制化了,被身邊發生的瑣碎的事牽絆,忘記了追求,把希望的火苗撲滅,所以我們都該像安迪那樣去追求那體制化下的自由,點燃那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五

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總是深刻的震撼着觀者。《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的一部片子,當年和《阿甘正傳》號稱“票房雙雄”。

《越獄》是將《肖申克的救贖》演繹成一部連續劇,然而《越獄》是因其情節編制的百般機巧而火爆全球。因此,如果説《越獄》給我的情節和演技的吸引,《肖申克的救贖》則是給我人生的震撼。同樣的情節,同樣的演員,然而藝術和思想的構思不同,決定誰將隨着市場浪潮一波接一波被淘汰,誰將隨着歷史的淘洗而越發閃爍光芒。

是的,進入監獄的每個人都是絕對有罪的,因此每一個也可以説是相對無罪的,他們進入這裏只因為命運的安排——是上帝給了我們原罪還是我們自己犯下不可饒恕的罪過,反正我們進入社會國家的監獄,亦或是人世紅塵的“監獄”,全部是無期徒刑,當然在“頭昏眼花”的時候可以得到“假釋”。

我想最好“監獄”看着是中性詞,因為“監獄”是一種約束和體制,體制大可大到一個國家,小可小到一個公司、部門、科室。如果監獄是中性詞,那麼就有人離不開它,是生活的唯一土壤,影片中“老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監獄了呆了大半輩子,正如瑞德説的:“開始你恨它,慢慢適應它,最後你離不開它,這就是體制化。”老布在行將就木之時,被假釋了,進入了監獄之外的世界,然而老布在這個世界一無所有,無法生存,反而在監獄裏面,他有朋友,他懂得規則,他有工作,他有一切,監獄才是他的“家”,老布是一個徹底被體制化了的人,最後徹底愛上了這個體制,那麼它的本質是監獄。然而事實上是被綁票的女人愛上一個強悍的綁匪,按照綁匪的規則而存在。

這種情況,我們是否可以稱之為一種人生的“淪陷”,把“淪陷”也看着中性詞吧,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淪陷在一個體制裏,一個公司、部門、科室裏面,走出這裏沒有辦法生存,正如老布所説:“我恐懼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本想再次犯罪進入監獄,然而他已經老到了無法犯罪的地步了,於是在牆上寫下“老布到次一遊”,上吊走了。是的,我們身邊的人,大多數的人生都是“淪陷”於現有公司、部門、科室的體制中,絲毫不敢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牆內才是他覺得舒適和幸福之圈,牆阻隔着他,也保護着他,而且保護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和重要。

“救贖”本身具有強烈宗教色彩,然而宗教的本質是日常性的,也看着是中性詞吧。從進入“監獄”的開始,肖申克就沉默了一個月,沒有和任何人説話,他就在這一個月決定了為自己開闢一條救贖一路,不在忍受“冤枉”之氣。他開口要的第一樣的東西是“鐵錘”,剛好能放在被掏空的聖經中那麼大小的鐵錘,一把決定命運的鐵錘。監獄長開玩笑地説“救贖之門”在聖經中,是的,最終應驗了。瑞德對肖申克説:“如果要用鐵錘打通隧道需要三百年”。因此瑞德放棄了,然而肖申克沒有放棄,因為他利用他的知識發現牆體石頭的祕密,不需要三百年,實際上20年,他就逃離了“監獄”。是的,拯救自己的不是聖經和上帝,而是自己!拯救之路開啟於希望,依賴於知識。“有些東西是監獄的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中,是人的希望。”然而德瑞説“希望是壞的”,因為他沒有足夠的知識判斷希望能夠實現。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才是我們的自我的救贖的唯一方法。

是的,肖申克憑藉知識催生希望,又憑藉知識利用了監獄的規則和制度的漏洞舒適地生活在監獄之中,最終憑藉知識打通了救贖之路,獲得了“救贖”與自由。

20年來,肖申克憑藉其銀行傢俱有的高超金融知識,為監獄裏上上下下的獄官避税理財,以至於監獄長一天也離不開他,甚至設置重重障礙不讓他離開監獄。20年來,他以嗜好石刻為掩飾,一天一天悄悄將從隧道里面挖出的泥土,一小塊一小塊釋放出來。20年來,他在監獄開設圖書館,幫助每一個囚犯學習知識,讓囚徒的生命也有那麼一點點價值。20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構建在太平洋裏盪舟的自由之夢,當他在離開監獄的頭一晚,他把夢想中的太平洋告訴瑞德,瑞德以為“他是不是神智不清了”,直到第二天肖申克一夜之間突然從監獄中消失,20年來用希望、知識和毅力構建起來的一個祕密“救贖”系統運作成功了,瑞德才知道這一切是真的。

自我救贖成功了,但是瑞德,肖申克在監獄裏最好的朋友。瑞德在蹲了40年監獄後獲得了“假釋”,不是自我救贖,是監獄“恩賜”他出來的,因此他所面臨的情況與老布是一樣的,瑞德説:“雖然我在監獄被人稱為有求必應,可以搞得任何物品,但是出去後我連電話本都不會翻”。確實,瑞德出來了,他和老布一樣陷入了絕望。瑞德想起了肖申克告訴他在“假釋”後到一個標誌性的美麗的大樹下找出一個盒子,這是他唯一的希望。肖申克不僅自我救贖,也救贖了他的好朋友瑞德。

這個盒子裏面有錢、有地址、有朋友和夢想,瑞德也獲得了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六

肖申克的救贖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我看了十幾遍了,每次都感觸良多,還有幾次激動的流眼了,男人是不太隨便哭得,也許經歷中想到自己類似的曲折吧。很多人在介紹上都説,安笛是在看到了監獄的黑暗才計劃出逃的,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自安笛一進監獄就沒打算地會待着那裏,就象RED説到:他好象不屬於這裏,在他身上似乎有個隔離區,他遲早會離開這裏的。這我覺得也就是這個人物的魅力所在,即使安分也是一種無奈。當他看到牆的質地以後,即使還沒有發生後面那些使他絕望的遭遇,他就開始挖洞醖釀出逃了。

電影給我們的啟發在於:

1、在極度艱苦絕望環境下的堅定的意志。

當主人公被冤判兩個終生監禁,從人生的高峯跌入低谷以後,並沒有怨天由人,只是默默忍受,積蓄力量,等待那個不知何時才能到達的機會。甚至被毒打,雞姦,種種從身體到心靈的折磨。這與我們現實的一些思維不是很相似嗎?合理是訓練,不合理叫磨練,也許在這部電影是最好的註解。現實中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自己的學歷,遭遇,自己的工作。難道我們的情況比安笛還慘嗎?要知道,成功的前提是堅強和忍耐。

2、培養自己的朋友圈子

主人公進監獄以後,就和red搭上關係,red也很照顧安笛。一起修屋頂就是red搞來的好差事。當然安笛馬上抓助了幫獄警隊長繼承遺產這件事,回報了red一夥,使他更加熔入到red一幫人中。他幫了獄警隊長,而沒有提個人要求,而是請red ;

他們喝酒這點很值得思考。我們做人的時候,可能為了一點小利益就拋棄了朋友,這樣的人是最傻的,因為你永遠也無法知道朋友什麼時候能幫上你,也許這就講:幫助別人夢想成真,你一定可以心想事成x實際上,幫上按笛的人其實只是red,而且是小忙,那個按笛用來挖洞的錘就是red幫忙搞的。但是別忘了,沒了這個小小的東西,如何才能實現後面的計劃?而且重要的是,沒有這些朋友從精神上的支持,他如何度過這些歲月?所以接教什麼樣的朋友,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3、結識或利用有影響力的人

但是安笛幫忙獄警隊長繼承遺產,幫獄長洗黑錢,幫監獄裏面的警察報税。也不能説他故意巴結,而是他知道如何運用有影響力的人去改變自己的處境,搞好人際關係,自己後來也得到很多好處。

4、看到機會存在的可能性

人生至少有一次改變你命運的機會,但大部分人卻抓不住。這好象是鄭淵潔説的。為什麼抓不住,我看還是大部分人看不見那就是個機會。機會藴藏在小事中。當安笛在牆上刻字的時候,掉了一塊土下來。他馬上預料到這是個機會。還有他幫獄長洗黑錢時,也看到這是機會,才留了一手。我懷疑獄長的黑錢計劃是不是安笛策劃的,要不然獄長以前怎麼沒想到呢?多數成功者都是化忌諱為機會的高手,他們永遠想法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被問題困住,也許這就是他們註定成功的祕密吧!

5、有預見性,未雨綢繆安笛開始挖洞時,並沒有打算出逃,因為時機還未成熟。他就有先見,靜靜等待。也許獄長沒叫他洗黑錢,他就沒有那麼容易出逃。這個時機未來之前,他等了很多年。有時要問問自己有沒有這個先見之明和耐性。機會永遠關照有準備的人,這是千古真理。

這些道理其實大家早就聽説過,但還是要佩服這個故事肖申克的救贖裏面的主人公,他把這些素質都天衣無縫得發揮出來了。從那種絕望的環境中獲得新生。可以説這個人偉大,體現出了一種真正的強者氣息。影片中安笛對red説人始終要有希望,這對red來説幾乎是不敢想的。這簡單的話説出了何種的自信,何種的王者風範,因為他為自己的希望準備了20xx年。初次看這部片的時候被深深得震撼了,所感慨的不是上面的什麼成功之道,而是一個人的人格魅力,一個看似平凡的強者。但那種感覺我無法用語言形容。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七

電影主人公安迪因莫須有的謀殺罪而被判無期,他在獄中結識了數次假釋都未獲成功的瑞德,心懷希望的安迪一邊幫忙改善監獄裏沉悶麻木的氛圍,一邊用小鶴嘴鋤挖洞,二十年如一日終得自由,和獲釋的老友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人生多變幻,命途多坎坷,在影片中監獄裏的灰暗色調和殘酷規章制度中透出的希望之光則更能直射人心,正如安迪在留給瑞德的紙條上所寫的一樣:希望是件美麗的東西,也許是最好的東西,而美好的東西是永不消逝的。

一個人不論在處境多麼糟糕的時候,也要提醒自己別丟掉了希望,哪怕心靈承受着重壓,也要讓希望在胸口搏動,希望不滅,未來仍然可見。安迪的獄室裏有一本藏鶴嘴鋤的《聖經》和三張用來遮住洞的女星海報,書的第一頁上寫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這代表着安迪心中對自由的嚮往;而海報上瑪麗蓮·夢露的微笑背後,則是一條耗時二十年成就的自由之路,諸多小細節都展現了一個永恆的主題“希望”。心懷希望的人常有偉大力量,能拋開歲月傷痛,拋開鄙夷眼光,不卑不亢、一往無前地直達心中彼岸。希望是種種美好事物的開端,試想安迪若不試着用小鋤觸及那面牆,他便不會發現連散落在地上的碎泥裏,都滿是自由的味道,也更不會擁有一片寬廣的碧海藍天。

“堅強的人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拯救他人”當安迪在獄中放起歌劇唱片,那些被命令禁錮着的人們抬頭注視着老舊的廣播喇叭,一顆顆沉淪已久的心靈,在這一刻都掙脱枷鎖飛向深邃天空。要讓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希望的確並非易事,但看看當下,我們正活在一個榜樣層出不窮的年代,周圍總有美好事物在感染你我,就如同在黑暗中舉起火把總能照亮身邊人們的臉龐,希望就像火光,照亮的是一羣人,温暖許多顆心,只要願意,我們隨時都能選擇做一個以希望為人生信條的精神傳遞者去温暖更多的人。

當電影鏡頭定格在海洋與沙灘的交接處,眼裏一片蔚藍,心也隨着波濤自由盪漾。不怕此時此刻的一無所有,只要心中常懷希望,失去的會在將來重逢,更美好的都在不遠處默默守候。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八

上週五王老師佈置了看《肖申克的救贖》並寫觀後感的作業。由於週末安排也比較緊張,我只能在週五的晚上看這部電影。幸而我很快便找到了並開始觀看,此時差不多晚上七點半。我打算看看這部電影到底要看多久,一看,兩個半小時差不多。這時候我決定倍速播放,否則那可真叫一個漫長。恰巧倪立杭也在,他先前是看過兩三遍的,他不肯讓我這麼做,於是我只好和他一起完完整整看了那麼久。

我是一個很討厭看到我不喜歡情節的人,大概是因為對於主角的代入感比較深,我在看到主角入獄和跟監獄裏同性戀犯人打鬥的環節時一點也不想看,很想要跳過去;但我在看越獄的那一段卻開心得很,恨不得回放十幾遍。

這裏我就要講到我和倪立杭的習慣了:我們兩人總是這樣,因為某些原因看了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非常喜歡,於是就翻來覆去地看,特別是“爽”的部分,是會瘋狂地看的;有時也不是因為喜歡,比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當時電腦裏唯一的動畫片,我們只能反覆看着這個。這樣的翻來覆去,總是會厭倦的。於是不看了,再去換一部新的重複如上操作,如此反覆反覆。

翻來覆去看的習慣造成了我們這樣的本能:一部書或電影,先快速看一遍劇情,看看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如若喜歡,便細細地看它幾遍。這樣先倍速,後細看的方法,我自認為還是很有用的:不至於在不喜歡的東西上浪費時間,也不至於放過一些好的細節。

所以我們的生活,是否也是這樣,有倍速和普通之區別呢?我想是有的。就如高鐵和綠皮車的區別,我們的生活和從前的生活已經大不一樣了,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快。這是一個信息的時代,信息的交流速度已經是從前的幾十倍,上百倍。在這樣的時代中,倍速與否,是我們必須要做出的抉擇。

現在,科技的發達,社會的進步使得我們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一生中能做出更多的事情,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更多思考的時間。我們無法停下來思考,這是最傷心的事情。試想,我們的生活是不是就是從一個車站,奔赴另一個車站,而現在車開得越來越快,來得也越來越快。古人可以在站台上思考他們更喜歡哪一班車,哪一班車途徑的風景更美麗;而我們沒有任何時間思考,下一班車便來了。在這樣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哀歎自己的選擇錯誤——但是又有誰會肯比別人落下一班車呢?人生的節點之間間隔實在太小了,太小了,我們對它一無所知便只能作出選擇。因此,像看電影一樣生活,我認為是很有益的:倍速是需要的,因為這個社會一直在快速地飛奔着;而放下腳步也是必要的,因為我們需要時間去思考我們之後的選擇以及一些更深層面的問題:我究竟要去哪裏?我為了什麼?這樣你便有可能不會將你短暫生命的一部分浪費在忙忙碌碌卻一無所獲上面。對自己有限的人生作出規劃,這是思考的意義,也是在這個倍速時代中,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的原因。

《蘇菲的世界》中説:“但我們生命中的意義必須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生命。”停下來思考,在這個倍速的時代。思考如何做更多有意義的事,這就是這一刻你所創造的價值,你所創造的,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的生命。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九

"人生,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半夜睡不着,想找一部新電影來看看,但是翻來翻去,似乎沒有可以吸引我的新片。於是又打開我的“典藏文件夾”,把當年看過的經典的電影回味一遍。放在我文件夾下的十大經典電影裏,《肖申克的救贖》是排名第一的,重看這部經典,似乎又有點新的體會。

有一種東西,它可以穿越高牆,渡過汪洋,翻越山嶺。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無法觸摸,卻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真實的存在,它就是希望。

記得第一次看到《肖申克的救贖》的時候,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萌生了很多想法。直至今日,我再一次重温了一遍,感觸依舊頗多。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遭遇失敗,有失意,落魄,我們會抱怨,沮喪和彷徨,甚至不知所措,但最後卻也會去習慣,適應。而主人公安迪卻不同,他勇於反抗,敢於挑戰命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不失希望,他自信,從容,只因,他滿懷希望,就像夜幕下的螢火蟲。

金斯萊曾説過:“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是的,希望就像安迪所説的那樣,它是關不住,鎖不牢的,別人摸不到,也奪不走的!它是呼吸,賜給靈魂以擺脱束縛和窒息的力量,永遠沒有人力可以擊退。所以我們應心存希望,打破生活的枷鎖,使生活過得充實自由,使心靈得到昇華。

在電影中,有一個鏡頭,在一個温暖的陽光下,囚犯們斜倚在樓頂,喝着冰鎮的啤酒,只有安迪坐在角落裏微笑,這是在肖申克監獄裏從未出現過的一幕。看到這個畫面,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跟着上揚,安迪的那個微笑,從此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時刻提醒着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保持希望。因為恐懼使人成為囚徒,希望則能還你自由。強者自強,聖人渡人。我想,這也是安迪微笑的原因吧。

還有一個鏡頭也給我留下來很深刻的印象。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安迪舉着一塊大石頭,雷聲響一次他就砸一次,直到砸出一個足夠大的洞後,他一頭扎進了那糞便與泥水的混合物中,靠着身體一點點的挪動,終於爬出了500碼惡臭的污水管道,重獲了自由。安迪的這一舉動,使我感到很震撼,我很佩服他有這樣的勇氣。吉伯特説過:“每朵烏雲背後都有陽光。”是的,安迪的獄中生活就像是一片烏雲,憑藉他的努力和智慧,他撥開烏雲,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陽光。

且在劇中,我極喜歡安迪所説的台詞:“人生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忘記在這世界上,還有這不用高牆圍着的地方,還有自己心裏的,他們拿不走,碰不到的東西,屬於你自己的東西——希望。”這幾句話,簡單明瞭,在道出了人生的真諦的同時,也形象地詮釋了希望,十分耐人尋味。

在現實生活中,希望就像是我們埋下的種子,收穫來年茁壯成長的樹苗;希望就像是我們撒下的漁網,收穫的是魚蝦貝殼;希望就像是我們今日的努力,收穫的是明天的成果。因此,生活需要希望,希望是夜幕下的螢火蟲,閃閃發光,點亮夜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