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稿多篇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W

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稿多篇

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稿篇1

敬愛的老師和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保護動物”。

大家最近有沒有發現周圍鳴叫的鳥變少了,許多動物也隨之消失了,甚至還有許多動物在受人們的虐待。大家應該在電視上看到過“活取熊膽”的事件了吧,在巨大利益面前,人們是多麼殘忍啊。

那些人抓到黑熊後,在黑熊的膽上開一個大口子,伸一個塑料管子到熊膽裏,每天從熊膽裏抽取膽汁,而可憐的黑熊,由於受到塑料管的阻礙,傷口永遠不能癒合,時間一長,傷口四周就會腐爛發臭,黑熊就要忍受巨大的痛苦。等黑熊年紀大了,膽汁分泌的少了,人們就直接取出熊膽,甚至把熊掌也給割下來,再高價賣給熊膽收購商,可憐的黑熊則會被扔到荒郊野外,人們再也不管他的死活。

還有的廠家為了生產出最肥美的鵝肝,就把鵝關在一個很小的鐵籠子裏,為了防止鵝過多運動,減少脂肪,所以那個籠子只能讓鵝站着或蹲着,連轉個身都不行,有的鵝甚至一生都不能踏出籠子一步。

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全然不顧動物們的感受,為了得到珍貴的熊膽汁和美味的肥鵝肝,他們發明了一種種工具,自以為很了不起,實際上是在對動物進行着一種殘酷的折磨。

同學們,你們能想象那黑熊被傷口的疼痛折騰得死去活來的樣子嗎;你們能想象白鵝被囚禁在籠子裏寸步難移的樣子嗎;你們能想象黑熊被割掉熊掌之後痛苦不堪的樣子嗎;你們能想象白鵝從出生到老死都不能走動一步的樣子嗎。

所以,我呼籲大家都來保護動物,不讓壞人虐待、傷害他們,讓人類和動物和諧相處,成為好朋友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稿篇2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射進來,總有一聲聲清脆的鳥叫聲在我耳邊環繞着,人與小鳥親密無間,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們。

在森林中,動物與植物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有的蟲子要侵害樹木,就有鳥類來吞噬這些蟲子,使整個森林處於生態平衡之中。鬱鬱葱葱的森林,不僅為動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而且還提供棲息之所。發過來,許多動物,特別是鳥類,又保護了綠色的森林。

但好景不長,人類對鳥類的獵殺行為還是屢見不鮮的,如今鳥類已從以前1萬多種減少到現在,只剩下3000多種,人類不僅把射殺一般的鳥類作為獵趣和食物,而且把獵殺大型鳥類的人冠上榮譽稱號。

鳥類是野生動物中的一大類,因為有了鳥,人們才會感受到鳥語花香的美好境界;因為有了鳥,大自然才能真正豐富多彩。

鳥類不僅是森林的保護神,也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天就能為人類從老鼠嘴裏奪回一噸糧食。因此要保護人類,就要保護森林,要保護森林,就要保護鳥類。我們還可以製作許多的木盒子,掛在樹上,為小鳥們提供優越的棲息之處,讓它們生兒育女,更好的生存發展。這樣,既有利於它們的生長繁殖,又能保護森林。

所以,作為大自然中的一員,作為一名中國人民,我們應該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積極參與各種保護環境的活動,為鳥類提供一個舒適的家園,為未來增添生機與活力。

今天,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稿篇3

直至2006年,世界鯨總量為7000多頭,而日本一年的捕鯨量就高達3000頭。

海豚作為鯨魚的近親,也同樣難逃厄運。

在日本,每年平均有2.3萬條海豚被圍殺。

日本的太地町,表面上處處展示出對鯨類動物的喜愛。

可實際上,這裏也是日本獵殺海豚最集中的地區。

每年秋天,當地漁民會把前來覓食的海豚用噪音趕到一處隱蔽的海灣。

其中一些海豚會被各地海洋館挑去訓練,而剩下的只能等待死神的降臨。

在影片《海豚灣》中,屠殺海豚的一幕被真實地記錄下來。

一些海豚眼看着自己的親人被殺害,而原本藍綠色的海水也在瞬間被染成紅色。

影片的一位攝影師也曾看到一隻身受重傷的海豚逃出包圍,但因為失血過多隻能在水中一沉一浮的掙扎着遊着,直至完全浸入水中。

這些被捕殺的海豚,最終會貼着鯨魚肉的標籤,銷往日本各地。

再來説説我們的國家。

中國自古講究“民以食為天”,被國人吃少吃沒的動物同樣不在少數。

鯊魚是海洋之王,但他們的鰭同樣是一道價格不菲的菜餚,美其名曰“魚翅”。

而為了魚翅交易堪比走 私毒 品的巨大利潤,人們開始大肆捕獵鯊魚。

一條鯊魚成熟需要30年,而使它窒息只要短短3分鐘。

網住的鯊魚被拖上岸,割掉魚鰭,再扔回海里,整個過程連一分鐘都不到。

而被扔回海里的鯊魚有很多甚至還活着,卻因為無法游泳而在很短時間內死亡。

每年有近億條慘遭捕殺,鯊魚的數量也在50年內下降了80%。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東北虎因為其骨和皮毛而在我國境內已經絕跡。

近幾年已無人看到集羣數量超過2000的藏羚羊羣。

在我們盤錦,也會看到很多野味館,而食材則是濕地中的各種鳥類和遼河中的魚。

棲息地被破壞和各種環境污染則是除捕獵外動物數量鋭減的另一大原因。

朱䴉在我國古代被視為瑞鳥,但因為農藥的污染,使得鳥類蛋殼變軟,孵化率急速下降。

上世紀70年代,我國最後找到的野生朱䴉數量只有7只。

前兩天有一則新聞。

有微笑天使之稱的江豚,在洞庭湖水域40天就死去了12頭。

這對該水域原本就不到百隻的種羣來説更是雪上加霜。

現在整個長江流域的江豚不過1200條,而這個數字也在以每年6.4%的速度下降。

我今天的演講,在坐的各位可能會覺得很枯燥。

可事實上,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再也聽不到夏日微風中的蟬鳴,如果我們再也看不見天空飛翔的雁羣,如果昔日森林只剩下荒蕪的土地和森森白骨,那麼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將會變成怎樣一個昏暗無聲的悲哀世界。

我們並不一定要像動物保護主義者那樣,傾盡財力心力,只專注於動物保護事業。

對於一個人來説,一生能為一項必須的事業奮鬥已然不易,更何況動物保護這條路非常難走。

但我們也有我們能做到的,就像一則公益廣告説的那樣,“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拒絕購買野生動物製品,不要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或虛榮心而使動物們遭到滅頂之災。

儘管我們能做到的很少,但即使是節約小小的一張紙,也是對森林的保護,對動物棲息地的一點小小貢獻。

人類是萬物之靈,我們應當懂得與自然和平相處,與世界萬物共生。

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稿篇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在各方全力防控、救治患者的同時,對新型病毒源頭的追查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根據國新辦新聞發佈會的信息,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已被鎖定,罪魁禍首很可能就來自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最終真相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但這足以引起我們的警惕和反思。

這樣的消息和情境何其熟悉,17年前的病毒就源自野生動物市場上的果子狸體內。時至今日,慘痛的經歷並沒能喚起所有人的重視。在一些地方,食用野生動物仍然被奉為餐桌上的“最高禮遇”。一些食客或是為了嚐鮮,或是為了所謂滋補,不惜花大價錢購買野生動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時“任性”,卻潛藏巨大風險。從sars病毒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從大家比較熟悉的鼠疫、h7n9禽流感到曾經肆虐一時的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與動物有關。專家學者早已證實,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動物時傳染到人身上的,許多疑難雜症的元兇就是寄生在野生動物體內的細菌和病毒。面對這些血與淚的教訓,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置若罔聞。倡導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已經刻不容緩!

飲食習慣以及由此形成的飲食文化,並不簡單是私人的事情,也是關係大眾健康的公共問題。一些地方長期以來形成了食用野生動物的飲食文化,有的人認為吃什麼是自己的事情,別人管不着。但必須看到,在一個快速流動的現代社會中,一旦有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為食用不安全、不衞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羣中傳播,引起更大範圍的恐慌。近年來,許多傳染病在一個地區爆發後,很短時間就會傳遍整個國家乃至世界,這警示我們必須把區域乃至個人的衞生和健康問題放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審視。從公共利益的角度出發,每個人管住自己的嘴,不僅是對自身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和整個社會負責。我們尊重甚至鼓勵不同地區形成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種文化都應建立在對公共衞生和生命健康權利的保障基礎之上。

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在更深層次上反映着我們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規律的價值理念和態度。如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我們一直以來思考和實踐的課題。來自中國科學院新型冠狀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及其團隊,曾證實了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同時也發現蝙蝠身上攜帶一系列對人類有害的病毒。即便如此,在研究者看來,一方面這些病毒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態系統中佔據着極為重要的地位,對生態平衡的維護功不可沒,決不能因為攜帶病毒就消滅它們,否則會帶來更嚴重的生態破壞。因此,研究團隊在研究過程中對蝙蝠進行無侵害採樣:採集樣品以糞便粒和拭子為主,採樣完成後將蝙蝠放歸自然。這樣的例子生動説明,與大自然相處的最好方式就是順應自然規律。在利用自然資源方面須秉持科學、合理、可持續的態度,不能肆意破壞自然,更不應把野生動物端上餐桌,否則最終受懲罰還是人類自己。

避免野生動物帶來的社會風險,最有效的方式是對活體動物的交易市場進行更加嚴格的規範和管理,對於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必須嚴厲打擊、懲處。當年因非典疫情,廣東省宣佈取締野生動物交易,關閉野生動物市場,對於後續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三部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加強隱患排查,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相信這樣的舉措會進一步降低潛在的疫病風險。但對市場的規範和管理不能只是打補丁,更重要的是形成長效機制,從源頭上堵住漏洞,才能確保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舌尖的味蕾能夠辨別萬千滋味,但對於“危險”同樣十分敏感。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各種各樣聚餐必然紛至沓來。無論我們是一家人在家中圍坐一桌,還是外出到飯店品嚐珍饈美饌,都切莫忘記做好自己和親友間的疫病防護,更要堅定地拒絕食用野生動物,避免“病從口入”。俗話講新年新氣象,無論你來自哪裏、無論你的家鄉是否有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何不從今天起、從下一餐開始,共同涵養更加科學的飲食習慣、倡導健康的飲食文明,過個安全、祥和、快樂的新年!

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稿篇5

近期,以武漢為源,在全國範圍內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食用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分為多種,在這些野生動物之中,引發新型冠狀病毒的野生動物就是蝙蝠。蝙蝠還有另一個稱號,叫做“病毒王”。因為蝙蝠身上能攜帶超過一百多種病毒,分別有:狂犬病、sars、埃博拉、馬爾堡、尼帕亨德拉,可謂是真正的高致病性病毒“蓄水池”。迄今為止引起了多次大規模疫情。拒絕野味,從我做起。

除了蝙蝠以外,還有更多的野生動物一樣傳染着病毒。

果子狸作為傳播非典的中間宿主。身上還攜帶狂犬病,以及多種體內寄生蟲。包括旋毛蟲,斯氏狸殖吸蟲等。可損傷肺部及中樞神經。

野生蛇體內攜帶有大量的寄生蟲,包括舌形蟲,曼氏迭宮絩蟲,顎口線蟲,廣州管圓線蟲,線中殖孔條蟲等。這些都是人畜共換型寄生蟲,一般的烹飪,特別是燒烤,不能完全殺死寄生蟲的。吃的時候很有可能會被感染,感染可導致腹膜炎,敗血病,心包炎,虹膜炎……損害多個臟器,危及生命。

野兔體內攜帶有弓形蟲,腦炎原蟲,肝毛細線蟲,肝片吸蟲。他們會損傷腸道,肝臟等器官。野兔還帶有皮蟲。拒絕野味,從我做起。

人類也應該從種.種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不要為了滿足私慾違法捕捉虐殺野生動物,更要學會和野生動物保持界限。

2003年的非典帶走了許多人的生命。17年後的新型肺炎在更加專業的治療和防護工作下,依然有更多的人被確診。如果人類再不清醒,終將有更加惡劣的疾病侵襲人類。

拒絕野味,從我做起。從病毒中覺醒。不吃野味,國家幸福,人民安康。

保護野生動物的演講稿篇6

看着鳥兒在天空飛翔,看着魚兒在水中遨遊。

也許你會認為世界上的動物很多吧!但你是否知道,現在的動物不僅不多,而且有的動物已經很稀少,甚至某些動物已經滅絕。

根據生物學家估計,幾千年來被人類捕殺以致絕種的動物至少有數百種以上。

如此一來,那世界上的動物種類越來越少,如果我們不能夠及時挽救的話,那麼將來世界上的動物就只有我們人類自己了!你別以為我是“危言聳聽”,你若不信,我可以告訴你。

就拿印度洋毛里求斯羣島上生活的渡渡鳥來説,由於它身上的肉鮮美無比,所以遭到當時人類的大量捕食,在十七世紀就已告滅絕。

但是如果當時人們有動物保護意識的話,就不會造成渡渡鳥的滅絕。

再説生活在我國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吧,因為它其外層皮毛下面的被稱作沙圖什的絨毛異常精細,可以用來織成華麗的披肩,而慘遭偷獵者大肆捕殺。

因為織出一條女式沙圖什披肩便需要300至400克生絨,這意味着要犧牲3只藏羚羊的生命。

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藏羚羊的數目只有65000只到72500只之間,要知道這隻有100年前藏羚羊總數的十分之一。

所幸的是人們意識到了保護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

現在北京已有多名志願者來到可可西里擔當起義務看護藏羚羊的活動。

同時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從1999年起每年為我國藏羚羊保護捐贈8萬至10萬美金用以在可可西里、羌塘和阿爾金山三大自然保護區開展反盜獵行動和針對藏羚羊保護的各種宣傳活動。

我們人類正慢慢將藏羚羊這種可愛的動物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朋友們,動物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無價之寶,它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它們的生衍死滅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動物的大量毀滅對人類將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造成生態嚴重不平衡,從而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動物,使世界變得更美好吧!