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8W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多篇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袁隆平有兩個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稻”合成;二是讓雜交稻走向世界。

這是袁隆平的心聲,一種博大的愛。為了實現這個心願,他從成績與榮譽兩個“包袱”中解脱出來,超然於名利之外,對於眾多的頭銜和兼職,能辭去的堅決辭去,能不參加的會議一般不參加,夢魂縈繞的只有雜交稻。他希望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強我們國家自己解決吃飯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解決人類仍然面臨的飢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袁隆平把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稻當作為人類謀幸福的崇高事業。他還受聘擔任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記者離開三亞基地的時候已是4月7日的黃昏,北國還是春寒料峭,這裏袁隆平已經把記者送至路口,説:“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滿載着袁隆平的夢想與希望,雜交水稻在中國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種和收穫,創造着一個個神話般的奇蹟。

世界傑出的農業經濟學家唐帕爾伯格寫了一部名著,叫《走向豐衣足食的世界》,書中寫到“袁隆平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他在農業科學的成就擊敗了飢餓的威脅。他正引導我們走向一個豐衣足食的世界。”現在,已有20多個國家引種雜交稻,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範圍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90年代以來專門立項支持在世界一些產稻國家發展雜交水稻。袁隆平受聘為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首席顧問,這些年他每年都出國指導,還派出了許多專家擔任顧問,多次赴印度、越南、緬甸、孟加拉等國指導,併為這些國家培訓技術專家。

從1981年至1998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共舉辦了38期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培訓了來自15個以上國家的100多名科技人員。1998年,越南和印度種植面積已分別超過了10萬公頃和20萬頃,並且取得了每公頃增產1噸-2噸的效果。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飢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謝謝大家!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篇2

致敬大師,放飛青春何為大師?古人給出的解釋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在我看來,在新時代奉獻自己,對社會有價值的人,都是大師。憑一己之長學,幫助許多百姓擺脱飢餓的袁隆平;憑一己之熱愛,幫人類戰勝瘧疾的屠呦呦;憑一己之熱忱,

山村支教十幾年,點亮孩子們希望燈塔的張玉滾。他們都是新時代的奉獻者,都是新時代的楷模,也都是我們心中的大師。雜交水稻的成功,背後是無數次的試驗,沒日沒夜的田間調查;青蒿素的發明,背後是無數次的提取,失敗,再提取;孩子琅琅讀書聲的背後,是張玉滾一天十幾小時的上山、下山扛書。他們並不高貴,腳上沾滿泥土。但他們懂得奉獻,更懂得擔當,明白肩上的責任與使命。

責任,是對他們永久的召喚。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不在於貢獻的大小,是否改變了整個世界。袁隆平是大師嗎?是的,他解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問題;屠呦呦是大師嗎?是的,

她研發提取的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數百萬人的生命;張玉滾是大師嗎?你可能會猶豫,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怎能與袁老、屠老相比呢?但我們應堅信,答案是肯定的。

張玉滾雖然並沒有改變世界,但他所做的卻改變了整個山村,是他用瘦小的肩膀擔起了鄉村教育的未來。最是無人知曉的角落,最是默默無聞的崗位,佇立着像張玉滾一樣以平凡的血肉之軀堅持書寫非凡事業的人。我們身邊那些默默無聞卻無私奉獻,一生堅守,

散發光和熱的人也是大師。這是一個需要大師的時代,也是一個需要你我的時代,青年關係國家前途、民族未來,今天的我們,身處一個偉大的時代,而這樣的時代,也給了我們更多的信任,更大的舞台。國家需要我們,時代在召喚我們,青春在點燃我們,我們需要參加,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放飛青春,共同構建一個美好的新時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今天的座談會上發言。

前不久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讓我等痛心。然,斯人已逝,如今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我們新一代青年汲前輩精神,接力奮鬥。所以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致敬袁老學習精神,終生求知再創新功。

古湍飛瀑,終生求知讓我們能在專業領域精益求精,永攀高峯。

耄耋之年的袁老仍在攻關超級稻研究,並願為了其推廣到全世界而練習英語。在我看來,這不只體現了袁老心中有大愛,更體現出他對專業知識儲備要求之高。或許在座的各位想問:“英語與袁老專業有什麼關係?”其實,相關領域的研究會推進所屬專業學習。就像意大利畫家達芬奇為摸清人體每塊肌肉去解剖屍體,終成美術史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星。而這類學習好比瀑布,瀑布飛流而下,衝擊力形成的,不是獨獨一個小而深的坑,而是一大片的湖泊。故終生求知,精研自己專業同時學習相關領域,終會讓我們在專業上有所突破。

靜水流深,終生求知讓我們修身煉心,成就更好的自己。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工作雖繁忙,但袁老也會在閒暇時練習小提琴。這類興趣愛好看似對工作無益,但它有修身養性、豐盈自己之效。就像雷海為,在送快遞之餘誦詩吟詞,以詩詞滋潤生活,用才情充盈靈魂。這好比溪流,雖無驚濤駭浪之澎湃,但於無形中滋潤了它身下的土地。故終生求知,在學習工作中找到樂趣,提升自己人生高度,這何嘗不是種修行?

水到渠成,我們這個年齡段的青年學生當秉前輩學習精神,再創新輝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袁老用切身行動告訴我們: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我們也應收下前輩之“水”,於心田修渠,讓終生求知之水長流,進而提高自我修養。甚至能像袁老一樣,為國家、乃至全人類的事業增一點光、發一份熱;充分利用這本該學習的年齡,練好本領、將自己火熱的青春投入無限的進步中。

袁老之風,如高山仰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希望在座各位,飲源頭水,以學為舟,把握青春,承前輩事業,再創不世之功!

我的發言結束,謝謝大家!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篇4

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斯瓦米納斯博士曾這樣評價過他“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還給全世界帶來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開設了一片試驗田。他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驕陽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認尋找他夢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裏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陽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裏就像一個悶熱的火爐,汗水流了一層又一層,在背上結了一層鹽霜,皮膚曬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軀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説:“要不我們倆一起去,這樣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這樣艱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裏不怕苦的農民都自歎不如。他的行動讓人不解,很多農民兄弟都問他:“你個知識分子,月月有工資拿,每天講講課,做做實驗多清閒啊。和農民一起吃這個苦;遭這個罪是為啥呢?”是啊,為什麼呢?他們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夢想,讓人類戰勝飢餓的夢想。每當這時,袁隆平都會手拿煙袋笑一笑,隨即又鑽進那一望無際的稻田裏。

袁隆平就是這樣安貧樂道,不懼困苦,不怕失落,他會從雜交水稻事業的每一個微小的進展中得到鼓勵,得到靈感,而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篇5

這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一生都致力於“米”的研究,他為國家和社會乃至世界都創造了巨大的財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按理説他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自家口袋裝有多少“米”都不為過,也不會遭人非議,可他的生活或者説是他的生活態度卻僅僅願意停留在小康水平線上,“身價1008億,卻獨愛15元襯衫”,這讓多少“聰明人”困惑和搖頭!

細細想來,如果先生當初是為了“日進斗金”而搞科研的,他就不可能幾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間地頭忙碌。

先生的身上有着一種強大的信念在支撐,這種信念是孜孜追求人類文明、科技進步的偉大精神,是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深憂慮和無疆大愛,是反哺社會和人民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淡泊名利、艱苦奮鬥”的最好詮釋,這種信念註定超越了任何物質財富!

“人不能只靠吃米而活着”,袁隆平先生解決了十幾億人口的吃米問題已讓舉世驚歎,但他身上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更像一袋袋精神食糧,同樣也營養、滋潤着我們浮躁的心靈,影響着這個社會!

“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這句話對於現實社會有着深刻的啟示意義!建國六十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社會的物質財富也空前高漲,社會成員萌發了對財富的無限渴望,功利化的思維也開始氾濫。如果任其氾濫,必然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深淵,“小富即安”、奢靡之風盛行,我們的步伐也將停滯不前。

“志當存高遠”,一個青年如此,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如此,提倡“不以財富衡量價值”,將引導社會成員尤其是青年一代向更高的層次追求,像我們的祖先一樣,艱苦奮鬥,持之以恆,創造出超越物質財富更為可貴的巨大精神財富,這些精神財富才是中華民族的立本之基,強國之道!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篇6

慕大師風範,讓青春閃閃發光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追慕大師風範,讓青春閃閃發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斷追逐自己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心中夢想澎湃如昨,

奮鬥熱情依舊高漲,這位“當代神農”,不僅讓更多人遠離了食不果腹之憂,還以自身經歷給了世人另一種精神財富:對科研的忘我投入與對生活的無比熱愛,不斷學習、不斷突破,對未來充滿希望,為理想傾盡畢生精力,讓自己活出閃閃發光的樣子。

心繫天下蒼生的袁隆平把畢生的精力奉獻給“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夢想,發現水稻“雜交優勢”,攻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難關等,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神話。在89歲高齡之時,袁隆平用發音清晰的英文致辭,且全程脱稿,盡顯大師風範。

袁隆平在致辭中表示,自己努力練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與國際友人溝通,更好地幫助世界解決糧食問題,這種胸懷世界、胸懷人類的思想正是大師的情懷和風範,

值得世人致敬!正如羅曼·羅蘭所説,“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偉大的英雄主義精神。

美國的摩西奶奶認為“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熱愛生命的她,70歲拿起畫筆,80歲首次開個人畫展,她堅持繪畫,不斷創作,活出了勇於挑戰自我的境界。他們的事蹟告訴我們:對於一個真正有追求的人來説,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我們正值青春年華,面對未來和自我的挑戰,只有放飛理想,青春才能變得色彩斑斕!只有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拿出“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態,我們的每一天才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追夢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讓青春在夢想的天空下自由翱翔。當我們用辛勤的汗水鋪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過泥濘奮勇向前,高揚青春的旗幟,才能讓青春的顏色變得多姿多彩,讓青春的價值在進取中彰顯。

大師終會老去,手握歷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應責無旁貸地扛起使命,不負青春年華,追逐屬於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斷劈波斬浪,用奮鬥書寫輝煌的明天。我的發言完畢。謝謝!

袁隆平致敬演講稿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我很榮幸能站在講台上發言,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致敬大師,放飛青春。”什麼人是大師?是那些學有成就,學問高深的人,在我看來,那些致力於我國各項工作的發展,為我國的事業做出偉大貢獻的人也稱得上是大師。89歲高齡的袁隆平是我國的水稻之父,一生致力於研究超級雜交水稻。不瞭解他的人都以為他是一個只懂的做研究的人,瞭解他之後才發現他也是有着一顆年輕人熱血青春的心的一位科學家。

袁隆平在近日舉辦的中非農業合作發展研討會上,全程用英文致辭脱稿,而且發音非常標準。除了説英語很流利,他還會説俄語,還會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等等。袁隆平身上都有我們大部分年輕人都沒有的才藝。袁隆平雖然已是高齡,但是他的心態卻從來沒有老過,他與時俱進趕上時代的腳步,不斷提高自身,依然有着年輕人一樣的朝氣蓬勃,努力奮鬥的精神。不僅如此,他還利用空閒的時間練習,真是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這樣的精神怎能不讓我們敬佩呢?青春無悔把握當下,連89歲的高齡的袁隆平都不忘放飛青春,雖然他的青春已經過去了,但他依然做着他青春時期的事情。而我們正處在青春少年時期又有什麼理由抱怨學習累?青春是我們一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是我們努力奮鬥。揮灑汗水,放飛夢想的時期。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於水稻科研工作,他在他的青春裏實現了他的夢想,是他解決了我們中國幾億人口的糧食問題。每個人都會追求自己的夢想,儘管夢想的道路充滿重重困難,只要堅持住,努力拼搏,夢想就會實現。在實現夢想過程中我們也要不斷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汗水,創新豐富我們的夢想。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活到老學到老,做一個新時代,有創新能力,艱苦奮鬥,不怕吃苦,與時俱進的青年人。我們要把老一輩革命精神,創新精神,頑強精神傳承下去,繼承併發揚,這樣更能展現出我們年輕一代的朝氣蓬勃。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只有學習我們才能完善自己,成就自己,我們的夢想才能飛得更高,青春才會更精彩。所以,讓我們一起努力拼搏,放飛青春吧!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