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著談美2021高一讀書筆記800字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91W

名著談美2021高一讀書筆記800字

讀後感是高中寫作一個很重要的點,通過對閲讀的理解,學會在閲讀中總結自己的所認識的一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名著談高一美讀書筆記800字範文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談美讀書筆記800字1

朱老説過,美學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更小的説便是唯物主義。也就是説一切的藝術品與美都是從現實中出發而高於現實,引領人類進步的。唯物主義論傾向於一切源自於勞動生產,勞動使人進步,產生理想,從而有經濟要求,有美的需求,我想這句話是適用的:經濟基礎決定上次建築——美的精神生活。而勞動生產和現實條件又決定着經濟情況,而唯心主義恰恰顛覆了勞動生產與理想的位置。

對於美感是一種傾向,還有更精確的解釋。人是一個整體,他是有聽覺、視覺、嗅覺、意志、思想等感官組成的。從前西方人分割開來看,以黑格爾等為首的美學大家們只注重聽、嗅、視三感,認為美是客觀的,與人的主觀感覺無關。可正如上文所説,沒有美感何來美?而美感便是人的意志與思想的一種傾向。可總結為:人是一個整體;美與美感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文中有一處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解釋,我頗為喜歡。人是審美過程的主體,自然為客體,當然,主體也屬於客體,人也是審美對象之一嘛。主體與客體並不是互相對立的兩面,客體產生美,主體應而產生美感,二者為一整體。同時,人類的勞動生產便是不斷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自然,讓它符合自身的美的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豐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發揮了他的本質力量,就是肯定了自己,他的本質力量就在改造中自然對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強和提高了。”這便是人與自然的關係,相互依存,而又相對獨立,而自然中有人類,人類中又有自然。馬克思説過:“自然中所含的人性本質只對於社會的人才存在;因為在社會裏,自然對於人才作為任何人的聯繫紐帶而存在——他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為他而存在——這是人類世界的人生活要素。只有這樣,自然才作為人的自己的人性存在的基礎而存在。只有這樣,對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變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對與他就成了人。因此,社會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統一體——自然的真正復活——人得徹底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徹底的人道主義。”多麼好的人的自然主義和自然的人道主義啊!這不正是我們應該追求和嚮往的麼?我想那應該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

談美讀書筆記800字2

《談美書簡》是一本系統性的美學著作,是由朱光潛老先生所編著而成。《談美書簡》一共收錄了13封信,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美學方法研究;二是美學範疇研究;三是美學實踐研究。而我所選擇閲讀的是第八封:關於形象思維。

在第8封信中,朱光潛認為文藝創作應以形象思維為主,以抽象思維為輔。他認為形象思維就是想象,在西方,古羅馬的菲羅斯屈拉特,近代英國的培根都強調過想象在文藝創作中的作用,在我國古代,屈原在《遠遊》中和杜甫在《詠懷古蹟》裏都使用過想象這個詞。

形象思維就是運用形象進行思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是兩種不同的思維形式,但它們的功用是相同的,就是通過開動腦筋來掌握和解決面臨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它們既是一種實踐活動,又是一種認識活動。不同的是它們所運用的形式。思維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掌握具體事物的形象,如聲、色、形、味等,通常稱之為感覺、印象、觀念或表象。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都經歷了這個階段;第二個階段,便顯出不同的特點:形象思維把從感性認識得來的各種映象加以整理安排,來達到一定的目的,抽象思維是把許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綜合,求出每類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規律;形象思維由原始的感性認識飛躍到生動具體的典型形象,而抽象思維則由原始的感性認識飛躍到抽象的概念或結論。

文藝創作就不能單單依靠形象思維。因為文藝不僅要用形象去思維,還要對形象進行重新組合和安排,以造出典型形象,即新的形象整體。文藝創作一般都有個構思階段,思想情感白熱化階段,還有一個修改階段。於我們學設計專業的同學,瞭解這是很有必要的。在創作時也要學會用形象去思維,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學了這麼久的美學,也看過一些關於談論美學的書籍,而朱光潛先生的這本《談美書簡》是為了回答美學愛好者陸陸續續提出的問題而寫成的,由於特定的讀者對象,作者不能不考慮如何才能深入淺出地説明問題,讓讀者能夠讀懂看透,從而使艱深的美學概念、範疇、原理變得通俗易懂,所以作者沒有采用學術專著的形式。精確的語言解釋抽象、深奧的美學概念、範疇、原理。讓初學者能融會貫通。

談美讀書筆記800字3

最近幾天,我爸推薦朱光潛的《談美》給我,我隨意地翻了翻,發現除了書信沒有其他的東西,覺得無趣就放了下來。過了幾天,當我翻到傅雷寫的《傅雷家書》時,我突然想到,會不會《談美書簡》也是本很好看的書呢?我便帶着懷疑的態度讀了起來,讀完後才感到,這本書實在是太棒了!

這本書中,寫的都是朱先生自己的親身經驗以及他所總結的很多人生道理和觀點。我覺得雖然是簡短的幾句話,但是真的是把人生上許多不起眼的、重要的地方都勾勒了出來,讓我們看到了這些曾經被我們忽視的東西的重要性。我想如果只是單純的把人生大道理寫下來,我想不會有太多的人接受的。聰明的朱先生便用書信的形式,再加上用形象的語言解釋抽象的美學感念,讓我們很容易接受。

在“藝術和實際人生的距離”中,有幾句話寫得很好:“種田的人常羨慕讀書人,讀書人也常羨慕種田人;”“人常是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話説:‘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對於現在和過去的態度也有同樣的分別……”看,僅僅是簡短的幾句話,但是卻把道理説得那麼清楚,而且也用了幾個簡單的例子,讓我們很容易接受。朱先生用很樸實很精確的語言將一系列抽象的美學概念給我們描繪了出來。其實我們應該常常站在別人的`角度多去思考問題,考慮人家是怎麼看我的,瞭解人家對我的態度;有時,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適不適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決定。大部分人都會因為盲目而錯失良機,總是會因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堅守自己的東西。

除此以外,這本書也詮釋了很多的人生道理,讓人百看不厭。難怪我父親在我看這本書之前就告訴我,如果你看了這本書,精神領域基本上就上了一個層次。現在一感覺,真的是這樣啊!小小的《談美》,總共可能不到7、8萬字,但是其中每行每列都滲透着朱先生親身實踐了一輩子的認真態度,不得不感動你我。我想他的這些文字會促使我一點點的成長,讓我看到一個深層次人的所作所為。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獻到了這裏,難道我們不應該敬佩他嘛?

談美讀書筆記800字4

開場白中寫道“我堅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並非幾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從‘怡情養性’做起,一定要於飽食暖衣、高官厚祿等等之外,別有較高尚、較純潔的企求。要求人心淨化,先要求人生美化”。這不僅於當時那個“危機存亡的年頭”十分必要,於經濟高速瘋長、心靈霧迷津渡的現代也迫切而有益。

唯有“無所為而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真正的成就。偉大的事業都出於宏遠的眼界和豁達的胸襟,朱光潛也正是用此情懷才成就了這樣一本雖薄、卻厚重,娓娓道來、耐人尋味的美文。

《談美》首先告訴我們對於同樣一件事物,存在實用的、科學的和美感的三種態度。唯美感的態度是物我兩忘、非功利的目的,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可。其中,美感中常有移情的作用,“所謂美感經驗,其實不過是在聚精會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復迴流而已”。之後,文章又説明了美感與快感、與聯想,與考證、批評與欣賞,與自然的聯繫與差別;説明了寫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對美的差別與一致;説明了藝術與遊戲,創造與情感,格律、模仿對於藝術的意義;説明了天才與靈感、汗水與努力對於藝術的作用。

最後,朱光潛強調,儘管處於正名析理期間,開篇便區別了三種對事物的態度,但其實“完美的人生見於這(實用、科學、美感)三種活動的平均發展”,“每一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藝術家,他的生活就是藝術作品”。讓我們知道,藝術人生其實也可以很近、很親切,與你我息息相關。

他警醒我們,“世間有兩種人的生活最不藝術,一種是俗人,一種是偽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偽君子’則竭力掩蓋本色。——他們都是‘生命的機械化’”。

“情趣逾豐富,生活也逾美滿,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許多事物是否能欣賞。在欣賞時人和神仙一樣自由,一樣有福。”借用阿爾卑斯山谷間路上的一個標語牌“慢慢走,欣賞啊”勸告遊人莫錯過眼前美景,朱光潛提醒“贏得了職場,卻輸了人生”的我們,不要成為“這豐富華麗世界中一個了無生趣的囚徒”。我以為,美首先是一種態度,一種心情,一種選擇,其次才是一種原理和方法。

談美讀書筆記800字5

一天的光陰轉瞬即逝,而就在今天,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時光。我讀完了第13封信。然而通過這第13封信,我對美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這就是朱光潛先生在83歲那年寫給青年的美學認識讀物《談美》。

提到“美感修養”的問題,我們都會問:如何培養美感呢?朱光潛通俗而又深入的進行了論述。他點明:審美的態度和審美的眼睛是要逐漸養成的。作者在談到人對事物的不同態度,或者説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觀察事物的立足點就不同,同樣的事物在不同心態的人的心理或視覺上都會有其獨特的反應。一棵古鬆,木材商是商業的心態去看,看到的是古鬆的實用性;科學家是研究的心態去看,看到的是古鬆的科學性;而畫家用欣賞的心態去看,他用審美的態度,嚐到了美的味道。古鬆在不同人眼裏映襯了三種效果,只有畫家不是從“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講的:“無所為而為”的欣賞眼光去看的特點,説明人異於其他動物,除了生活需求外,還有更高尚的追求“美”。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俗語講:“距離產生美”。其實朱光潛先生就明確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離。真實世界籠罩了霧、雪或雨就容易給人們另外一種聯想,其狀態使真實世界同你我之間產生了距離,因而有了古往今來的詩情畫意等及賦美感的意境。就如同美學上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轉移到外物上去,彷彿覺得外物也有同樣的感情。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想應該也有這個道理。美和實際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去看,而且要拋開實際生活中的物慾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藝術的美感當中。一些人們對於熟悉的事物總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為太過熟識沒有了距離和神祕感,從實際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有了距離,才會有嚮往,美就會出現在你的眼前。

這第13封信,通俗易懂,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認識。語言是那麼親切自然,知識在這種脈脈温情的態度中傳達出來,其間沒有美學中那種概念的堆砌,卻使人們對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讀完後,一身輕爽,淨化了心靈,提升了精神世界。它會對你有所啟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