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教師關於幼兒自我意識讀書報告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2.81W

1. 本章節主要內容:

幼兒園教師關於幼兒自我意識讀書報告

(1)自我意識概述

答:幼兒自我意識是指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階段。自我意識的發照及其特點。在幼兒期,個體作為主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尤其是人我關係的意識日益發展。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範圍的擴大、語言的發展和教育的作用,幼兒自我意識得到迅速發展,其中5歲是明顯提高的轉折點。主要特點:(1)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都得以發,但發展的速度與程度不同,自我評價能力略高於自我情緒體驗和自我控制的能力。(2)自我評價的發展首先是依從性的評價,然後發展到對自己個別方面進行評價,進而發展為對多方面進行評價。

(2)3~6歲兒童自我意識發展的年齡特點

答:A.自我感覺的發展(1歲前)

兒童由1歲前不能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同周圍的客體區分開到知道手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識的最初級形式,即自我感覺階段。

B.自我認識的發展(1~2歲)

孩子會叫媽媽,表明他已經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個月以後已開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C.自我意識的萌芽(2~3歲)

自我意識的真正出現是和兒童言語的發展相聯繫的,掌握代詞“我”是自我意識萌芽的最重要標誌,能準確使用“我”來表達願望時,這標誌着兒童的自我意識產生。

D.自我意識各方面的發展(3歲後)

嬰幼兒在知道自己是獨立個體的基礎上,逐漸開始對自己的簡單的評價;進入幼兒期,孩子的自我評價逐漸發展起來,同時,自我體驗、自我控制已開始發展。

(3)3~6歲兒童自我意識培養的教育策略與活動建議

答:A.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兒童身上所發生的一切

自我意識是兒童對自己的生理、個性和價值觀等等身心特徵的全面認知、體驗和調節。3~6歲兒童處於他律階段,即外界權威的看法、評價和期望會極大地影響兒童對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自我意識的培養中要讓兒童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積極態度與期望。

B.以適宣的方法表達對兒童的欣賞與期望

在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中學前兒童對於自已的看法受到了身邊權威人物的極大

影響尤其是自我評價,幾乎就是家長或教師對自已評價的翻版,因此為了幫助學前

兒童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教師在幼兒園各個環節中表現出對兒童的積極期望與欣

賞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C.注重情緒疏導,幫助幼兒掌握情緒控制方法

在創設有利於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心理環境時,情緒疏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某次孩子發脾氣的機會,進行隨機教育,進而生成相關的幫助

幼兒掌握正確的情緒控制方法的教學活動。

2. 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自我意識的發生發展理論有哪些?請分別闡述。

答:其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安南耶夫、哈特等的理論。

A.安南耶夫的理論

關於兒童自我概念的發生,安南耶夫認為包括一系列準備階段。首先,初級的自我意識階段,安南耶夫把兒童自我意識的出現同兒童從動作對象中分出自己動作的能力聯繫起來。其次,兒童把自己同自己的動作分開,即兒童意識到他所作的動作是“他的動作”,這些動作都是他自己做的,他是活動的主體。第三,兒童語言的發生發展加快了自我意識發生的進程。安南耶夫把兒童叫自己名字的技能看成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他把這個因素跟概括以自己的願望和動作表象為形式的“自我感覺”能力的出現聯繫起來。第四,自我意識明顯發生,這時兒童從叫自己的名字過渡到談自己時使用代名詞“我的”“我有”,尤其是有意識地使用第一人稱代名詞“我”,這説明兒童從自己的表象向思維過渡。

B.斯皮茨(Spitz)的自我係統發展過程觀點

斯皮茨闡明瞭從新生兒開始的親子關係中構造自我的發展過程,他對嬰兒自我構造的三個階段進行了描述。第一階段,嬰兒剛出生不久,只有一種混沌的一般機體感覺,隨着母親奶頭的得到與失去,開始了初步的辨別性感覺。到出生2個月,開始對運動着的母親面孔發出微笑,這是對象關係的開始。第二階段,嬰兒開始認識了他的母親,看到生面孔就哭,這一現象叫做“第八個月焦慮”或“陌生人焦慮”-説明對象關係達到新的水平。第三階段,15個月左右,母親的聲音重要起來,語詞也參與交往,兒童開始叫“媽媽”;另外嬰兒也急需表示他抽象的思想,第一次抽象常常就是説“不”,伴有一種搖頭的動作。它標誌着詞語

交往的開始。

C.雅可布森(bson)的自我心理結構發展模式

雅可布森提出了一個包括對象關係在內的自我心理結構的發展模式,她把兒童自我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前共生階段,機體的各種因素共同決定着嬰兒的內部心理過程,這一階段的第一個外顯表現就是愉快的情感,由於未分化的心理生理自己既標誌着自己表象又標誌着對象表象的始發點,因此力比多能量向自己和對象上貫注原本是同一個過程。第二階段,嬰兒區分出自己和表象世界,這一階段直到嬰兒能將自己表象從對象中分離出來才結束。第三階段,兒童發展出一套理想化的自己表象和對象表象,進一步把自己從對象中分化出來,促進自我的自主。第四階段,以對象恆常性為標誌,在4~5歲左右開始,幼兒理想化了的自己表象和對象表象已被整合成為自我理想,而自我理想又被摻合成為超我的一個部分。這時自我和超我才真正分化出來,從而完成了自我、本我和超我三分結構的建立。

D.哈特(Harter)的客體我與主體我的發展理論

哈特(Harter,1983)總結了大量的相關研究,提出了一個嬰兒主體我與客體我的發展體系。她把嬰兒自我認知的發生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前三個階段為主體我的發展,後兩個階段為客體我的發展。

(2)3~6歲兒童自我認識的發展特點?請結合本園實際舉例説明。

答:學前兒童自我概念的發展呈現出如下幾方面的特徵:

第一,3~6歲兒童的自我概念逐漸形成,且日益豐富。在3歲左右,幼兒把對自己的稱呼從名字改成了“我”,這是幼兒自我概念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標誌。幼兒在各種活動中,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逐步加深了對自己特徵的瞭解,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特徵。一般來説,5~6歲的兒童對於社會性方面的自我概念有了長足的發展,已經能夠形成比較完整的自我概念了。具體來説,3歲兒童能夠知道我是誰,我的名字叫什麼,我是哪裏人等等一些表面的特徵;到了4歲以後,兒童對自己的認知會更進一步,比如我是漂亮的,我是好孩子等;到了學齡前晚期,兒童對自己的看法更為全面,例如我擅長踢球,我知道我很聰明等等。但是總體而言,學前兒童的社會自我概念水平仍較低。

第二,學前兒童關於“自我”的概念呈現出具體性的特徵。讓一個5歲的兒童來介紹一下自己,你會發現他的描述非常具體,從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會做什麼事情,一直到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等都有可能出現,但是很少會有學前兒童給自己下個概括性的結論,比如“我是一個內向的孩子”。兒童心理學家對學前兒童自我概念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描述進行了統計,發現學前兒童自我描述中關於姓名、身體外表、擁有物品和日常行為的描述是最多的(Watson,1990)。當讓學前兒童講述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他們也會表現出具體性的特徵,一般他們會描述一個讓他感到高興或者悲傷的場景或事件(Heyman和Gelman,1999)。

第三,學前兒童自我概念的認知維度簡單。哈特(Harter)等人提出,評價兒童自我概念水平必須考慮到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自我概念成分要素不同。隨着年齡增長,自我概念成分不斷增加,兒童對自我的認識不斷深化,並日趨完整,哈特由此劃分了不同年齡階段的自我概念維度,學前兒童自我概念的成分要素非常簡單,主要涉及認知、身體、同伴和行為四個方面。

(3)幼兒園中幼兒自我意識培養的教育活動建議?可結合實際談談具體做法。

答:幼兒園中幼兒自我意識培養的教育活動建議有以下幾點:

A.在一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

《指南》對教師如何在日常活動中有意識地促進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提出瞭如下的建議:

·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與幼兒進行晨間談話等。

·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等。

這些建議不是針對一時一刻的,而是貫穿在一日活動中,只有在平時活動中關注兒童的自我意識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物質及精神環境,並挖掘其中潛藏的自我意識教育契機,才能最大程度地促進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

B.設計專門的教育活動,在認知層面提升幼兒的自我意識

由於自我意識以兒童認知發展為基礎,自我意識中也含有認知的成分,因此可以設計一些專門的教育活動,在認知層面提升幼兒的自我概念。

C. 創設有利於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心理環境

在幼兒園中,有時教師不經意的行為和言語都會影響兒童的自我意識,因此幼

兒教師要努力修煉自己,以期使自己的言行能有利於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健康發展。

D.重視幼兒性別教育,完善幼兒自我意識

3~6歲是兒童形成性別恆常性的關鍵期,對於性別以及性別角色的認知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內容,即使偶爾有性別教育,也常常是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或者是淺嘗即止。性別教育是形成性別觀念和性別態度,產生相應性別行為的社會化教育過程。性別教育以社會和人們的性別觀念為基礎,通過有形和無形的方式滲透到教育各個環節中,影響着受教育者性別認知的發展和性別觀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