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或學習心得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97K

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或學習心得多篇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向他們學習,為中國的發展做貢獻。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或學習心得5篇最新,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或學習心得一

近段時間以來,很多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的“逆行者們”,迅速霸屏成為網紅。在他們身上,有很多平凡普通卻又潸然淚下的感人事蹟,深深地打動着我們,讓我們由衷地感到敬佩。今天,我就以“致敬戰疫先鋒,踐行初心使命”為題,與大家一起走進他們,從這些戰疫先鋒身上汲取奮進力量,以踐行初心使命的實際行動,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致敬英雄,以無比尊崇的心情感悟戰疫先鋒

二、汲取力量,以革命軍人的情懷學習先鋒精神

三、不忘初心,以勇擔使命的行動爭當崗位先鋒

首先,我們學習第一個內容:致敬英雄,以無比尊崇的心情感悟戰疫先鋒。

英雄從來不問出身,但只要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義無反顧、勇於犧牲,那就是我們的英雄。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很多的羣體,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用大無畏的精神詮釋了“英雄”本色。

(一)這是一羣斜風細雨時守護、疾風驟雨中向前的白衣天使。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面對病毒肆虐的疫情,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聞令而動、不怕犧牲,衝鋒陷陣、連續奮戰。到目前為止,全國共派出了_支醫療支援隊,共_多人馳援湖北,有的醫護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照片上的人叫彭銀華,他是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原本答應妻子春節補辦推遲了兩年的婚禮,可疫情發生了,彭銀華主動請纓,戰鬥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白班、夜班輪班倒,根本顧不了休息。正月七年級這一天,彭銀華累得暈倒在醫院,雪上加霜的是,他被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經過27天的救治,彭銀華因為疲勞過度,免疫力低下,沒有挺過來。他的同事在追思留言本上寫道:“吃了你的喜糖,卻沒能參加你的婚禮……希望天堂的你不再勞累,我們永遠奮鬥在一起,與病魔鬥爭到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用白衣做戰袍,用身體作盾牌,始終衝在一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築起了生命防線、提供了專業支撐。我們要向醫護人員致敬,致敬他們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崇高精神,致敬他們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的堅定信念。

(二)這是一羣歲月靜好時負重、抗擊病魔時逆行的最美軍人。人民子弟兵永遠是守護人民的忠誠衞士,哪裏最急迫、最艱險,哪裏就有軍人奮鬥的身影。面對這場來勢兇猛的疫情,廣大官兵不畏艱險、衝鋒在前,一如既往地選擇為人民戰鬥、為使命衝鋒。除夕夜當天,全軍各軍醫大學醫療隊450人,分別從重慶、上海、西安乘坐軍機出發,星夜馳援武漢;2月3日,軍隊抽組1400名醫護人員,承擔火神山醫院醫療救治任務;2月13日,軍隊又增派2600名醫護人員,承擔醫療救治任務……這些強力支援,是人民軍隊聽從統帥號令、踐行初心使命的實際行動,也是子弟兵牢記性質宗旨、積極投身戰疫的生動體現。這裏有一組照片,照片裏的女孩叫劉麗,是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主管護師。除夕夜,她隨隊支援武漢。出發前,醫院統一安排打提高免疫力的針,小女孩還咬牙怕痛不敢看。但到了武漢沒幾天,繁忙的工作把她變成了“女漢子”,這張臉部的特寫就是劉麗加班後自拍的照片。而她的家人卻不知道具體情況,母親也是從網上看到照片後,才知道她去了專門收治危重病人的金銀潭醫院。談及這些,劉麗表示很慚愧:“在這裏、在一線、在病房……拼命的又何止我一個?”我們要向戰友致敬,致敬他們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致敬他們危急關頭勇於“逆行”的光榮本色。

(三)這是一羣平時工作中奉獻、關鍵時刻勇擔當的黨員模範。張文宏,他是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的主治醫師,一直戰鬥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他還有另一個身份,科室的黨支部書記。疫情爆發後,第一批醫生堅持了十幾天,到了換班的時候,眼看每個醫生雖然相當疲憊,但都毫不退縮,張文宏説了上面一番話,“我是支部書記,我先上。這事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戰疫面前,無數共產黨員在羣眾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爭當抗擊疫情排頭兵,以實際行動擦亮了金字招牌。我們要向共產黨員們致敬,致敬他們在危難時刻勇於衝鋒在前,致敬他們每到一處就立起標杆、作出表率。

(四)這是一羣尋常歲月中樸實、危難關頭時堅挺的普通羣眾。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到,中國最大的幸運,是擁有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民,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疫情發生後,無數醫生、軍人、黨員給了我們無盡的感動,但千千萬萬普通民眾也用他們平凡質樸的行動温暖了社會,讓我們對戰勝疫情更加充滿了信心。在每天的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平凡人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他們有提前開工趕製口罩的普通人;有拉着蔬菜送到抗疫一線的菜農大哥;還有火神山、雷神山不眠不休的建築工人們……最近,這張圖片爆紅全網,照片上的人叫孫貴,是河北承德一名普通的保安。2月14日晚上,承德下起了大雪,雪花飛舞,氣温驟降。他在小區門口值勤,擔負進出人員體温測量的職責,當時天氣惡劣,幾乎沒有人出入,但他仍堅守在崗位上,身上積了厚厚的一層雪,就像一尊塑像。這感人的一幕被市民發到網上,人民日報還專門為他點贊,有記者採訪他,他第一次面對鏡頭,羞澀的説:“疫情這麼嚴峻,既然居委會安排我、業主信任我,我就得把這守住了。萬一有個人攜帶病毒進去了,把小區裏的人傳染了怎麼辦?其他人可能都要被隔離呀。”正是像孫貴這樣的每一位普通羣眾的無私付出和執着堅守,才凝聚起了戰勝疫情的磅礴力量。我們要向這些普通羣眾致敬,致敬他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自覺行動,致敬他們在危難關頭體現出愛國熱忱和大局觀念。

下面,我們學習第二個內容:汲取力量,以革命軍人的情懷學習先鋒精神。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逆行者們”用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摯愛、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匯聚成燦爛星河,滋潤着我們的心田,震撼着我們的心靈。作為革命軍人,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從他們身上感悟先鋒的精神力量。

(一)學習戰疫先鋒為國為民、不辱使命的高尚情懷。疫情發生後,一位84歲的老人的出現,帶給了我們堅定的希望和無比的感動,他就是國家衞健委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候,老人就主動請纓,收治危重病人,挽救了許多寶貴的生命。17年後,年過八旬的他,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刻,又一次衝鋒在前。國家有難,國士擔當。這張照片大家應該都看過,他讓所有人都待在安全的地區,自己卻連夜隻身前往武漢,那時候他太累了,在火車餐車區睡着了。在武漢,鍾南山院士不顧年事已高,始終與醫護人員一起搶救生命,特別是定期向公眾發佈權威信息,成為全國人民最信任的中流砥柱,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為國為民的高尚情懷。我們要學習鍾南山院士,學習他這種始終把使命扛在肩上,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刻,勇於挺身而出,不負使命重託的高尚情懷。

(二)學習戰疫先鋒不畏艱險、鬥爭到底的英雄氣概。在這次疫情中,湖北是重災區,武漢是最前線,金銀潭醫院負責收治危重病人,時刻處在與死神搶奪生命的戰鬥狀態。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這樣一個人,他默默無聞,更有可能默默離去。他的名字叫張定宇,是金銀潭醫院院長,也是一名漸凍症患者,生命已進入倒數的絕症患者,下肢已經肌肉萎縮。疫情發生以來,他每天瘸着腿,帶領全院人員連續奮戰。這位一直在和死神搏鬥的醫生説,“趁活着,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疫情當前,他燃燒着生命最後的光芒,始終保持與病魔作鬥爭,堅守在抗疫最前線。在我們身邊,也有這麼一羣白衣戰士,他們毫不畏懼、主動請戰,走上最前沿,努力為疫情防控付出了無數心血。疫情發生以來,感染科的醫生們始終保持戰鬥狀態,不眠不休連續奮戰,迅速完成隔離病房設置、固定車輛接送以及人員、車輛和房間洗消等工作,確保了醫學觀察人員安全順利入住隔離。發熱門診的醫生們堅持24小時值班,隨時待命、不懼風險,無論是接觸發熱患者,還是接收密接人羣,從未有過絲毫的猶豫。我們學習他們,就是要學習這種越是艱險越向前,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始終保持鬥爭精神的英雄氣概。

(三)學習戰疫先鋒迎難而上、主動擔當的價值追求。最近,網上廣泛流傳着這樣一份請戰書:“我們是2003年奔赴北京小湯山抗擊‘非典’的南方醫院醫療隊隊員……在此,我們積極請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在全體隊員的署名下,20多個簽名和紅手印觸人心絃。面對生與死的考驗,許多醫護人員主動擔起責任,不講條件、不計辛苦,全力奮戰在防控第一線。在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位先鋒,她就是我院疫情阻擊戰醫療救護組陳學梅,臨近退休的她,這次衝鋒在疫情一線,每天晚上10點才能回家,因為要查看一天下來發熱門診診療了多少患者,有武漢接觸史的有多少人,每個人的病情如何,是否達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診斷標準,每天早晨六點就要到醫院,瞭解晚上有沒有發熱的病人,做到了對發熱門診患者情況瞭如指掌。昨天,我還專門打電話採訪過她,她説:“這次疫情非常兇險,蔓延勢頭很快,我只是做了一名醫生應該做的工作,我是一個入伍30多年的老兵,越是臨近退休越是捨不得這身軍裝,關鍵時刻必須要擔起這份責任。”樸實的話語映射出她勇於擔當的精神境界。我們學習他們,就是要學習這種始終以最高的標準、最嚴的要求和最昂揚的狀態,為醫療衞生事業傾情付出,貢獻自己全部力量的價值追求。

(四)學習戰疫先鋒犧牲小我、追求大愛的奉獻精神。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去的山;心手相連,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眾多“小我”都在奉獻着一份自己的“大愛”,他們告別父母親人,從全國各地奔赴一線支援武漢。在浩浩蕩蕩的支援隊伍中,火神山醫院是離“炮火”最近的地方之一,也是擔負救援任務的主戰場之一。最近,發生在醫院的一件事情,令無數人淚目。護士李想的母親突發疾病,在黑龍江過世。得知這個消息,她淚如雨下,忍着悲痛的心情,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懷念去世的母親……稍微平復心情後,她轉身又開始工作,毅然決然地加入戰鬥中。像李想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在同胞危難之際,不顧個人利益,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最前線。在抗擊疫情的這段時間裏,我們身邊的每名同志,他們沒有氣吞山河的誓言,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都能夠舍小家、為大家,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堅守着、奉獻着。有的犧牲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始終堅守疫情防控一線,主動擔當、主動作為;有的推遲婚期、放棄休假,選擇與戰友們並肩作戰、共抗疫情……正是全體醫護人員的堅守與奉獻,才構築起了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我們學習他們,就是要學習這種始終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犧牲小我、追求大我,用無私付出的實際行動彰顯白衣天使的大愛情懷。

下面,我們學習第三個內容:不忘初心,以勇擔使命的行動爭當崗位先鋒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總體戰、阻擊戰中,任何一個崗位、任何一名同志都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始終保持衝鋒姿態,勇於擔起職責使命,盡心盡責幹好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一)強化號令意識,堅決聽從指揮。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是軍人的天職。在這關鍵時期,我們在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上必須標準更高、要求更嚴、走在前列。疫情發生正逢春節假期,原本不少同志想趁春節休假,安排安排家裏的事,有的年前剛領了結婚證,打算趁回家過個蜜月;有的説好陪父母看一場春晚;有的老人生病了,想帶老人看看;有的老兵好幾年沒有在家過年,這次答應了父母要回來……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了有效應對疫情,院黨委相繼出台了停止探親休假、實施封閉式管理等一系列硬槓槓、硬規定。我們只有堅決貫徹執行上級指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才有正確的方向和可靠的保證。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更是一場十分緊要的政治仗,是對我們忠誠度敏鋭性最直接的考量。當前,疫情形勢仍然難以確定,正是較勁的關鍵時刻,作為軍人,必須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二)強化擔當意識,積極主動作為。在抗擊疫情一線,各條戰線上的同志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擔當着應盡的責任,築起了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大家都知道,與新冠肺炎患者打個照面,就可能被傳染。但讓我感動欣慰的是,我們很多同志都主動請纓,積極寫請戰書。甚至是食堂負責主食製作的__都申請,參加醫院車庫、倉庫等消毒任務,他不光寫了請戰書,還幾次找到我,他説:“請組織信任我,我一定會完成好任務,如果説有點私心,那就是要給我帶兵做出榜樣!”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醫院每名官兵職工零感染,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必須拿出軍人的血性擔當,勇於承擔最困難最危險最艱鉅的任務,以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的實際行動,鑄牢我們的防線,守好我們的陣地。

(三)強化紀律意識,樹立良好形象。“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是我黨我軍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打贏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保證。疫情發生以來,全國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廣大黨員幹部勇於擔當、模範帶頭,以踐行初心使命的實際行動,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不法分子藉機肆意造謠污衊、挑撥拉攏,抓住我們個別地區,少數幹部身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炒作,企圖挑起事端,醜化政府和黨員幹部形象;社會上還有部分羣眾輕信他人、受人蠱惑、傳播謠言,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受到了嚴肅查處,這些都值得我們警醒。當前,隨着疫情防控的深入,工作更加複雜,措施更加嚴格,對執行紀律的自覺性要求更高。越是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刻,部隊內部越不能忙亂,越要嚴守紀律和規矩,保持思想高度統一和內部安全穩定。要始終牢記自覺講政治、守紀律、顧大局,不聽、不信、不傳與疫情有關的各類謠言和小道消息,絕不發表與黨中央決策部署不一致的言論,以實際行動彰顯醫院官兵的良好形象。

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或學習心得二

10月7日晚,國慶假期即將結束。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張小娟結束了脱貧成果驗收工作,坐上回縣裏的車,打算加班寫驗收報告。不料途經隴南武都區兩水鎮時,車輛墜河,張小娟不幸遇難,年僅34歲。為了他人永遠獻出了自己的年輕生命。

張小娟,這位出身普通藏族農家的女子,以甘南州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又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得雙學位。20__年5.12汶川地震,得到家鄉受災嚴重,毅然放棄北京的工作,回到魂牽夢繞的家鄉。她不僅一次談及要回到家鄉,建設家鄉。“舟曲很美,我要把家鄉建設得更美。”正是心中有這樣的信念,張小娟這位可敬的扶貧戰線上的戰友,把對工作的新鮮勁,保持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工作嫻熟,奮鬥在脱貧攻堅的第一線,由於工作繁忙,無暇多多陪伴家人。而此時,她最終的離開他的家人,離開了她所熱愛的事業。到此時,我們不禁想:這是誰的女兒,又是誰的妻子,還是誰的母親?家中七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是否安好?她在舟曲20__年的職業生涯中,無愧於“服務羣眾,建設家鄉”的誓言,讓青春之花綻放於扶貧之路上。

“他們都非常敬業,安排工作從不推脱,不打折扣,一定完成。”舟曲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馮海明這樣評價中心的三位殉職員工。陳文燕、王彥輝、閔江偉這三位新聞工作者,平時工作積極上進,不怕困難,紮根基層,用鏡頭記錄舟曲的脱貧攻堅的歷程,用圖像傳遞基層的消息,譜寫了扶貧一線的時代華章。

正是有了這些信念堅定,默默紮根於基層的最美奮鬥者,於平凡中幹出不平凡的偉大事業。在脱貧攻堅的這條戰線上,凝聚起澎湃的人情,為奪取脱貧攻堅的最終勝利貢獻了無盡力量。雖然這些可敬可愛的戰友們,倒在了脱貧攻堅這場硬仗勝利的前夕,但是他們無愧於他們所熱愛偉大事業。我們唯有接過他們手中接力棒,砥礪前行,取得脱貧攻堅這場硬仗的最終勝利,才能不辜負他們的犧牲與奉獻。

在舟曲20__年的職業生涯裏,張小娟曾榮獲公務員三等功、州青年五四獎章;被授予縣優秀共產黨員、舟曲縣最美扶貧人、全省脱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由於工作繁忙經常顧不上家庭和孩子。正是由於張小娟信念堅定、政治過硬、紮根基層、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的新聞事業的無限忠誠,是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基層黨員中的優秀代表。張小娟始終不渝貫徹落實黨的新聞工作路線方針政策,用鏡頭記錄了舟曲的發展足跡,用圖像傳遞了基層的最新信息,用聲音激發了幹部羣眾的幹事熱情。

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或學習心得三

小麥膚色、眼睛雪亮、笑容爽朗……看完張小娟的事蹟,我眼前浮現出的是這樣一個熱愛工作、熱心生活的年輕女孩模樣。從事工作十年以來,心繫家鄉,紮根基層,兢兢業業,不辭辛苦,她是高原最堅韌盛放的花朵。如今花朵凋謝,遺憾之餘,也要將以張小娟為代表的基層幹部精神發揚光大,讓格桑花永葆芬芳。

學習榜樣精神,傳承楷模力量。以張小娟為代表的年輕鄉村幹部是基層建設中的有生力量,他們有幹勁、有拼勁、有想法、肯吃苦,對於廣大年輕幹部幹事有着很好的帶動作用。各級機關要善於挖掘典型人物,採取多種方式對紮根基層和奮鬥着的基層幹部們進行多角度深度宣傳。如下鄉調研、邀請典型人物座談、榜樣紀錄片等,通過親身接觸、感受榜樣工作環境、羣眾評價和幹事熱情,營造“學、趕、超”的積極工作氛圍,讓榜樣無私奉獻、愛崗敬業、艱苦樸素的精氣神得以傳承發揚,讓高原格桑花的芬芳浸潤每一方土地。

做好基層保障,激發工作熱情。同張小娟一樣紮根基層的幹部不在少數,工作環境的艱苦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但也在一定程度制約了年輕人幹事創新的可能性,難以“甩開膀子,邁開步子”開拓基層工作新天地。為基層打牢基礎保障,完善資金保障、基礎設施,同城市信息互聯互通,為城鄉密切交流提供更多機會和平台,讓基層在瞭解最新政策的基礎上密切結合鄉村實際,為基層脱貧致富加速助跑。同時,逐步形成人才流動機制,激勵廣大幹部下基層鍛鍊,形成靈活、流動、多元的基層人才體系,讓基層工作不斷推陳出新。

張小娟用她三十年的生命書寫了一個不為名利,敬業工作的基層幹部短暫的一生。“寧可壯烈的閃爍,不要平淡的沉默”,這是對張小娟生命的最好闡釋,也是對以她為代表的基層幹部最樸素的寫照。在艱苦高寒的高原之上,一株株格桑花鋪就的錦繡,繪就成了高原最動人的風景。芬芳路上,趕路人仍在埋頭向前。

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或學習心得四

王央,男,1965年7月生,研究生學歷。身體健康。曾任鄉黨委副書記、副鄉長,現任局黨委副書記。

幫扶活動中,王央作為一名基層部門的領導幹部,一名共產黨員,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密切配合總工會和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積極與下崗失業人員開展手拉手、結對子、送真情、獻愛心援助行動,幫扶困難職工實現再就業,千方百計幫助下崗職工和困難職工解決生產生活問題,逐步脱貧解困,密切黨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推動了幫扶工作的不斷深入,為共創穩定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幫扶工作任務重、難度大,要幹好,就得多想辦法。”

糧食局是一個大局,6個下屬企業,全局困難職工家庭80多户,這其中僅食品公司的特困職工就有48户。食品公司既是局黨委的一塊“心病”,更是王央最大的“心病”。

食品公司是一個50年代組建的老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企業經營狀況不佳,連年虧損,企業職工日益困維,公司160餘名下崗職工中,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就有70多名。幫扶這些困難户,資金不足是個大問題,對於經濟並不寬裕的食品公司和糧食局來説,困難可想而知。

面對困難,王央毫不退縮,他想得更多的是困難職工求助的目光,渴盼的眼神,還有一個領導幹部、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

在局黨委的大力支持下,王央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大膽創新,提出了社會籌、單位拿、領導帶、中層幫、職工助、自身乾的“_網絡”,並迅速付諸實施,把方方面面納入到幫扶救助體系中來。逐漸建立起了局科級領導幹部和中層幹部幫扶困難職工制度、職工子女升學學費補助制度、困難職工生活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幫扶制度。全局科級領導幹部和中層幹部與困難職工結成幫扶對子80多個,負責向這些困難家庭送信息、送崗位、送技術、送項目,直至脱貧,使這些困難户得到了比較穩定的幫助。

“兩節”慰問、金秋助學、雨季為困難職工修繕房屋,幫扶活動開展得蓬蓬勃勃,一年所需資金近2萬元。除每年積極響應上級組織的獻愛心活動外,在局黨委的大力支持下,王央又提出建立特困職工幫扶專項資金,局黨委向全局職工發出“捐助5元錢,幫人渡難關”的倡議,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募捐,在全局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局黨委對困難職工的一片真情,不僅帶動了職工們踴躍捐款,而且很多企業也慷慨解囊,一次性籌措特困職工幫扶專項資金6萬餘元,使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救助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保障。

“當幹部就要心裏時刻想着羣眾、幫助羣眾,為羣眾辦實事。”

言教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激勵的作用是空前的。在王央書記的辦公室掛着他自書的一幅對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説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王央就是一個心裏時刻想者羣眾疾苦的幹部。1995年在王家鄉工作時,王央發現了該鄉李村困難學生張的家庭特別困難,家庭無力供其上學,僅上了半年多學的張只得輟學回家。從那時起,王央便開始用自己的工資十餘年如一日地資助張上學。12年來,王央不僅給了他錢,還教會了他做人的道理,使張從一個7歲的國小生成為了一個大學生。同時,王央還在政府的安排下每年幫扶一個困難家庭、結一門窮親,從1990年至今的十多年來共幫扶困難家庭12個,結窮親6家,為此花費工資3萬餘元。

“只要我在這個位置上,我就要實實在在地為職工辦實事,不然就對不起職工,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王央在幫扶中發現,一些下崗的困難户,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被納入“低保”救助,在看病、子女上學、水電費減免等方面得不到照顧,家庭生活非常困難。王央積極協調民政、教育、水利等部門,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幫助我局困難職工,一次性為全局46個生活困難家庭辦理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他們不僅能夠每月領到低保金,還在子女學雜費、就醫、水電費等方面得到了減免優惠。

對於大夥對自己“點子多”的評價,王央並不否認,他説:“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王央一直保持的信念。

靠管靠理不如靠激勵,靠幫靠扶不如靠技藝。下崗職工的自身素質決定其再就業的能力,靠幫靠扶不如靠送技藝。本着實用性和有效性的原則,從抓基本技能培訓入手,幫助下崗職工掌握一些實用技能,提高適應市場能力。食品公司下崗職工李是個建築泥工,妻子沒有工作,自己又下了崗,家庭生活極其困難。下崗後,他為一家人的生計發愁。在走訪中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王央和他進行了暢談,並根據他還會修理自行車的實際情況,協調給其安排了一個攤位,並從救助基金中拿出3000元,幫助他開始了修理自行車的營生。老李憑藉其過硬的技術和誠信的經營態度,很快就贏得了很多顧客,不僅主動還清了救助資金,還逐漸改變了家庭困境。

同是下崗職工,由於素質差異,基礎不一樣,有的不僅能獨立就業,而且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但有一小部分由於重病纏身、夫妻離異、遭受車禍等等原因,生活產生了嚴重困難,個別下崗職工生活甚至陷入絕境,幫助這部分同志走出困境,才更能體現組織温暖。王央分別根據就業、收入、身體、住房、子女入學等五個方面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幫扶。對困難較大、矛盾集中,或具有突發性的困難的職工,實行現場幫扶。

“只要羣眾有困難,我會在幫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讓更多有實際困難的羣眾感受到黨的温暖、組織的關懷、社會的關愛”,對未來的幫扶之路,王央語氣更堅定。

2021感動中國觀後感或學習心得五

20__年2月,劉永林同志受組織選派到梁山縣趙堌堆鄉董花園村擔任第一書記。履職以來,他牢記省派第一書記“抓黨建、促脱貧”的責任和使命,在全面摸排掌握村情的基礎上,從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導村莊經濟發展,幫助貧困户脱貧致富入手,積極投身到駐村幫包工作中,先後在梁山縣精準扶貧工作動員大會上代表省派第一書記表態發言,梁山縣電視台今日梁山播放了典型事蹟專題片,先進事蹟材料被選報省委組織部。

一、勤走訪、深調研,理清發展思路

“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作為省派第一書記,從省城剛一到完全陌生的村莊開展工作,劉永林同志面對的情況簡直是千頭萬緒,難以着手;他採取盯緊靠上的“土辦法”,一天到晚地待在村裏,按照“五必訪五必問”的要求,到老黨員、退休的支部書記、支部委員、羣眾代表、致富能手、貧困户家中走訪座談,徵詢他們對村莊發展的建設意見、發展思路;經過近一個月的深入走訪調研,終於將村情民意摸清吃透。

為拓寬黨員羣眾發展經濟的思路,他帶領村裏10餘黨員幹部和羣眾代表,到濰坊、威海和青島等地考察農業種養殖項目,學習借鑑外地的致富經驗;在多方徵詢黨員羣眾意見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地制定出董花園村《新農村建設規劃》、《貧困户脱貧致富計劃》、《村級制度建設彙編》、《村級黨建工作規劃》、《20__年黨建工作要點》、《20__年黨員教育培訓計劃》等相關規劃制度,為幫包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抓班子、帶隊伍,築牢黨建基礎

加強黨員幹部學習。定期組織召開黨員大會、組織生活會,組織帶領村黨員學習黨章,掌握省、市、縣、鄉的有關政策文件,鼓勵帶動黨員積極建言獻策,找尋好的發展思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使黨員找準自身在思想、工作、紀律、作風上存在的問題,提升黨員的綜合素質,增強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

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在工作開展中,他以開展活動為契機,很好地將黨員羣眾團結在黨支部周圍:一是召開三八婦女節暨創業交流座談會,就該村黨的建設、村莊規劃、村集體增收、貧困户脱貧致富、婦女搞創業等議題廣泛徵詢意見建議。二是在“六一”兒童節時,為全村120多名國小生?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土艘患氖榘⒁恢晃木嘰褪榧諼⒆喲セ獨值耐保徊嚼擻氪迕袢褐詰木嗬搿H竊凇捌咭弧?a href='//' target='_blank'>建黨節、春節期間,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9户特困户黨員購買米、面、油等慰問物品,並組織全體黨員召開座談會,重温入黨宣誓,加深黨性教育。四是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全家福拍照”活動,發放倡議書200餘份,春節期間評選“好媳婦”3名,“好婆婆”3名,併發放了榮譽證書和獎品,“拍攝全家福照片”300張,並裝裱發放到每户,帶動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風貌,五是開展關愛特困户過暖冬活動,為7户(11人)送去取暖煤1噸/户、棉大衣1件/人、棉被1牀/人、花生油1桶/户、麪粉1袋/户。六是多次召開村“兩委”和黨員代表會議,同委員和老黨員進行了座談,深入瞭解幫包村特困人員的情況,他利用民政扶貧政策,為孤兒董聖傑爭取住房整修款3萬餘元。

三、忙“輸血”、促“造血”,抓好精準扶貧

針對該村一窮二白的村集體狀況,他認真研讀學習省、市、縣扶貧政策及有關文件,熟悉扶貧精神,用足用好優惠政策,全力為幫包村辦實事、辦好事。

實施農田水利建設,打造高標準農田。為解決羣眾普遍反映的農田水利澆灌難問題,他發揮水利工作特長,不辭辛苦地全方位考察了全鄉的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對董花園村每一條田間路、每一座涵橋都進行了調查,找準了董花園村的水利困結所在;牽頭完成了《趙堌堆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和《趙堌堆鄉董花園村低壓管道灌溉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並爭取將董花園村納入到“國家千億斤糧食項目工程”。組織引導村民成立了“黃河金粒有機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黃河灘區土地416畝,用於種植有機小米;向省水利廳申請專項資金40萬元,新打深水機井7眼,鋪設地下管道2400米,安裝變壓器1台,架設農業用電纜3200米,使整片農田實現插卡式灌溉,屆時畝均年增收將達20__多元,同時也為村集體帶來3.1萬元的年管理提成收入。

建設經營場所,增加村集體和貧困户收入。為解決村集體收入薄弱、貧困户致富無門路的問題,經多方研究論證,他多方籌集資金178.35萬元,在德商路西側村集體土地上,建設上下20間共計1547.06平方米的沿街門市房,用於對外出租,貧困户也可就近就業打工;此項目建成後年租金收入可達24萬元,其中8.5萬元用於村集體收入,15.5萬元用於補貼39户74名貧困羣眾。通過土地流轉、門面房租賃,將使村集體年增收11.6萬元,貧困人口年均增收5100餘元,年底,村裏精準扶貧對象全部實現脱貧。

四、修道路、建廣場,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為響應上級美麗鄉村建設有關精神指示,改變羣眾出行難、缺乏文化娛樂場所的現狀,他多方奔走,四處“化緣”:協調資金17.01萬元,對村莊6300餘平方米的小街巷、衚衕進行“户户通”硬化,使羣眾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行路難時代;籌措43.64萬元,修建面積達20__餘平方的高標準文化廣場,配套建設圍牆、厠所、籃球場、文化長廊、文化牆、舞台、健身器材和景觀綠化等,為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去處。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劉永林同志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團結帶領董花園村廣大黨員羣眾,共同奮鬥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