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W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勞動着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遙。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説多是農村題材,但又不侷限於農村生活的描寫和城市“交叉地帶”發生的人和事。特別是着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通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發生地點在廣袤的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説是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裏,中國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影。在那段年代裏,文化革命結束了,上台執政帶來了改革開放,裏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緻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裏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説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説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

這部小説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的現在和未來。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説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説從某個意義上説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對中國的現狀,在於對歷史的延續,在於對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另外一個方面,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卻選擇了煤礦,這不是説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然而,就如薩迦格言所説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偉大的生命,不論以何種形式,都將會在宇宙間永存,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的人類,也將繁衍和發展。可是生命對於我們來説又是那麼的短暫,不論是誰,總有一天都會走向自己人生的終點,死亡,這是人最終的歸宿。

初讀路遙先生的這本書,內心就被黃土高原的蒼涼與厚重所震撼,路遙筆下的黃土高原與都市是不同的。那裏的世界是淳樸的,也是粗放的。書中講述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耕作的情景。雖貧窮落後,他們卻不卑不亢,苦並快樂着,給人一種頭頂青天、腳踏黃土的踏實感,這種樸素與純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書主要圍繞主人公孫少平一家生活的變化、雙水村的變遷,以及孫少平孫少安兄弟為理想不斷奮鬥的歷程來展開描寫,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孫少平,這個默默承受人生苦難卻從不放棄的鐵骨錚錚的有志青年。雖貧苦,卻從不自卑;雖潦倒,卻從沒停止追逐夢想的步伐。他不甘淪為命運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激勵着他到外面的世界闖蕩,這種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尋找個人的價值、自強不息的精神,構成了一個在平凡世界裏卻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貧困的,卻是温馨的;他的愛情是遺憾的,卻是甜蜜的。即使最後為了救人毀容也不能動搖他那顆年輕的,與生命抗爭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孫少安,從小就揹負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並且帶領雙水村村民走上了脱貧致富的道路,其中的艱辛與困難難以想象,但憑藉勇氣與勤勞渡過了難關,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實在可敬。

品讀這本書,我對生活與苦難有了新的認識,由衷地敬佩孫少平兄弟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那個平凡的世界孕育出了這種不平凡的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即不簡單。

反思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實在是慚愧,一些人遇到一點困難就自暴自棄,輕視生命,絲毫經不起生活的考驗。我們應該學習生活中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最後,以路遙先生一句話來説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無止境的奮鬥,只有認定了目標,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不平凡的世界,平凡之中更有自己的精彩。雖然因為每個人生活的不同,人們會在許多地方遇到不同的坎坷和磨難,但是,只要認真面對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那麼,在平凡的世界裏,同樣都會有不平凡的的人生。雖然自己也讀過不少的小説,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在讀過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感覺是那麼的深入我心。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書中的故事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全面的地反映了當時城鄉社會生活方面的的顯著地變革;在小説中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整個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為背景,作者通過設置各種複雜的關係與糾葛,展示了當時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是我認為的一本好書,它寫得很真,值得細細品味。這本書使我感動的不僅僅是書中人物的情與愛,更為孫少平的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着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在小説中,主人公孫少平是個家庭貧困拮据的農村學生;而在書的結尾,孫少平是個身有殘疾的普普通通的煤礦工人。從頭至尾,孫少平都沒有能夠脱離所謂的“社會底層”,從我們普通人的方面來説,他從未實現飛的理想。但是時至今日,每想起《平凡的世界》,想起孫少平這個平凡的人,這個人物身上的自尊都讓我敬佩,同時也令我汗顏。雖然孫少平在物質生活上是窘迫的,在精神上是寂寞的,但我從來沒有在生活中見到任何一個人,能夠像他這樣認真的對待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我們腦海中的自然意識裏面就喜歡大團圓美滿的結局,所以我們的影視劇等藝術作品中大部分都是以完美結局。但是路遙卻是那麼的無情甚至殘忍的塑造了一個那樣結局。因為生活是無情的,也是不圓滿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想通過這麼一個結局昭示給大家的,所以這樣的結局也就讓我們感觸的更加深切。少平他是那麼地真誠,那麼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才是

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眾所周知維納斯正因為缺失了雙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給與我們一種想象的無盡空間。

最後我想借用一句話結束,那就是“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平凡的世界中有幾對感情線索,孫少安與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小的時候每每都會被田潤葉、田曉霞只看中人品的純粹的愛情觀所感動,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發現故事裏藴含了很多育兒的真理。比如老話説的窮養兒富養女,富的意思當然不是單指物質,更是注重關注和愛護。

平凡的世界裏潤葉與曉霞家境良好,父母又都非常看中女兒,從小得到尊重和愛護,所以長大的她們有愛心有擔當,敢愛敢恨,活的唯心。而反面的例子就是少安少平的姐姐蘭花。蘭花家非常的窮,在哪個貧窮的年代裏都屬於更貧困的。作為家中老大的蘭花,從小就幫着媽媽打理家事,照顧弟妹,母親去世後,更是勤勤懇懇的操持這一家人的雜事。她過慣了窮日子,在她的童年少年時代,父母為生計發愁,弟妹又小,沒有得應有的關注和關愛,在愛情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就被二溜子王滿銀捕獲了。

二流子王滿銀是非常有眼光的書裏寫到:不知是哪一天,他睡在自己冰涼的光土炕上,突然想到他要娶老婆。腦子裏把前後村莊未嫁的女子一個個想過去,最後選定了雙水村孫玉厚的大女子蘭花。王滿銀覺得蘭花長得還行,身體壯實,將來砍柴、擔水、種地都行——這些苦活他不願幹,也幹不好。可憐的蘭花,家裏窮,穿一身補丁的衣服,又沒讀過什麼書,平時為了一家人,山裏家裏的幹活,晚上累了就睡,已經不小了,從來沒顧得上想過男女的事。王滿銀突然出現在她面前,身上穿戴一新,樣子白白亮亮,讓蘭花眼前一亮。王滿銀説些情話,蘭花不知所措。王滿銀喚醒了她心中沉睡的少女的感情,她既害怕,又感激王滿銀。滿銀拿定了主意,有一天傍晚就在雙水村的後河灣裏抱住她,把她狠狠親了一頓。在她豐滿的臉蛋上啃下許多牙印子後,這傢伙就把掛包裏準備好的一身外地買來的時新衣裳塞到蘭花手裏。誰也知道王滿銀家不僅窮又是出名的逛鬼,但是蘭花她不怕這個家窮。她從小就窮慣了。不管別人對她丈夫怎麼看,這個忠厚善良的農家姑娘,始終在心裏熱愛着這個被世人嫌棄的人,因為在這世界上,只有這個男人,曾在她那沒有什麼光彩的青春年月裏,第一次給過她愛情的歡樂啊!她為王滿銀生下了狗蛋、貓蛋,盡心盡意地操持着這個家。這個樸實的農村婦女的愛情,直到現在,在中國貧困的農村裏依然有着普遍意義,那就是,當她將自己第一次交給一個男人時,甚至僅僅是有了第一次的身體上的親密接觸,她就認定了自己是那個男人的人了。記得哪個版本的電視劇的旁白就是這樣。細思勝恐!

不管家裏是男孩還是女孩,不管這個家的物質條件怎麼樣,都應該儘可能的在精神上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關愛關注,讓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受尊重,受重視的人,長大才有判斷人和事的能力,不被迷惑。有追求幸福和獲得成功的能力。説來容易,繼續努力吧!

關於《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自《平凡的世界》一問世,便成為讀者的勵志食糧,就像迷茫中的一座精神燈塔,不斷地激勵着人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我曾三讀《平凡的世界》,每次讀後都感到血氣上湧,渾身充滿了力量。第一次是十多年前,當時是借閲的,至今還清晰地記得那時的感受——每個人都是平凡的,但奮鬥可以改變自己;第二次是20__年,那時自己為生活所迫,經歷着許多困惑和辛苦,是該書的力量讓我更加堅忍和從容,後面那套書送了友人;第三次是20__年,當時感覺自己有些迷失了方向,不思進取、偏於安逸,於是又從網上買了一套《平凡的世界》再讀,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來路和方向。

自讀過《平凡的世界》和餘華先生的《活着》後,我便經常對自己説“活着是個過程,我們唯一能做的便是讓這個過程精彩。”活着,是宿命論;精彩,需要奮鬥。哪怕再平凡,但都有伸縮(奮鬥)的空間。要不到上了年紀的時候,只能空自與子孫聊天,那未免太遺憾了,那可真是枉來世間一遭。

我豔羨“棄彼任我真風流”。那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堅強,是“管他冬夏與春秋”的釋然,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然,是一種超脱的境界。但我輩大都是平凡的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只有在充滿熱血的年齡滿身熱血地奮鬥,才有機會享受那等快意。

世事無常,造化弄人,從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旅途。書中的孫少安如是,孫少平亦是。但他們都珍惜能量的積累(學習),都經歷了一番“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都堅信太陽明天照樣從地平線升起。生活的困苦、情感的糾結、希望的破滅、人事的更替,每一座大山,都在時間和奮鬥的療養下,重新煥發生機。

當一個人內心強大後,其它一切就變得微不足道。這個世界打垮你的,除了自然規律和不可抗因素外,永遠是心靈的難以承受之重。與物質生活的捉肘見襟相比,精神世界的漠然空洞更具殺傷力,因為這樣的人猶如行屍走肉。《平凡的世界》是補足這精神之鈣的良方。孫少安、孫少平的自強不息、不折不撓,讀來令人動容,力量無窮;他們內心遵循的道德取向,讀來令人敬佩,自成方圓。每位讀者似乎都可以從中找到替代或者偶爾的替代,都可以從中汲取力量,這是該書的魅力。

這是一部有淚水有歡笑的鉅著,淚水是各種磨難,是自強的派生物;歡笑是短暫停留,是方圓內的喜悦。時間給了主人公答案,卻沒有告知未來的變數。

願你我也跟主人公一樣,唯奮鬥不息。

Tags:讀後感 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