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林家鋪子讀後感700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1W

林家鋪子讀後感700字

林家鋪子讀後感700字篇1

穿越時空,來到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85年前的一二八,創造了蔣介石,創造了孫中山,也創作了一本永恆的書——《林家鋪子》。

倘佯在大上海繁華的長街上,叫賣都婉轉。試問那蒼天的古樹,湖畔的卵石,是否還記得那場慘禍?記得那戰火紛飛的一二八?記得那灰雲下的林家鋪子?那景,那人,那事,那家小店,看一遍,便很難叫人忘卻。

或許我們這一代人,永遠不可能體會戰爭的殘酷,槍彈的無眼;永遠不可能體會官僚的腐敗,封建制度的黑暗;永遠不可能體會林先生出逃的無奈,張寡婦精神的崩潰,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平等、民主、自由的社會之中。但是,我們絕不能因此而懶惰,因此而原地踏步,因為祖國的未來將由我們書寫,時代的接力棒將由我們相傳,我們要奔跑,要跳躍,要讓中國成為一面世界的旗幟,永遠矗立在地球的東方。

回顧祖國行進道路上佈滿荊棘的歷史,從東洋人侵佔中國領土的身上,我看到了千千萬萬個像林老闆一樣被壓迫的影子;從東洋人南京大屠殺的身上,我也看到了數以萬計像老通寶一樣被隨意鞭打的農民的影子;從東洋人打擊中國經濟實力的身上,我還是看到了無數個像“大鼻頭”一樣被冷視的流浪漢。面對這些事實,我們一定要像壽生一樣,對邪惡勢力作出反抗,不管一個人的力量是多麼渺小,只要千千萬萬個人,數億人一起反抗,總能獲得自由,獲得民主的。我們要挺直了脊樑,不讓大中國得到任何欺辱。

《林家鋪子》是一本活的書,他有血液、有生命,既揭示了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封建制度的罪惡,又展示了“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殘酷社會現象,他以質樸又充滿警示性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

人民要幸福,就要拿起反抗的武器。

林家鋪子讀後感700字篇2

很早之前就讀過很多茅盾的作品,這次又認真的將《林家鋪子》讀了一遍,一個鋪子在亂世之中掙扎的場景,從興盛到衰落,也是一個社會的現實反應。一個鋪子,代表了一個家庭,一個社會,他讓我們知道了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悲慘,也讓我們看到了世故背後的人情。

林小姐是受人憐愛的女兒,父親母親對她十分寵愛,她也總是向父親母親撒嬌,似乎一切條件,只要是她提出,她的父母都會答應。雖然店面很小,可父母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她,無論是吃穿還是婚姻,她都可以任由自己的意願。不會有人強迫她,即使面對着逼迫,也會有人來保護她。

林大娘是一個柔弱卻也堅強的角色。一開始她是一個身體虛弱的婦人,雖然是小本生意,可還是過得富足,有丈夫和女兒的陪伴,但是經歷了戰亂的局面,對她來説,天塌下來了,她的店鋪,她的丈夫,甚至他的女兒,都面臨着危險,這時候,她挺身而出,主動提出留守在家裏,還把自己僅存的積蓄交給了丈夫。在災難面前,她勇敢的站了出來。

林老闆是一個頑固卻善良的人。面對着對手的落井下石,面對着強權的威逼利誘,面對着自己的生命和店鋪命運的危險。他勇敢的承擔起責任,他借錢,可是隻願一個人承擔壓力,卻不願打擾妻子和女兒平靜安逸的生活,他被人逼迫,也不願出賣女兒的幸福,他勇敢的守護着親人,雖然背井離鄉了,可卻並不會讓人感覺膽小怕事。

在這本書中,讓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人們生活的真實一面。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情冷暖,親情的可貴之處。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人們可能連自己的温飽都不能滿足,但這並不影響人們為了自己的親人付出,犧牲,無論在任何時代,這種血濃於水的感情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林家鋪子》讓我們在寒冷的生活背景之下看到了絲絲温暖,這種温存無論是在作者生活的時代還是在現代都是這種温暖都是珍貴的。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親情都是可貴的,都是值得我們珍惜的。在安靜的生活中平靜的享受親情的温暖吧

林家鋪子讀後感700字篇3

《林家鋪子》描寫的是一九三二年由於“一二八”事變,而導致的**。

書中的林先生一家,原本是非常幸福,有些資產的小資家庭,日子過得富足平靜。

但是因為官僚主義、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壓迫,使林家鋪子最終破產,林先生逃跑,不是林先生不吃苦、不勤勞。相反,為了讓這個小店在如此黑暗的社會下生存下去,林先生打折,銷售商品,虧本也要想法子還錢。

如果是現在,林先生恐怕開成為一個大富翁——生他沒有被黑暗的官僚和資本主義的逼迫和打壓下。

在“一二八”之前,上海一帶的江南,原本是富庶,平靜的。但因為這件大事,所有的人都為了生計而努力。當鋪因為“一二八”而提高了要求。使農民即使會被凍死,也要把身上的外套想法設法地換上一點可以吃飯的錢。

在《秋收》中,老通寶一家原本可以因為大豐收而笑着準備過年,可收穫越多,得到的利潤也就少,最後就算努力種田,也無法賺錢,還沒有閒在家中虧的少。

這還不是老通寶一家,而是當下的整個社會!

豐收成災啊!像卜局長一樣的官僚階段靠榨取人民血汗的資本階級,在豐收時笑着收錢,還能夠大魚大肉地吃着,連這些食物是如何種出,恐怕也不知道吧。

而老通寶一家,累個半死也無法維持生計。可他們是農民,農民種地有錯嗎?這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手段!

可當豐年,卻只能通過“搶米囤,吃大户”這種行為,將自己的血汗,從別人那“搶”回來。

這已經不是比畜生還不如了!大户人家的畜生做苦力,但它們有飯吃。農民累死累活,慢慢餓死,還沒有豬死時一刀下去的痛快!

所有的努力都打了白漂,所有的成果都被人搶奪——還不算搶手,是“合法”讓你自己送上來的!所有困境中的出路,便是各多多頭一樣:用同樣的力氣拿起武器來革命,才能獲得與他人一樣的平等!不是所有人都是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要你鼓起勇氣,不在軟弱,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平等。

林家鋪子讀後感700字篇4

《林家鋪子》就是展現了一個時代的悲劇,記錄了一個時代的沉思……這本書把給我帶進了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一個受官僚打壓的社會,並讓我看到了一個黑的世界,想想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本不該抱怨的,應化為灰燼,消失的無影無蹤!正如朱自清對這本書的評價,這本書曾剖肅,不漏一點兒,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嚴密的分析”,私意認為這是它最佳之作。

是呀!茅盾在寫《林家鋪子》時,何曾不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呢?《林家鋪子》中的人物,事物,都出現在混亂的環境之中,都講述了人民面臨的社會動盪的困難。

《林家鋪子》中的朱三阿太、張寡婦、陳老七,不都被林老闆所要壓着嗎?他們何曾不想發財,何曾不想過着安穩的生活?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樣的結局,《林家鋪子》這一本書,生動形象的展現了人民受到封建主義、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重重壓迫與打擊下,除了小心翼翼做些生意外,也很難會有奢望了吧!

《林家鋪子》讓我記憶猶新的一個片段出自“小巫”這篇文章,其間有一位勤勞善良的菱(凌)姐,她被家中的老爺、老爺夫人、姑爺……等人受到逼迫,沒有自由,被人束縛着,像一隻被關在鳥籠裏的小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了的,不知天地之間發生了什麼變化。她命運讓人“一想而知”。

被一羣土匪遭到追殺,身前少年只顧抓着菱(凌)跑,不知土匪的武器將有多麼的兇殘……就這樣一顆子彈穿過了少爺與菱(凌)姐的胸脯,也許有人認為,她的命運本該如此,可是菱(凌)姐她只是老實本分的做着她該做的事情,僅此而已!這本書中的人物則是一羣無路可走,失去了僅有的賴以生存的依靠。

茅盾寫的《林家鋪子》這本小説也便在這些不幸者的慘叫聲中結束。但有些人的命運不一樣,他們只是一心想着:人民之所以想得到幸福,就要拿起反抗的武器,去頑強拼博,向着心中那把燃燒的火把愈來愈近,温暖自己冰冷而又寒冷的心……

林家鋪子讀後感700字篇5

茅盾生在浙江桐鄉烏鎮,那裏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上海的後花園,也是我熟悉和喜歡的古鎮。首先要説的是在茅盾的文學作品裏,我們不難發現,故事多半是發生在江南的小鎮或是大都市上海,那江南小鎮的“取景地”估計多半就是烏鎮了。臨河的鋪子、青石板小巷裏的人家,還有這些小户人家的憂傷事。

茅盾的作品是時代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事性和紀實性。《林家鋪子》是他的短篇小説之一。這本鳳凰含章出版的《林家鋪子》實際上集合了茅盾的《林家鋪子》、《春蠶》、《秋收》等七篇小説。《林家鋪子》位於開篇,且被用來作為該合集的書名,可見這篇小説在茅盾作品中的代表性。

《林家鋪子》講述的是在時局動盪的社會大背景下,江南小鎮上一家姓林的店鋪的生存狀況。原本可以自足自得的小商鋪,由於內外憂患、經濟蕭條,苦苦掙扎而不得翻身,終究走向破產、逃亡。小商鋪、社會小縮影,以小見大。

茅盾先生的文筆自是不用多説,那個時代從文言文向白話文轉變,他的白話文中多少還是帶着中國自古傳承下來的文言文的影子,同時,又能讀出江南吳儂軟語的滋味,尤其是小説中人物的對話,非常生活化,人物語言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林老闆誠實守信,雖然他是鋪子的老闆,但事實上他也是一個受壓迫者,承受着社會當局的壓力,迫使他最後不得已沒有歸還所有欠款,鋪子倒閉,而他也帶着女兒先行逃走。林大娘,也就是林家鋪子的老闆娘,賢妻慈母用來形容她並不過分,雖然並沒不能為丈夫在生意上做出什麼貢獻,但是她總是虔誠地為鋪子祈禱,並且十分疼愛女兒,在林家鋪子倒閉之時,她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讓丈夫和女兒逃走,並一心讓女兒嫁得可以託付的夥計壽生。壽生,精明能幹,又忠誠,為老闆外出討債,並細心地把錢藏在身上,在兵荒馬亂之中帶回來,也算是忠心耿耿,在鋪子面臨倒閉之時,他出謀劃策,勸林老闆出走,逃過一難。林小姐,雖從小嬌生慣養,但依然是個好女孩,在林家鋪子削價售貨時,她也不時地出來幫忙扎配賣貨,面對強勢惡人逼婚時,她毅然拒絕,這些都足見林小姐之向好、向善,不嫌棄壽生之卑微身份,而願與之婚配,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年代裏的真摯情感。

《林家鋪子》雖以倒閉的悲慘結局收場,但是我們卻也堅信光明總會到來。茅盾的筆下,故事人物多以悲劇結尾,叫人不免有些憂傷,回望那個年代,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鄉下種谷的人如是、養蠶的人如是,春天播種、養蠶的時候,滿心期待着會有個好收成,一心一意付諸於全身心氣力,終於有了還算不錯的收穫,可是到頭來,又遇到稻穀、蠶絲賤價收購。層層剝削,誰為誰忙?最可憐的莫過於底層的老百姓們。茅盾筆下的小説故事最是現實,揭示了在那個矛盾社會人民的悲慘命運。

書裏還有茅盾的一篇兒童文學作品——《大鼻子的故事》,讀後讓我印象深刻,“大鼻子”,與很多孩子熟知的“三毛”有着相似的遭遇,生活在黑暗社會背景下的大上海的底層,是個無家可歸的小流浪漢,命運坎坷、遭遇辛酸,食不果腹。只有解放才能解救這些可憐的孩子。終於,我們在結尾看到了希望。

讀這些故事,深有感觸,雖然我們沒有生活在那些年代,但是憶苦思甜,能讓我們更明白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茅盾的經典作品,非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