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16K

《肖申克的救贖》讀後感【多篇】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篇一

肖申克,一座人間地獄。它磨平每一個人的稜角,也磨滅每一個人的希望。一年,兩年,三年……在這暗無天日裏,每一個人都被所謂的制度所束縛着。直到他的出現,他説:希望是個好東西。

有些鳥是關不住的,因為他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着自由的光芒。作為一個囚犯裏的異類,安迪帶着對自由的渴望,能夠用二十年挖開瑞德認為六百年都無法鑿穿的隧洞。當他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懦弱的靈魂紛紛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我為他那嚮往自由的希望而震撼。

庸常生活裏的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先説“那不可能”,習慣了沒有奇蹟,習慣了平庸,習慣了在體制下按部就班的活着。可是正如《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説的那樣,“不試試,怎麼知道呢?”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會來救你,只有弱者才對向挫折伏首。

試着留住一些信念,在它們喪失殆盡之前。它們也許無法最終實現,也許無法讓我們更有意義的活着——甚至對於我自己而言,它們只會愈加帶給我來更多的虛無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這樣的虛偽與自欺,因為你可以説我在做夢,但我不會是僅有的一個。

安迪是強者,當安迪不顧一切在監獄的喇叭裏放《Canzonetta sull'aria》時,樂聲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怒,沐浴着我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陽光。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淨無比。

然而強者終究是少數。自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錮。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們也許應該偶爾駐足,跳出來看看自己的模樣。我們終會知道,習慣於服從規則的人們將付出巨大代價來習慣本來屬於每一個個體的自由。如德瑞所説,“起先你也許厭惡它,後來也許會喜歡它,再後來你也許會離不開它,這就叫體制化。”一個在監獄裏40年,一個在”體制下”生活了40年的人,對你説出這些話,似乎一切都沒什麼不對。對物體他來説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

生活在體制下,對於這些在體制下的人,到底是一種禁錮,還是一種救贖。我們究竟應該接受禁錮,還是在禁錮中繼續保持希望,想起最後安迪的隧道,想起那個被瑞德認為可能需要六百年才能挖成的隧道,但安迪也只用了二十年而已。回到開始的那句話,希望是個好東西,看你怎麼選擇。

如果我們是肖申克,我們是選擇被體制禁錮,還是被體制救贖。

又或者是,被自我救贖。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篇二

《肖申克的救贖》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在被誤判為無期徒刑之後,在近乎絕望的監獄之中,利用將近20年的時間裏,用一把小石錘挖了一條隧道,走向了自由和光明。整部片的主題是希望和光明,我們從中看到了主人公堅韌不屈的意志和持之以恆的精神,但是除此之外,影片中人物個個特徵鮮明,在鯊堡這座剝奪人希望和自由的監獄裏,一眾人組成了一個小社會,在這裏演繹各自不同的人生。從每個人的身上我們都能感悟良多,這也許就是這部影片成為經典的。原因。

安迪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他的成功源自多個方面的因素。

“用信念點亮希望的火把”。安迪並沒有殺人,但是卻被冤枉,判為無期徒刑,等於將自己一生交給了沒有生機和希望自由的監獄。但是他並沒有像大多數人一樣聽天由命,他堅信自己是無辜的,利用獄友的幫助開始了漫長的越獄之旅。在即將與獄友瑞德告別之前,他説“我要的只是一艘小船,一間小木屋,在太平洋邊過自由的生活,19年的牢獄生活,我的這點要求並不過分。”從一開始進入監獄直到最後,他對自由的渴望的這種信念絲毫未減,這也是支撐他走到最後的精神動力。在那個風雨交加的雨夜,在骯髒的下水道中經過500碼的爬行之後,當他脱掉那件囚衣,仰天大笑的時候,那幕場景是如此地震撼人心,19年的努力,日日夜夜的堅持,終於成就夢想,走向自由!人生有些東西當你擁有的時候你(堆雪人作文)並沒有發覺它多麼可貴,但是當你失去之後再重新獲得之時你才會倍感珍惜。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篇三

我想更多人聽説這個名字應該是它的電影,它本事收錄在斯蒂芬的《四季奇談》中的一篇,其主要的核心內容是“春天的希望”。我是在看完電影之後才看的書,説實話,電影和書上描寫的有些差異。在很多情節上有了更改,在人物的性格上也有些小小的變動。

在書中,我們的主角安迪冷靜自持,但是從他的行為和語言上來説他仍然是一個普通人,只不過是一個稍微特殊的普通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自己思考,他甚至有時候冷靜地讓人恐慌。但是在電影中的安迪則更像一種化身,一種救贖和希望的化身,他在肖申克監獄中的人心中更像是一種傳奇。

在電影中對布魯克的出獄之後的描述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描寫,但在書中僅僅是一筆帶過,書中主要是通過對布魯克養的那隻鳥的結局來進行一種比喻象徵,用更加隱蔽的手法寫出了布魯克或者説是肖申克出獄後的人員的狀況。

可以進一步看出電影和小説的不同的就是在電影中增加了一個片段,就是安迪放的那段音樂,在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見安迪身上那種閃閃發光的美好品質,那種在書中沒有進一步明顯表現出來的美好。

而且電影中對部分人物的結局也進行了改變,其中有着改變巨大的就是湯米和典獄長的結局的改寫,電影中採用了更加激烈的手段來描寫,採用了一種更加悲壯的結局,將當時的醜惡現象更加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出來。

小説和電影或許有很多的不同,畢竟小説可以有無盡的篇幅,但是電影卻要在規定的時間內講完這個故事,電影在情節上更加的激烈,對人的性格上的美好和缺點也會進一步放大,從此而產生一種強烈的衝突感。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先拜讀小説然後再看電影,可以互相補充它們之間的缺點,電影因為時間比較短,所以有很多的鋪墊和細節都沒有交代清楚,但是小説又沒有電影所特有的那種張揚和渲染,各有優點。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篇四

今天,我與同學們觀看了《肖申克的救贖》,然而在長達一小時三十多分鐘的電影中,唯獨一個片段我最喜歡,那一片段中,安迪經過十七年之久終於打通地道,而後不怕臭與髒,從下水道中成功逃生,最終揭發監獄長的罪行。

十七年,是一個多麼漫長的歲月,一個人要將一件事情做十七年是很困難的。可是,安迪不是這樣的人,他通過巧妙的方法將碎石帶出房間,在突擊檢查時又將鶴嘴鋤藏在書裏……,處處説明了安迪的智慧。

安迪在監獄中穿過與自己身體差不多大的洞,用雷電掩蓋住自己敲擊的聲音。可是,如果沒有知識,他怎麼分辨出什麼是巖石,什麼時候會下雨呢?看來,知識在我們的生活中作用甚大。

安迪還具有吃苦精神,環境的惡劣沒有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在安迪身上,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過,單單是那一小節就表現出了許多。例如:聰明,勇敢,不怕吃苦……

我要將這些精神學習到我身上來,要勇敢,但是也要像安迪那樣,該勇敢的時刻就勇敢,要學習知識,知識多一些不是壞事,要堅毅,在獄中第一晚上,與安迪同來的幾個人已經崩潰,充分寫出了安迪的內心強大,有着一股不服輸的精神,要堅持不懈,像挖井一般。

要做到堅持,我還差得很遠,在考試中我只能達到居中的位置,學習不好又怎能當像安迪一樣的銀行家。

肖申克的救贖這一片子是我感觸甚大。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篇五

在這個世界上,苦難很多,我們總會面對多次絕望,總會遇到許多個我們認為再也邁不過去的坎,但是你要記住,只要活着便可堅持,只要堅持便可獲得最後的救贖。

提起《肖申克的救贖》,總是感覺異常的沉重,在電影中所看過的畫面也開始一幀一幀的清晰的展現在自己的眼前,含冤入獄二十年,安迪最終在地獄般的肖申克監獄,憑藉着自己的理性,希望救人救己,最終穿越重重的苦難逃出生天,完成了自己的救贖之路。在鋼鐵般的監獄高牆背後,我們無法想象這裏的生活有多麼的可怕,這裏不僅是一個剝奪自由的地方,也是一個毫無尊嚴的地方,更是一個互相踐踏的地方,在這裏的許多人,在漫長的牢獄生活中,已經逐漸忘記了生而為人的樣子,他們已經被徹底的體制化,如行屍走肉一般,毫無半點生氣。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無法想象安迪曾經經歷了多少次苦難,又有多少次瀕臨死亡,但是作為監獄高牆之下依然具有熱血的一員,安迪二十年如一日,從未放棄過對自己的救贖。

我敬佩安迪的救贖之路,我相信我們任何一個人,只要擁有了安迪這種始終不渝的救贖決心,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邁過去,再笨拙的人兒也能變得出色,畢竟堅持本來就是最大的救贖,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本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擋我們前進,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並不是環境的艱難,而是我們那顆不堪一擊的心靈,是我們自己決定放棄,這也是為什麼在多年的工作中,身邊的人兒,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的原因,因為有時候並不是我們的工作不好,事實上任何一份工作都不容易,只是有的人願意堅持,而有的人遇到挫折便輕易放棄。

堅持便是最大的救贖,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以安迪的救贖精神為前進指引,咬定青山不放鬆,不向困難妥協,堅持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的選擇,堅持自己的工作,堅持自己的人生,直至成功!

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篇六

如果排人生必看的100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恐怕得排進去。早些年看的時候從人性角度去看,這次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去看,倒也有新的收穫。亞里士多德講過:“人在本質上是社會性的動物。”社會化是個體由自然人成長、發展為社會人的過程,是個體與他人交往,接受社會影響,學習掌握社會角色和行為規範,形成適應社會環境的人格、社會心理、行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過程。從這部電影中講述的肖申克監獄裏發生的故事,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教化個體,個體之間相互影響,個體再社會化的過程。

銀行家安迪被控謀殺了妻子及其情人,鋃鐺入獄最初兩年他遭受了同性戀三姐妹的毒打。他憑藉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獄警避税,一方面借獄警之手廢掉了那個傷害他的同性戀,另一方面讓獄警花錢請監獄裏的其他犯人喝啤酒,改善了自己的周圍環境。後來,安迪通過自己的努力,還反過來影響了環境,監獄裏有了圖書館,聽到了“費加羅的婚禮”,培養獄友湯米考大學,音樂和書籍都使人的靈魂得到安寧和淨化,肖申克有了自己的監獄文化。

再社會化的困難在電影裏也呈現了:老布關了50年,已經不用關在牢房了,通過假釋的他卻通過劫持人質不想出去,出獄後很難迴歸社會的他,最後選擇上吊自盡。瑞德如果沒有遇見安迪這個朋友,那麼他幾乎重蹈老布的覆轍。但是,安迪告訴他:“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那就是——希望! ”關押19年後,安迪不但獲得了自由,還懲治了典獄長。瑞德也因為有朋友、有希望,40年後也獲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