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28K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1

今年的國慶檔,《長津湖》堪稱是毫無懸念的“王炸”,是檔期內最受觀眾期待的電影。

正值北京電影節期間,作為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長津湖》在9月20日舉辦了一場特別放映,這場放映不是宣傳方內部邀請嘉賓,而是通過公開渠道售票,前往影院的也都是普通觀眾。結果售票活動預約人數達到16000人,開票僅4秒就全部售罄,刷新了這屆北京電影節搶票新紀錄。

連主演朱亞文也曬圖吐槽“又要站過道了!”

觀眾的搶票熱情説明了這部電影太受期待,而首批觀眾走出影院後,也接受了媒體隨機採訪,這些觀眾一致表示電影很好看,有觀眾久久不能從電影中抽離,哭着接受採訪。

面對“你看哭了嗎?”這個問題,很多觀眾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有年長的男觀眾連續肯定回答了三個有,然後説“中間好多文戲部分我都挺感動的,一直止不住。”

另外一個男觀眾説:“因為我爺爺我爸爸都是當兵的,所以説看了這個真的特別感動。”

有女觀眾則説:“就是某某(防劇透)最後犧牲的時候,他説的最後一句話是不要把我一個人留在這裏,就比較容易動容。”其他觀眾也都表示看到這個角色犧牲的時候很感動,周圍的人都哭了。

還有觀眾走出影院依然在痛哭,她説“就是哭的我很心痛,”

當然也有相對理性的觀眾,認為哭的地方其實還挺多的,她説“主要是有一些比較細節的部分吧,我覺得這部片子有一部分是做戲劇化處理,但也有一部分是極大程度地還原現實歷史的事件,戰士都像冰雕一樣保持着前進的姿勢,一直趴在雪地上的那個場景感動到了很多人。”

還有年輕觀眾説:“哪怕對戰術完全沒有了解的人,也能一下子看懂它的鏡頭意圖還有戰術意圖,我覺得這點非常厲害。”

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長津湖》片長達到176分鐘,接近3個小時,很顯然這樣的片長並沒有成為觀眾的觀影門檻,反而無論是戰爭大場面還是文戲都得到了首批觀眾的認可,兄弟情和家國情懷的傳遞也很合理,讓人感動的同時又不會被吐槽煽情,受採訪的觀眾甚至一直哭的停不下來。總結來説,《長津湖》口碑爆了並不意外,因為電影至少在這三個方面太強悍。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2

長津湖戰役中,美國戰地記者鄧肯拍攝了一張著名的照片——一名美軍士兵臉上生滿凍瘡、目光呆滯、仰望蒼天。

當時,正值西方聖誕節的前一天,鄧肯問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麼?沉思許久的士兵吐出一個詞——明天。

然而,許多美軍士兵再也見不到明天了。

在長津湖戰役中,曾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攻入西伯利亞、號稱“北極熊團”的美第7師第31團被全殲。該團印有“白頭鷹”的藍色軍旗,作為志願軍的戰利品,至今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先後橫掃美國“開國元勛師”騎兵1師,打垮號稱“永遠忠誠”的陸戰1師,粉碎“決不當第二”的步兵2師,讓“聯合國軍”10天潰逃300多公里,被殲3.6萬餘人。

這是一幕怎樣的戰爭奇觀!衣衫襤褸的志願軍官兵,拿着美軍認為扔進鍊鋼爐都不配的簡陋武器,吃着美軍認為連飼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飛雪的崇山峻嶺中,頂着成噸落下的鋼鐵火雨,前赴後繼追逐着敵人的坦克和卡車,生生造就了“美國陸軍史上的最大敗績”。

志願軍的浴血奮戰,深深震撼了對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廣場的朝鮮戰爭紀念園,有這樣一組雕塑——19個臉上寫滿疲憊、眼神驚恐、身披斗篷的美軍士兵,似乎正在穿過一片危機四伏的戰場。

這樣的驚恐,幾乎貫穿了整個戰爭的五次戰役。

美國人的心中,一定充滿了疑惑——如果戰爭勝負的天平單單取決於物質力量的比拼,這場戰爭本來不應該有任何懸念。

據統計,1950年美國一共生產了8700餘萬噸鋼,接近世界總產量的一半,而中國只生產了大約60萬噸鋼,還不到美國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美軍即使攻擊志願軍一個連的陣地,也會動輒用幾十輛坦克,且有飛機支援,發射炮彈多達2000到3000發,而志願軍在前三次戰役中,總共才發射炮彈5341發。

當時美軍一個軍擁有坦克430輛,志願軍最初入朝的6個軍,一輛坦克也沒有,某主力軍90%的戰鬥員仍在用日軍1905年設計的三八式步槍……

於是,驕橫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戰前在威克島上會晤總統杜魯門,自然得出這樣的邏輯——中國參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言外之意,我比你強大,飛機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島,wake island,英語“醒來之島”的意思。但是,至少這位美國五星上將當時是不夠清醒的。

麥克阿瑟真正醒來,是在多年之後。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強大的對手,他的傲慢與偏見,讓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慘重代價。

抗美援朝,是中華民族百年以來揚眉吐氣的一仗,既打出了國家安寧,也打出了民族尊嚴,更打出了一支軍隊面對強敵的自信。

朝鮮五聖山,有兩個小小的高地——上甘嶺。發生在這裏的那場戰役,使這裏成為美軍的“傷心嶺”,也成為整個世界重新認識中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43天的上甘嶺之戰,“聯合國軍”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投下5000多枚炸彈,付出了2.5萬餘人的傷亡,卻依然沒有跨越這兩座幾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後來擺放在了西點軍校的課堂裏。

1997年,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訪問西點軍校。一名美軍中校指着上甘嶺戰役的沙盤問道:“我們知道你們只有兩個連的兵力守衞,但是不明白為什麼我們7個營就是攻不下來。”

其實,這個懸念一點也不“懸”——從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質的鋼鐵是有限的,而從中國人民心中喚醒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從中國軍人心中煥發的保家衞國的意志力量則是無窮的。抗美援朝戰爭是異常激烈而又殘酷的,我志願軍面對美軍的飛機、大炮和坦克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不畏強敵,不怕犧牲,前仆後繼,英勇善戰,終於戰勝了敵人,完成了任務,打出了國威、軍威,是當代“最可愛的人”。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3

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長津湖》將於9月30日全國公映,截至9月25日,該片預售票房已經突破5000萬元,是國慶檔預售成績最好的電影。9月25日,《長津湖》在北京舉辦首映禮,同時在成都、武漢等33個城市舉辦超前首映活動,所有主創也通過網絡連線的方式與33個城市的影迷進行雲上互動。

當天下午及晚上,影片《長津湖》相關話題在多個平台迅速登上熱搜,觀眾寫下諸多飽含深情的長評:“長津湖這一戰,不僅贏得了戰役,贏得了敵人對中國巨人的敬佩,更是贏得了世界對新中國的尊重!生於華夏,何其有幸!”影片壯觀的場面震撼到觀眾:“我們都知道自己不在戰場,但《長津湖》能讓我們‘身臨其境’。”“戰爭戲絕對拿出來壓箱底的彈藥和鏡頭!每一幀都可以做成海報的程度!多少票價都值得回來。”還有觀眾表示:“三個小時,沒有一個鏡頭是廢的!”

?長津湖》中,七連戰士們鮮活的形象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觀眾在觀影后表示被吳京的“哭戲”深深觸動,對此吳京笑着表示:“謝謝導演們讓我‘轉型’了,原來我不是打得最好的,是哭得最好的。”隨後他透露,其實自己只是用真實的情感演繹這個角色:“拍伍千里回家探親的戲時,我父親腦血栓住院,家裏人都瞞着我,事後才告訴我。其實天下千千萬萬父母兒女的心都是一樣的。不需要去刻意演什麼,真情自然就流露了。”

對於戲中飾演弟弟伍萬里的易烊千璽,吳京讚不絕口:“他對電影很真誠,看到他就像看到我當年的樣子,所以拍戲的時候就直接把他當成親弟弟了。”易烊千璽回憶道:“一開始見京哥的時候很忐忑,後來發現京哥不僅很男人,也很温柔。”他還表示:“希望大家可以銘記這段歷史,能夠更加了解今天的和平幸福有多麼來之不易。”

當天奧運冠軍張家齊、陳艾森蒞臨北京首映現場,他們在看完電影后難掩激動之情,張家齊表示:“志願軍在奔赴戰場的火車上,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這一幕氣勢磅礴、非常唯美。我出國比賽時,也曾在飛機上往下看。所以看到這裏時,有一種和電影裏的人心靈相通的感覺,被觸動到了。”

陳艾森表示:“71年前,是志願軍們不遠萬里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熱血與生命化作守護祖國的銅牆鐵壁。謝謝先輩們換來和平年代,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

影片總監製黃建新表示:“做了一輩子電影,從來沒這麼忐忑不安過。字幕上的工作人員超過12000人,劇本總共37稿。每一位導演、每一個工作人員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那些精益求精的細節都是一點點堆起來的。我們挑戰了中國電影的極限,我的朋友對我説‘你們是一個奇蹟’,這部電影是為了中國人那份最偉大的精神而拍攝的。”

陳凱歌導演用八個字形容這次拍攝:“合作愉快,狀況良好。”並表示“我們所有主創都把心放在了這部電影裏,因此它在我們的創作中才那麼珍貴。”徐克導演稱:“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劇情片,這背後是一段真實的歷史,我們一定要讓觀眾覺得真實。”面對首映觀眾,林超賢導演致謝:“這麼寒冷的天氣中拍戲,是一個天大的難題,幸好一步一步走過來了。這部戲很不簡單,希望你們也能感受到這其中的不簡單。”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司令、長津湖戰役總指揮宋時輪之女宋崇實當天也來到北京首映現場,並稱贊影片“拍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鋼少氣多的氣概,非常適時非常棒!”

著名導演、演員徐崢也在觀影后表示:“看完這樣的電影覺得語言特別蒼白無力。這是偉大的歷史,也是偉大的戰爭。最後看到字幕特別感動,這麼大的一個劇組全世界都不可能有,深深地為中國的電影人驕傲!”著名演員陳寶國觀影過程中一直流淚,他説:“我們的前輩、電影裏的每個人物都是英雄,這部電影的主創也都是電影屆的英雄。”著名演員倪大紅久久無法平復,並向主創鞠躬:“我還沉浸在激動中,再讓我沉浸一會兒吧。”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4

常常被人告誡説,凡是要冷靜,不能讓衝動衝昏了頭腦。現實生活中,吵架吵到最後,不是在談論事情,而是你死我活的詭辯,俗稱“吵紅了眼”。

其實,在戰爭中,也會遇見這樣的情況。

七連剛下車,走到了一片毫無掩體的巖石地,敵機來了,時間上來不及,只能全連裝死,一動不動。

兩架敵機,來回飛了兩回,看見下面都是屍體,覺得沒有意思。他們用屍體打賭,看看誰能打中的多,就這樣,七連一個19歲的小夥子就被活活地打死了。

美軍,一直處在戰爭的優勢方,驕傲自滿,完全無視人道主義的人本精神。同為人類,為何要如此對待他人。

基本的人道主義,怎可無視,全然不放在心上。

相比之下,看看七連是怎麼做的?

攻佔了北極熊團團部,團長胸中一槍,流血昏迷了。年少的伍萬里(易烊千璽飾)衝進來,準備給他補上一槍,讓他成為英雄更近一步。因為餘從戎曾告訴他,殺了20個敵人就是英雄了。

沒想到,被二哥伍千里阻止了。

“有些槍必須開,有些槍可以不開。”

這句話,真是深深扎到我的心裏。在殺紅了眼的戰鬥中,他還能守住軍人的最低處。

這句話是對小夥子弟弟伍萬里説的,同時也是對當下我們説的。

在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的時候,在情緒帶走了理智的時候,別忘了身而為人的基本人道。

每個人都是天使與惡魔的綜合體,願我們在紛紛擾擾的世界裏,守住自己心底的天使。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5

電影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整部影片長達176分鐘,他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何等艱苦的條件下,歷經千難萬險,打敗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

觀看電影時,我的雙眼頃刻間濕潤了,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在朝鮮處於生死存亡,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的緊急關頭,我們的志願軍決然開赴朝鮮。電影中很多個鏡頭都讓我印象深刻。比如毛澤東説的:“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比如五千裏帶着百名士兵徒步前進到達戰場時,為了躲避敵人的巡查飛機,在前無草後無樹遮擋的情況下,假裝”屍體”躺在一堆石頭上面一動不動,敵人的兩架飛機為了一己之樂,在他們以為是“屍體”的地方投放炸彈。但,為安全抵達戰場,戰士們只能遵守紀律,默默忍受。比如,梅生拿着女兒的照片對戰友説:“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還有,一個個被凍成冰雕的戰士,一個個被凍僵的戰士端着步槍趴在雪地上,在忍受着零下40度的嚴寒天氣下,他們毫不退縮。

到底是什麼支撐着志願軍們奮勇殺敵?到底是為什麼讓志願軍們無怨無悔的奉獻自己的生命呢?我想一定是因為愛國。深深的熱愛自己的祖國。因為熱愛自己的祖國,所以志願軍們打敗了王牌部隊,取得了不可能勝利的勝利。

少年強,則國強。勿忘過去,珍惜現在。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國泰民安的和平年代,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用知識保衞我們的祖國,振興我們的祖國。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6

今天是久違的週末,爸爸媽媽帶着我一起去電影院觀看了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這部電影無論從場景到內容都深深地震撼到了我,真的是非常好的一部電影。

?長津湖之水門橋》講的主要是新中國剛剛剛成立之初,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國家的安全來到朝鮮抗美援朝,保護我們偉大的祖國的故事。電影裏面的志願軍用着簡陋的裝備和武器,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軍隊浴血奮戰,最終將敵人趕到了38線以南,成功的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電影裏面的場景非常的殘酷,但是爸爸媽媽告訴我,現實中的抗美援朝戰爭要更加的殘酷和慘烈。

?長津湖之水門橋》最讓我震撼的地方有兩點。一是我們偉大的人民軍隊那鋼鐵般的意志,他們衣着簡陋、沒有武器裝備、甚至連吃的東西都只有冰冷的土豆,但是他們依然能夠在冰天雪地裏面埋伏兩天兩夜,最終戰勝強大的對手。二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意義。就像電影裏面的戰士們所説的,他們打這場戰爭,就是為了讓我們子孫後代能夠不再經受戰爭的洗禮,能夠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

從電影院出來,一切都是那麼的祥和和美好,看着我們現在幸福的日子,我和爸爸媽媽都感動的哭了。感謝每一個為我們國家奮鬥的烈士們,是你們的犧牲和流血換來了現在美好的生活。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一定會好好讀書,將來學習抗美援朝戰士們的精神,報效祖國!

電影長津湖觀後感心得體會篇7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台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着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